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通知
個人檔案
熱門文章
新聞
書籤與點讚
歷史紀錄
創作者中心
設定
22coin_S
2.1k
貼文
關注
22coin_S
通過驗證的創作者
舉報
封鎖用戶
關注
COAI 持有者
中頻交易者
1.7 年
立志成为链上科学家
458
關注
36.8K+
粉絲
18.4K+
點讚數
1.8K+
分享數
所有內容
全部
引用
影片
直播
22coin_S
--
查看原文
Morpho的代幣經濟與治理機制、潛在挑戰與機遇DeFi協議的治理和代幣經濟模型,通常決定了其長期的可持續性。Morpho作爲一個去中心化的借貸協議,其代幣MORPHO的發行和治理機制在市場中引起了較大的關注。通過分析Morpho的代幣經濟和治理機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未來發展的潛力與挑戰。 首先,MORPHO代幣的發行機制相對明確,最大供應量爲10億枚。這意味着Morpho的代幣具有較強的稀缺性,而代幣的發行和流通,將對協議的治理和市場表現產生直接影響。根據Morpho官方的文檔,代幣的分配方式也較爲透明,約35%的代幣將用於協議治理,4.9%用於用戶獎勵,6.3%用於生態發展,15.2%用於創始團隊和戰略合作伙伴,剩餘的部分則用於社區激勵和獎勵。
Morpho的代幣經濟與治理機制、潛在挑戰與機遇
DeFi協議的治理和代幣經濟模型,通常決定了其長期的可持續性。Morpho作爲一個去中心化的借貸協議,其代幣MORPHO的發行和治理機制在市場中引起了較大的關注。通過分析Morpho的代幣經濟和治理機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未來發展的潛力與挑戰。
首先,MORPHO代幣的發行機制相對明確,最大供應量爲10億枚。這意味着Morpho的代幣具有較強的稀缺性,而代幣的發行和流通,將對協議的治理和市場表現產生直接影響。根據Morpho官方的文檔,代幣的分配方式也較爲透明,約35%的代幣將用於協議治理,4.9%用於用戶獎勵,6.3%用於生態發展,15.2%用於創始團隊和戰略合作伙伴,剩餘的部分則用於社區激勵和獎勵。
22coin_S
--
查看原文
研究了 Injective 這麼久,我最大的擔憂反而是它的‘萬能’當我把它的所有組件都擺在桌面上——Wasm 原生環境、L1 原生 EVM、L2 的 inEVM (Arbitrum)、即將集成的 SVM (Solana VM)、Helix 鏈上訂單簿、Mito 自動化金庫、RWA 許可模塊、AI 開發工具……我腦子裏冒出的第一個詞,不是“強大”,而是“太複雜了”。 Injective 幾乎在同時推進當下所有的熱門敘事。它想成爲以太坊開發者的“新家”(EVM),又想抓住 Solana 的“高性能”紅利(SVM),同時還要守住 Cosmos 的“互操作性”大本營(Wasm+IBC)。它在金融層,做了最難的鏈上訂單簿;在應用層,又做了 AI 和 RWA。
研究了 Injective 這麼久,我最大的擔憂反而是它的‘萬能’
當我把它的所有組件都擺在桌面上——Wasm 原生環境、L1 原生 EVM、L2 的 inEVM (Arbitrum)、即將集成的 SVM (Solana VM)、Helix 鏈上訂單簿、Mito 自動化金庫、RWA 許可模塊、AI 開發工具……我腦子裏冒出的第一個詞,不是“強大”,而是“太複雜了”。
Injective 幾乎在同時推進當下所有的熱門敘事。它想成爲以太坊開發者的“新家”(EVM),又想抓住 Solana 的“高性能”紅利(SVM),同時還要守住 Cosmos 的“互操作性”大本營(Wasm+IBC)。它在金融層,做了最難的鏈上訂單簿;在應用層,又做了 AI 和 RWA。
22coin_S
--
查看原文
