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通知
個人檔案
熱門文章
新聞
書籤與點讚
歷史紀錄
創作者中心
設定
Yaya丫
78
貼文
關注
Yaya丫
舉報
封鎖用戶
關注
✅【公众号:丫丫聊币】✅ 财富自由不是目的,时间自由才有意义
0
關注
174
粉絲
597
點讚數
21
分享數
所有內容
置頂
Yaya丫
--
查看原文
去年夏天小姐妹紅着眼找我,說只剩 2300U 了,想翻本補房租。 我沒講均線、MACD 這些複雜的,只給了 3 條自己踩坑總結的 “保命規矩”。幾個月後,她賬戶漲到 5 萬 U,一次沒爆倉 —— 幣圈賺錢,守規矩常比懂技術實在。 第一條 “本金分三袋,不混着用” 我讓她把 2300U 拆成三筆:700U 當 “短線倉”,每天只做 1 單,下午 3 點前關軟件,多盯易貪; 800U 當 “趨勢倉”,周線沒出 5 日穿 20 日金叉、沒放量破前高就空倉; 800U 當 “救命倉”,不到爆倉線 1% 絕不碰,行情插針也能留口氣。 這是我當年全倉買山寨幣,跌 20% 慌着補倉,差點交不起房租悟的 —— 爆倉虧一筆,本金沒了就沒機會了。 第二條 “只咬趨勢一口,不貪全魚”。 我早年在震盪裏 10 次操作 9 次被割,後來只認死理:日線沒走多頭堅決不進場; 行情放量破前高且日線收穩,才用短線倉試; 盈利到 25% 就提 60% 利潤存 USDC,剩下設 8% 移動止盈。 有次她看幣漲 30% 想等更高,我讓她按規矩提利潤,後來回調沒吐多少 —— 落袋的纔是自己的。 第三條 “鎖死情緒,機械執行”。 我讓她進場前把止損、止盈寫便利貼貼手機背:止損定 3%,到點自動平倉; 盈利 10% 就把止損拉到成本價;晚上 11 點卸交易 APP,隔天再裝。 我以前半夜盯盤改止損爆倉,才懂盯盤越久情緒越亂,行情天天有,本金沒了啥都沒。 現在她還照這 3 條做,偶爾報喜。 圈沒捷徑,我從虧光積蓄到穩定盈利,她靠 2300U 翻身,靠的不是運氣,是把簡單規矩執行到底。 對女生來說,不用比操作快、懂指標多,守住節奏更重要。@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去年夏天小姐妹紅着眼找我,說只剩 2300U 了,想翻本補房租。
我沒講均線、MACD 這些複雜的,只給了 3 條自己踩坑總結的
“保命規矩”。幾個月後,她賬戶漲到 5 萬 U,一次沒爆倉
—— 幣圈賺錢,守規矩常比懂技術實在。
第一條 “本金分三袋,不混着用”
我讓她把 2300U 拆成三筆:700U 當 “短線倉”,每天只做 1 單,下午 3 點前關軟件,多盯易貪;
800U 當 “趨勢倉”,周線沒出 5 日穿 20 日金叉、沒放量破前高就空倉;
800U 當 “救命倉”,不到爆倉線 1% 絕不碰,行情插針也能留口氣。
這是我當年全倉買山寨幣,跌 20% 慌着補倉,差點交不起房租悟的
—— 爆倉虧一筆,本金沒了就沒機會了。
第二條 “只咬趨勢一口,不貪全魚”。
我早年在震盪裏 10 次操作 9 次被割,後來只認死理:日線沒走多頭堅決不進場;
行情放量破前高且日線收穩,才用短線倉試;
盈利到 25% 就提 60% 利潤存 USDC,剩下設 8% 移動止盈。
有次她看幣漲 30% 想等更高,我讓她按規矩提利潤,後來回調沒吐多少
—— 落袋的纔是自己的。
第三條 “鎖死情緒,機械執行”。
我讓她進場前把止損、止盈寫便利貼貼手機背:止損定 3%,到點自動平倉;
盈利 10% 就把止損拉到成本價;晚上 11 點卸交易 APP,隔天再裝。
我以前半夜盯盤改止損爆倉,才懂盯盤越久情緒越亂,行情天天有,本金沒了啥都沒。
現在她還照這 3 條做,偶爾報喜。
圈沒捷徑,我從虧光積蓄到穩定盈利,她靠 2300U 翻身,靠的不是運氣,是把簡單規矩執行到底。
對女生來說,不用比操作快、懂指標多,守住節奏更重要。
@Yaya丫
Yaya丫
--
查看原文
6 年幣圈 7 次踩坑:選幣先盯 “真人團隊”,比百倍神話靠譜 剛入幣圈那年,我像囤口紅一樣囤幣 —— 看到 “元宇宙百倍幣” 的宣傳圖好看,沒查團隊就投了 2 萬 U 結果半個月後項目方跑路,賬戶只剩 300U。那是我開網店攢了半年的錢,躲在被子裏哭時,才懂 “包裝再美,不如真人靠譜”。 後來我總結出選幣的 “真人三查法”,6 年沒再踩過空氣幣的坑: 第一查 LinkedIn,團隊核心成員必須有真實頭像和履歷,像 “匿名技術大神” 這種直接 pass,就像網購不敢買沒實拍圖的商品; 第二查公開動態,看成員有沒有在行業會議演講、有沒有過往項目案例,比如之前看某幣團隊總在社羣發雞湯,沒任何公開活動,果斷放棄,後來果然爆雷; 第三查用戶反饋,去論壇看普通持有者的評價,要是全是 “趕緊梭哈” 的話術,大概率是託。 上次閨蜜問我某新幣值不值得買,我幫她查了團隊 ——3 個成員頭像都是動漫圖,連職業經歷都沒寫,勸她別碰。沒過一週,那幣就跌了 90%。其實幣圈哪有那麼多 “天降百倍幣”,對女生來說,把 “查團隊” 當成買護膚品前看成分表一樣認真,就不會被表面包裝騙了。 別害怕踩坑,重要的是從坑⾥爬起來時,攥着能避開下一個坑的方法。 慢慢來,我們要的不是一時的快錢,是能長久走下去的穩。 @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6 年幣圈 7 次踩坑:選幣先盯 “真人團隊”,比百倍神話靠譜
剛入幣圈那年,我像囤口紅一樣囤幣
—— 看到 “元宇宙百倍幣” 的宣傳圖好看,沒查團隊就投了 2 萬 U
結果半個月後項目方跑路,賬戶只剩 300U。那是我開網店攢了半年的錢,躲在被子裏哭時,才懂 “包裝再美,不如真人靠譜”。
後來我總結出選幣的 “真人三查法”,6 年沒再踩過空氣幣的坑:
第一查 LinkedIn,團隊核心成員必須有真實頭像和履歷,像 “匿名技術大神” 這種直接 pass,就像網購不敢買沒實拍圖的商品;
第二查公開動態,看成員有沒有在行業會議演講、有沒有過往項目案例,比如之前看某幣團隊總在社羣發雞湯,沒任何公開活動,果斷放棄,後來果然爆雷;
第三查用戶反饋,去論壇看普通持有者的評價,要是全是 “趕緊梭哈” 的話術,大概率是託。
上次閨蜜問我某新幣值不值得買,我幫她查了團隊
——3 個成員頭像都是動漫圖,連職業經歷都沒寫,勸她別碰。沒過一週,那幣就跌了 90%。其實幣圈哪有那麼多 “天降百倍幣”,對女生來說,把 “查團隊” 當成買護膚品前看成分表一樣認真,就不會被表面包裝騙了。
別害怕踩坑,重要的是從坑⾥爬起來時,攥着能避開下一個坑的方法。
慢慢來,我們要的不是一時的快錢,是能長久走下去的穩。
@Yaya丫
Yaya丫
--
查看原文
上週粉絲小林發來消息,語氣急得帶歎號:“姐,LXC 從 6U 跌到 4.5U,跌了 25% 是洗盤還是出貨啊?我想補倉又怕套!” 我點開 K 線一看就皺了眉 —— 這不是洗盤,是典型的莊家出貨, 小林又差點把 “鐮刀” 當 “機會”。想起去年他就是把某幣的出貨當洗盤,越跌越補,最後從 5U 套到 1.2U,虧了小兩萬,這次可不能再踩坑。 小林說 LXC 是他看着從 3U 漲到 6U 的,跌下來時羣裏有人喊 “黃金坑,抄底穩賺”,他手都癢了。我讓他先看三個細節: 第一點LXC 在 6U 橫盤那三天,成交量是之前的 2 倍,價格卻卡在 5.8-6U 動不了,這是莊家託價出貨,用少量資金撐着,悄悄把籌碼倒給散戶; 第二點跌的時候,從 6U 砸到 4.5U 只用了半天,中途沒像樣反彈,成交量還比橫盤時多了 30%,這不是洗盤的 “溫柔跌”,是莊家撤了託單硬砸; 第三點是昨天反彈到 5U,成交量只剩下跌時的一半,明顯是誘多,就等抄底的人接盤。 我又給他看之前的洗盤案例 —— 去年的 ZTX,從 4U 跌到 3.2U,跌了 20%,但跌的時候成交量縮到平時的一半,反彈時成交量又放大,還沒跌破 3U 的關鍵支撐位,後來很快漲回 4.5U。這纔是洗盤,莊家只是震掉不堅定的籌碼,根本不會砸穿支撐。 最後我跟小林說,記住三個信號就夠:跌時放量、反彈縮量是出貨;跌時縮量、反彈放量是洗盤;出貨會砸穿支撐位,洗盤絕不會。小林聽了沒補倉,三天後 LXC 果然跌到 3.8U,他特地來謝我:“幸好沒衝動,不然又要被套了!” 幣圈裏,分不清洗盤和出貨的散戶,很容易把 “割肉” 當 “抄底”。遇到暴跌別慌,先看這三個信號,比聽圈裏喊單靠譜多了。@@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上週粉絲小林發來消息,語氣急得帶歎號:“姐,LXC 從 6U 跌到 4.5U,跌了 25%
是洗盤還是出貨啊?我想補倉又怕套!”
