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RWA”、“稳定币”在媒体上很火,美国、香港、新加坡、欧洲等地都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和指导意见,这些政府对区块链的态度逐渐从之前的抵制、打压转变为接纳、支持。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个热点话题搞清楚,并尝试用费曼学习法,简单明了地解释给大家。
稳定币顾名思义,就是在区块链上发行一种加密货币,其价值绑定于某个法币,比如 1 枚稳定币可以兑换 1 元法币,1 元法币也可以兑换1 枚稳定币。如果这个稳定币是绑定美元,就称为美元稳定币。如果绑定的是港元,就是港元稳定币。简单来说,稳定币是一种价格锚定于法币的区块链上的代币。
再说说 RWA。RWA 的全称是 Real World Assets,中文翻译叫“现实世界资产”。RWA 和 BTC、ETH 这类原生加密资产不同,指的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各类资产搬到区块链上,人们在链上就可以对这些资产进行交易、质押、借贷等操作。现实世界资产可以是债券、不动产、商品、信用资产、股份等。
稳定币和 RWA 的关系就像高速公路和物流行业的关系,高速公路是物流行业的重要基础设施,稳定币也同样是 RWA 的重要基础设施。
原因是现实世界的资产是以法币为单位报价、交易的。如果搬到链上,使用如 BTC 等价格波动打的加密货币报价,会导致资产价格很不稳定。所以就需要一种自身价格像法币一样比较稳定的加密货币,为 RWA 提供报价基础。
既然要稳定,那为什么不直接用法币报价和交易,还要折腾一次用和法币绑定的稳定币呢?
我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直接使用法币受制于牌照监管,目前只有少数几个交易所提供法币交易服务;另一方面是这些交易所上的标的种类少,覆盖范围有限。
稳定币除了报价、交易功能外,还承担着结算、抵押等其他角色。相比之下,稳定币要比法币方便、灵活。
RWA 这个词在 2021 年开始流行起来,但相关的探索在更早的时间就已经开始。比如在 2019 年有个叫 RealT 的项目,尝试将美国房产的租金收益进行代币化,用户购买该代币后,每周可获取相应比例的房租收益。整个过程都是在区块链上完成,公开透明。
我认为 RWA 的诞生初衷和中本聪设计 BTC 的理念很像,希望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和公开透明的特性去改造世界。但理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早期受制于各国法律法规,只有少数项目敢于尝试。
近期 RWA 概念再度流行起来,多国政府开始积极相应,并出台相关指导,我认为有这几个原因。
首先是区块链技术不断发展,链上基础设施不断成熟,使得 RWA 具备了技术可行性。
然后是当前美债、明星公司的股票等现实资产的收益率比较高,链上资本希望通过 RWA 获得更稳健的回报。
其次是加密行业本身有强烈的出圈需求,希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新人增多、资金涌入,自然会推升市场热度和价格。
还有是各国政府发现打压并不能消灭这个行业,反而逐渐成为趋势。打不过就加入,越早进入越有利于争夺这个领域里的话语权。同时,也有传统金融资本想要从这个行业的发展中分一杯羹,游说、推动政府出台合规政策,做大蛋糕。
内外合力,于是就看到了最近一段时间各国政府扎堆出台 RWA 指导政策。极大解决了合规问题,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公司和创业者涌入赛道、寻找商机。我认为 RWA 很可能像 2021 年 NFT 一样引发新的行业热潮,甚至出现新的造富神话。但收益与风险并存,投资时要保持谨慎。
以上是对 RWA 概念及其兴起原因的简单解释,下篇我会继续解释 RWA 的具体实现方法。
#RWA热潮 #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