除了賣鏟子,YGG 終於學會了“賣水”:深度覆盤 YGG Play 的轉型邏輯說實話,直到兩個月前,我對 YGG 的印象還停留在 2021 年那個夏天。那時,它是 Axie Infinity 最大的“包租公”,手裏握着數以萬計的 NFT,僱傭東南亞的玩家打金。那個模式簡單粗暴,但也極其脆弱。當資產價格崩盤,租賃生意也就走到了盡頭。 最近,我花了整整一週時間,把 YGG 推出的新平臺 YGG Play 翻了個底朝天。我註冊了賬號,做了幾十個任務,甚至去研究了他們的 GitHub 代碼庫。我的結論是:如果你還用“打金工會”來看待現在的 YGG,那你可能會錯過 Web3 遊戲賽道最大的一次商業模式轉型。
除了賣鏟子,YGG 終於學會了“賣水”:深度覆盤 YGG Play 的轉型邏輯
說實話,直到兩個月前,我對 YGG 的印象還停留在 2021 年那個夏天。那時,它是 Axie Infinity 最大的“包租公”,手裏握着數以萬計的 NFT,僱傭東南亞的玩家打金。那個模式簡單粗暴,但也極其脆弱。當資產價格崩盤,租賃生意也就走到了盡頭。
最近,我花了整整一週時間,把 YGG 推出的新平臺 YGG Play 翻了個底朝天。我註冊了賬號,做了幾十個任務,甚至去研究了他們的 GitHub 代碼庫。我的結論是:如果你還用“打金工會”來看待現在的 YGG,那你可能會錯過 Web3 遊戲賽道最大的一次商業模式轉型。
22coin_S
--
查看原文
Morpho市場表現與資金規模、規模化背後的潛力在DeFi領域,項目的市場表現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指標。Morpho作爲一個新興的借貸協議,其市場表現和資金規模的變化,也反映了其在行業中的競爭力。根據最新的市場數據,Morpho的TVL(總鎖倉價值)以及存款規模已經達到了數十億美元級別,成爲DeFi借貸領域的重要參與者之一。作爲一名長期參與DeFi項目的觀察者,我認爲Morpho的規模化表現是其創新機制和市場接受度的有力證明,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需要關注的潛在風險。
Morpho市場表現與資金規模、規模化背後的潛力
在DeFi領域,項目的市場表現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指標。Morpho作爲一個新興的借貸協議,其市場表現和資金規模的變化,也反映了其在行業中的競爭力。根據最新的市場數據,Morpho的TVL(總鎖倉價值)以及存款規模已經達到了數十億美元級別,成爲DeFi借貸領域的重要參與者之一。作爲一名長期參與DeFi項目的觀察者,我認爲Morpho的規模化表現是其創新機制和市場接受度的有力證明,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需要關注的潛在風險。
22coin_S
--
查看原文
Injective 上的機構合作,是‘畫餅’還是‘真有業務’? 作爲研究者,我對項目方宣佈的各種“戰略合作”通常都很警惕,因爲很多都是“公關稿”式的“畫餅”。我注意到 Injective 隔三差五就會宣佈一個“機構級”的合作,比如和全球外匯經紀商 Oanda(安達)、和機構級預言機 Pyth 的深度集成等等。這到底是“蹭熱點”,還是真有業務落地? 我重點看了那個 RWA 模塊和 Oanda 的合作。Oanda 不是什麼小公司,它是全球老牌的、受嚴格監管的外匯和差價合約經紀商。他們來 Injective 幹什麼?Injective 爲他們準備的,是一個“許可制”(Permissioned)的 RWA 資產模塊。這個“許可制”是關鍵,它意味着機構可以在這個合規的“沙盒”裏,把他們的真實世界資產(比如外匯報價、貴金屬價格)“喂”到鏈上,甚至未來可能發行直接錨定這些資產的代幣。
Injective 上的機構合作,是‘畫餅’還是‘真有業務’?
作爲研究者,我對項目方宣佈的各種“戰略合作”通常都很警惕,因爲很多都是“公關稿”式的“畫餅”。我注意到 Injective 隔三差五就會宣佈一個“機構級”的合作,比如和全球外匯經紀商 Oanda(安達)、和機構級預言機 Pyth 的深度集成等等。這到底是“蹭熱點”,還是真有業務落地?