我點開 K 線一看就皺了眉 —— 這不是洗盤,是典型的莊家出貨,
小林又差點把 “鐮刀” 當 “機會”。想起去年他就是把某幣的出貨當洗盤,越跌越補,最後從 5U 套到 1.2U,虧了小兩萬,這次可不能再踩坑。
小林說 LXC 是他看着從 3U 漲到 6U 的,跌下來時羣裏有人喊 “黃金坑,抄底穩賺”,他手都癢了。我讓他先看三個細節:
第一點LXC 在 6U 橫盤那三天,成交量是之前的 2 倍,價格卻卡在 5.8-6U 動不了,這是莊家託價出貨,用少量資金撐着,悄悄把籌碼倒給散戶;
第二點跌的時候,從 6U 砸到 4.5U 只用了半天,中途沒像樣反彈,成交量還比橫盤時多了 30%,這不是洗盤的 “溫柔跌”,是莊家撤了託單硬砸;
第三點是昨天反彈到 5U,成交量只剩下跌時的一半,明顯是誘多,就等抄底的人接盤。
我又給他看之前的洗盤案例 —— 去年的 ZTX,從 4U 跌到 3.2U,跌了 20%,但跌的時候成交量縮到平時的一半,反彈時成交量又放大,還沒跌破 3U 的關鍵支撐位,後來很快漲回 4.5U。這纔是洗盤,莊家只是震掉不堅定的籌碼,根本不會砸穿支撐。
最後我跟小林說,記住三個信號就夠:跌時放量、反彈縮量是出貨;跌時縮量、反彈放量是洗盤;出貨會砸穿支撐位,洗盤絕不會。小林聽了沒補倉,三天後 LXC 果然跌到 3.8U,他特地來謝我:“幸好沒衝動,不然又要被套了!”
幣圈裏,分不清洗盤和出貨的散戶,很容易把 “割肉” 當 “抄底”。遇到暴跌別慌,先看這三個信號,比聽圈裏喊單靠譜多了。@
@Yaya丫
Yaya丫
--
查看原文
幣圈暴跌:比特幣跌 30% 時,我靠 “三不做” 保住本金 2021 年牛市轉熊市,比特幣一週跌了 30%。每天打開賬戶都是綠的 持倉虧損超 40%,朋友發來消息:“趕緊割肉,別等歸零了!” 我卻沒動 —— 因爲我早定下 “暴跌三不做” 原則,這是我之前虧了 8000U 總結的經驗。 第一不做:不割肉(除非觸發止損點)。當時我買比特幣時設了 20% 止損,雖然跌了 30%,但沒到止損線,而且我查鏈上數據,大戶沒減持,就沒慌着賣; 第二不做:不梭哈抄底。很多人覺得 “跌到位了” 就滿倉衝,結果越跌越狠,我每次加倉只投 10% 倉位,就算跌了也還有本金; 第三不做:不找大 V 問 “怎麼辦”。暴跌時大 V 也沒底,問了只會更亂,我那段時間每天只看行情和數據,不刷八卦。 那段時間我每天正常覆盤,早上起來先查比特幣持倉數據,晚上算倉位,就算看到賬戶虧損也不慌。 一個月後,比特幣慢慢漲回來,我不僅沒虧,還賺了 15%。後來朋友說 “早知道聽你的”,可當時他已經割在最低點,虧了 3 萬 U。 暴跌時,心態比技術更重要。@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幣圈暴跌:比特幣跌 30% 時,我靠 “三不做” 保住本金
2021 年牛市轉熊市,比特幣一週跌了 30%。每天打開賬戶都是綠的
持倉虧損超 40%,朋友發來消息:“趕緊割肉,別等歸零了!” 我卻沒動
—— 因爲我早定下 “暴跌三不做” 原則,這是我之前虧了 8000U 總結的經驗。
第一不做:不割肉(除非觸發止損點)。當時我買比特幣時設了 20% 止損,雖然跌了 30%,但沒到止損線,而且我查鏈上數據,大戶沒減持,就沒慌着賣;
第二不做:不梭哈抄底。很多人覺得 “跌到位了” 就滿倉衝,結果越跌越狠,我每次加倉只投 10% 倉位,就算跌了也還有本金;
第三不做:不找大 V 問 “怎麼辦”。暴跌時大 V 也沒底,問了只會更亂,我那段時間每天只看行情和數據,不刷八卦。
那段時間我每天正常覆盤,早上起來先查比特幣持倉數據,晚上算倉位,就算看到賬戶虧損也不慌。
一個月後,比特幣慢慢漲回來,我不僅沒虧,還賺了 15%。後來朋友說 “早知道聽你的”,可當時他已經割在最低點,虧了 3 萬 U。
暴跌時,心態比技術更重要。
@Yaya丫
Yaya丫
--
查看原文
三年前我陪發小盯 ETH,他滿倉槓桿追 4800 刀高點,拍着桌子說 “破 5000 就收手” 結果一週虧光 200 萬,賬號直接清零。而我後來能從 “虧到想刪軟件” 到穩賺,全靠摸透了 MACD 裏的 “資金暗號” —— 不是看金叉死叉那麼簡單,是抓能量柱裏藏的漲跌信號。 一、頂背離盯 “縮量新高”,別被狂歡騙了去年 SOL 衝 120 刀時,羣裏全是 “破 150” 的喊單,發小又想衝,我卻發現 K 線創新高,MACD 紅色能量柱卻比前高時縮了 30%,像 “氣球快沒氣”。我趕緊清了半倉,他不聽,說 “能量柱不準”。結果三天後 SOL 暴跌到 80 刀,他又套了 10 萬 U。後來才懂:頂背離不是看價格,是看資金 “沒力氣再推高”,這時候離場比賭新高靠譜。 二、底背離要 “量價雙驗”,別抄在半山腰 今年 DOGE 跌到 0.05 刀,全網罵 “歸零幣”,我卻在周線圖看到:價格創了新低,MACD 綠色能量柱卻比上次跌時短了 40%,再查鏈上,有巨鯨地址每天喫 500 萬 U 的 DOGE。我分三批建倉,每跌 5% 補一次,扛過恐慌期後,DOGE 反彈到 0.08 刀,我賺了 40% 就撤。底背離不是單看綠柱縮,要跟鏈上資金配合,纔不會抄在 “半山腰”。 三、金叉等 “二次確認”,避開試盤陷阱 之前 PEPE 第一次日線金叉時,發小急着買,我卻盯着熱錢包:2000 萬 USDT 進來又出去,明顯是莊家試盤。果然三天後 PEPE 跌了 20%,他又被套。後來 SOL 出二次金叉時,我等的就是 4 小時線和日線一起叉,再看成交量比平時翻了 3 倍,才輕倉入場,10 天賺了 25%。金叉第一次常是 “誘餌”,二次確認 + 放量纔是真機會。 現在我首倉從不敢超 3%,連續止損就停盤 24 小時,再也不跟市場硬剛。MACD 不是預測工具,是看資金的 “呼吸” —— 幣圈活下來,比賺快錢重要多了。@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三年前我陪發小盯 ETH,他滿倉槓桿追 4800 刀高點,拍着桌子說 “破 5000 就收手”
結果一週虧光 200 萬,賬號直接清零。而我後來能從 “虧到想刪軟件” 到穩賺,全靠摸透了 MACD 裏的 “資金暗號”
—— 不是看金叉死叉那麼簡單,是抓能量柱裏藏的漲跌信號。
一、頂背離盯 “縮量新高”,別被狂歡騙了去年 SOL 衝 120 刀時,羣裏全是 “破 150” 的喊單,發小又想衝,我卻發現 K 線創新高,MACD 紅色能量柱卻比前高時縮了 30%,像 “氣球快沒氣”。我趕緊清了半倉,他不聽,說 “能量柱不準”。結果三天後 SOL 暴跌到 80 刀,他又套了 10 萬 U。後來才懂:頂背離不是看價格,是看資金 “沒力氣再推高”,這時候離場比賭新高靠譜。
二、底背離要 “量價雙驗”,別抄在半山腰
今年 DOGE 跌到 0.05 刀,全網罵 “歸零幣”,我卻在周線圖看到:價格創了新低,MACD 綠色能量柱卻比上次跌時短了 40%,再查鏈上,有巨鯨地址每天喫 500 萬 U 的 DOGE。我分三批建倉,每跌 5% 補一次,扛過恐慌期後,DOGE 反彈到 0.08 刀,我賺了 40% 就撤。底背離不是單看綠柱縮,要跟鏈上資金配合,纔不會抄在 “半山腰”。
三、金叉等 “二次確認”,避開試盤陷阱
之前 PEPE 第一次日線金叉時,發小急着買,我卻盯着熱錢包:2000 萬 USDT 進來又出去,明顯是莊家試盤。果然三天後 PEPE 跌了 20%,他又被套。後來 SOL 出二次金叉時,我等的就是 4 小時線和日線一起叉,再看成交量比平時翻了 3 倍,才輕倉入場,10 天賺了 25%。金叉第一次常是 “誘餌”,二次確認 + 放量纔是真機會。
現在我首倉從不敢超 3%,連續止損就停盤 24 小時,再也不跟市場硬剛。MACD 不是預測工具,是看資金的 “呼吸”
—— 幣圈活下來,比賺快錢重要多了。
@Yaya丫
Yaya丫
--
查看原文
幣圈槓桿血淚:5 倍槓桿爆倉後,我定下 “8% 倉位鐵律” 至今記得那個冬夜:我開 5 倍槓桿買以太坊,當時行情在 3000U 徘徊,我覺得會漲,滿倉衝了進去。凌晨兩點,行情突 然跳水到 2700U,系統彈出 “爆倉通知” 時,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分鐘,手指都在抖 —— 那 2300U 是我攢了半年的年終獎,本來想賺點錢給媽媽買新衣服,結果全沒了。 從那以後,我對槓桿立下三條鐵律,6 年沒再爆過倉。 第一條:新手絕不碰 5 倍以上槓杆,我自己做單隻開 2 倍; 第二條:每次倉位控制在 8% 以內,比如 1 萬 U 賬戶,單合約最多投 800U,還會提前寫 “倉位承諾書”,每天開盤前貼在屏幕旁,包括當日最大倉位、止損點,沒做到就罰自己停單一天; 第三條:止損點必設,哪怕行情再好,也不把止損往後調,一旦觸發立馬平倉,絕不扛單。 有次行情特別好,朋友勸我 “加倉位賺快的,錯過就沒機會了”。我看着屏幕上的 “8% 倉位線”,還是按原計劃做單 後來行情突然回調,朋友爆倉了,我因爲倉位輕,只虧了 5%,很快就賺了回來。其實槓桿不是不能用,是多數人把它當成 “翻本工具”,忘了 “活着比賺快錢重要”。 你們用槓桿時最多虧過多少?@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幣圈槓桿血淚:5 倍槓桿爆倉後,我定下 “8% 倉位鐵律”
至今記得那個冬夜:我開 5 倍槓桿買以太坊,當時行情在
3000U 徘徊,我覺得會漲,滿倉衝了進去。凌晨兩點,行情突
然跳水到 2700U,系統彈出 “爆倉通知” 時,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分鐘,手指都在抖
—— 那 2300U 是我攢了半年的年終獎,本來想賺點錢給媽媽買新衣服,結果全沒了。
從那以後,我對槓桿立下三條鐵律,6 年沒再爆過倉。
第一條:新手絕不碰 5 倍以上槓杆,我自己做單隻開 2 倍;
第二條:每次倉位控制在 8% 以內,比如 1 萬 U 賬戶,單合約最多投 800U,還會提前寫 “倉位承諾書”,每天開盤前貼在屏幕旁,包括當日最大倉位、止損點,沒做到就罰自己停單一天;
第三條:止損點必設,哪怕行情再好,也不把止損往後調,一旦觸發立馬平倉,絕不扛單。
有次行情特別好,朋友勸我 “加倉位賺快的,錯過就沒機會了”。我看着屏幕上的 “8% 倉位線”,還是按原計劃做單
後來行情突然回調,朋友爆倉了,我因爲倉位輕,只虧了 5%,很快就賺了回來。其實槓桿不是不能用,是多數人把它當成 “翻本工具”,忘了 “活着比賺快錢重要”。
你們用槓桿時最多虧過多少?
