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虛假專家氾濫社羣平臺,鎂補充品成新寵兒
近期在 TikTok、Instagram 和 YouTube 等社羣平臺上,鎂補充品正被健康網紅及其越來越逼真的 AI 分身大力推廣,宣稱能改善睡眠、減輕壓力並延長壽命。這些由真人和 AI 生成虛擬人物推廣的鎂補充品,被包裝成治療焦慮、失眠和體重增加的萬能藥物。
南加州大學藥學院臨牀事務副院長陳醫師(Dr. Steven Chen)向外媒(Decrypt)表示:「AI『醫師』正在以直接、非黑即白的方式在網路上發表沒實證的見證,例如:『如果你有這個問題,這就是解決方法。』對於不知情的使用者來說,這樣的說法非常具有說服力。然而,令人擔憂的是,這些『速食』內容往往沒有提及潛在風險。」
部分補充品每劑含量高達 700 毫克,幾乎是建議最大攝取量的兩倍,讓醫師們拉起警報。隨著 AI 生成圖像技術日益精進,專家指出事實與虛構之間的界線變得更加模糊,有些廣告甚至使用 AI 技術讓醫學專家看似為鎂補充品背書,陳醫師稱這種做法「危險且不道德」。
過量攝取恐致命,腎臟病患者風險最高
大多數成年人每日鎂需求量不超過 400 毫克,透過花生醬、腰果、奇亞籽、雞胸肉和鮭魚等食物即可輕鬆獲得。然而,病毒式傳播的補充品卻像運動增強劑一樣銷售,快速、簡便且經演算法認可,部分產品的含量超過建議攝取量的兩倍。
圖源: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各年齡層適合的每日鎂需求量
過量攝取鎂可能帶來嚴重健康風險,特別是對心臟、消化系統或腎臟有問題的患者。常見副作用包括腹瀉、噁心、胃痙攣、潮紅、頭痛和肌肉無力。對於無法有效排出多餘鎂的腎臟病患者而言,鎂可能累積至危險濃度,導致低血壓、排尿困難、意識混亂、呼吸困難、心律不整或緩慢,甚至心臟衰竭。
更多關於「鎂」的內容,(加密城市)建議讀者可以參考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的研究資料。
UCLA 人類營養中心主任李醫師(Dr. Zhaoping Li)解釋,鎂缺乏症常見於飲食不良或長期酗酒者,這就是為什麼在臨牀環境中經常需要補充鎂。她指出:「如果你到急診室,他們會給你一些關鍵營養素:鎂就是其中之一。基於這個背景,人們現在更自由地推薦它用於各種健康益處,但真正的好處取決於你的使用目的。」
補充品市場暴增,平臺監管不力引關注
對長壽速效解方的追求推動了補充品產業的蓬勃發展。2024 年膳食補充品市場價值達 1,890 億美元,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Precedence Research 預測,到 2035 年這個數字預計將達到 4,020 億美元。
當被問及含有 AI 生成醫學證言和可疑健康聲明的廣告時,社羣媒體平臺提供的政策說明相當有限。
YouTube 發言人指向其醫學錯誤資訊指導原則,禁止與當地衛生當局指導相矛盾的內容。
Meta 代表則指出其廣告政策,禁止欺騙性或誤導性健康聲明、推廣不安全補充品,以及未經授權使用醫學專業人員肖像的廣告。
TikTok 則未回應媒體詢問。
陳醫師和李醫師都表示,某些形式的鎂較容易被吸收,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有用,但標榜含有十多種鎂的「複合」產品主要是行銷手段。李醫師建議:「如果我們真的為了每個人的利益著想,我會建議攝取更多含鎂量高的天然食物,其益處遠超過服用一堆藥丸。」她認為 AI 在健康產業的真正前景不在於行銷補充品,而在於理解食物的整體營養價值。
『又是AI假消息?抖音瘋傳專家帶貨鎂補充品,過量食用恐致心臟衰竭』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