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招聘廣告,有時比一份年度財報更能揭示一家公司的戰略意圖。

2025 年 8 月,京東科技的一則招聘資訊正是如此。它沒有出現在主流招聘網站的首頁,而是在 Web3 的小圈子裡悄然流傳。引人注目的並非「穩定幣鏈上活動策劃」這個職位名稱本身,而是其堪稱「加密原生」的任職要求:「深度參與至少一個 DeFi 協議的經濟模型設計」、「精通 DEX、借貸、衍生性金融商品協議」。

圖源:(MarsBit)

這並非在尋找一位優化內部支付的金融科技專家,而是在「獵尋」一名真正的鏈上戰略家。當一家年營收過兆、以實體零售和供應鏈為根基的網路巨頭,開始公開物色能馳騁於去中心化世界的人才時,其釋放的信號已再清晰不過:京東正準備將棋子,落在全球化、無需許可的 Web3 棋盤上。

香港「東風」已至,京東順勢入局

京東此舉並非發生在真空裡。招聘動作的時機,與香港一項關鍵的監管變革形成了精準的呼應。

就在招聘資訊浮出水面前幾天——2025 年 8 月 1 日,香港醞釀已久的(穩定幣發行商發牌制度)正式生效。這意味著,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在經過多輪諮詢和沙盒測試後,為全球的穩定幣營運商鋪開了一張合規的、規則明確的「迎賓毯」。因此,京東的這次「招兵買馬」,與其說是一次向未知產業的探索,不如說是一次計算精準的落子,目標直指這塊剛剛被官方認證的、極具戰略價值的全球金融新大陸。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此前在公開場合多次強調:「在確保監管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我們支持虛擬資產市場的穩慎發展,並視穩定幣為連接傳統金融與虛擬資產市場的關鍵橋梁。」

這股東風,對於像京東這樣擁有龐大中國內地背景,又渴望連結全球市場的科技公司而言,來得恰逢其時。它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出海口」——一個在法律上明確、在地理上鄰近、在文化上相通的戰略支點。通過在香港設立合規主體,京東便可以合法地發行錨定法幣(如離岸人民幣 CNH 或港幣 HKD)的穩定幣,從而繞開中國內地對加密貨幣的嚴格管制,直接參與全球的鏈上經濟活動。

京東的招聘緊隨法規生效之後發佈,這並非巧合,而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順勢而為」。棋盤已經備好,京東顯然不想只做看客。

PayFi:超越支付的「金融樂高」

如果說香港的合規環境是京東穩定幣項目的「天時」,那麼職位描述中一個不起眼的詞——PayFi,則揭示了其真正的「地利」與核心野望。

PayFi,即 Payment Finance(支付金融),是一個源於加密原生世界的概念。它遠不止於「用加密貨幣支付」這麼簡單,其核心是通過智能合約,將支付行為本身與複雜的金融服務無縫結合,賦予每一筆資金流動的可程式撰寫性。

想像一下京東業務中的一個場景:一家為京東供貨的中小企業,過去需要等待長達 90 天的帳期才能收到回款,資金壓力巨大。在 PayFi 模式下,會發生什麼?

當京東確認收貨後,系統可以生成一張代表這筆應收帳款的鏈上憑證(NFT 或同質化代幣),並立即發送給供應商。供應商無需等待 90 天,而是可以立刻將這張「數位匯票」在 DeFi 借貸協議中作為抵押品,獲得即時流動性;或者,它甚至可以被拆分、交易,作為支付給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的款項。整個過程由程式碼自動執行,高效、透明且成本極低。

這正是 Real World Assets(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與 PayFi 結合的威力,也是 2025 年加密產業最激動人心的敘事之一。資產管理巨頭富蘭克林坦伯頓的 CEO Jenny Johnson 就曾斷言:「我們相信,將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將重塑整個金融服務業。這是區塊鏈技術最重大的應用之一。」

對於擁有海量商家、複雜供應鏈網路和億萬使用者的京東而言,其內部蘊藏著價值兆的「真實世界資產」——應收帳款、倉單、物流訂單、消費者信用。將這些資產通過穩定幣和 PayFi 的模式在鏈上盤活,無異於打通了全身經絡,其所能釋放的能量將是指數級的。這不僅是對現有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降本增效,更是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可程式撰寫的金融基礎設施。

「兩棲作戰」:巨頭們不同的 Web3 路徑

京東對穩定幣和 DeFi 的明確指向,也使其在中國科技巨頭的 Web3 探索中,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如果我們橫向對比,會發現一幅有趣的畫面:

圖源:(MarsBit)

如上表所示,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在 Web3 的佈局更像是「賣水人」。其在香港推出的 ZAN 品牌,專注於為 Web3 開發者提供 e-KYC(電子化身份驗證)、AML(反洗錢)等合規技術組件和 BaaS(區塊鏈即服務)。其策略是「賦能」,幫助別人更好地「淘金」,而不是自己親自下場。近期傳出其專有鏈計劃整合美元穩定幣 USDC 的消息,也印證了其傾向於與成熟生態合作,而非另起爐竈的思路。

騰訊則更為謹慎,其動作大多圍繞在聯盟鏈和數位藏品等國內政策明確的產業,與公鏈世界保持著相當的距離。

在這樣的背景下,京東的策略顯得尤為獨特和進取。它沒有滿足於只做技術服務商,而是選擇了一條「兩棲作戰」的道路:

  • 對內(Inland):其自研的「智臻鏈」繼續在許可環境下深耕產業區塊鏈,服務於防偽溯源、數位存證等,擁抱監管,對接數位人民幣(e-CNY),做強合規的「產業數位化」基本盤。

  • 對外(Offshore):則利用香港的窗口,親自下場成為一名「玩家」,發行自己的穩定幣,營運自己的鏈上生態,直接在 DeFi 的汪洋中捕魚,探索「金融資產化」的星辰大海。

這種雙線並行的策略,既保證了國內業務的穩定與合規,又為集團的未來打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從電商帝國到鏈上經濟體

京東的這一步,象徵著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它預示著頂級 Web2 巨頭與 Web3 的融合,正在從理論探討和邊緣試水,走向核心業務的深度整合。

過去,人們總在討論 Web3 將如何「顛覆」Web2。但京東的案例或許揭示了另一種可能:並非顛覆,而是「升維」。Web2 巨頭們並不會輕易被取代,它們會利用自身龐大的使用者基礎、豐富的應用場景和雄厚的資本,吸納 Web3 的技術和理念,進化成一種新的、更強大的混合形態。

當然,前路並非坦途。從招聘一個職位到真正建立一個繁榮的鏈上生態,京東需要跨越技術整合、金融合規、市場教育和使用者習慣等多重障礙。它將面對的不僅是傳統金融機構的審視,還有來自加密原生世界的激烈競爭。

但無論如何,當京東這艘兆級的商業航母開始調整航向,駛入 DeFi 的深水區時,整個產業都應該密切關注。因為這不僅僅關乎一家公司的未來,更可能是在為我們描繪一幅藍圖:一個電商帝國,如何通過穩定幣這座橋梁,最終演化為一個高效、透明、全球化的鏈上經濟體。那一天,交易的終點將不再是支付完成,而是另一段金融價值創造的開始。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MarsBit)

  • 原文標題:(京東招聘DeFi專家:穩定幣只是冰山一角,PayFi纔是深海藍圖)

  • 原文作者:Luke, 火星財經

『京東招募DeFi專家!比起穩定幣,PayFi纔是最有搞頭的藍海?』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