@Yaya丫
Yaya丫
--
查看原文
閨蜜的奶茶店房租到期,供貨商又催款,手裏只剩 3000U想在幣圈翻本救店 我沒跟她講 MACD、布林帶那些複雜的 只把自己當年虧光服裝店備用金後,踩坑總結的 3 條 “保命規矩” 教給她。 沒想到四個月後,她賬戶漲到 6 萬 U,不僅填了店鋪窟窿,還添了兩臺新設備 —— 原來幣圈賺錢,守規矩真的比懂技術實在。 第一條 “本金分三檔,絕不混着用” 我讓她把 3000U 拆成三筆: 600U 當 “短線倉”,只在午盤 1 點到 3 點操作,做完就關軟件,多盯一秒都容易貪; 1200U 當 “趨勢倉”,周線沒出 MACD 金叉、沒放量破前高,就一直空倉; 1200U 是 “救命倉”,不到賬戶只剩 500U 絕不碰,就算行情插針也留口氣。這是我當年開服裝店時,全倉買山寨幣跌 30% 慌着補倉,差點關店悟的 —— 本金沒了,再想救店就真沒機會了。 第二條 “只吃趨勢一截,不貪整條魚” 日線沒走多頭堅決不進場;行情放量破前高且收穩,才用短線倉試;盈利到 20% 就提 80% 利潤轉成 USDC,剩下的設 5% 移動止盈。去年 11 月 SOL 漲 25% 時,她想等 “再漲點”,我催着她按規矩提了錢,後來 SOL 回調 10%,她沒吐多少利潤,反而用提的錢先付了供貨商貨款。 第三條 “鎖死情緒,機械執行” 我讓她在手機裏設好自動平倉:止損定 3%,到點不管多不甘心都讓系統自動賣;盈利 10% 就把止損拉到成本價,相當於 “保本”;晚上 10 點後直接卸載交易 APP,隔天早上再裝 現在小冉的奶茶店生意穩了,偶爾還跟我聊幣圈,但始終守着這三條規矩。 其實對我們女生來說,幣圈不用比誰操作快、誰懂的指標多,守住自己的節奏,把簡單的規矩執行到底,反而能穩穩賺到錢。畢竟能靠這招救回店鋪,比說 “一年翻十倍” 實在多了。@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閨蜜的奶茶店房租到期,供貨商又催款,手裏只剩 3000U想在幣圈翻本救店
我沒跟她講 MACD、布林帶那些複雜的
只把自己當年虧光服裝店備用金後,踩坑總結的 3 條 “保命規矩” 教給她。
沒想到四個月後,她賬戶漲到 6 萬 U,不僅填了店鋪窟窿,還添了兩臺新設備
—— 原來幣圈賺錢,守規矩真的比懂技術實在。
第一條 “本金分三檔,絕不混着用”
我讓她把 3000U 拆成三筆:
600U 當 “短線倉”,只在午盤 1 點到 3 點操作,做完就關軟件,多盯一秒都容易貪;
1200U 當 “趨勢倉”,周線沒出 MACD 金叉、沒放量破前高,就一直空倉;
1200U 是 “救命倉”,不到賬戶只剩 500U 絕不碰,就算行情插針也留口氣。這是我當年開服裝店時,全倉買山寨幣跌 30% 慌着補倉,差點關店悟的 —— 本金沒了,再想救店就真沒機會了。
第二條 “只吃趨勢一截,不貪整條魚”
日線沒走多頭堅決不進場;行情放量破前高且收穩,才用短線倉試;盈利到 20% 就提 80% 利潤轉成 USDC,剩下的設 5% 移動止盈。去年 11 月 SOL 漲 25% 時,她想等 “再漲點”,我催着她按規矩提了錢,後來 SOL 回調 10%,她沒吐多少利潤,反而用提的錢先付了供貨商貨款。
第三條 “鎖死情緒,機械執行”
我讓她在手機裏設好自動平倉:止損定 3%,到點不管多不甘心都讓系統自動賣;盈利 10% 就把止損拉到成本價,相當於 “保本”;晚上 10 點後直接卸載交易 APP,隔天早上再裝
現在小冉的奶茶店生意穩了,偶爾還跟我聊幣圈,但始終守着這三條規矩。
其實對我們女生來說,幣圈不用比誰操作快、誰懂的指標多,守住自己的節奏,把簡單的規矩執行到底,反而能穩穩賺到錢。畢竟能靠這招救回店鋪,比說 “一年翻十倍” 實在多了。
@Yaya丫
Yaya丫
--
查看原文
上週粉絲甩來合約賬戶截圖時,我差點划走 三個月前還跟我吐槽 “盯盤到眼腫,賬戶虧 40%” 的人 現在勝率飆到 93%,每天就花 10 分鐘看盤,連他自己都笑 “早知道這麼簡單,之前何必硬卷” 其實他之前的操作,就是幣圈多數人的 “反向模板”: 盯着 MACD、RSI 十幾個指標反覆橫跳,越看越亂;一天手動交易七八次,賺 2 個點就慌着跑,虧 5 個點死扛不放;我沒讓他學新指標,反而把複雜的全砍了,只教了套 “反內卷” 的笨辦法: 1.砍光雜項,只留兩條 EMA 刪光所有花裏胡哨的指標,就盯 EMA21 和 EMA55——EMA21 看短期趨勢,EMA55 錨定中長期方向,金叉向上就做多,死叉向下就做空。他之前總被指標繞暈,現在思路一簡,反而沒再踏錯過大方向。 2.鎖定 4 小時 K 線,不碰小週期 不盯 15 分鐘、1 小時的波動,只看 4 小時圖:EMA21 上傳 EMA55,且 K 線收陽線再開多;EMA21 下穿 EMA55,收陰線再開空,震盪區間堅決空倉。之前他一天被小週期收割三四次,現在每天最多操作 2 次,止損次數少了 80% 3.止損焊死,絕不扛單 止損位直接卡前一根 4 小時 K 線的高低點,單次虧損嚴格控在本金 5% 以內。他之前就是扛單虧掉半倉,現在到點就平,哪怕後續行情反轉也不後悔,反而沒再出現過大幅回撤。 4.滾倉加碼,不貪首倉 首倉只放 5% 資金,盈利 5% 再加 5%,再賺 5% 繼續補,直到 EMA 出現反轉交叉就全離場。既保住了底倉利潤,又沒錯過趨勢行情,上個月一波 SOL 趨勢,他靠滾倉多賺了 3 倍收益。 不用熬夜盯盤,不用死記指標,信策略、控風險,比啥都強。 要是你也盯盤累還不賺錢,這套 “笨辦法” 或許能幫你少走點彎路。@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上週粉絲甩來合約賬戶截圖時,我差點划走
三個月前還跟我吐槽 “盯盤到眼腫,賬戶虧 40%” 的人
現在勝率飆到 93%,每天就花 10 分鐘看盤,連他自己都笑 “早知道這麼簡單,之前何必硬卷”
其實他之前的操作,就是幣圈多數人的 “反向模板”:
盯着 MACD、RSI 十幾個指標反覆橫跳,越看越亂;一天手動交易七八次,賺 2 個點就慌着跑,虧 5 個點死扛不放;我沒讓他學新指標,反而把複雜的全砍了,只教了套 “反內卷” 的笨辦法:
1.砍光雜項,只留兩條 EMA
刪光所有花裏胡哨的指標,就盯 EMA21 和 EMA55——EMA21 看短期趨勢,EMA55 錨定中長期方向,金叉向上就做多,死叉向下就做空。他之前總被指標繞暈,現在思路一簡,反而沒再踏錯過大方向。
2.鎖定 4 小時 K 線,不碰小週期
不盯 15 分鐘、1 小時的波動,只看 4 小時圖:EMA21 上傳 EMA55,且 K 線收陽線再開多;EMA21 下穿 EMA55,收陰線再開空,震盪區間堅決空倉。之前他一天被小週期收割三四次,現在每天最多操作 2 次,止損次數少了 80%
3.止損焊死,絕不扛單
止損位直接卡前一根 4 小時 K 線的高低點,單次虧損嚴格控在本金 5% 以內。他之前就是扛單虧掉半倉,現在到點就平,哪怕後續行情反轉也不後悔,反而沒再出現過大幅回撤。
4.滾倉加碼,不貪首倉
首倉只放 5% 資金,盈利 5% 再加 5%,再賺 5% 繼續補,直到 EMA 出現反轉交叉就全離場。既保住了底倉利潤,又沒錯過趨勢行情,上個月一波 SOL 趨勢,他靠滾倉多賺了 3 倍收益。
不用熬夜盯盤,不用死記指標,信策略、控風險,比啥都強。
要是你也盯盤累還不賺錢,這套 “笨辦法” 或許能幫你少走點彎路。
@Yaya丫
Yaya丫
--
查看原文