我重點看了那個 RWA 模塊和 Oanda 的合作。Oanda 不是什麼小公司,它是全球老牌的、受嚴格監管的外匯和差價合約經紀商。他們來 Injective 幹什麼?Injective 爲他們準備的,是一個“許可制”(Permissioned)的 RWA 資產模塊。這個“許可制”是關鍵,它意味着機構可以在這個合規的“沙盒”裏,把他們的真實世界資產(比如外匯報價、貴金屬價格)“喂”到鏈上,甚至未來可能發行直接錨定這些資產的代幣。
22coin_S
--
查看原文
Morpho的產品演化、從優化器到基礎設施在DeFi領域,項目的演化路徑和定位往往決定了它的未來發展。Morpho的產品演化歷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最初,Morpho作爲一個借貸“優化器”層出現在Aave和Compound之上,致力於通過優化現有池的效率,提升借貸雙方的收益。隨後,Morpho逐步轉型,朝着更具自主性和基礎設施化的方向發展,力圖成爲跨鏈借貸生態的一部分。作爲一名長期從事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研究的人員,我對Morpho的演化過程進行了深入分析,並且認爲其背後折射出了DeFi借貸市場的變化趨勢。
Morpho的產品演化、從優化器到基礎設施
在DeFi領域,項目的演化路徑和定位往往決定了它的未來發展。Morpho的產品演化歷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最初,Morpho作爲一個借貸“優化器”層出現在Aave和Compound之上,致力於通過優化現有池的效率,提升借貸雙方的收益。隨後,Morpho逐步轉型,朝着更具自主性和基礎設施化的方向發展,力圖成爲跨鏈借貸生態的一部分。作爲一名長期從事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研究的人員,我對Morpho的演化過程進行了深入分析,並且認爲其背後折射出了DeFi借貸市場的變化趨勢。
22coin_S
--
查看原文
Injective 那個‘Gas 壓縮’到底是什麼?我研究了半天,感覺像是……Injective 最近的更新裏,總提到一個很唬人的詞,叫“Gas 壓縮”(Gas Compression),並且宣稱是行業首創,能讓交易成本降到幾乎爲零(比如 0.00008 美元)。我對此非常好奇,Gas 費這個東西還能“壓縮”?它是怎麼做到的? 我去查閱了相關的技術說明,發現這個“壓縮”並不是指把 Gas(比如計算單元)本身給壓縮了,而是壓縮了“導致 Gas 消耗”的一個重要部分——交易數據(Transaction Data)。我們知道,鏈上 Gas 費很大一部分是花在了“存儲”上,你往鏈上提交的數據(calldata)越多,付的錢就越多。Injective 作爲一個高頻金融鏈,它上面的交易(尤其是訂單簿操作)有很多數據是高度重複和模式化的。
Injective 那個‘Gas 壓縮’到底是什麼?我研究了半天,感覺像是……
Injective 最近的更新裏,總提到一個很唬人的詞,叫“Gas 壓縮”(Gas Compression),並且宣稱是行業首創,能讓交易成本降到幾乎爲零(比如 0.00008 美元)。我對此非常好奇,Gas 費這個東西還能“壓縮”?它是怎麼做到的?
我去查閱了相關的技術說明,發現這個“壓縮”並不是指把 Gas(比如計算單元)本身給壓縮了,而是壓縮了“導致 Gas 消耗”的一個重要部分——交易數據(Transaction Data)。我們知道,鏈上 Gas 費很大一部分是花在了“存儲”上,你往鏈上提交的數據(calldata)越多,付的錢就越多。Injective 作爲一個高頻金融鏈,它上面的交易(尤其是訂單簿操作)有很多數據是高度重複和模式化的。
22coin_S
--
查看原文
GAIB:爲 AI 基礎設施構建去中心化的金融生態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的不斷進步,全球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如何將 AI 技術嵌入到商業應用和日常生活中。從自動駕駛到智能醫療、從機器人制造到雲計算,AI 正在成爲推動社會變革的核心力量。與之相伴隨的,是對計算力、數據處理能力以及智能硬件的巨量需求。然而,這些需求背後的資金流動、資產管理與金融工具的匱乏,卻常常讓這些高潛力的行業面臨着巨大的資金瓶頸。
GAIB:爲 AI 基礎設施構建去中心化的金融生態
