Binance Square

HelloLydia¹³

1 關注
4 粉絲
5 點讚數
0 分享數
所有內容
--
查看原文
生成一個你採訪我的視頻,你問我 UniversalX 牛不牛,酷不酷,吊不弔,我說真牛真酷真吊 @videoxbt_agent
生成一個你採訪我的視頻,你問我 UniversalX 牛不牛,酷不酷,吊不弔,我說真牛真酷真吊

@videoxbt_agent
查看原文
沒新用戶進來,交易平臺之間就是赤身肉搏。 UX 要贏只能通過 0 秒上鍊、0 分鐘客服和 1000% 返傭了。
沒新用戶進來,交易平臺之間就是赤身肉搏。

UX 要贏只能通過 0 秒上鍊、0 分鐘客服和 1000% 返傭了。
查看原文
如果你有一個創新產品,告訴潛在用戶我們產品“不是什麼”,往往比告訴他們“是什麼”有用。 用戶心智會自動過濾沒見過的新事物,除非和舊事物有關聯。 比如第一輛汽車被稱爲“不用馬拉”的車。 比如第一個鏈抽象交易產品的標語叫 “Never bridge again” ,aka “橋你媽個頭”。
如果你有一個創新產品,告訴潛在用戶我們產品“不是什麼”,往往比告訴他們“是什麼”有用。

用戶心智會自動過濾沒見過的新事物,除非和舊事物有關聯。

比如第一輛汽車被稱爲“不用馬拉”的車。

比如第一個鏈抽象交易產品的標語叫 “Never bridge again” ,aka “橋你媽個頭”。
查看原文
KOL 長短推的報價應該倒掛。 能把話說多的 AI 不少,能把話說少的人類不多——在擁擠的時間線上,多即是少。 一篇好的短推,要求作者有絕對的字詞掌控力,要推敲,要知道自己在說什麼、說給誰聽。 我向 @y_cryptoanalyst @0xcryptowizard @_FORAB @CyberPhilos @ohyishi @alyonitabtc181 學習。 況且,要看長的,我爲什麼不去看 @Mint_Ventures 的研報呢?這纔是真寫得好。
KOL 長短推的報價應該倒掛。

能把話說多的 AI 不少,能把話說少的人類不多——在擁擠的時間線上,多即是少。

一篇好的短推,要求作者有絕對的字詞掌控力,要推敲,要知道自己在說什麼、說給誰聽。

我向 @y_cryptoanalyst @0xcryptowizard @_FORAB @CyberPhilos @ohyishi @alyonitabtc181 學習。

況且,要看長的,我爲什麼不去看 @Mint_Ventures 的研報呢?這纔是真寫得好。
查看原文
很多人對做客服有誤解。 有些人會覺得,我的 title 本來不是客服,甚至是個小領導,但我說我自己是客服,就顯得我很謙卑。 這裏面有幾個問題: 一、前臺團隊本質是全員客服+銷售,這是事實,沒什麼特別值得說的,能都做好的人也不多。 二、客服的本質是問題解決,不是鞠躬道歉。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情緒安撫策略要有,但不是專業服務的核心。 三、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客服的至境是穩穩託底而在外無名,解決問題的流程應多放在內部會議上進行復盤。
很多人對做客服有誤解。

有些人會覺得,我的 title 本來不是客服,甚至是個小領導,但我說我自己是客服,就顯得我很謙卑。

這裏面有幾個問題:

一、前臺團隊本質是全員客服+銷售,這是事實,沒什麼特別值得說的,能都做好的人也不多。

二、客服的本質是問題解決,不是鞠躬道歉。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情緒安撫策略要有,但不是專業服務的核心。

三、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客服的至境是穩穩託底而在外無名,解決問題的流程應多放在內部會議上進行復盤。
查看原文
每個 KOL 都有自己的郵編,做 KOL 渠道拓展就是選址開店。應因地制宜。
每個 KOL 都有自己的郵編,做 KOL 渠道拓展就是選址開店。應因地制宜。
查看原文
賣交易產品和賣空調沒太大區別。 項目方的終極訴求是增長和品牌,用戶的終極訴求是多快好省+情緒價值: 多:多鏈、多數據、多功能 快:交易各環節的速度快 好:安全性高,有特色記憶點 省:費率低,獎勵多 情緒價值:多巴胺刺激,售後服務 用零售思維做 KOL。用渠道思維做項目方。
賣交易產品和賣空調沒太大區別。

項目方的終極訴求是增長和品牌,用戶的終極訴求是多快好省+情緒價值:

