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 YGG 越久,就越覺得它那個“工會的工會”(Guild of Guilds)模式,也就是它的 SubDAO 網絡,是它最有趣、也最複雜的一個點。很多人談 YGG 就只談主 DAO,但 YGG SEA(東南亞)、YGG Japan、IndiGG(印度)這些 SubDAO 纔是 YGG 真正“統治力”的體現。

這個模式,說白了,就是“加盟制”。YGG 主 DAO 提供品牌、資金、技術標準(比如現在的 YGG Play 平臺)和早期遊戲資源。各個 SubDAO 則負責最“髒最累”的活:本地化運營。

這個架構在上一輪牛市裏被證明是極其成功的。爲什麼?因爲遊戲和社區,本質上是“本地化”的。一個菲律賓玩家的習慣和需求,跟一個日本玩家是完全不同的。YGG Japan 團隊在日本搞宣發、談合作、組織電競,絕對比 YGG 總部(一個全球化團隊)直接去幹要高效得多。這讓 YGG 獲得了無與倫比的擴張速度和“地面部隊”。

但現在,到了 YGG Play 這個新階段,這個“加盟制”的優劣勢就都暴露出來了。

優勢很明顯:YGG Play 這個平臺需要遊戲項目方入駐,也需要海量玩家來使用。誰去幫它談項目、拉玩家?SubDAO 就是最好的 B 端和 C 端銷售團隊。YGG Play 提供了統一的“武器庫”(任務系統、SBT 聲譽),SubDAO 們則拿着這些武器,在各自的“戰區”裏攻城略地。

但劣勢,或者說風險點,也非常突出。

最大的風險就是“價值稀釋”和“協調成本”。我作爲一個 代幣的持有者,我最關心的是:YGG Japan 賺的錢,跟我主 DAO 有多大關係?

很多 SubDAO 都有自己的代token(或計劃發幣),有自己的金庫。如果 YGG Japan 在日本談成了一個爆款遊戲,主要的價值是被 YGG Japan 的代幣捕獲了,還是被 $YGG 捕獲了?這個賬必須算清楚。如果價值主要留在了各個 SubDAO,那 持有者不就等於被“稀釋”了嗎?

這就是 YGG Play 平臺現在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它必須成爲那個“中央結算系統”。它要確保,無論是哪個 SubDAO 帶來的項目方或玩家,在 YGG Play 平臺上產生的核心價值(比如平臺費、Launchpad 收入),都必須有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迴流到 YGG 主 DAO 的金庫,並最終反哺給 $YGG 的質押者。

我的理解是,YGG Play 正在試圖用 SBT 聲譽系統,把這個鬆散的“加盟網絡”給“鎖”得更緊。無論你在哪個 SubDAO 玩,你的聲譽最終都記錄在 YGG Play 的 GAP 系統裏。這個統一的“身份層”,就是主 DAO 保持向心力的關鍵。

總的來說,這個 SubDAO 網絡是 YGG 最大的護城河,是 Beam 那些競爭對手短時間內無法複製的。但前提是 YGG 能處理好這個複雜的“央地關係”和價值分配。如果處理不好,這個龐大的網絡也可能成爲拖垮它的最大累贅。

@Yield Guild Games #YGGPla $Y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