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季什麼時候來?這是所有加密用戶最關注的問題。

今天我從加密風投的發展歷史和以往山寨季的分析,給大家聊清楚加密行業會產生山寨季的原因,現在山寨季爲何會崩潰,以及未來山寨季再次到來需要的條件。

很多人在期待山寨季牛市,但大多沒搞清楚什麼是山寨季。這裏我講一個非常粗暴的說法:持續時間足夠長、上漲代幣足夠多的市場。

因爲只有這樣的山寨季,纔可以形成讓散戶能夠獲利的機會。僅僅是少數項目的此起彼伏都不叫山寨牛市,因爲散戶是沒辦法從這裏面找到能夠抓住的機會。什麼樣的市場纔是山寨季牛市呢?

從幣圈過去的歷史中,其實只有三個,第一個是ICO牛市;第二個是DeFi牛市,第三個是元宇宙&NFT牛市,當然,還有銘文&MEME牛市。我先給出一個結論,接下來再分析。我的結論是,ICO、DeFi、元宇宙&NFT牛市爲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資金沉澱,銘文&MEME牛市則是壓垮山寨季的“表面原因”。

確切的來說,ICO、DeFi、元宇宙&NFT幾個行情,給幣圈帶來了大量風險資金。大家一定要意識到,風投對於山寨季的推動是最重要的因素。別聽各種KOL,老師亂罵風投、VC、機構,要理解本質。

爲什麼這麼說,首先聊風投的邏輯。風投的本質,就是幾個人找一羣人拿點錢,去投給一些還沒有形成穩定盈利的項目。

這時候因爲不確定能不能賺錢,所以可以買到更多的分紅權,等到項目跑出來掙錢了,就能賺到更多的錢;同樣也因爲不確定,也會承擔更大的風險。

那風投會因爲什麼原因投一個項目?要麼就是看人,看你這人過去有沒有成功的經歷,來判斷未來成功的概率;要麼就是看PPT,你乾的這事,前面有沒有人賺到過很多的錢,然後你吹的牛逼有多大,能不能吹得圓潤。

再看看幣圈,要讓幣圈市值變大,需要的就是錢,源源不斷的錢進來。有錢進來,就會有創業團隊,就會有技術發展。

然後新技術又會吸引新錢進來,如此往復。這個錢不是我們這樣散戶的錢,是大錢,那什麼樣的大錢會進來?首先進來的是穩定的大錢嗎?不是。

因爲幣圈最大的資產比特幣都不是生息資產,他不符合價值投機邏輯,風險偏好低的錢不會來。那剩下的大錢是什麼?風投。

大家對比2016年~2022年幣圈項目爆發和市值爆發,跟風投進場的錢是息息相關的。尤其是21年、22年是市值爆發最大的時間段。過去17年、18年的早期項目都是在這個時期獲得了最大的倍率,比如Theta、AAVE等項目都是。

图片DeFi牛市時期,去中心化金融是能被華爾街、風投機構所能理解,且能講通邏輯、有巨大顛覆性的概念。它吸引了互聯網、科技類頂級風投對整個行業的初步嘗試,代表風投機構就是A16Z。

這個時期的市場,經過這些風投高舉高打的互聯網打法,推動了整個加密行業市值的第一次泡沫,開始出現了大量百億級市值的項目,比如Dage、dot、Sol、UNI。图片

隨後,元宇宙&NFT概念在互聯網時代爆發,以及早期風投的超級回報率,促使了大量的頂級機構跑步入場,其中包括紅杉資本、軟銀、老虎一干大佬入場。

這些傻狍子們喫到了Web2的紅利,現在一看這邊講的Web3,講的是元宇宙、DAO。動不動就是千萬億級別的市場,又看到前輩們在Axie這種資金盤遊戲裏,快速的拿到了成百上千倍的投資回報,再一想,現在都這樣了,那以後不得瘋?然後這也不懂,那也不懂,聽見一個概念就哇哇叫。

整個2021~2022年,大量的風投資金涌向了基礎設施賽道(公鏈、擴容技術、開發者工具)、NFT&元宇宙賽道、區塊鏈遊戲、DeFi、CeFi、社交等領域。這時候大家認爲的轉折點是LUNA的暴雷。我告訴大家其實不是,在當時,即便是沒有LUNA,也會有LUNB、LUNC出來成爲熊市的導火索。本質就是幣圈現在的業態就沒有讓概念落地的能力。

所以這些概念、應用的發展,都會經歷“新階段技術創新”、技術性投資過剩。而進入到技術性投資過剩時期,入場資金就會降低,那一但開始降低,夾在加密行業裏,習慣用高槓杆和派發無厘頭高息的CeFi就會暴雷,引發泡沫破裂。

好了,大量的場外風投資金,隨着2022年熊市被摧毀了90%以上。2023年開始,風投資金不但出現了大規模的銳減,從300億美元一年驟降到100億美元一年。並且,風投資金的結構也出現了根本性變化。