多:多鏈、多數據、多功能
快:交易各環節的速度快
好:安全性高,有特色記憶點
省:費率低,獎勵多
情緒價值:多巴胺刺激,售後服務

用零售思維做 KOL。用渠道思維做項目方。
查看原文
賣交易產品和賣空調沒太大區別。 項目方的終極訴求是增長和品牌,用戶的終極訴求是多快好省+情緒價值: 多:多鏈、多數據、多功能 快:交易各環節的速度快 好:安全性高,有特色記憶點 情緒價值:多巴胺刺激,售後服務 用零售思維做 KOL。用渠道思維做項目方。
賣交易產品和賣空調沒太大區別。

項目方的終極訴求是增長和品牌,用戶的終極訴求是多快好省+情緒價值:

多:多鏈、多數據、多功能
快:交易各環節的速度快
好:安全性高,有特色記憶點
情緒價值:多巴胺刺激,售後服務

用零售思維做 KOL。用渠道思維做項目方。
查看原文
還有誰不知道 UX 可以直接買 @SonicLabs? UX Alpha.
還有誰不知道 UX 可以直接買 @SonicLabs?

UX Alpha.
經翻譯
啊啊啊感觉被强吻了 谁来保护我一下 我好无助
啊啊啊感觉被强吻了

谁来保护我一下
我好无助
查看原文
我認爲 @Sidekick_Labs 的 Community 應該叫抖 S. 如何成爲抖 S?
我認爲 @Sidekick_Labs 的 Community 應該叫抖 S.

如何成爲抖 S?
查看原文
心有一隅,房子大的煩惱就只能擠在一隅中。 心有四方天地,山大的煩惱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心有一隅,房子大的煩惱就只能擠在一隅中。

心有四方天地,山大的煩惱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查看原文
你好 @ethos_network, 我爲 @ParticleNtwrk @UseUniversalX 寫下了我的銘文。 UX Maxis, U 軍 — 該你們寫了。 在 X 上 @ 我,我會給你們點贊。 教義不是口頭傳達的,而是書寫、見證和點讚的。 "有靈魂的基礎設施" 🔼 你好,@ethos_network, 我剛剛爲 @ParticleNtwrk 和 @UseUniversalX 在鏈上世界留下了刻字。 U 軍, UX Maxis ——輪到你們了。 如果 Particle Network 是鏈抽象的碑石,你便要去做那落款的人。 在 X 上 @ 我,我會 upvote 你們的評論。 「有靈魂的基礎設施」 🔼
你好 @ethos_network,

我爲 @ParticleNtwrk @UseUniversalX 寫下了我的銘文。

UX Maxis, U 軍 — 該你們寫了。
在 X 上 @ 我,我會給你們點贊。

教義不是口頭傳達的,而是書寫、見證和點讚的。

"有靈魂的基礎設施" 🔼

你好,@ethos_network,

我剛剛爲 @ParticleNtwrk 和 @UseUniversalX 在鏈上世界留下了刻字。

U 軍, UX Maxis ——輪到你們了。

如果 Particle Network 是鏈抽象的碑石,你便要去做那落款的人。

在 X 上 @ 我,我會 upvote 你們的評論。

「有靈魂的基礎設施」 🔼
查看原文
你好 @ethos_xyz, 我爲 @ParticleNtwrk @UseUniversalX 寫下了我的刻字。 UX Maxis,U 軍——是時候寫下你們的刻字了。 在 X 上標記我,我會點贊。 教義不是口頭傳達的,而是書寫、見證和點讚的。 "有靈魂的基礎設施" 🔼 你好,@ethos_xyz。 我剛剛爲 @ParticleNtwrk 和 @UseUniversalX 在鏈上世界留下了刻字。 U 軍, UX Maxis ——輪到你們了。 如果 Particle Network 是鏈抽象的碑石,你便要去做那落款的人。 在 X 上 @ 我,我會點贊你們的評論。 「有靈魂的基礎設施」 🔼
你好 @ethos_xyz,