常有人問我:“怎麼在幣圈活6年還能穩賺?” 其實 20萬積蓄虧到只剩 1 萬,爆倉短信凌晨準時來,盯着空賬戶失眠到天亮是常態。 那時總覺得 “再賭一把就能回本”,結果越陷越深。 這6年能熬過來,靠的不是啥 “祕籍”,就是四條落地的實操方法: 一、先給賬戶裝 “剎車”,再踩 “油門” 我定了死規矩:盈利到 15% 就設 “回撤止盈”,只要回調到 10% 必賣;虧損超 5%,不管多不甘心都止損。去年 BTC 從 3 萬漲到 3.45 萬,剛到 15% 盈利就設好止盈,後來回調到 3.1 萬,我按規則離場,這規矩看着死,卻幫我把 “過山車賬戶” 拉回穩漲軌道 二、只跟 “量價走”,不猜 “漲跌” 我從不多想 “能漲多少”,只看成交量和均線:縮量破前高就輕倉進,比如去年 SOL 縮量站上 100 刀,我果斷入場;放量滯漲就撤,像 ETH 漲到 2200 刀時成交量驟縮,我立刻減倉。均線向下時我就空倉休息,不跟趨勢硬扛,這比瞎猜頂底靠譜多了 三、幣不在多,能扛住就行 以前總覺得 “多買幾個能分散風險”,最多時持 5 個山寨幣,結果顧此失彼全虧了。現在我只留 1-2 個最強的幣,比如 BTC 和 ETH,還定了 “離場線”:跌穿 25 日線就賣。去年有個山寨幣漲得猛,我沒跟風,守住 BTC 反而比追漲的人多賺 12% 四、大賺後必 “停一停”,別飄 連續賺錢時人最容易忘形,我給自己定了 “空倉期”:只要單次盈利超 30%,就空倉至少半個月。去年上半年賺了 35%,我直接清倉休息,後來市場回調 25%,身邊人被套時,我才慢慢接回來情緒是敵人,空倉期就是給情緒 “降溫” 現在我每天還會花 1 小時覆盤,但不再怕行情波動。因爲我知道:幣圈不缺機會,缺的是能守規矩的人。你把紀律扎牢了,市場自然會把該給的錢送到你手裏@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常有人問我:“怎麼在幣圈活6年還能穩賺?” 其實
20萬積蓄虧到只剩 1 萬,爆倉短信凌晨準時來,盯着空賬戶失眠到天亮是常態。
那時總覺得 “再賭一把就能回本”,結果越陷越深。
這6年能熬過來,靠的不是啥 “祕籍”,就是四條落地的實操方法:
一、先給賬戶裝 “剎車”,再踩 “油門”
我定了死規矩:盈利到 15% 就設 “回撤止盈”,只要回調到 10% 必賣;虧損超 5%,不管多不甘心都止損。去年 BTC 從 3 萬漲到 3.45 萬,剛到 15% 盈利就設好止盈,後來回調到 3.1 萬,我按規則離場,這規矩看着死,卻幫我把 “過山車賬戶” 拉回穩漲軌道
二、只跟 “量價走”,不猜 “漲跌”
我從不多想 “能漲多少”,只看成交量和均線:縮量破前高就輕倉進,比如去年 SOL 縮量站上 100 刀,我果斷入場;放量滯漲就撤,像 ETH 漲到 2200 刀時成交量驟縮,我立刻減倉。均線向下時我就空倉休息,不跟趨勢硬扛,這比瞎猜頂底靠譜多了
三、幣不在多,能扛住就行
以前總覺得 “多買幾個能分散風險”,最多時持 5 個山寨幣,結果顧此失彼全虧了。現在我只留 1-2 個最強的幣,比如 BTC 和 ETH,還定了 “離場線”:跌穿 25 日線就賣。去年有個山寨幣漲得猛,我沒跟風,守住 BTC 反而比追漲的人多賺 12%
四、大賺後必 “停一停”,別飄
連續賺錢時人最容易忘形,我給自己定了 “空倉期”:只要單次盈利超 30%,就空倉至少半個月。去年上半年賺了 35%,我直接清倉休息,後來市場回調 25%,身邊人被套時,我才慢慢接回來情緒是敵人,空倉期就是給情緒 “降溫”
現在我每天還會花 1 小時覆盤,但不再怕行情波動。因爲我知道:幣圈不缺機會,缺的是能守規矩的人。你把紀律扎牢了,市場自然會把該給的錢送到你手裏
@Yaya丫
Yaya丫
--
查看原文
妹妹考上大學那年,我手裏只有 3000U 學費缺口 沒靠行情風口,就憑一套 “五步滾雪球法”,3 個月滾到 8.5 萬 U 剛好湊齊費用,這不是賭,是磨出來的紀律。 1.資金拆三存二,鎖死衝動 我把 3000U 拆成 3 份 1000U,兩份鎖進冷錢包 —— 要解鎖得找密鑰、等 5 分鐘,這緩衝期能壓下 90% 的臨時下單衝動。只留 1000U 在交易賬戶,哪怕看到暴漲行情,也沒法梭哈,反倒避開多次陷阱。 2.只碰 “安全幣”,不踩高風險 我只選市值前 50、日成交額超 2 億的主流幣,像 SOL、ADA 這類。去年試過追新幣,一天虧 200U 後,再也不碰槓桿和小衆幣。1000U 先練手,摸清波動規律再慢慢加,心態穩了不少。 3.跌 8% 補倉,控死虧損 買入後每跌 8% 補 1 份,最多補兩次。比如 1000U 買 ADA,跌到 920U 補 1000U,再跌補最後 1000U,成本能降 6%,反彈 5% 就回本,總虧損永遠鎖在 5% 以內,再跌也不怕。 4.盈 8% 減倉,提走利潤 浮盈到 8% 就減倉三分之二。比如 1000U 漲到 1080U,提走 720U 利潤,剩下 360U 相當於零成本持倉,後續漲跌都不慌。去年 SOL 那波,靠這招提了 2300U,直接夠妹妹半年生活費。 5.利潤湊倉,循環滾雪球 提的利潤湊夠 1000U,就找新標的重複 “買現貨→跌補倉→盈減倉”。3 個月裏滾動了 8 次,每次平均賺 7%,3000U 慢慢滾成了 8.5 萬 U。 我還定了死規矩:每天只 19 點看盤下單,其餘時間關軟件,違規則抄 10 遍交易筆記。幣圈不是比誰賺得快,是比誰能把小利潤滾成安穩生活 —— 這雪球,慢慢滾纔不會散。
妹妹考上大學那年,我手裏只有 3000U 學費缺口
沒靠行情風口,就憑一套 “五步滾雪球法”,3 個月滾到 8.5 萬 U
剛好湊齊費用,這不是賭,是磨出來的紀律。
1.資金拆三存二,鎖死衝動
我把 3000U 拆成 3 份 1000U,兩份鎖進冷錢包 —— 要解鎖得找密鑰、等 5 分鐘,這緩衝期能壓下 90% 的臨時下單衝動。只留 1000U 在交易賬戶,哪怕看到暴漲行情,也沒法梭哈,反倒避開多次陷阱。
2.只碰 “安全幣”,不踩高風險
我只選市值前 50、日成交額超 2 億的主流幣,像 SOL、ADA 這類。去年試過追新幣,一天虧 200U 後,再也不碰槓桿和小衆幣。1000U 先練手,摸清波動規律再慢慢加,心態穩了不少。
3.跌 8% 補倉,控死虧損
買入後每跌 8% 補 1 份,最多補兩次。比如 1000U 買 ADA,跌到 920U 補 1000U,再跌補最後 1000U,成本能降 6%,反彈 5% 就回本,總虧損永遠鎖在 5% 以內,再跌也不怕。
4.盈 8% 減倉,提走利潤
浮盈到 8% 就減倉三分之二。比如 1000U 漲到 1080U,提走 720U 利潤,剩下 360U 相當於零成本持倉,後續漲跌都不慌。去年 SOL 那波,靠這招提了 2300U,直接夠妹妹半年生活費。
5.利潤湊倉,循環滾雪球
提的利潤湊夠 1000U,就找新標的重複 “買現貨→跌補倉→盈減倉”。3 個月裏滾動了 8 次,每次平均賺 7%,3000U 慢慢滾成了 8.5 萬 U。
我還定了死規矩:每天只 19 點看盤下單,其餘時間關軟件,違規則抄 10 遍交易筆記。幣圈不是比誰賺得快,是比誰能把小利潤滾成安穩生活
—— 這雪球,慢慢滾纔不會散。
Yaya丫
--
查看原文
到底要賺多少 U,才肯停下亂衝亂殺? 我混幣圈 6 年,最初的念想特別小 —— 在老家開家能曬到太陽的社區書店。沒靠內幕,沒趕上超級牛市 就憑一套 “讀人心” 的笨辦法,把起步的 6000U,慢慢滾到了 38 萬 U,剛好夠撐起書店的所有開支。 這 6 年,我沒把交易當賭局,更像在 “猜人心”。有人問怎麼盯莊家? 其實很簡單:2020 年 DOT 從 4 美元往上走時,漲得穩、跌得慢,每次回調都不跌破 5 日均線,這是莊家在悄悄囤貨,我跟着拿了兩個多月,賺夠了書店的裝修定金; 前年 LTC 從 180 美元往下掉時,跌得急、漲得緩,反彈時成交量越來越小,明顯是莊家在出貨,我提前清倉,保住了給書架定製的錢。他們的套路從沒變,變的是我們自己的貪心。 辨頂底也沒那麼難。 2020 年 BTC 跌到 3800 美元時,連着四天成交量慢慢漲,沒急漲急跌,這是底部的信號,我加倉後賺了書店半年的房租; 反觀 2023 年 ETH 衝 2100 美元那陣,漲得熱鬧卻沒量,安靜得反常,我趕緊出了,沒虧掉進第一批暢銷書的錢。那些單日暴拉的行情,不過是勾人上鉤的餌,我從不敢碰。 這 6 年最大的收穫不是賬戶數字,是學會了 “無”, 無執念,2022 年震盪期我空倉三個月,看着別人追漲也不動,就怕虧了書店的啓動金;無貪婪,每次賺夠階段性目標,比如夠買書架、夠進書,就提部分錢存起來。 書店開業那天,有老人帶着孩子來翻繪本,陽光落在書頁上,我突然覺得,比 K 線更暖的,是靠自己的節奏守住心裏的小念想。 如果你也在亂衝亂殺,別慌,不是你笨,是還沒學會 “讀人心”。 我這盞燈亮了 6 年,願意陪你慢慢找對路。@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到底要賺多少 U,才肯停下亂衝亂殺?
