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听说 Morpho 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又来一个借贷协议,存 USDC、借点别的币、赚点收益,老套路了。”但后来我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玩意儿根本不是在重复老路,它在干一件更底层、更“重”的事。
现在的 Morpho,在我看来,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借贷协议”,而更像是一个通用信用层。它开始连接银行、金融科技 App、RWA 平台、机构资金……而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天天刷 Etherscan 的 DeFi 老炮。它还在链上,但它的野心,明显已经伸进了传统金融的围墙里。
从“借贷协议”到“信用乐高”
Morpho 的基本逻辑没变:你存币、你借钱、你赚收益,非托管、链上结算。但它的架构变了——隔离市场、定制金库、基于意图的 V2 设计——这让它更像一个可组装的信用基础设施,而不是一个固定产品。
换句话说,Morpho 不再是把所有人塞进同一个资金池,而是允许机构、项目方、甚至其他协议,自己搭一个借贷市场:
可以自定义抵押品类型(不只是 ETH/USDC)
可以设定不同风险参数
可以服务不同对象:散户、CeFi 平台、基金、RWA 发行方……
这就很有意思了:Morpho 不仅服务“用户”,它还在服务那些想做借贷业务但不想从头写合约的公司。
比如 SwissBorg:DeFi 藏在后台,用户根本感觉不到
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是 SwissBorg。
SwissBorg 不是小打小闹的加密钱包,它是欧洲受监管的数字财富平台,管着超过 20 亿美元资产,用户超百万。这些用户大部分是典型的“金融科技用户”:打开 App、存法币、买币、点几个按钮赚收益。他们根本不在乎什么是 MetaMask、什么是 gas fee。
当 SwissBorg 上线那个“由 Morpho 驱动”的 USDC 赚币产品时,流程是这样的:
用户打开 SwissBorg App,点一下 USDC 旁边的“赚收益”;
后台,资金被路由到 Morpho 定制金库,分配到 WBTC/USDC、wstETH/USDC 这类相对稳健的市场;
用户看不到合约地址、抵押率、清算机制,他们只看到一个清晰明了的“稳定币收益”。
这才是 Morpho 的“出圈时刻”:它不再只盯着 DeFi 原生用户,而是悄悄钻进金融科技 App 的后台,让普通用户在根本不懂 DeFi 的情况下,赚到 DeFi 的收益。
Coinbase 与 Base:机构也开始用它当“链上信贷管道”
另一头,是 Coinbase 和 Base 生态。
Coinbase 一直在通过 Base 这条链,把自家用户往链上带。而 Morpho 被集成进 Coinbase App,意味着用户可以直接从 Coinbase 借出 USDC、拿到链上收益——有时候年化能冲到两位数。
在 Base 上,Morpho 已经是存款量最大的协议之一,TVL 经常在几亿到近十亿美元之间波动。这背后是什么?是机构和大型资金愿意通过 Morpho 在 Base 上部署资产。
这说明什么?说明:
Coinbase 信任 Morpho 的基础设施,敢把它开放给自家用户;
大资金看中 Morpho 的隔离市场和定制金库,因为这能控制风险;
Morpho 正在变成 CeFi 平台进入链上信贷的“默认入口”之一。
RWA:把国债、债券、信贷基金变成“能借钱的抵押品”
但最让我觉得“这事能搞大”的,是 Morpho 在 RWA(真实世界资产)上的布局。
Morpho 不只接受 ETH、BTC 这种原生加密资产,也开始支持代币化的美国国债、企业信贷基金、债券产品——比如 Backed、Fasanara、Apollo、Centrifuge 这些机构发行的代币。
举几个例子:
你持有 Backed 发行的代币化国债(bTokens),可以把它作为抵押品,在 Morpho 上借出 USDC;
像 Fasanara 的 mF-ONE、Apollo 的 sACRED 这类私人信贷基金,也在 Morpho 上开市场,让合格投资者存入 RWA 代币、借稳定币;
在 Base 上,Morpho 和 Centrifuge、Coinbase 合作,让机构能用代币化国债(比如 Anemoy、mTBILL)做抵押品,快速拿到 USDC 流动性,不用等链下赎回。
这已经不是“加密原住民的小游戏”了。RWA 的代币化市场未来可能是几万亿美元的规模。如果 Morpho 能成为这些资产“变身抵押品”的首选地,那它的基本盘就不再只是加密货币周期,而是整个链上金融的底层设施。
对我们来说,这意味什么?
作为一个用户,我越来越觉得 Morpho 的路径很清晰:
它不做最炫的前端,而是做最稳的后端,嵌入别人已经成熟的产品里;
它让 RWA 发行方有机会把“静态资产”变成“生息资产+抵押品”;
它给开发者、机构一套模块化工具,让他们可以快速搭建借贷产品。
如果你也关注 $MORPHO,我觉得值得关注的不是短期价格,而是:
有多少 TVL 是通过 Morpho 的金库和市场流动的;
有多少 CeFi 平台和 RWA 发行方在用它;
它是不是越来越像一个“默认的链上信贷层”。
当然,风险也在那儿:RWA 的监管不确定性、合约风险、合作方风险……但比起那些纯靠 meme 和情绪驱动的协议,Morpho 至少是在实实在在地把传统世界的钱,通过链上方式调动起来。
小结:DeFi 正在“消失”,因为它在成为金融本身
我现在不太会把 Morpho 介绍成“一个 DeFi 借贷协议”了。
我更愿意说,它是一个通用借贷网络:
让普通 App 用户无感地用上链上收益;
让 Coinbase、SwissBorg 这类平台把 DeFi 信贷嵌入用户体验;
让国债、债券、信贷基金这些真实资产,在链上变成活的抵押品。
Morpho 不是在喊“DeFi 改变世界”的口号,而是在默默把链上信用编织进传统金融的脉络里。而当 DeFi 不再是一个需要被感知的“选项”,而是藏在后台的“默认设置”时,那才是它真正开始普及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