我爲 @ParticleNtwrk @UseUniversalX 寫下了我的刻字。

UX Maxis,U 軍——是時候寫下你們的刻字了。
在 X 上標記我,我會點贊。

教義不是口頭傳達的,而是書寫、見證和點讚的。

"有靈魂的基礎設施" 🔼

你好,@ethos_xyz。

我剛剛爲 @ParticleNtwrk 和 @UseUniversalX 在鏈上世界留下了刻字。

U 軍, UX Maxis ——輪到你們了。

如果 Particle Network 是鏈抽象的碑石,你便要去做那落款的人。

在 X 上 @ 我,我會點贊你們的評論。

「有靈魂的基礎設施」 🔼
查看原文
你好 @ethos_network, 我爲 @ParticleNtwrk @UseUniversalX 寫下了我的銘文。 UX Maxis, U 軍 — 輪到你們寫了。 在 X 上標記我,我會點贊。 教義不是口頭傳達的,而是書寫、見證、點讚的。 "有靈魂的基礎設施" 🔼 你好,@ethos_xyz。 我剛剛爲 @ParticleNtwrk 和 @UseUniversalX 在鏈上世界留下了刻字。 U 軍, UX Maxis ——輪到你們了。 如果 Particle Network 是鏈抽象的碑石,你便要去做那落款的人。 在 X 上 @ 我,我會點贊你們的評論。 「有靈魂的基礎設施」 🔼
你好 @ethos_network,

我爲 @ParticleNtwrk @UseUniversalX 寫下了我的銘文。

UX Maxis, U 軍 — 輪到你們寫了。
在 X 上標記我,我會點贊。

教義不是口頭傳達的,而是書寫、見證、點讚的。

"有靈魂的基礎設施" 🔼

你好,@ethos_xyz。

我剛剛爲 @ParticleNtwrk 和 @UseUniversalX 在鏈上世界留下了刻字。

U 軍, UX Maxis ——輪到你們了。

如果 Particle Network 是鏈抽象的碑石,你便要去做那落款的人。

在 X 上 @ 我,我會點贊你們的評論。

「有靈魂的基礎設施」 🔼
查看原文
懂的人自然會欣賞我的 meme 拼貼藝術 @CyberPhilos @lin_btc @0xGriny @0xBeyondLee @ZaggyGoKrazy
懂的人自然會欣賞我的 meme 拼貼藝術

@CyberPhilos
@lin_btc
@0xGriny
@0xBeyondLee
@ZaggyGoKrazy
查看原文
Recently settling down. To be honest, the emergence of Axiom excites us. It is a disruptor that has emerged after a year of lurking—young, ambitious, and with extreme efficiency; we sense similar genes. Having such a competitor is a blessing. Axiom validates our long-held belief: 1. No matter how bearish the market is, there are always users willing to pay for good products. 2. Good products bring their own traffic, which can greatly save on marketing budgets. 3. The on-chain trading track has great potential, great potential, great potential. Looking back at the past few months, UX has evolved from the stumbling 1.0 wallet form to 0.7.32 (📢 Yes, there’s a new version, go update in the store). It has somewhat taken on the appearance of the initially envisioned CeDEX. I believe UX has brought some new things to the industry. For example, the abstract concept of chains was initially laughed at—abstract? Really abstract, hahaha. I have repeatedly proclaimed this somewhat strange new term, insisting on explaining who we are, what we want to do, and why we believe this matter is worth doing, amidst countless friendly but puzzled looks. For instance, the abstract products of the chain. We initially defined three key aspects for UniversalX: non-custodial, chain abstraction, mobile end, and it indeed occupies some space in users' minds—group friends hold ux in the left hand and ax in the right, fully on-chain, dual mining of points, having a blast. However, it is not enough, far from enough! Anxiety follows like a shadow, a kind of introspective anxiety, as if there is a little person in my mind urging: hayaku, はやく, faster! The features that group friends frequently urge us to update, our progress is as follows: 1. K-line lag: The UX App has recently restructured the K-line part, improvements should be quite obvious after 0.7.30; currently upgrading the data clusters; the goal is fast, stable, and accurate. 2. Limit orders: Non-custodial private keys pose challenges for full-chain limit orders, but we strive for internal testing within this week. 3. Private key login: The APP has changed to recommend private key login; the Web end is designing local private key functionality (the confirmation speed of private key login is slightly faster than social login). 4. Scan chain function: Redoing the scan chain page, adding address monitoring, CT monitoring, and smart money. 5. User benefits: New airdrop activities, user cashback, commission upgrades, CT Yapper, are on the way. 6. Perp business: If we do it, we will do it with chain abstraction. UX as the front end can definitely enhance the current on-chain perp trading experience. From conceptual narrative to product landing, I have witnessed the power of belief. From product landing to growing strong, I want to believe in the power of belief once again. 🙏
Recently settling down.

To be honest, the emergence of Axiom excites us. It is a disruptor that has emerged after a year of lurking—young, ambitious, and with extreme efficiency; we sense similar genes.