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的不斷進步,全球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如何將 AI 技術嵌入到商業應用和日常生活中。從自動駕駛到智能醫療、從機器人制造到雲計算,AI 正在成爲推動社會變革的核心力量。與之相伴隨的,是對計算力、數據處理能力以及智能硬件的巨量需求。然而,這些需求背後的資金流動、資產管理與金融工具的匱乏,卻常常讓這些高潛力的行業面臨着巨大的資金瓶頸。
GAIB
Alpha
-42.18%
22coin_S
--
查看原文
爲什麼 Morph o 借貸效率比傳統池模式更高在DeFi借貸市場,傳統的大池模式存在一個常見的問題,即資金匹配的效率低。這種方式下,借款人和出借人並不是直接進行一對一的借貸,而是將資金放入一個大池子,由算法來決定借貸的利率和配對。雖然這一模式提供了流動性,但它也經常導致資金利用不充分,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間的匹配往往存在較大的不對稱性。作爲一名長期關注並參與DeFi借貸項目的研究者,我注意到Morpho借貸協議在這個問題上的創新。
爲什麼 Morph o 借貸效率比傳統池模式更高
在DeFi借貸市場,傳統的大池模式存在一個常見的問題,即資金匹配的效率低。這種方式下,借款人和出借人並不是直接進行一對一的借貸,而是將資金放入一個大池子,由算法來決定借貸的利率和配對。雖然這一模式提供了流動性,但它也經常導致資金利用不充分,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間的匹配往往存在較大的不對稱性。作爲一名長期關注並參與DeFi借貸項目的研究者,我注意到Morpho借貸協議在這個問題上的創新。
22coin_S
--
查看原文
扒了扒 Injective 的‘忍者’大使計劃,它和別的‘KOL 矩陣’有啥不同? 我注意到 Injective 有一個規模很大的“忍者大師”(Ninja Masters) 大使計劃。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這類東西是有點“免疫”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不就是又一個砸錢請 KOL、搞“KOL 矩陣”的營銷活動嗎?但當我去研究它的運作規則時,我發現它在設計上,和那種純粹“喊單”的模式有點不一樣。 第一個發現是,它是一個高度“遊戲化”和“任務化”的系統。它不是看你的“粉絲數”給錢,而是看你的“貢獻”。它把大使分成了“戰士”、“騎士”、“領主”和“大師”好幾個等級,你需要像“打怪升級”一樣去完成具體的任務來晉升。這些任務非常細緻,比如:翻譯一篇技術文檔、製作一個 Helix 的掛單教程視頻、在測試網上找出三個 Bug、或者在某個新上線的 Mito 金庫裏提供早期流動性。
扒了扒 Injective 的‘忍者’大使計劃,它和別的‘KOL 矩陣’有啥不同?
我注意到 Injective 有一個規模很大的“忍者大師”(Ninja Masters) 大使計劃。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這類東西是有點“免疫”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不就是又一個砸錢請 KOL、搞“KOL 矩陣”的營銷活動嗎?但當我去研究它的運作規則時,我發現它在設計上,和那種純粹“喊單”的模式有點不一樣。
第一個發現是,它是一個高度“遊戲化”和“任務化”的系統。它不是看你的“粉絲數”給錢,而是看你的“貢獻”。它把大使分成了“戰士”、“騎士”、“領主”和“大師”好幾個等級,你需要像“打怪升級”一樣去完成具體的任務來晉升。這些任務非常細緻,比如:翻譯一篇技術文檔、製作一個 Helix 的掛單教程視頻、在測試網上找出三個 Bug、或者在某個新上線的 Mito 金庫裏提供早期流動性。
22coin_S
--
查看原文
爲什麼Linea吸引到最多的中長期配置者? 低掛高打、流量即王、鉅額激勵一度主導整個L2發展脈絡。但2025年的生態數據顯示,Linea並未在短期TVL競賽中衝頂,卻成爲ETH長期沉澱、機構配置首選。背後的核心因果是什麼? 結構性信任的奠基 高曝光但高流失的項目難以持續,Linea反而在生態結構上主動放慢擴張步伐,把用戶培養成爲“定存型”資金和資產管理機構。通過提供原生ETH收益、本幣雙通縮、頭部協議深度定製……形成網絡信心穩定循環。資金選邊,逐漸把“賺快錢”淘汰出局,留下大額、慢變的主力資金。
爲什麼Linea吸引到最多的中長期配置者?
低掛高打、流量即王、鉅額激勵一度主導整個L2發展脈絡。但2025年的生態數據顯示,Linea並未在短期TVL競賽中衝頂,卻成爲ETH長期沉澱、機構配置首選。背後的核心因果是什麼?
