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邊境的硝煙還沒散盡,莫迪突然在萬人集會上扯開嗓門。可當全世界的耳朵都豎起來時,印度總理偏偏玩了一手"沉默如金"——對着山呼海嘯的支持者,愣是沒吐出半個"美國"!
有人注意到反常:三年前邊境槍響剛平息,新德里可是連夜撥通了白宮熱線。如今這場"查謨-克什米爾空戰"餘震未了,莫迪倒擺出一副沒事人模樣,在演講裏大談特談"印度製造"和"南亞合作",看得華盛頓情報圈直撓頭。
外交觀察家們的顯微鏡轉得更快了。伊朗沙特剛在北京握了手,法國總統馬克龍又在南海問題上打太極,連德國總理都說要搞"戰略自主"。莫迪這場政治啞謎,怕不是全球格局裂變的又一記重錘?
知情人士爆料,就在空戰前三天,印度駐俄大使突然現身契卡洛夫研究所,盯着蘇-57戰鬥機參數看了老半天。更巧的是,中國外長前腳剛走新德里,俄印海上軍演後腳就在孟加拉灣拉開陣仗。這連環棋下得,讓五角大樓戰略室的紅酒杯都晃了三晃。
有專家翻出1971年的舊賬:當年印度能在東巴基斯坦破局,正是靠着蘇聯的軍火撐腰,硬生生頂住了美國第七艦隊的壓力。如今莫迪這出"去美國化"演講,倒像是給普京送去了遲到的隔空飛吻。更有趣的是,印度商工部悄悄改了進口清單,中國光伏板和中亞天然氣赫然在列。
華盛頓現在怕是嚼着漢堡都不香了。印太戰略的"鑽石軸心"突然鬆動,美國在中東的"石油美元"牆角被中國撬動,印度這頭戰略大象偏偏在此時跳起了搖擺舞。新德里的精英圈已經開賭:到底是想當第三世界話事人?還是算計着要做中美俄之間的終極掮客?
這場政治"靜默風暴"的深意或許要多年後才顯現,但有個鐵律不會變——當~國領袖突然閉口不提某個超級大國時,國際棋盤的棋路必定要迎來巨震。莫迪的沉默,可能比千言萬語更值得白宮熬夜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