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UP主、大V購房最高可獲200萬元補貼,直接衝上熱搜!但別急着羨慕,這錢可不是誰都能拿到的。業內人士直言:“在B站得是百萬粉絲大佬,抖音沒個幾百萬粉想都別想​!”有人拍大腿“房子買早了”,也有人摩拳擦掌準備下周就去申請。這場“搶人大戰”背後,藏着怎樣的城市野心?



一、真金白銀砸向誰?兩類人最喫香​

楊浦這次的政策堪稱“精準狙擊”,專門鎖定兩類數字內容創作者:



​​“野生大佬”​​:沒簽MCN機構,但個人影響力爆表的獨立UP主,比如單槍匹馬做出全網爆款內容的牛人;
​​“機構頂流”​​:所在MCN或孵化企業已落戶楊浦,且在科技、文化、科普等領域有社會影響力的團隊。

說白了,既要你自帶流量,還要你紮根楊浦搞產業,堪稱“人才+招商”的雙重誘惑。



二、200萬的門檻有多高?粉絲量只是入場券​

想拿到最高檔200萬補貼?先看看這些“地獄級”條件:



​戰略創作人才​:粉絲量在平臺前1%(B站≈百萬粉,抖音≈千萬級),作品得過國際大獎或全網傳播力頂尖;
​領軍創作人才​:粉絲前5%,拿過國家級獎項;
​潛力股​:粉絲前8%,作品在省市拿獎或有業內認可度。

有UP主苦笑:“這哪是補貼?分明是給金字塔尖的人發獎金!”更有人擔心數據造假——刷量成本才幾萬,補貼卻高達200萬,羊毛黨恐怕要聞風而動。


三、不止撒錢!楊浦在下一盤大棋​

爲什麼偏偏是UP主?答案藏在楊浦的產業佈局裏:



​數字內容高地​:嗶哩嗶哩、抖音、美團等大廠總部扎堆,8000家數字經濟企業貢獻全區60%營收;
​千億直播產業野心​:計劃2027年建成直播經濟集聚區,急需頭部創作者帶動生態;
​綁定人才3年起跳​:拿補貼必須承諾在楊浦服務滿3年,還要給區域“帶貨”——用內容推廣楊浦文旅、吸引投資。

說白了,這200萬既是“安家費”,更是“賣身契”,要把頂尖創作者的流量和創造力鎖死在楊浦。


四、爭議與隱憂:公平性遭質疑,效果待驗證​

政策一出立刻引發兩極爭論:



​支持派​:“這纔是尊重市場!數字內容也是生產力”;
​反對派​:“科研人員、教師補貼還沒到位,憑什麼先養網紅?”

更有房產分析師潑冷水:​短期可能推高房價,剛需更買不起;而廈門、武漢等地經驗顯示,​拿完補貼就跳槽的大有人在。能不能把人才真正留住,還得看楊浦後續的產業配套和持續吸引力。



五、城市戰爭啓示錄:未來人人都可能是“人才”​​

楊浦這步棋,揭開了城市競爭的新邏輯——



​從“搶白領”到“搶博主”​​:傳統“學歷+職稱”人才標準被打破,市場影響力成爲硬通貨;
​補貼進入“垂直時代”​​:電競主播、跨境電商博主可能成爲下一波被爭奪對象;
​樓市變人才工具​:房子不僅是住的,更是綁定產業資源的籌碼。

正如網友神評論:“以前覺得當網紅不務正業,現在發現人家纔是城市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