結構性信任的奠基
高曝光但高流失的項目難以持續,Linea反而在生態結構上主動放慢擴張步伐,把用戶培養成爲“定存型”資金和資產管理機構。通過提供原生ETH收益、本幣雙通縮、頭部協議深度定製……形成網絡信心穩定循環。資金選邊,逐漸把“賺快錢”淘汰出局,留下大額、慢變的主力資金。
22coin_S
--
查看原文
YGG 到底是誰在“做主”?一個關於 DAO 治理的觀察 我們天天喊 YGG DAO,但一個基本問題是:這個 DAO,到底是怎麼運作的?真的是“去中心化自治”嗎?還是隻是披着 DAO 外衣的“公司”?出於好奇,我花時間去翻了翻他們的 Snapshot 治理頁面和社區論壇。 我的第一個觀察是:YGG 的治理,是“精英政治”或者說“代議制”,而不是“直接民主”。 你去看那些核心提案(YIPs - Yield Guild Improvement Proposals),比如批准 5000 萬代幣的生態池、調整質押獎勵,這些提案的發起者,幾乎無一例外是 YGG 的核心團隊或深度綁定的合作伙伴。
YGG 到底是誰在“做主”?一個關於 DAO 治理的觀察
我們天天喊 YGG DAO,但一個基本問題是:這個 DAO,到底是怎麼運作的?真的是“去中心化自治”嗎?還是隻是披着 DAO 外衣的“公司”?出於好奇,我花時間去翻了翻他們的 Snapshot 治理頁面和社區論壇。
我的第一個觀察是:YGG 的治理,是“精英政治”或者說“代議制”,而不是“直接民主”。
你去看那些核心提案(YIPs - Yield Guild Improvement Proposals),比如批准 5000 萬代幣的生態池、調整質押獎勵,這些提案的發起者,幾乎無一例外是 YGG 的核心團隊或深度綁定的合作伙伴。
22coin_S
--
查看原文
YGG Play 的“發行商”全家桶:Launchpad + 創作者計劃,這套組合拳打得響嗎? YGG Play 這個平臺,我越看越覺得它不只是想做個“任務板”。上個月(10月)底,它正式上線了“Launchpad”功能,緊接着又宣佈了一個每月 1 萬美金池子的“創作者計劃”。 這兩個動作一組合,YGG 的野心就藏不住了。它根本不想只做遊戲玩家的“聚合器”,它想做遊戲項目的“發行商”。 我們先看 Launchpad。這在 Web3 已經是個很卷的賽道了,但 YGG Play 來做,有它的天然優勢。YGG 的老本行是“工會”,它手裏有全球最大的 Web3 遊戲玩家社區。當一個新遊戲要在 YGG Play 上搞 IDO,它能獲得的不僅僅是“募資”,更重要的是第一批“精準的、有組織的玩家”。這是其他純粹的 Launchpad 平臺給不了的。
YGG Play 的“發行商”全家桶:Launchpad + 創作者計劃,這套組合拳打得響嗎?
YGG Play 這個平臺,我越看越覺得它不只是想做個“任務板”。上個月(10月)底,它正式上線了“Launchpad”功能,緊接着又宣佈了一個每月 1 萬美金池子的“創作者計劃”。
這兩個動作一組合,YGG 的野心就藏不住了。它根本不想只做遊戲玩家的“聚合器”,它想做遊戲項目的“發行商”。
我們先看 Launchpad。這在 Web3 已經是個很卷的賽道了,但 YGG Play 來做,有它的天然優勢。YGG 的老本行是“工會”,它手裏有全球最大的 Web3 遊戲玩家社區。當一個新遊戲要在 YGG Play 上搞 IDO,它能獲得的不僅僅是“募資”,更重要的是第一批“精準的、有組織的玩家”。這是其他純粹的 Launchpad 平臺給不了的。
22coin_S
--
查看原文
$YGG 的代幣解鎖和質押收益,能跑贏這場“通脹”賽跑嗎? 最近市場一回暖,各種項目的代幣經濟模型(Tokenomics)又被翻了出來。我花了不少時間,重新審視了 YGG 的模型,因爲它正處在一個非常微妙的階段:一方面是 YGG Play 平臺敘事火熱,另一方面是持續不斷的代幣解鎖。 這就帶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YGG 質押者拿到的那點平臺分紅,能跑贏代幣解鎖帶來的潛在拋壓嗎? 我們得先誠實地面對“通脹”問題。YGG 的總供應量是 10 億枚,目前(2025 年底)的流通量大概在 3 億多。這意味着有大量的代幣(來自團隊、投資者、金庫、社區獎勵等)還在歸屬期(Vesting)內。我查了下他們的解鎖計劃,這是一個長達數年的線性釋放過程。
$YGG 的代幣解鎖和質押收益,能跑贏這場“通脹”賽跑嗎?