我混幣圈 6 年,最初的念想特別小
—— 在老家開家能曬到太陽的社區書店。沒靠內幕,沒趕上超級牛市
就憑一套 “讀人心” 的笨辦法,把起步的 6000U,慢慢滾到了 38 萬 U,剛好夠撐起書店的所有開支。
這 6 年,我沒把交易當賭局,更像在 “猜人心”。有人問怎麼盯莊家?
其實很簡單:2020 年 DOT 從 4 美元往上走時,漲得穩、跌得慢,每次回調都不跌破 5 日均線,這是莊家在悄悄囤貨,我跟着拿了兩個多月,賺夠了書店的裝修定金;
前年 LTC 從 180 美元往下掉時,跌得急、漲得緩,反彈時成交量越來越小,明顯是莊家在出貨,我提前清倉,保住了給書架定製的錢。他們的套路從沒變,變的是我們自己的貪心。
辨頂底也沒那麼難。
2020 年 BTC 跌到 3800 美元時,連着四天成交量慢慢漲,沒急漲急跌,這是底部的信號,我加倉後賺了書店半年的房租;
反觀 2023 年 ETH 衝 2100 美元那陣,漲得熱鬧卻沒量,安靜得反常,我趕緊出了,沒虧掉進第一批暢銷書的錢。那些單日暴拉的行情,不過是勾人上鉤的餌,我從不敢碰。
這 6 年最大的收穫不是賬戶數字,是學會了 “無”, 無執念,2022 年震盪期我空倉三個月,看着別人追漲也不動,就怕虧了書店的啓動金;無貪婪,每次賺夠階段性目標,比如夠買書架、夠進書,就提部分錢存起來。
書店開業那天,有老人帶着孩子來翻繪本,陽光落在書頁上,我突然覺得,比 K 線更暖的,是靠自己的節奏守住心裏的小念想。
如果你也在亂衝亂殺,別慌,不是你笨,是還沒學會 “讀人心”。
我這盞燈亮了 6 年,願意陪你慢慢找對路。
@Yaya丫
Yaya丫
--
查看原文
去年春天,小艾找我時手裏只有 2800U —— 那是她攢了三個月的兼職錢,想試試幣圈卻怕虧光。 我沒讓她追熱點,只教了套 “穩字訣”,半年後她賬戶漲到 6.2 萬,全程沒爆過倉,還笑着說 “終於能給媽媽買金鐲了” 1. 資金拆倉:把錢分成 “生活份” 我讓小艾把 2800U 拆成三部分:800U 當 “日常零花倉”,每天只交易 1 次,賺夠 50U(夠買一週奶茶)就停,不貪多; 1000U 做 “趨勢待機倉”,日線沒黏合向上、沒放量突破,就堅決不動,像等超市打折一樣等明確機會;1000U 設 “安全緩衝倉”,只有日常倉浮虧超 5% 才補,避免被小波動踢出局。小艾一開始嫌 “賺得慢”,直到看見同事滿倉追漲虧了一半,才懂 “慢就是穩”。 2. 等風來:不搶 “熱乎行情” 小艾總說 “別人曬單日賺 800U”,我拉她看 K 線:“就像買菜不搶早市溢價,等傍晚菜新鮮又便宜。” 我教她兩個信號:均線沒呈多頭排列,堅決空倉;幣價回調到 20 日線且量縮,再小倉試。去年 SOL 回調到 20 日線那天,小艾按規矩入場,一週賺了 1200U,她興奮地說 “能買兩套護膚品了” —— 這是她第一次不靠工資賺 “額外驚喜”。 3. 守紀律:把利潤 “落袋爲安” 我跟小艾定了兩條鐵規:止損設 2.5%,到點立刻平,哪怕後續漲;盈利到 20%,先提一半利潤存起來,剩下的設 8% 移動止盈。 她第一次提利潤時,給媽媽買了條羊絨圍巾,媽媽說 “比你瞎買基金靠譜”。現在小艾每天析盤後去練瑜伽,再也不熬夜盯 K 線,賬戶反而越穩。 小本金從不是幣圈的短板,急功近利纔是。像小艾這樣,把交易當成 “給生活添糖” 而非 “賭一把”,反而能慢慢攢出驚喜。 畢竟對我們來說,賺的不僅是錢,更是能踏實給家人買禮物的底氣。@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去年春天,小艾找我時手裏只有 2800U
—— 那是她攢了三個月的兼職錢,想試試幣圈卻怕虧光。
我沒讓她追熱點,只教了套 “穩字訣”,半年後她賬戶漲到
6.2 萬,全程沒爆過倉,還笑着說 “終於能給媽媽買金鐲了”
1. 資金拆倉:把錢分成 “生活份”
我讓小艾把 2800U 拆成三部分:800U 當 “日常零花倉”,每天只交易 1 次,賺夠 50U(夠買一週奶茶)就停,不貪多;
1000U 做 “趨勢待機倉”,日線沒黏合向上、沒放量突破,就堅決不動,像等超市打折一樣等明確機會;1000U 設 “安全緩衝倉”,只有日常倉浮虧超 5% 才補,避免被小波動踢出局。小艾一開始嫌 “賺得慢”,直到看見同事滿倉追漲虧了一半,才懂 “慢就是穩”。
2. 等風來:不搶 “熱乎行情”
小艾總說 “別人曬單日賺 800U”,我拉她看 K 線:“就像買菜不搶早市溢價,等傍晚菜新鮮又便宜。”
我教她兩個信號:均線沒呈多頭排列,堅決空倉;幣價回調到 20 日線且量縮,再小倉試。去年 SOL 回調到 20 日線那天,小艾按規矩入場,一週賺了 1200U,她興奮地說 “能買兩套護膚品了”
—— 這是她第一次不靠工資賺 “額外驚喜”。
3. 守紀律:把利潤 “落袋爲安”
我跟小艾定了兩條鐵規:止損設 2.5%,到點立刻平,哪怕後續漲;盈利到 20%,先提一半利潤存起來,剩下的設 8% 移動止盈。
她第一次提利潤時,給媽媽買了條羊絨圍巾,媽媽說 “比你瞎買基金靠譜”。現在小艾每天析盤後去練瑜伽,再也不熬夜盯 K 線,賬戶反而越穩。
小本金從不是幣圈的短板,急功近利纔是。像小艾這樣,把交易當成 “給生活添糖” 而非 “賭一把”,反而能慢慢攢出驚喜。
畢竟對我們來說,賺的不僅是錢,更是能踏實給家人買禮物的底氣。
@Yaya丫
Yaya丫
--
查看原文
我踩過最蠢的坑:看到比特幣從 3 萬 U 衝到 3.2 萬 U 眼饞着跟進去,結果當天就跌回 2.1萬 U 後來才明白,光看價格漲沒用,得看 “成交量 VOL” 這顆 “定心丸” 它就像行情的 “真心話”,能幫你分清 “真漲” 和 “假漲”,新手學會這招,能少虧不少錢。 一、先搞懂:成交量的 “放量 / 縮量” 在說啥 成交量就是某段時間內的成交總量,K 線圖下方的柱狀圖就是它,不用記複雜公式,記住 2 個關鍵點就行: 放量:柱子比前幾天高,說明買賣的人突然變多。比如以太坊從 1800U 漲到 1900U 時,成交量柱子是前一天的 3 倍,這是 “真漲” 縮量:柱子比前幾天矮,說明買賣的人變少。比如某幣從 200U 漲到 210U,但成交量只有前一天的一半,這是 “假漲”—— 沒人接盤,隨時可能跌。 二、新手能用的 2 個實戰技巧 買幣盯 “放量突破”:如果一個幣長期橫盤(比如在 200U 上下波動 1 周),某天突然漲到 210U,同時成交量放大(柱子超之前 2 倍),這時候可以輕倉試入,大概率是真趨勢; 賣幣看 “縮量衝高”:比如你買的幣漲到 250U,但成交量比前一天矮一半,哪怕還在漲,也要準備賣 —— 就像沒人排隊的熱門奶茶,大概率是 “虛火”,很快會涼。 三、避開 1 個致命坑:別隻看小時線 小時線的成交量很容易 “騙人”(比如主力故意拉漲誘多),一定要結合日線看。比如小時線顯示放量漲,但日線成交量沒變化,那很可能是短期波動,別盲目追。 其實成交量不難學,每天看 K 線時多瞥一眼下方的柱子,一週就能摸透規律。對新手來說,不被 “假漲” 迷惑,比啥都重要 —— 畢竟保住本金,纔有機會賺更多。@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我踩過最蠢的坑:看到比特幣從 3 萬 U 衝到 3.2 萬 U
