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是最容易被封神的第一个地方。小到带单老师,大到行业顶级巨佬,只要带着币友赚钱了,你就是神。

当然,这个神格会在让人亏钱的时变成狗牌-----又会在下次让人赚钱时被换成神牌。大家都知道这样的现状是不对的,打心里也都会嘲笑这种韭菜行为。

但落到实处,又不可避免的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还浑然不觉。现在全网对于以太坊和Vitalik的讨伐就是如此。

过去以太坊风光无两,每一轮涨幅都超过了比特币。那时候Vitalik说什么都是对的,大家都叫他V神,仅仅只是一年不到,V神就变成了V狗,干什么都是错,layer2不行,基金会管理有问题,愿景规划不清晰-----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以太坊价格没拉起来。大家现在最想知道的,大概也就是以太坊还能不能起飞。

很多人在问我,今天就来聊聊我对以太坊的思考。网上有很多人在分析以太坊不涨的原因。

比如以太坊作为“价值存储”能力变弱了,以太坊在被Sol、BSC挤压生存空间,基金会的治理不当,又或者是以太坊的未来规划不明确等等。

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都不是问题的核心。

如果没有更高级别的视角来看,这些类似的问题都说不完的。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在币圈能赚到大钱的,一定是重仓了一个值得重仓的项目,拿到了大倍率才赚到的。

重仓好理解,什么是值得重仓的标的呢?就是最能持续涨,最有确定性的。

那换句话来说,我们需要判断的不是以太坊今天能不能飞,明天能不能飞,而是它是否可以跟行业的发展绑定,有多少不确定性,是否值得重仓。

在我看来,最核心的问题就只有三个:

第一个问题是,以太坊到底会不会被取代。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判断,如果以太坊被Solana、BSC或者是被BTClayer2取代,自然就没有持有的必要了。那么,会被取代吗?我觉得不能。

很多人觉得链上活跃指数远不如前,Layer2过于割裂,以太坊管理层无为而治已经处于被取代的边缘了-------问题不是这么看的。

对于币圈任何一个项目而言,是否去中心化才是建立长期屯头的第一指标。速度、安全性?你凭什么跟传统金融打擂台?打不过你谈什么颠覆?没有颠覆哪里来的产业重塑,又哪里有新的财富给你分配?如果没有去中心化,那币圈不用投了。直接就可以放弃了。

那现实结果就是,以太坊所有对手,没有一个能够达到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程度。这就意味着以太坊还是目前拥有最深护城河的公链,在可见的范围内,没有可以取代的标的出现。

第二个问题是,以太坊的价值会不会应用层捕获。

严格意义上说,以太坊本身就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从商业模式上来说并不是价值的终端,应用程序才是。因为应用程序才是直接提供给用户价值的产品,比如web2.0的谷歌、苹果、英伟达。

我们需要担心的是,会不会在以太坊上跑出一个几万亿市值的应用程序,而以太坊还是维持在3000亿市值。对吧。

这才是我们需要担心的问题,会不会?我也不知道,所以这就是以太坊的不确定性。

第三个问题就是,应用层突破的时间会多长。

未来加密行业的应用层突破是毋庸置疑的。彼时作为币圈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以太坊涨十倍,从三千亿涨到三万亿跟喝水一样简单。

但问题是,这个突破奇点是多久?是一年,两年?还是十年、二十年?如果是二十年以太坊才从三千亿涨到三万亿,这个收益率是跑不过比特币的。如果是一年、两年,那这收益率就非常可观了。

我觉得一年两年的时间很难出现奇点时刻,但有概率提前兑现未来预期--------但这又是不确定性了。

根据以上思考,以太坊跟比特币相比,前者是应用层代表,可能具有更强的爆发性。但应用层产品唯一的不变,就是一直要变。以太坊比比特币多出来的变数,就是团队还是需要持续调整来保持竞争力。

反观比特币,作为价值存储的竞争力就是保持共识的持续,像黄金那样保持不变就可以------与此同时,比特币天然就绑定了行业的增长速率。

我是非常看好以太坊有超过比特币的涨幅,但基于对上述三点的思考,我觉得它的确定性不如比特币,没有比特币涨的久。

所以我的配置是以太坊小仓位,比特币大仓位------这是最让我安心的配置方式了,不至于因为以太坊不涨而惶恐,也能有定力等待以太坊起飞。

但如果没有这样的思考,即便是我说以太坊未来会起飞,大概率你还是拿不住。

大家可以复盘一下,不管是比特币、以太坊、Sol还是其他的土狗山寨,是不是每次自己建仓以后,总是涨那么一点就开始横盘或者暴跌了?

如果再在这个时候开始到处问能不能拿,能不能买,还能不能涨,一定又是买多了。原因是什么?

是在你不了解的标的上,下了超过你承受能力筹码。

这时候的结果已经注定了,不要期待全身而退,而是要想着亡羊补牢。如果你在问以太坊还能不能涨的时候,说明你对以太坊还没那么了解,同时你仓位配置的太高了。

不管以太坊会不会飞,你都要减仓,不然你一定等不到他起飞。

永远记住,投资是让自己安心而不是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