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這次不一樣

中國股市上週有三件事值得回顧:

第一,經濟數據不佳,但A股還是漲了——壞消息=好消息。

上週五公佈的工業增加值、零售銷售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統統不及預期,在這種情況下A股居然翻紅了——市場將壞消息解讀爲了“好消息”。數據不好 → 預期政策加碼 → 股市反而上漲,這跟美股“數據越差,降息越快”的邏輯很像。此外,中國現在利率水平低、存款多、投資渠道少,股市天然會吸引部分“存量資金”。這跟美國資產荒、錢多去追標普的情況有點相似。

股市走的是“預期”。

第二,財政部推出消費貸貼息政策——簡單說就是你借消費貸款,政府幫你出部分利息,最多能省3000塊。券商測算,如果政策落地規模大,能撬動萬億級別的貸款需求。

市場喜歡把這種“小利好”放大來炒,小動作不斷,但大招還沒見到。市場短期很受用,但還缺少能“一錘定音”的大政策。

第三,國債涼了——人們不再只盯着避險,而是賭一波政策預期。

以前經濟數據不好,人們會去買國債避險,利率越壓越低——但這次不一樣。市場反而拋售長期國債,30年期國債期貨跌到四個月低點。這說明資金心態變了:不再躲債市取暖,而是要去追風險資產(比如股票、大宗商品)。這背後其實是“風險偏好轉向”。

市場氣氛挺有意思:現實有些很冷,股市卻很熱。各種小措施不斷試水,市場就像聞到糖果味的小孩,先興奮起來再說。這更像是一場“情緒的派對”,現在所有的消息看起來都像是好消息。

現實的問題是:人們已經不知道出現什麼情況,市場會下跌,這一點像極了美股2017–2019年的狀態,任何利空都能被解讀成利多。$BTC $ETH #币安钱包TGE #币安Alpha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