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是最容易被封神的第一個地方。小到帶單老師,大到行業頂級巨佬,只要帶着幣友賺錢了,你就是神。
當然,這個神格會在讓人虧錢的時變成狗牌-----又會在下次讓人賺錢時被換成神牌。大家都知道這樣的現狀是不對的,打心裏也都會嘲笑這種韭菜行爲。
但落到實處,又不可避免的會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還渾然不覺。現在全網對於以太坊和Vitalik的討伐就是如此。
過去以太坊風光無兩,每一輪漲幅都超過了比特幣。那時候Vitalik說什麼都是對的,大家都叫他V神,僅僅只是一年不到,V神就變成了V狗,幹什麼都是錯,layer2不行,基金會管理有問題,願景規劃不清晰-----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以太坊價格沒拉起來。大家現在最想知道的,大概也就是以太坊還能不能起飛。
很多人在問我,今天就來聊聊我對以太坊的思考。網上有很多人在分析以太坊不漲的原因。
比如以太坊作爲“價值存儲”能力變弱了,以太坊在被Sol、BSC擠壓生存空間,基金會的治理不當,又或者是以太坊的未來規劃不明確等等。
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都不是問題的核心。
如果沒有更高級別的視角來看,這些類似的問題都說不完的。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在幣圈能賺到大錢的,一定是重倉了一個值得重倉的項目,拿到了大倍率才賺到的。
重倉好理解,什麼是值得重倉的標的呢?就是最能持續漲,最有確定性的。
那換句話來說,我們需要判斷的不是以太坊今天能不能飛,明天能不能飛,而是它是否可以跟行業的發展綁定,有多少不確定性,是否值得重倉。
在我看來,最核心的問題就只有三個:
第一個問題是,以太坊到底會不會被取代。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判斷,如果以太坊被Solana、BSC或者是被BTClayer2取代,自然就沒有持有的必要了。那麼,會被取代嗎?我覺得不能。
很多人覺得鏈上活躍指數遠不如前,Layer2過於割裂,以太坊管理層無爲而治已經處於被取代的邊緣了-------問題不是這麼看的。
對於幣圈任何一個項目而言,是否去中心化纔是建立長期屯頭的第一指標。速度、安全性?你憑什麼跟傳統金融打擂臺?打不過你談什麼顛覆?沒有顛覆哪裏來的產業重塑,又哪裏有新的財富給你分配?如果沒有去中心化,那幣圈不用投了。直接就可以放棄了。
那現實結果就是,以太坊所有對手,沒有一個能夠達到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程度。這就意味着以太坊還是目前擁有最深護城河的公鏈,在可見的範圍內,沒有可以取代的標的出現。
第二個問題是,以太坊的價值會不會應用層捕獲。
嚴格意義上說,以太坊本身就是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從商業模式上來說並不是價值的終端,應用程序纔是。因爲應用程序纔是直接提供給用戶價值的產品,比如web2.0的谷歌、蘋果、英偉達。
我們需要擔心的是,會不會在以太坊上跑出一個幾萬億市值的應用程序,而以太坊還是維持在3000億市值。對吧。
這纔是我們需要擔心的問題,會不會?我也不知道,所以這就是以太坊的不確定性。
第三個問題就是,應用層突破的時間會多長。
未來加密行業的應用層突破是毋庸置疑的。彼時作爲幣圈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以太坊漲十倍,從三千億漲到三萬億跟喝水一樣簡單。
但問題是,這個突破奇點是多久?是一年,兩年?還是十年、二十年?如果是二十年以太坊才從三千億漲到三萬億,這個收益率是跑不過比特幣的。如果是一年、兩年,那這收益率就非常可觀了。
我覺得一年兩年的時間很難出現奇點時刻,但有概率提前兌現未來預期--------但這又是不確定性了。
根據以上思考,以太坊跟比特幣相比,前者是應用層代表,可能具有更強的爆發性。但應用層產品唯一的不變,就是一直要變。以太坊比比特幣多出來的變數,就是團隊還是需要持續調整來保持競爭力。
反觀比特幣,作爲價值存儲的競爭力就是保持共識的持續,像黃金那樣保持不變就可以------與此同時,比特幣天然就綁定了行業的增長速率。
我是非常看好以太坊有超過比特幣的漲幅,但基於對上述三點的思考,我覺得它的確定性不如比特幣,沒有比特幣漲的久。
所以我的配置是以太坊小倉位,比特幣大倉位------這是最讓我安心的配置方式了,不至於因爲以太坊不漲而惶恐,也能有定力等待以太坊起飛。
但如果沒有這樣的思考,即便是我說以太坊未來會起飛,大概率你還是拿不住。
大家可以覆盤一下,不管是比特幣、以太坊、Sol還是其他的土狗山寨,是不是每次自己建倉以後,總是漲那麼一點就開始橫盤或者暴跌了?
如果再在這個時候開始到處問能不能拿,能不能買,還能不能漲,一定又是買多了。原因是什麼?
是在你不瞭解的標的上,下了超過你承受能力籌碼。
這時候的結果已經註定了,不要期待全身而退,而是要想着亡羊補牢。如果你在問以太坊還能不能漲的時候,說明你對以太坊還沒那麼瞭解,同時你倉位配置的太高了。
不管以太坊會不會飛,你都要減倉,不然你一定等不到他起飛。
永遠記住,投資是讓自己安心而不是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