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具”到“生態底座”:Boundless如何用ZK基建,推動Web3大規模應用落地
很多人把Boundless看作“ZK工具”,但我們在做物聯網鏈上數據驗證項目時發現,它的價值遠不止於此——更像是Web3大規模應用的“生態底座”。這個項目的痛點很典型:物聯網設備(比如智能電錶)算力低,無法生成零知識證明;但又需要將用電數據上鍊存證,保障數據不被篡改,同時還要保護用戶隱私(比如“避免用電數據泄露生活習慣”)。
Boundless的基建能力,恰好解決了這個“算力與隱私”的矛盾:首先,設備只需將原始用電數據上傳到Boundless的外部證明節點,不用本地生成證明,規避了設備算力不足的問題;其次,節點通過zkVM對數據加密處理,生成“數據真實且隱私保護”的證明,上鍊後只存證明不存原始數據;最後,電網公司審計時,可通過證明驗證數據合規,用戶也不用擔心隱私泄露。
這個方案落地後,覆蓋了10萬個智能電錶,鏈上數據驗證成本從1U/次降到0.05U/次,用戶隱私投訴率降爲0。這讓我們意識到:Web3要大規模應用,不能只在“加密貨幣”領域打轉,更要進入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傳統領域。而這些領域的痛點,往往不是“缺代幣”,而是“缺低成本、高隱私、易集成的鏈上驗證方案”——Boundless的ZK基建,正是在填補這個空白,讓Web3真正走進“實體經濟”。你覺得Web3大規模應用,還缺哪些關鍵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