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os 國際擅自用 AI 修改結局,原導演怒批違背創作倫理
印度製片公司 Eros 國際計劃於 8 月 1 日重新發行 2013 年電影(Raanjhanaa),但這次的泰米爾語版本將採用 AI 製作的全新結局,且完全未經原導演同意。該公司執行長普拉迪普・德維維迪(Pradeep Dwivedi)向外媒(Decrypt)表示,AI 輔助修改僅佔電影總時長不到 5%,限於敘事的最後部分,並強調原版本仍可觀看。
原導演阿南德・拉伊(Aanand L. Rai)對此強烈反對,認為這「為電影產業樹立了令人深感困擾的先例」。拉伊的製作公司 Colour Yellow 目前正與 Eros 就此事發生爭議,導演主張雖然 Eros 可能擁有(Raanjhanaa)的獨家版權,但新版本「無視創作意圖和藝術同意的基本原則」。
德維維迪解釋,公司並非獨立使用 AI 生成場景,而是「在人類監督下將其作為創意工具,生成符合泰米爾市場文化調性和觀眾敏感度的替代情感解決方案」。他強調原始故事的任何部分都未被刪除或替換,這只是一個替代版本。
業界憂慮 AI 濫用,創作者權益受威脅
拉伊向外媒(Variety)表達強烈不滿,認為「在沒有導演參與的情況下,使用 AI 回溯性地操縱敘事、語調或意義不僅荒謬,更直接威脅我們努力維護的文化和創意結構」。他警告若不加以制止,這將為未來樹立先例,讓「短視的科技機會主義凌駕人類聲音和藝術同意的概念」。
英國藝術娛樂工會 Equity 也向(Decrypt)表達類似擔憂,呼籲立法保護創作者免受 AI 的「不道德應用」。
工會發言人強調:「人工智慧絕不應在未經相關創作者同意的情況下用於改變或合成藝術作品,無論是演員、導演、舞者、編劇等,這些創作者都應獲得公平報酬。」
這起爭議反映了電影產業對 AI 角色的持續爭議,類似問題可追溯至 2023 年讓好萊塢癱瘓數月的 SAG-AFTRA 罷工。創作者普遍擔心 AI 技術可能被濫用,侵犯藝術家的創作權益和作品完整性。
專家質疑宣傳噱頭,AI 影片生成技術遭批
Pivot-to-ai.com 的大衛・傑拉德(David Gerard)對 Eros 的做法表示懷疑,認為這是「明顯的」宣傳噱頭。
他指出:「從零開始的 AI 影片生成根本達不到任何專業標準,無法遵循劇本或接受指導。」
傑拉德與合作者艾米・卡斯特(Amy Castor)曾對 Google 的 Veo 3 進行長期實驗,結果「極其怪異」並已上傳至 YouTube。
他解釋:「我們徹底證明 Veo 完全無法接受指導,甚至無法遵循劇本或讓正確角色說臺詞。」他補充,其它影片生成器表現也好不到哪裡去,幻覺和錯誤是這些模型工作方式的「固有特性」。
由於 Eros 未詳細說明如何使用 AI 以及 AI 創建場景的具體內容,傑拉德重申該公司重新發行(Raanjhanaa)「散發著」宣傳噱頭的味道。他指出:「每個據說來自影片生成器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演示,充其量都是在大量失敗素材中生成的,通常需要對幾乎每一幀進行後製 Photoshop 處理。」
公司否認炒作指控,計劃擴大 AI 應用範圍
面對質疑,德維維迪向(Variety)否認重新發行是為了轉移對與 Colour Yellow 法律糾紛的注意力。他表示:「我們拒絕任何認為這個創意項目是為了分散監管事務注意力的建議。(Raanjhanaa)的重新詮釋早在最近的法律程式或監管評論之前就已在開發中。」
展望未來,Eros 計劃繼續使用 AI 技術。德維維迪透露公司正在「審查」其超過 4,000 部作品的資料庫,將根據法律權利、文化和創意相關性逐案考慮機會。他將此方法描述為基於「負責任創新」的「策劃策略」,強調「我們將 AI 視為增強、本地化或重新構想現有內容的眾多工具之一,但始終保持透明、剋制和對觀眾的尊重」。
隨著 AI 技術持續發展,如何在保護創作者權益的同時善用科技優勢,將成為全球娛樂產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印度製片重新發行電影,竟擅自用AI改結局!原導演:違背創作倫理』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