2021~2022年,加密風投的資金池有六大類:

加密原生風投基金:該階段有49支新基金成立,平均基金規模約3億美元,62%在2020年已有募資經驗的管理者在2021年繼續募集新一輪資金。

跨界科技與傳統VC:以Andreessen Horowitz爲代表,2021年其Crypto Fund III募集22億美元,2022年再發起45億美元大基金,表明主流科技型VC對加密領域的深度佈局

企業風險投資(CVC):包括Binance Labs、Coinbase Ventures、OpenSea Ventures等加密巨頭自建的投資臂膀,爲初創項目提供股權與代幣雙重投資渠道;FTX Ventures在2022年收購SkyBridge Capital 30%股權,加大對外部資產管理公司的滲透

機構投資者(LP):美國多家大學捐贈基金和養老基金開始將數字資產納入配置——MIT捐贈基金2024年對Bitwise投入2億美元鎖定五年期;耶魯、德州大學等也在近期加倉,以免錯過潛在收益

家族辦公室與高淨值人士:2021年調研顯示,47%的美國家族辦公室與43%的財務顧問已涉足數字資產,成爲風投基金的重要出資方。

對衝基金與大資管:Citadel Securities和Soros Fund Management在2022年第四季度持續對Silvergate、Marathon Digital等標的下注,維持戰略配置。

這六大類風投資金構成中,除了加密原生風投基金、企業風險投資之外,全是新鮮韭菜錢。

而進入2023年~2025年後,早年最大的冤大頭,跨界科技與傳統VC已經銷聲匿跡,傳統機構與資管巨頭、家族辦公室與高淨值人士投向了比特幣ETF,只有加密原生資金、企業風險戰略投資還在加大對生態項目的投入。

這時候的錢,全是場內的錢。

好,那麼我問大家。加密項目都沒盈利,風投的錢又投進來了,新風投又不來接盤了-------那錢從哪賺?怎麼賺?

那不就只能在一級市場拉高估值,用高市值低流通的籌碼結構在二級市場裏,通過和做市商勾結做幣值管理來“回血”?

散戶雖然傻,也不是特別傻,想要割韭菜還是要模式創新。可是風投們除了錢,是最缺乏想象力的。

老套路失敗後,上給不了出資人交代,下割不到韭菜,還天天捱罵。大VC們還湊合,可以割割小VC,小VC們就成了受氣的媳婦,兩頭堵。

到這個時候,山寨季牛市就已經被按下暫停鍵了,所以大家會發現,24年8月以後,我基本都不談買山寨季的事。要麼是項目垃圾,要麼就是估值太高,不配。

當然,如果只是這樣,也不會出現如今的局面。散戶反VC開始,警惕心就起來了,也會捂緊錢袋子,還有發育的空間。

可惜比特幣銘文和MEME的火熱,就好像一把大火,把市場僅剩下的流動性都抽乾淨了。

首先,比特幣銘文、MEME賽道風投的錢沒辦法進來,誰的錢在裏面?散戶。

第一波散戶資金集中銷燬是比特幣銘文,2023年5月開始,雖然其中ORDI等衍生銘文出現了萬倍漲幅,但套現者少,被套者多。散戶資金流向了比特幣礦工。

隨後23年11月,銘文市場再次高潮,散戶的錢又被做市商、早期玩家、遊資、項目方們在幣值管理中掏走。哦對了,還有被詐騙項目騙走的。

第二波散戶資金銷燬就是MEME熱潮,這一輪MEME牛市,是散戶資金銷燬的最徹底的一次。

從2023年的PEPE開始,MEME熱潮從以太坊到Sol,以2~4周的波動週期,幾乎消滅了90%的散戶資金。如果不是Solana帶來的散戶增量資金,MEME熱潮本應該提前1年結束。

最後,在今年的2025年1月,特朗普發行Trump代幣,36小時從0增長到數百億美元市值的背後,就是最後的煙花。

就這,你指望山寨季,指望能有持續時間足夠長、上漲代幣足夠多的行情,有可能嗎?邏輯上都講不通的。

這個時候你去參加山寨季,意義在哪裏?要麼就是高估值項目等着你去填坑,要麼就是狗莊搞MEME,給你造幾個標杆等着收你本金。

比特幣和其他代幣的走勢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嘴炮沒意義,倉位和市值纔是關鍵。

寫到這,比特幣又漲起來了,已經突破9W美金了,其他的山寨幣也跟着在漲,但支撐比特幣的邏輯和支撐山寨幣上漲的邏輯,誰更虛呢?

未來山寨季,或者說山寨牛市,必須要有新冤大頭風投進場,才能得到改善。但新冤大頭也被割怕了,想要讓他們記喫不記打,就等擡一個過去沒有出現過的概念。

對於山寨季,能做的就是關注這種“未曾有過的概念”,其他的事都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