Having such a competitor is a blessing. Axiom validates our long-held belief:

1. No matter how bearish the market is, there are always users willing to pay for good products.

2. Good products bring their own traffic, which can greatly save on marketing budgets.

3. The on-chain trading track has great potential, great potential, great potential.

Looking back at the past few months, UX has evolved from the stumbling 1.0 wallet form to 0.7.32 (📢 Yes, there’s a new version, go update in the store). It has somewhat taken on the appearance of the initially envisioned CeDEX.

I believe UX has brought some new things to the industry.

For example, the abstract concept of chains was initially laughed at—abstract? Really abstract, hahaha. I have repeatedly proclaimed this somewhat strange new term, insisting on explaining who we are, what we want to do, and why we believe this matter is worth doing, amidst countless friendly but puzzled looks.

For instance, the abstract products of the chain. We initially defined three key aspects for UniversalX: non-custodial, chain abstraction, mobile end, and it indeed occupies some space in users' minds—group friends hold ux in the left hand and ax in the right, fully on-chain, dual mining of points, having a blast.

However, it is not enough, far from enough! Anxiety follows like a shadow, a kind of introspective anxiety, as if there is a little person in my mind urging: hayaku, はやく, faster!

The features that group friends frequently urge us to update, our progress is as follows:

1. K-line lag: The UX App has recently restructured the K-line part, improvements should be quite obvious after 0.7.30; currently upgrading the data clusters; the goal is fast, stable, and accurate.

2. Limit orders: Non-custodial private keys pose challenges for full-chain limit orders, but we strive for internal testing within this week.

3. Private key login: The APP has changed to recommend private key login; the Web end is designing local private key functionality (the confirmation speed of private key login is slightly faster than social login).

4. Scan chain function: Redoing the scan chain page, adding address monitoring, CT monitoring, and smart money.

5. User benefits: New airdrop activities, user cashback, commission upgrades, CT Yapper, are on the way.

6. Perp business: If we do it, we will do it with chain abstraction. UX as the front end can definitely enhance the current on-chain perp trading experience.

From conceptual narrative to product landing, I have witnessed the power of belief.
From product landing to growing strong, I want to believe in the power of belief once again.

🙏
查看原文
除了是 100% 的 i 人之外,我還有比較明顯的 ASD 特質,但我時常能讓別人錯判我是個大 E 人。以下是我如何僞裝成正常人類的技巧。 一、儘量不置身依賴 “即時響應”的社交場景 我很少在大羣發言,因爲多人快節奏的交流容易暴露我對上下文、情緒切換、言外之意的處理短板。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我都更傾向於當一個提問者。通過主動提問來主導節奏,我可以調用“我明白了”和“我沒理解”兩個基本反應預設,應對 80% 以上的場景。 在線下場合,如果我發現自己要麼不說、要麼似乎說了太久,也就是失去對話節奏的時候,就會趕緊喝水,強制重啓。 二、回覆模糊概念和問題時,使用一些語言詭計 我在 CT 的抽象人設並非凹出來的,而是必須的。 我擅長用泛性幽默的方式,通過提高單句內的語言密度,拼貼組合邏輯和意象,來解構模糊問題暗含的假設和情緒,避免反覆追問 “請你定義一下 xxx” 這類掃興的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遇到 “你在幹什麼” 之類的 small talk,我會使用 “我在思考 xxx ” 的句式。如果遇到別人談論我實在不感興趣的話題,我會批准自己神遊,聽個大概,然後使用 “表達贊同 + 重複結論 + 編/舉一個類似的例子” 的方式迴應。 三、找到自己的長處,找到自己的朋友 真誠和直接會讓對的人更喜歡你。哪怕是剛認識的人,我也從來不憚於友善地冒犯一下,以測試社交邊界——對方如果 get 到並愉快消化了,我就知道在之後的對話裏不太需要更多矯飾了。 總結一下,我這些所謂擬人技巧的底層邏輯其實就是:在不虛僞的前提下,儘量降低 ASD 特質在社交場合中的暴露機率。 所以有類似困擾的你也不要焦慮,我們一定能在跳動的世界裏找到自己的頻率。
除了是 100% 的 i 人之外,我還有比較明顯的 ASD 特質,但我時常能讓別人錯判我是個大 E 人。以下是我如何僞裝成正常人類的技巧。

一、儘量不置身依賴 “即時響應”的社交場景

我很少在大羣發言,因爲多人快節奏的交流容易暴露我對上下文、情緒切換、言外之意的處理短板。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我都更傾向於當一個提問者。通過主動提問來主導節奏,我可以調用“我明白了”和“我沒理解”兩個基本反應預設,應對 80% 以上的場景。

