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基金進場,持有1.16億鎂比特幣ETF

多家外媒報導,哈佛大學旗下的哈佛管理公司(Harvard Management Company)上週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最新文件,揭露了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已持有價值超過 1.16 億美元(約新臺幣 37 億元)的貝萊德(BlackRock)iShares 比特幣現貨 ETF(IBIT)。

據瞭解,哈佛管理公司管理超過 500 億美元校產基金,在宣佈持有超過 1.16 億美元比特幣後,已成為美國大學校產基金中已知最大規模的比特幣配置之一。

外媒(Cointelegraph)更指出,這筆投資在該季度已成為哈佛校產基金的第五大持股,僅次於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的持股,顯示其對此資產的重視程度。

延伸閱讀:
比特幣ETF有哪些?臺灣能買?一次看懂比特幣ETF

哈佛大學旗下基金進場,持有1.16億鎂比特幣ETF圖源:SEC文件 哈佛大學旗下基金進場,持有1.16億鎂比特幣ETF

昔日哈佛教授看衰,如今哈佛大學大筆投資

在哈佛大學宣佈大手筆投資比特幣後,多年前一位哈佛教授的言論也被社羣挖出來揶揄。

據(CNBC)報導,2018 年 3 月,哈佛大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 Kenneth Rogoff 曾公開表示,比特幣 10 年後的價格更可能跌至 100 美元,而不是漲到 10 萬美元。

Rogoff 當時直言看衰比特幣的立場:「基本上,如果你排除了洗錢和逃稅的可能性,比特幣作為交易工具的實際用途就非常小。」他認為,全球政府的聯手監管,將是導致比特幣價格崩跌的催化劑。

而在 2021 年比特幣牛市期間,他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再度表示:「我一直對比特幣持懷疑態度,現在它的價格確實上漲了。但最終還是要問,比特幣有什麼用?難道它的價值僅僅因為人們認為它有價值嗎?那是一個終將破裂的泡沫。」並稱:「監理終將出臺,政府終將獲勝,技術是什麼並不重要。」

如今,雖然距離 2018 年還沒過去 10 年,但全球多個國家政府開始正視與監管加密貨幣市場,而且比特幣價格並未重挫,反而已經超過 10 萬美元。

哈佛大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 Kenneth Rogoff 曾唱衰比特幣圖源:彭博社 哈佛大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 Kenneth Rogoff 曾唱衰比特幣

不只哈佛,頂尖大學紛紛佈局

哈佛大學的投資並非個案,自從美國 SEC 在 2024 年 1 月核準比特幣現貨 ETF 上市以來,傳統機構投資人正加速擁抱加密貨幣的趨勢。

例如,布朗大學最近披露,已在今年 5 月首次購買貝萊德的比特幣 ETF,最近再度增持,目前已持有價值 1,300 萬美元的比特幣股份;奧斯汀大學在今年 2 月也宣佈,正在籌集 500 萬美元來成立比特幣投資基金,成為美國第一個推出致力於投資加密貨幣的校產基金。

而埃默裏大學則是美國首家披露投資比特幣 ETF 的大學,截至 2024 年 10 月底共持有價值 1,500 萬美元的比特幣 ETF 持股,也持有 4,312 股的 Coinbase 交易所股票。

延伸閱讀:
奧斯汀大學成立比特幣投資基金!校產基金為何擁抱加密?

比特幣現貨ETF為何對機構有吸引力?

這些頂尖大學的佈局釋放出一個訊號,透過投資比特幣現貨 ETF,比特幣正逐漸被最傳統、最保守的資金管理者納入其投資組閤中。

對機構來說,比特幣現貨 ETF 格外有吸引力。外媒(CoinDesk)分析,ETF 的結構提供受監管、具備每日流動性的投資管道,有助於滿足校產基金這類大型機構,對於另類投資在治理與合規上的嚴格要求。

『真香?哈佛大學持有1.16億鎂比特幣ETF,昔有教授唱衰跌回100鎂』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