最近市場一回暖,各種項目的代幣經濟模型(Tokenomics)又被翻了出來。我花了不少時間,重新審視了 YGG 的模型,因爲它正處在一個非常微妙的階段:一方面是 YGG Play 平臺敘事火熱,另一方面是持續不斷的代幣解鎖。
這就帶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YGG 質押者拿到的那點平臺分紅,能跑贏代幣解鎖帶來的潛在拋壓嗎?
我們得先誠實地面對“通脹”問題。YGG 的總供應量是 10 億枚,目前(2025 年底)的流通量大概在 3 億多。這意味着有大量的代幣(來自團隊、投資者、金庫、社區獎勵等)還在歸屬期(Vesting)內。我查了下他們的解鎖計劃,這是一個長達數年的線性釋放過程。
22coin_S
--
查看原文
它是怎麼同時“討好”以太坊和 Cosmos 的? Injective 的定位很有趣。它是一個基於 Cosmos SDK 構建的主權 L1,所以它天生就支持 IBC(Inter-Blockchain Communication)。但同時,它的野心又在 EVM 生態,它的資產和用戶很大一部分來自以太坊。所以它必須解決一個問題:如何優雅地讓 Cosmos 和以太坊的資產都在它這條鏈上玩起來? 我研究了下它的跨鏈架構,發現它用了“兩條腿走路”的策略。 第一條腿,是面向 Cosmos 生態的 IBC。這是“根正苗紅”的 Cosmos 方案。通過 IBC,Injective 可以和所有支持 IBC 的鏈(比如 Cosmos Hub, Osmosis, Celestia 等)實現原生、無需信任的資產和數據傳輸。我試了下從 Osmosis 轉 $ATOM 到 Injective,幾乎是秒到,體驗非常絲滑。這是它作爲“Cosmos 應用鏈”的底氣。
它是怎麼同時“討好”以太坊和 Cosmos 的?
Injective 的定位很有趣。它是一個基於 Cosmos SDK 構建的主權 L1,所以它天生就支持 IBC(Inter-Blockchain Communication)。但同時,它的野心又在 EVM 生態,它的資產和用戶很大一部分來自以太坊。所以它必須解決一個問題:如何優雅地讓 Cosmos 和以太坊的資產都在它這條鏈上玩起來?
我研究了下它的跨鏈架構,發現它用了“兩條腿走路”的策略。
第一條腿,是面向 Cosmos 生態的 IBC。這是“根正苗紅”的 Cosmos 方案。通過 IBC,Injective 可以和所有支持 IBC 的鏈(比如 Cosmos Hub, Osmosis, Celestia 等)實現原生、無需信任的資產和數據傳輸。我試了下從 Osmosis 轉 $ATOM 到 Injective,幾乎是秒到,體驗非常絲滑。這是它作爲“Cosmos 應用鏈”的底氣。
22coin_S
--
查看原文
資金“跨鏈流動性套利”的操場在市場劇烈波動中,跨鏈資金總是追逐收益最大化的路徑。但Layer 2之間流動成本居高不下、時間延遲嚴重,給資金套利複雜化製造了天然障礙。Linea因其獨特的橋接低延遲和原生ETH收益,正在成爲高淨值資金“套利高速公路”的核心樞紐。 流轉利潤的新結構 Linea通過統一zkBridge機制,將與以太坊及其他主流L2的橋接時間壓縮到5-10秒,極大降低了大額資金流動壁壘。機構和套利機器人可以在行情節點快速調配資產、實現tvl池內的收益搬磚。同時,自動化的原生ETH質押收益成爲資金“停留補貼”,讓短暫的套利停留期獲得可觀額外回報。
資金“跨鏈流動性套利”的操場
在市場劇烈波動中,跨鏈資金總是追逐收益最大化的路徑。但Layer 2之間流動成本居高不下、時間延遲嚴重,給資金套利複雜化製造了天然障礙。Linea因其獨特的橋接低延遲和原生ETH收益,正在成爲高淨值資金“套利高速公路”的核心樞紐。
流轉利潤的新結構
Linea通過統一zkBridge機制,將與以太坊及其他主流L2的橋接時間壓縮到5-10秒,極大降低了大額資金流動壁壘。機構和套利機器人可以在行情節點快速調配資產、實現tvl池內的收益搬磚。同時,自動化的原生ETH質押收益成爲資金“停留補貼”,讓短暫的套利停留期獲得可觀額外回報。
22coin_S
--
查看原文
它在打造 DeFi 借貸的“Lego 底板”嗎?要理解這個判斷,我們必須先釐清一個概念:“可組合性”(Composability)。 在 DeFi 語境下,“可組合性”的真正含義是,一個協議的“產出”(Output)可以無縫地成爲另一個協議的“輸入”(Input)。比如,Uniswap 的 LP 代B(產出)可以存入 Yearn(輸入);Aave 的 aToken(產出)可以作爲 MakerDAO 的抵押品(輸入)。 這套玩法的“天花板”,取決於“樂高積木”本身的開放程度。 “胖應用”與“瘦原語”的侷限
它在打造 DeFi 借貸的“Lego 底板”嗎?