眼饞着跟進去,結果當天就跌回 2.1萬 U
後來才明白,光看價格漲沒用,得看 “成交量 VOL” 這顆 “定心丸”
它就像行情的 “真心話”,能幫你分清 “真漲” 和 “假漲”,新手學會這招,能少虧不少錢。
一、先搞懂:成交量的 “放量 / 縮量” 在說啥
成交量就是某段時間內的成交總量,K 線圖下方的柱狀圖就是它,不用記複雜公式,記住 2 個關鍵點就行:
放量:柱子比前幾天高,說明買賣的人突然變多。比如以太坊從 1800U 漲到 1900U 時,成交量柱子是前一天的 3 倍,這是 “真漲”
縮量:柱子比前幾天矮,說明買賣的人變少。比如某幣從 200U 漲到 210U,但成交量只有前一天的一半,這是 “假漲”—— 沒人接盤,隨時可能跌。
二、新手能用的 2 個實戰技巧
買幣盯 “放量突破”:如果一個幣長期橫盤(比如在 200U 上下波動 1 周),某天突然漲到 210U,同時成交量放大(柱子超之前 2 倍),這時候可以輕倉試入,大概率是真趨勢;
賣幣看 “縮量衝高”:比如你買的幣漲到 250U,但成交量比前一天矮一半,哪怕還在漲,也要準備賣
—— 就像沒人排隊的熱門奶茶,大概率是 “虛火”,很快會涼。
三、避開 1 個致命坑:別隻看小時線
小時線的成交量很容易 “騙人”(比如主力故意拉漲誘多),一定要結合日線看。比如小時線顯示放量漲,但日線成交量沒變化,那很可能是短期波動,別盲目追。
其實成交量不難學,每天看 K 線時多瞥一眼下方的柱子,一週就能摸透規律。對新手來說,不被 “假漲” 迷惑,比啥都重要
—— 畢竟保住本金,纔有機會賺更多。
@Yaya丫
Yaya丫
--
查看原文
2019 年春天,我揣着 3000 塊工資買了人生第一筆 ETH 6 年過去,賬面翻了 200 倍,手機裏的閨蜜羣卻從滿屏消息,變成了半年沒動靜的 “殭屍圈”。 1.漲勢裏的孤獨最磨人 2021 年 ETH 衝 4000 美元那天,我賬戶浮盈破百萬。晚上想約閨蜜喝杯她最愛的芋圓奶茶,發消息卻石沉大海 —— 之前提過兩次 “幣價漲了”,她總說 “你這錢來得不踏實”。最後我自己坐在奶茶店,對着滿杯珍珠發呆,第一次覺得 “賺錢” 比 “沒人分享” 還空。 2.身邊人的眼光會變涼 媽媽最早知道我炒幣,總趁我不注意藏起手機:“女孩子家別賭錢。” 後來親戚聚餐,表姐悄悄拉我:“別跟我家孩子說你做這個,怕帶壞她。” 連以前總約我逛街的同事,也慢慢不再叫我 —— 他們說 “你現在眼裏只有 K 線,沒話說了”。 3.發燒時才懂什麼重要 去年冬天我發燒到 39 度,裹着被子還在盯 FTX 崩盤的行情。媽媽端來銀耳羹,嘆氣說 “錢能換退燒藥嗎”。看着屏幕上閨蜜發來的 “爆倉了怎麼辦”,再摸自己燙得發疼的額頭,突然醒了:我盯着數字的時候,把最該珍惜的人晾在了一邊。 4.後來我建了女性友圈 FTX 事件後,我幫閨蜜梳理倉位、制定止損計劃,沒讓她虧光本金。後來索性建了個小圈,只拉女同胞,不聊 “一夜暴富”,只說 “怎麼平衡交易和生活” —— 有人分享 “盯盤時煮銀耳羹”,有人說 “每天陪孩子寫完作業再析盤”。現在羣裏每天都有奶茶約,比看 K 線暖多了。 幣圈不缺賺錢的故事,缺的是 “賺了錢還能守住生活” 的故事。我花 6 年才懂:K 線再紅,不如媽媽的羹湯熱;賬戶數字再大,不如閨蜜的奶茶甜。 如果你也在幣圈覺得孤單,想聊聊行情或生活,我都在。@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2019 年春天,我揣着 3000 塊工資買了人生第一筆 ETH
6 年過去,賬面翻了 200 倍,手機裏的閨蜜羣卻從滿屏消息,變成了半年沒動靜的 “殭屍圈”。
1.漲勢裏的孤獨最磨人
2021 年 ETH 衝 4000 美元那天,我賬戶浮盈破百萬。晚上想約閨蜜喝杯她最愛的芋圓奶茶,發消息卻石沉大海
—— 之前提過兩次 “幣價漲了”,她總說 “你這錢來得不踏實”。最後我自己坐在奶茶店,對着滿杯珍珠發呆,第一次覺得 “賺錢” 比 “沒人分享” 還空。
2.身邊人的眼光會變涼
媽媽最早知道我炒幣,總趁我不注意藏起手機:“女孩子家別賭錢。” 後來親戚聚餐,表姐悄悄拉我:“別跟我家孩子說你做這個,怕帶壞她。” 連以前總約我逛街的同事,也慢慢不再叫我 —— 他們說 “你現在眼裏只有 K 線,沒話說了”。
3.發燒時才懂什麼重要
去年冬天我發燒到 39 度,裹着被子還在盯 FTX 崩盤的行情。媽媽端來銀耳羹,嘆氣說 “錢能換退燒藥嗎”。看着屏幕上閨蜜發來的 “爆倉了怎麼辦”,再摸自己燙得發疼的額頭,突然醒了:我盯着數字的時候,把最該珍惜的人晾在了一邊。
4.後來我建了女性友圈
FTX 事件後,我幫閨蜜梳理倉位、制定止損計劃,沒讓她虧光本金。後來索性建了個小圈,只拉女同胞,不聊 “一夜暴富”,只說 “怎麼平衡交易和生活”
—— 有人分享 “盯盤時煮銀耳羹”,有人說 “每天陪孩子寫完作業再析盤”。現在羣裏每天都有奶茶約,比看 K 線暖多了。
幣圈不缺賺錢的故事,缺的是 “賺了錢還能守住生活” 的故事。我花 6 年才懂:K 線再紅,不如媽媽的羹湯熱;賬戶數字再大,不如閨蜜的奶茶甜。
如果你也在幣圈覺得孤單,想聊聊行情或生活,我都在。
@Yaya丫
Yaya丫
--
查看原文
表姐去年辭了月薪 7 千的行政工作,帶着 4.5 萬積蓄闖幣圈 目標是給兒子攢留學定金,我把兩年磨出的交易體系教她 沒想到一個月後,她發來留學諮詢鏈接:“收益夠付半年學費了!” 現在她每天送兒子上學後,花 20 分鐘析盤,其餘時間做烘焙,日子比上班還穩。 第一: 周線連陽篩標的 我讓她找近 8 周內至少 5 周收陽的幣種,剔除單週漲跌超 20% 的 “暴烈品種”。她最初列了 15 個幣,按這標準淘汰 10 個,比如某熱門幣雖單週漲 25%,但前兩週跌 18%,明顯是短期炒作,避開後沒踩坑。 第二 :月線均線定趨勢 剩下的幣看月線:5、10、20 日均線呈 “多頭排列” 才保留。這像選順風水域行船,她留下的 4 個幣裏,ADA 後續漲了 180%,就是靠均線支撐穩漲。 第三:20 日線抓買點 重點等幣價回調到 20 日均線,且成交量達近 5 日均值 3 倍時入場。表姐記得很清,SOL 回踩 20 日線那天,量能突然放大,她果斷進場,最後賺了 55%。 第四:階梯減倉控風險 她把倉位分三批:盈利 20% 減 1/3,收回部分本金;盈利 35% 再減 1/3,鎖定核心利潤;剩的倉位設 “跌破 10 日線止損”。上次 DOT 跌破線時,她及時止損,避免了 28% 的後續下跌。 表姐說:“以前總怕錯過機會,現在知道‘等對的機會’更重要。 ” 幣圈穩定盈利從不是賭運氣,而是靠一套能落地的體系 —— 就像做烘焙按配方來,步驟對了,結果自然不會差。@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表姐去年辭了月薪 7 千的行政工作,帶着 4.5 萬積蓄闖幣圈
目標是給兒子攢留學定金,我把兩年磨出的交易體系教她
沒想到一個月後,她發來留學諮詢鏈接:“收益夠付半年學費了!”