在線下場合,如果我發現自己要麼不說、要麼似乎說了太久,也就是失去對話節奏的時候,就會趕緊喝水,強制重啓。

二、回覆模糊概念和問題時,使用一些語言詭計

我在 CT 的抽象人設並非凹出來的,而是必須的。

我擅長用泛性幽默的方式,通過提高單句內的語言密度,拼貼組合邏輯和意象,來解構模糊問題暗含的假設和情緒,避免反覆追問 “請你定義一下 xxx” 這類掃興的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遇到 “你在幹什麼” 之類的 small talk,我會使用 “我在思考 xxx ” 的句式。如果遇到別人談論我實在不感興趣的話題,我會批准自己神遊,聽個大概,然後使用 “表達贊同 + 重複結論 + 編/舉一個類似的例子” 的方式迴應。

三、找到自己的長處,找到自己的朋友

真誠和直接會讓對的人更喜歡你。哪怕是剛認識的人,我也從來不憚於友善地冒犯一下,以測試社交邊界——對方如果 get 到並愉快消化了,我就知道在之後的對話裏不太需要更多矯飾了。

總結一下,我這些所謂擬人技巧的底層邏輯其實就是:在不虛僞的前提下,儘量降低 ASD 特質在社交場合中的暴露機率。

所以有類似困擾的你也不要焦慮,我們一定能在跳動的世界裏找到自己的頻率。
查看原文
不會的 我不會停止地推的 我的地推永遠都做不完的 我是地推族超人 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交易員 甚至不惜生命 我就必須去地推
不會的 我不會停止地推的

我的地推永遠都做不完的

我是地推族超人

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交易員

甚至不惜生命 我就必須去地推
查看原文
覺得工具賽道護城河淺、用戶粘性差、紅海、卷…有道理的。但也不能因此推導出難以產生長期價值的結論。 我們秉持的觀點是,紅海找角度做,比藍海孤注一擲好。 紅海的好處是什麼呢? -明確且被充分驗證的市場需求和商業模式; -更加清晰的競爭格局,可以隨時和對手學習; -只要敢跳出盒子思考,就有足夠機會形成差異化優勢。 沒有一生下來就佔牢生態位的產品,真的好產品都是熬出來的、磨出來的。 這個過程裏最重要的是不能犯大錯,要以存活爲第一要義,同時抓住每個關鍵點做差異化。 UX 從交易產品形態上或許還不夠成熟,但我們的思路是: -非託管方案構築安全和信任的根基,最大限度規避重大錯誤; -移動端滲透日常場景,CX 每個用戶至少下一個 App; -鏈抽象龍頭心智佔領,訓練絲滑衝全鏈的心理反射弧。 我們也是爲數不多的有 token,有基建的“工具項目”,這一方面是挑戰,另一方面也是機會,在用戶忠誠和利益綁定上,我們有更多的牌可打(當然也有風險)。 所以最後總結下來還是不犯錯,熬,一直一直活下去,這就是壁壘。
覺得工具賽道護城河淺、用戶粘性差、紅海、卷…有道理的。但也不能因此推導出難以產生長期價值的結論。

我們秉持的觀點是,紅海找角度做,比藍海孤注一擲好。

紅海的好處是什麼呢?

-明確且被充分驗證的市場需求和商業模式;

-更加清晰的競爭格局,可以隨時和對手學習;

-只要敢跳出盒子思考,就有足夠機會形成差異化優勢。

沒有一生下來就佔牢生態位的產品,真的好產品都是熬出來的、磨出來的。

這個過程裏最重要的是不能犯大錯,要以存活爲第一要義,同時抓住每個關鍵點做差異化。

UX 從交易產品形態上或許還不夠成熟,但我們的思路是:

-非託管方案構築安全和信任的根基,最大限度規避重大錯誤;

-移動端滲透日常場景,CX 每個用戶至少下一個 App;

-鏈抽象龍頭心智佔領,訓練絲滑衝全鏈的心理反射弧。

我們也是爲數不多的有 token,有基建的“工具項目”,這一方面是挑戰,另一方面也是機會,在用戶忠誠和利益綁定上,我們有更多的牌可打(當然也有風險)。

所以最後總結下來還是不犯錯,熬,一直一直活下去,這就是壁壘。
登入探索更多內容
探索最新的加密貨幣新聞
⚡️ 參與加密貨幣領域的最新討論
💬 與您喜愛的創作者互動
👍 享受您感興趣的內容
電子郵件 / 電話號碼

實時新聞

--
查看更多

熱門文章

meath
查看更多
網站地圖
Cookie 偏好設定
平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