要理解這個判斷,我們必須先釐清一個概念:“可組合性”(Composability)。
在 DeFi 語境下,“可組合性”的真正含義是,一個協議的“產出”(Output)可以無縫地成爲另一個協議的“輸入”(Input)。比如,Uniswap 的 LP 代B(產出)可以存入 Yearn(輸入);Aave 的 aToken(產出)可以作爲 MakerDAO 的抵押品(輸入)。
這套玩法的“天花板”,取決於“樂高積木”本身的開放程度。
“胖應用”與“瘦原語”的侷限
22coin_S
--
查看原文
Injective 上的 .inj 域名,只是個“身份牌”嗎? 最近我順手註冊了一個 .inj 域名(Injective Name Service)。這類 DID(去中心化身份)項目在每條新鏈上都會出現,比如以太坊的 .eth、Solana 的 .sol。大多數時候,大家(包括我)註冊它們,要麼是爲了“防搶注”,要麼是看好它的炒作價值。但在 Injective 上,我發現這個 .inj 域名可能被賦予了更多的“實用性”。 最基礎的功能當然是地址解析。沒人記得住 inj1... 這樣一長串地址,用 myname.inj 來收付款和登錄 dApp,這是剛需。
Injective 上的 .inj 域名,只是個“身份牌”嗎?
最近我順手註冊了一個 .inj 域名(Injective Name Service)。這類 DID(去中心化身份)項目在每條新鏈上都會出現,比如以太坊的 .eth、Solana 的 .sol。大多數時候,大家(包括我)註冊它們,要麼是爲了“防搶注”,要麼是看好它的炒作價值。但在 Injective 上,我發現這個 .inj 域名可能被賦予了更多的“實用性”。
最基礎的功能當然是地址解析。沒人記得住 inj1... 這樣一長串地址,用 myname.inj 來收付款和登錄 dApp,這是剛需。
22coin_S
--
查看原文
從 Aave 到 Morpho、一個“老儲戶”的遷移決策與利弊實測在我的資產配置中,Aave 裏的那部分 USDC 和 WETH,扮演的是“DeFi 活期儲蓄”的角色。我對它的第一要求是安全,第二是省心(包括隨存隨取),第三才是收益。 過去幾年,Aave 完美地滿足了我的需求。直到 Morpho Blue 和 MetaMorpho 出現。 我開始認真地問自己:我繼續把錢留在 Aave,是在“堅守安全”,還是在“犯懶”? 我從三個核心維度,對我自己進行了靈魂拷問。 維度一:收益率——“真實收益”與“激勵幻覺”
從 Aave 到 Morpho、一個“老儲戶”的遷移決策與利弊實測
在我的資產配置中,Aave 裏的那部分 USDC 和 WETH,扮演的是“DeFi 活期儲蓄”的角色。我對它的第一要求是安全,第二是省心(包括隨存隨取),第三才是收益。
過去幾年,Aave 完美地滿足了我的需求。直到 Morpho Blue 和 MetaMorpho 出現。
我開始認真地問自己:我繼續把錢留在 Aave,是在“堅守安全”,還是在“犯懶”?