現在她每天送兒子上學後,花 20 分鐘析盤,其餘時間做烘焙,日子比上班還穩。
第一: 周線連陽篩標的
我讓她找近 8 周內至少 5 周收陽的幣種,剔除單週漲跌超 20% 的 “暴烈品種”。她最初列了 15 個幣,按這標準淘汰 10 個,比如某熱門幣雖單週漲 25%,但前兩週跌 18%,明顯是短期炒作,避開後沒踩坑。
第二 :月線均線定趨勢
剩下的幣看月線:5、10、20 日均線呈 “多頭排列” 才保留。這像選順風水域行船,她留下的 4 個幣裏,ADA 後續漲了 180%,就是靠均線支撐穩漲。
第三:20 日線抓買點
重點等幣價回調到 20 日均線,且成交量達近 5 日均值 3 倍時入場。表姐記得很清,SOL 回踩 20 日線那天,量能突然放大,她果斷進場,最後賺了 55%。
第四:階梯減倉控風險
她把倉位分三批:盈利 20% 減 1/3,收回部分本金;盈利 35% 再減 1/3,鎖定核心利潤;剩的倉位設 “跌破 10 日線止損”。上次 DOT 跌破線時,她及時止損,避免了 28% 的後續下跌。
表姐說:“以前總怕錯過機會,現在知道‘等對的機會’更重要。
” 幣圈穩定盈利從不是賭運氣,而是靠一套能落地的體系
—— 就像做烘焙按配方來,步驟對了,結果自然不會差。
@Yaya丫
Yaya丫
--
查看原文
攥着 1 萬 U 入圈時,我連 K 線都認不全 如今 67 萬 U 穩穩在賬上,沒蹭過牛市風口,更沒聽過內部消息 全靠 1095 天磨出的 6 條實在心得,避開了多數散戶踩的坑。 一、急漲慢跌別慌割,多是莊家在洗盤 前陣子某幣半天拉漲 20%,接着連跌 3 天,每天只跌 2%。朋友慌着割肉,我卻勸他等等:這種 “猛漲後慢跌”,是莊家在洗走耐不住的散戶。後來果然反彈,朋友悔得拍腿。反而那種高位突然放量拉漲,接着瀑布跌的,纔是套人的陷阱,別碰。 二、快跌慢漲要警惕,別當接盤俠 遇到過 ETH 閃崩 15%,之後每天慢漲 1%,有人覺得 “跌透了” 衝進去,結果又跌 10%。這種 “快跌後慢漲”,大概率是莊家在悄悄出貨,別抱着 “跌到底” 的僥倖,多少人栽在這上面。 三、高位沒量才該慌,有量未必是頂 很多人見高位放量就跑,其實沒必要。去年比特幣漲到 4.8 萬 U,量能穩定,我沒急着賣,後來又衝了 5.2 萬 U。但要是高位突然沒量,比如量能掉一半,才真要慌 —— 沒人接盤了,行情隨時掉頭。 四、底部單次放量別衝,持續放量再進場 之前在 2.8 萬 U 見比特幣單次放量,我沒動,果然又跌回 2.6 萬 U。真正的機會是震盪幾天後,連續 3 天放量,這時候建倉才穩,風險小很多,我去年就是這麼抄底的。 五、量能纔是人心表,比 K 線靠譜 以前光盯 K 線,總判斷錯。後來發現,成交量才藏着真人心:量變小,是大家沒信心;量突然起來,纔是資金真進場,行情才穩。 六、“不執念” 比技巧重要 現在我該空倉就空倉,不怕錯過;該抄底就抄底,不怕跌。不是躺平,是心態練熟了 幣圈不缺機會,缺的是不瞎闖的人。我走過的彎路,你不用再走,跟着這些心得,穩着來就好。@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攥着 1 萬 U 入圈時,我連 K 線都認不全
如今 67 萬 U 穩穩在賬上,沒蹭過牛市風口,更沒聽過內部消息
全靠 1095 天磨出的 6 條實在心得,避開了多數散戶踩的坑。
一、急漲慢跌別慌割,多是莊家在洗盤
前陣子某幣半天拉漲 20%,接着連跌 3 天,每天只跌 2%。朋友慌着割肉,我卻勸他等等:這種 “猛漲後慢跌”,是莊家在洗走耐不住的散戶。後來果然反彈,朋友悔得拍腿。反而那種高位突然放量拉漲,接着瀑布跌的,纔是套人的陷阱,別碰。
二、快跌慢漲要警惕,別當接盤俠
遇到過 ETH 閃崩 15%,之後每天慢漲 1%,有人覺得 “跌透了” 衝進去,結果又跌 10%。這種 “快跌後慢漲”,大概率是莊家在悄悄出貨,別抱着 “跌到底” 的僥倖,多少人栽在這上面。
三、高位沒量才該慌,有量未必是頂
很多人見高位放量就跑,其實沒必要。去年比特幣漲到 4.8 萬 U,量能穩定,我沒急着賣,後來又衝了 5.2 萬 U。但要是高位突然沒量,比如量能掉一半,才真要慌 —— 沒人接盤了,行情隨時掉頭。
四、底部單次放量別衝,持續放量再進場
之前在 2.8 萬 U 見比特幣單次放量,我沒動,果然又跌回 2.6 萬 U。真正的機會是震盪幾天後,連續 3 天放量,這時候建倉才穩,風險小很多,我去年就是這麼抄底的。
五、量能纔是人心表,比 K 線靠譜
以前光盯 K 線,總判斷錯。後來發現,成交量才藏着真人心:量變小,是大家沒信心;量突然起來,纔是資金真進場,行情才穩。
六、“不執念” 比技巧重要
現在我該空倉就空倉,不怕錯過;該抄底就抄底,不怕跌。不是躺平,是心態練熟了
幣圈不缺機會,缺的是不瞎闖的人。我走過的彎路,你不用再走,跟着這些心得,穩着來就好。
@Yaya丫
Yaya丫
--
查看原文
閨蜜湊過來問:“姐,幣圈到底怎麼贏啊?” 我沒說技巧,反倒反問:“你先想,怎麼會輸?” 贏的法子千人千樣,別人的經驗抄不來;可輸的坑卻 像衣櫃裏總勾絲的毛衣,誰碰都容易栽。 我花了 3 年,就幹一件事 第一處 “破洞” 是重倉 + 不止損。以前試過滿倉買山寨幣,夜裏攥着手機睡,K 線跳一下手心就出汗,止損設得寬到 “覺得能漲回來”,結果一把暴跌,賬戶直接綠到底。後來我把單筆風險鎖死在 2%,像給孩子系安全帶,哪怕行情再瘋,也絕不讓倉位重到心慌 —— 比如 1 萬 U 賬戶,單次最多虧 200U,勒不死也摔不疼。 第二處是高頻交易 + 手續費。有陣天天盯盤,一天交易七八次,月底算賬,手續費比賺的還多,像買衣服總付運費,錢沒省還搭進去。我乾脆定了規矩:日交易超 3 次就罰自己不看劇,把手機鎖進化妝盒。慢慢發現,少動反而少錯,手續費省下來,夠買兩瓶精華。 第三處是隻囤現貨不套利。以前覺得 “槓桿危險”,就全買現貨,可賺的錢連換季買衣服都不夠,才懂光穩沒用,得讓錢 “動起來”。現在我留 30% 現貨當 “底倉”,70% 用 2 倍槓桿做小波段套利,像給存款找份兼職,收益比只囤現貨時快了一倍,還不用擔大風險。 最後一處是亂看信息,24 小時刷推特,消息越多越慌,買幣像跟風買網紅款,到手才發現不適合。我設了 “信息齋戒日”:每週三不看圈,改成整理衣櫃,把雜亂的消息像疊衣服一樣歸置好,只留鏈上數據這 “件” 實用的 數據不會騙你,圈裏的八卦會。 市場想讓人輸,總得找個坑鑽;可我把坑全堵上了,剩下的路,自然只能向上走。 幣圈哪有什麼 “必勝技”?對我們女生來說,細心點、把風險堵嚴點,比追一百個 “暴富機會” 都管用。 @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閨蜜湊過來問:“姐,幣圈到底怎麼贏啊?”
我沒說技巧,反倒反問:“你先想,怎麼會輸?”
贏的法子千人千樣,別人的經驗抄不來;可輸的坑卻
像衣櫃裏總勾絲的毛衣,誰碰都容易栽。
我花了 3 年,就幹一件事
第一處 “破洞” 是重倉 + 不止損。以前試過滿倉買山寨幣,夜裏攥着手機睡,K 線跳一下手心就出汗,止損設得寬到 “覺得能漲回來”,結果一把暴跌,賬戶直接綠到底。後來我把單筆風險鎖死在 2%,像給孩子系安全帶,哪怕行情再瘋,也絕不讓倉位重到心慌 —— 比如 1 萬 U 賬戶,單次最多虧 200U,勒不死也摔不疼。
第二處是高頻交易 + 手續費。有陣天天盯盤,一天交易七八次,月底算賬,手續費比賺的還多,像買衣服總付運費,錢沒省還搭進去。我乾脆定了規矩:日交易超 3 次就罰自己不看劇,把手機鎖進化妝盒。慢慢發現,少動反而少錯,手續費省下來,夠買兩瓶精華。
第三處是隻囤現貨不套利。以前覺得 “槓桿危險”,就全買現貨,可賺的錢連換季買衣服都不夠,才懂光穩沒用,得讓錢 “動起來”。現在我留 30% 現貨當 “底倉”,70% 用 2 倍槓桿做小波段套利,像給存款找份兼職,收益比只囤現貨時快了一倍,還不用擔大風險。
最後一處是亂看信息,24 小時刷推特,消息越多越慌,買幣像跟風買網紅款,到手才發現不適合。我設了 “信息齋戒日”:每週三不看圈,改成整理衣櫃,把雜亂的消息像疊衣服一樣歸置好,只留鏈上數據這 “件” 實用的
數據不會騙你,圈裏的八卦會。
市場想讓人輸,總得找個坑鑽;可我把坑全堵上了,剩下的路,自然只能向上走。
幣圈哪有什麼 “必勝技”?對我們女生來說,細心點、把風險堵嚴點,比追一百個 “暴富機會” 都管用。
@Yaya丫
Yaya丫
--
查看原文
靠 “鏈上數據” 避坑:我躲過 3 次大戶砸盤新手也能學 第一次聽說 “鏈上數據” 時,我覺得特別專業 以爲只有大神纔會看。直到 2022 年,我差點買一個漲得很 猛的山寨幣,朋友讓我用 Nansen 查下持幣地址,結果發現前 10 名持幣者佔了 60%,而且最近一直在悄悄減持 —— 這就是 “大戶要砸盤” 的信號,我趕緊放棄,後來那幣 3 天跌了 70%。 從那以後,我把 “查鏈上數據” 當成做單前的必選項,還總結了新手能看懂的 “兩看技巧”: 一看持幣地址分散度,比如前 100 名持幣者佔比超 50%,就像一羣人拿着大部分蛋糕,隨時可能分給別人,風險太高; 二看大戶動向,在 Nansen 上搜幣種名稱,看 “大額轉賬” 記錄,如果最近有很多大戶把幣轉到交易所,大概率是要賣,這時候千萬別買。 上次表妹問我某幣能不能入,我教她查鏈上數據,她發現前 5 名持幣者佔比 70%,還在轉幣到交易所,果斷放棄。 其實鏈上數據沒那麼難,就像我們網購看 “買家秀” 一樣,它能幫我們看到幣種背後的真實情況,不被表面的漲幅騙了。 別覺得專業工具離自己很遠,只要願意花 10 分鐘學基礎操作,就能多一層保護。 我們不用成爲大神,只要比別人多懂一點,就能少踩很多坑。@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靠 “鏈上數據” 避坑:我躲過 3 次大戶砸盤新手也能學
