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加密老媽」、美國證交會(SEC)委員 Hester Peirce 於 8 月 13 日受訪時表示,資產代幣化的不同模式最終會由市場來檢驗成敗。她補充,只要代幣化業者做好資訊揭露,讓投資人明確瞭解資產特性,SEC 會樂意與相關業者合作。

可嘗試各種代幣化模式,但業者需做好資訊揭露

Peirce 表示,對於資產代幣化的各種做法,SEC 保持開放態度,同時願意和採取不同方式的業者合作,嘗試看看哪些模式市場會願意買單。

不過 Peirce 也提醒,企業在推動代幣化時,必須完整揭露資產本質。

代幣化證券是什麼,是否適用證券法?

代幣化證券(Tokenized Securities)是在區塊鏈上發行的「數位版證券」,可直接在鏈上交易,不需透過傳統券商帳戶。不過像這種代幣通常不代表對該資產的直接所有權。

而代幣化證券的優勢,就是把一張股票或其他資產「切成更小單位」,讓散戶能用小額資金來進入市場。同時,鏈上交易擁有 24 小時交易不打烊的特性,不像傳統股市有開盤和休市時間。

據先前報導,Peirce 曾聲明過,代幣化證券無論是由公司直接發行,還是由第三方推出,只要本質還是證券,就得遵守傳統的證券法。

產業意見分歧,從積極推進到還在觀望

目前美股券商 Robinhood 是推動代幣化最積極的業者之一,也在今年初宣佈,讓部分歐洲用戶開始交易「代表美國股票的代幣」。Robinhood 執行長 Vlad Tenev 隨後也表示,這項業務正與監管機關討論中。

儘管有部分業者樂觀推進,也有業者持保留態度,像是紐交所最大的指定做市商「城堡證券」(Citadel Securities),就對代幣化可能發生「監管套利」來提出警告。他們認為,在 SEC 沒有訂出明確規範之前,會讓業者有漏洞可鑽。

摩根大通(JPMorgan)也表示,雖說代幣化概念目前相當火熱,但實際採用仍為少數。根據摩根大通自家分析師的說法,目前全球代幣化市場規模僅約 250 億美元,其中大多是加密業者在推動,傳統銀行、券商與上市公司參與程度相對低很多。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鏈新聞)

  • 原文標題:(加密老媽 Peirce:SEC 樂見資產代幣化創新,但業者需做好資訊揭露)

  • 原文作者:Louis Lin

『代幣化證券仍屬證券!加密媽媽:SEC樂見創新,但業者需做好資訊揭露』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