我從三個核心維度,對我自己進行了靈魂拷問。
維度一:收益率——“真實收益”與“激勵幻覺”
22coin_S
--
查看原文
$INJ 除了質押和銷燬,到底還有什麼用? 聊一個項目,最終都繞不開它的代幣經濟學。INJ 我研究了很久,它的“每週銷燬拍賣”機制確實很搶眼,給市場一個很強的通縮敘事。但是,一個代幣的價值不能只靠“銷燬”,它必須在系統裏有真實的“剛需”用途。我梳理了一下 INJ 在 Injective 網絡裏的幾個核心職能。 首先,最基礎的是安全,也就是 PoS 質押。這是所有 PoS 鏈的標配。你質押 $INJ 給驗證者,保障網絡安全,換取通脹獎勵(目前年化大概 15% 左右)。這個通脹率設計得不低,它的目的就是激勵你把幣鎖住,而不是拿在手裏交易。
$INJ 除了質押和銷燬,到底還有什麼用?
聊一個項目,最終都繞不開它的代幣經濟學。INJ 我研究了很久,它的“每週銷燬拍賣”機制確實很搶眼,給市場一個很強的通縮敘事。但是,一個代幣的價值不能只靠“銷燬”,它必須在系統裏有真實的“剛需”用途。我梳理了一下 INJ 在 Injective 網絡裏的幾個核心職能。
首先,最基礎的是安全,也就是 PoS 質押。這是所有 PoS 鏈的標配。你質押
$INJ
給驗證者,保障網絡安全,換取通脹獎勵(目前年化大概 15% 左右)。這個通脹率設計得不低,它的目的就是激勵你把幣鎖住,而不是拿在手裏交易。
登入探索更多內容
登入
探索最新的加密貨幣新聞
⚡️ 參與加密貨幣領域的最新討論
💬 與您喜愛的創作者互動
👍 享受您感興趣的內容
電子郵件 / 電話號碼
註冊
登入
熱門話題
美股2026预测
3.1M 次瀏覽
7,696 討論中
🍼怎麼看#美股2026预测 此刻的華爾街,迴盪着兩道截然不同的預言,如同古老鐘擺的兩極。 一方面,「黃金/白金比」這面隱晦的古鏡,因其暴跌近40%而發出警示,暗示着地緣政治溢價消退,美股可能在未來12個月內面臨高達16%的「血洗式修正」,尤其在AI估值過熱之際,警鐘已然敲響。 然而,另一面,摩根士丹利則以宏大的樂觀主義描繪2026年的願景,預期在AI資本支出和友善政策的推動下,標普500將衝上7,800點,實現約16%的上漲,堅信美股將跑贏全球。 在奶瓶大人看來,這並非單純的對錯之爭,而是時間軸與情緒的對話。黃金/白金比捕捉的是短期內,市場對風險溢價的恐懼驟降;而大摩的預測,則建立在對AI驅動的長期基本面信心。 身爲天才交易員的奶粉們不應忽視任何一方:短期內,AI泡沫的壓力確實存在,修正可能是一次健康的洗牌;但長期而言,科技革命的結構性力量,仍是資產增值的主要引擎。 幣圈的戰士們!迎接2026的到來,讓我們時刻警覺短期波動,並不慌不忙地以定力擁抱未來,繼續創造我們輝煌的勝利吧!
奶瓶大人
8 人按讚
248 次瀏覽
特朗普取消农产品关税
3.3M 次瀏覽
8,297 討論中
加密市场回调
181.9M 次瀏覽
220,685 討論中
查看更多
實時新聞
ETH 跌破 2,900 USDT,24 小时跌幅8.06%
--
预测2025年美联储降息2次概率升至65%
--
BTC 跌破 89,000 USDT,24 小时跌幅4.52%
--
BNB 跌破 880 USDT,24 小时跌幅5.73%
--
摩根大通称美股回调为逢低买入创造机会
--
查看更多
熱門文章
懷念幣圈唯一真神涼兮,那纔是合約真正的魅力啊
比特宗宗主-觉空-痴币大佛
$ETH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精准预测!空头能量耗尽,开始入场! 核心数据总结: 跌到位了!指标显示已经跌不动了,空头
币圈稳健哥
$FIL fil未来一年前景,个人全面分析如下: 1.存储龙头,毋庸置疑,远超ar越来越远。 2.持币人数高达3
FIL币是存储之光
美联储的“水龙头”又要拧紧了,但这次不一样——鸽派大佬亲自放话,市场暗藏新机遇! 美联储理事米兰(典型鸽派,一向主张宽
神币crypto
BNB突然暴跌!是陷阱還是機會?之鑰告訴你接下來這樣操作,散戶別慌!
加密之钥
查看更多
網站地圖
Cookie 偏好設定
平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