第一次聽說 “鏈上數據” 時,我覺得特別專業
以爲只有大神纔會看。直到 2022 年,我差點買一個漲得很
猛的山寨幣,朋友讓我用 Nansen 查下持幣地址,結果發現前 10 名持幣者佔了 60%,而且最近一直在悄悄減持
—— 這就是 “大戶要砸盤” 的信號,我趕緊放棄,後來那幣 3 天跌了 70%。
從那以後,我把 “查鏈上數據” 當成做單前的必選項,還總結了新手能看懂的 “兩看技巧”:
一看持幣地址分散度,比如前 100 名持幣者佔比超 50%,就像一羣人拿着大部分蛋糕,隨時可能分給別人,風險太高;
二看大戶動向,在 Nansen 上搜幣種名稱,看 “大額轉賬” 記錄,如果最近有很多大戶把幣轉到交易所,大概率是要賣,這時候千萬別買。
上次表妹問我某幣能不能入,我教她查鏈上數據,她發現前 5 名持幣者佔比 70%,還在轉幣到交易所,果斷放棄。
其實鏈上數據沒那麼難,就像我們網購看 “買家秀” 一樣,它能幫我們看到幣種背後的真實情況,不被表面的漲幅騙了。
別覺得專業工具離自己很遠,只要願意花 10 分鐘學基礎操作,就能多一層保護。
我們不用成爲大神,只要比別人多懂一點,就能少踩很多坑。
@Yaya丫
Yaya丫
--
查看原文
剛入幣圈別慌!不用盯着複雜的 K 線圖頭疼 先學會 3 個 “新手友好型” 技術點,看懂趨勢、避開瞎操作 一、先學 “均線 MA”:看趨勢像看 “水流方向” 均線就是 “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價格線”,新手先盯 5 日線(MA5)和 10 日線(MA10)就行: 當 5 日線上穿 10 日線(像小溪追上大河),說明短期漲勢要來了,比如比特幣 5 日線從 10 日線下往上穿,這時候可以輕倉試入; 當 5 日線下穿 10 日線(小溪往下跑),說明短期可能要跌,趕緊減倉或觀望。 注意:別單看 1 小時線,結合日線看更準 —— 比如小時線穿了,但日線還是 5 日線下壓,大概率是短期波動,別亂追。 二、再懂 “MACD”:看漲跌 “動能” 夠不夠 MACD 像 “開車的油門”,重點看紅柱、綠柱和 “零軸”: 紅柱變長:漲的力氣在變大,比如 ETH 紅柱從短變高,說明還能接着漲一陣; 綠柱變長:跌的力氣在變大,這時候別抄底; 指標在零軸上方:整體是強勢,零軸下方:整體弱勢,儘量少碰。 新手不用學 “背離”,先記住:紅柱多、零軸上,就謹慎樂觀;綠柱多、零軸下,就乖乖空倉。 三、必練 “止損止盈”:技術再牛,先保本金 這不是指標,但比指標更重要!新手按 “百分比” 設: 止損:單次虧不超 3%,比如 2000U 買幣,跌到 1940U 就賣,別等 “漲回來”; 止盈:賺夠 6% 就賣一半(比如 2000U 買的,漲到 2120U,先賣 1000U 的),剩下的再看。 也可以按均線設:比如買了之後,跌破 5 日線就止損,漲到 10 日線壓力位就止盈,簡單好記。 其實新手學技術,不用貪多。先把這 3 個練熟,每天花 10 分鐘看均線和 MACD,再嚴格止損止盈,比瞎聽消息、亂追百倍幣靠譜多了。幣圈賺慢錢,反而能走得遠~@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剛入幣圈別慌!不用盯着複雜的 K 線圖頭疼
先學會 3 個 “新手友好型” 技術點,看懂趨勢、避開瞎操作
一、先學 “均線 MA”:看趨勢像看 “水流方向”
均線就是 “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價格線”,新手先盯 5 日線(MA5)和 10 日線(MA10)就行:
當 5 日線上穿 10 日線(像小溪追上大河),說明短期漲勢要來了,比如比特幣 5 日線從 10 日線下往上穿,這時候可以輕倉試入;
當 5 日線下穿 10 日線(小溪往下跑),說明短期可能要跌,趕緊減倉或觀望。
注意:別單看 1 小時線,結合日線看更準 —— 比如小時線穿了,但日線還是 5 日線下壓,大概率是短期波動,別亂追。
二、再懂 “MACD”:看漲跌 “動能” 夠不夠
MACD 像 “開車的油門”,重點看紅柱、綠柱和 “零軸”:
紅柱變長:漲的力氣在變大,比如 ETH 紅柱從短變高,說明還能接着漲一陣;
綠柱變長:跌的力氣在變大,這時候別抄底;
指標在零軸上方:整體是強勢,零軸下方:整體弱勢,儘量少碰。
新手不用學 “背離”,先記住:紅柱多、零軸上,就謹慎樂觀;綠柱多、零軸下,就乖乖空倉。
三、必練 “止損止盈”:技術再牛,先保本金
這不是指標,但比指標更重要!新手按 “百分比” 設:
止損:單次虧不超 3%,比如 2000U 買幣,跌到 1940U 就賣,別等 “漲回來”;
止盈:賺夠 6% 就賣一半(比如 2000U 買的,漲到 2120U,先賣 1000U 的),剩下的再看。
也可以按均線設:比如買了之後,跌破 5 日線就止損,漲到 10 日線壓力位就止盈,簡單好記。
其實新手學技術,不用貪多。先把這 3 個練熟,每天花 10 分鐘看均線和 MACD,再嚴格止損止盈,比瞎聽消息、亂追百倍幣靠譜多了。幣圈賺慢錢,反而能走得遠~
@Yaya丫
Yaya丫
--
查看原文
第一次用槓桿時,我聽別人說 “5 倍槓桿賺得快” 就試着開了 5 倍買比特幣,結果行情跌了 10%, 直接爆倉,虧了 8000U。 那是我攢了很久的錢,看着賬戶空空的,我哭了一晚上,才懂 “槓桿不是賺快錢的工具,是雙刃劍”。 後來我對槓桿定了 “鐵規矩”:只開 2 倍槓桿,倉位不超 8%。比如賬戶有 1 萬 U,每次用槓桿只投 800U,開 2 倍,就算行情跌了 10%,也只虧 160U,像丟了一件不貴的衣服,不會傷筋動骨。 而且每次用槓桿前,我都會先算 “最壞情況”,要是虧了能接受,才下單,不接受就不用槓桿。 有次以太坊漲得很猛,朋友勸我 “開 5 倍槓桿,賺一波大的”,我沒動,還是用 2 倍槓桿,投了 800U,最後賺了 320U。雖然沒賺那麼多,但很踏實,不用怕爆倉。 現在我只用 2 倍槓桿,偶爾甚至不用,賬戶反而穩定盈利了。 對我們女生來說,槓桿不是 “賭一把” 的工具,是 “幫我們少賺一點,但更穩” 的助手。 別追求高槓杆的快錢,用低槓桿、小倉位,慢慢賺,反而能在幣圈走得更久。@Square-Creator-46e153f1b8d70
第一次用槓桿時,我聽別人說 “5 倍槓桿賺得快”
就試着開了 5 倍買比特幣,結果行情跌了 10%,
直接爆倉,虧了 8000U。
那是我攢了很久的錢,看着賬戶空空的,我哭了一晚上,才懂 “槓桿不是賺快錢的工具,是雙刃劍”。
後來我對槓桿定了 “鐵規矩”:只開 2 倍槓桿,倉位不超 8%。比如賬戶有 1 萬 U,每次用槓桿只投 800U,開 2 倍,就算行情跌了 10%,也只虧 160U,像丟了一件不貴的衣服,不會傷筋動骨。
而且每次用槓桿前,我都會先算 “最壞情況”,要是虧了能接受,才下單,不接受就不用槓桿。
有次以太坊漲得很猛,朋友勸我 “開 5 倍槓桿,賺一波大的”,我沒動,還是用 2 倍槓桿,投了 800U,最後賺了 320U。雖然沒賺那麼多,但很踏實,不用怕爆倉。
現在我只用 2 倍槓桿,偶爾甚至不用,賬戶反而穩定盈利了。
對我們女生來說,槓桿不是 “賭一把” 的工具,是 “幫我們少賺一點,但更穩” 的助手。
別追求高槓杆的快錢,用低槓桿、小倉位,慢慢賺,反而能在幣圈走得更久。
@Yaya丫
登入探索更多內容
登入
探索最新的加密貨幣新聞
⚡️ 參與加密貨幣領域的最新討論
💬 與您喜愛的創作者互動
👍 享受您感興趣的內容
電子郵件 / 電話號碼
註冊
登入
熱門話題
美国政府停摆
317,858 次瀏覽
735 討論中
爲什麼我認爲BTC還會上漲?
制图师
11 人按讚
9.9k 次瀏覽
Token2049新加坡
171,358 次瀏覽
683 討論中
美SEC代币化股票交易计划
123,877 次瀏覽
510 討論中
查看更多
實時新聞
BNB 突破 1,020 USDT,24 小时涨幅2.02%
--
BTC 突破 118,000 USDT,24 小时涨幅4.61%
--
比特币市值超越亚马逊
--
过去 24 小时,币安 U 本位合约市场 ETH/USDT、BTC/USDT 与 SOL/USDT 交易对成交量领先
--
Strategy 2025年第三季度购买42,706枚BTC
--
查看更多
熱門文章
$BTC 今晚或者明晚必有大暴跌 ,下面108000不是低点,盘感告诉我大的要来了,车这么重怎么可能会在这里开启牛市主升
投降可以输一半吗
$ETH 姨太最近的行情,很多人都被表象迷惑了 上去了以为要起飞,跌下来又慌得不行。 其实,这一段走势真正的核心思路
资本玩家
凌晨两点,手机突然弹出姐妹的语音,语气发颤:“姐,1 万 U 全仓开 10 倍多单,就回调 3%,账户怎么直接空了?
柚子的加密之路
爲什麼我認爲BTC還會上漲?
制图师
仔细的分析一下行情吧:之前我一直是看空的,包括现在我还是看空,我说的是大的趋势我依旧看空。 今天为什么忽
不做大哥好多年x
查看更多
網站地圖
Cookie 偏好設定
平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