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幣圈待久了,發現很多朋友對 “莊家洗盤” 的理解都停留在 “搶籌碼” 上 —— 總覺得莊家砸盤就是爲了把散戶手裏的低價幣騙走。但跟着市場摸爬滾打 7 年,從 1 萬入市到靠炒幣養家,我很清楚:洗盤的水比想象中深得多,它真正的核心是爲後續 “拉昇出貨” 鋪路,是莊家控盤的 “必走棋”,而非單純的 “搶籌遊戲”。
今天我就用一個真實場景化的案例,把莊家洗盤的底層邏輯、常見套路、判斷方法講透,幫你下次再遇到震盪下跌時,不再慌慌張張割在地板上。
一、先搞懂:莊家爲什麼要選 “小市值幣” 洗盤?
莊家不會隨便找個幣控盤,他們首選的是 “小市值、低熱度、籌碼散” 的幣種 —— 比如一款總髮行量 1000 萬枚、流通價 1 美元的 “XX 代幣”。
爲什麼選這類幣?因爲:
控盤成本低:流通盤小,不需要太多資金就能拿到足夠籌碼;
散戶分散:沒有其他大機構持倉,不會有人跟莊家 “搶話語權”;
熱度低易操作:市場關注少,莊家砸盤、拉盤時,不會引來太多遊資干擾。
通常莊家第一步會 “建底倉”:用多個匿名錢包分散吸籌,以 1 美元左右的價格悄悄收走 500 萬枚 —— 這時候他們已經握了一半流通盤,有了控價能力。
但這時候絕不能直接拉漲!你想:如果從 1 美元直接拉到 2 美元,散戶手裏的幣浮盈 100%,只會 “躺平惜售”;高位又沒人敢接盤,莊家手裏的 500 萬枚根本賣不出去,最後只能 “自拉自唱”,資金鍊一斷就崩盤。
所以,“洗盤” 這步操作,是莊家必須走的 “關鍵棋”。
二、莊家洗盤的 4 種核心套路:用 “恐慌” 換 “低拋壓 + 低價籌碼”
洗盤的本質,是莊家通過 “人爲製造恐慌”,完成 “籌碼交換”—— 把散戶手裏的 “低成本籌碼”,換成 “高成本籌碼”(要麼到自己手裏,要麼到其他願意接盤的散戶手裏),爲後續拉昇減少阻力。
這 4 種幣圈常見的洗盤套路,我幾乎每輪行情都能看到:
1. 誘空洗盤:“小跌小嚇” 逼你割肉
莊家先在賣一掛大量賣單,把幣價從 1 美元砸到 0.95 美元,再用另一個賬戶 “自己買自己的單”;第二天繼續砸到 0.9 美元,反覆幾次後,散戶看到 “連續下跌”,擔心繼續破位,開始陸續割肉。
而莊家就在 0.9-0.95 美元的低位悄悄接貨 —— 既拿到了更多籌碼,又沒讓散戶察覺到異常。
2. 震盪洗盤:“磨耐心” 熬走不堅定者
砸到 0.9 美元后,莊家不再深砸,而是讓幣價在 0.85-1 美元之間反覆橫跳:
漲一點,散戶以爲 “要反彈了”,捨不得賣;
跌一點,又怕 “套牢”,開始糾結;
折騰幾天,沒耐心的散戶熬不住,只能交出籌碼。
這種洗盤最 “磨人”,但對後續拉昇的幫助很大 —— 留下的都是 “願意長期等” 的散戶,拋壓會小很多。
3. 利空洗盤:“編造恐懼” 嚇退大部分人
這是幣圈最常用、也最狠的套路:莊家聯合自媒體編造利空消息,比如 “項目方挪用資金”“交易所要下架該代幣”“監管嚴查這個賽道”,再配合大量砸單,把幣價直接砸到 0.6 美元。
散戶一看 “利空 + 暴跌”,生怕代幣變成 “空氣幣”,紛紛割肉出逃;而莊家就在 0.6-0.8 美元的區間瘋狂掃貨 —— 這一輪下來,莊家能拿到大量低價籌碼,還能把 “膽小的散戶” 全清出去。
4. 挖坑洗盤:“最後一嚇” 清走觀望者
利空過後,莊家先讓幣價慢慢回升到 0.9 美元,讓散戶以爲 “利空落地,要反彈了”;接着突然砸出大單,瞬間把幣價砸到 0.7 美元 —— 這一個 “深 V 坑”,會嚇退最後一批觀望的散戶。
等散戶割肉後,莊家再快速把幣價拉回 0.9 美元,完成最後一輪吸籌。
經過這 4 步操作,莊家手裏的代幣能從 500 萬枚增至 800 萬枚,平均成本還能降到 0.8 美元左右 —— 既拿到了更多籌碼,又把散戶的持倉成本從 1 美元提到了 0.8-0.9 美元,後續拉昇時,拋壓自然大幅降低。
三、洗盤的真正目的:不是 “能拉漲”,而是 “能出貨”
很多朋友問我:“莊家有控價能力,爲什麼不直接拉漲,非要花時間洗盤?”
其實答案很簡單:直接拉漲是 “自殺式操作”,只有洗盤才能讓 “拉昇 - 出貨” 的閉環成立。
如果不洗盤直接拉漲,會面臨 3 個致命問題:
散戶惜售,高位沒人接:幣價從 1 美元拉到 2 美元,散戶浮盈 100%,只會捂盤不賣;高位觀望的散戶又覺得 “漲太多了不敢接”,莊家想出貨都沒人接。
拋壓集中,拉昇成本高:一旦幣價停止上漲,散戶手裏的浮盈籌碼會集中砸出,莊家爲了不崩盤,只能自己用真金白銀接盤,最後把自己套在高位。
流動性差,無法套現:小市值幣本身流動性就差,直接拉漲會導致 “無量上漲”—— 看起來幣價高,但莊家手裏的大量籌碼根本賣不出去,最後只能崩盤。
而洗盤恰好能解決這些問題:後續拉到 1.5 美元時,散戶浮盈只有 60%,不會輕易拋;拉到 2 美元時,新的跟風散戶會覺得 “剛突破前高,還有空間”,願意接盤,莊家就能邊拉邊出。
四、怎麼區分 “洗盤” 和 “真出貨”?2 個核心判斷標準
這是散戶最頭疼的問題:把 “出貨砸盤” 當成 “洗盤”,越跌越補;把 “洗盤震盪” 當成 “出貨”,割在地板上。
我這 7 年總結出 2 個核心信號,能幫你大概率分清:
1. 看成交量換手率的 “持續性”
真出貨:本質是 “單向拋售”,莊家只會砸盤不會接盤,所以幣價下跌時,成交量會越來越小(砸到一定程度沒人接,只能縮量下跌)。
洗盤:是 “先砸後接”,即便幣價下跌,換手率也會維持在較高水平(比如單日 15%-20% 以上),因爲莊家在低位悄悄接散戶的割肉盤。
舉個例子:幣價從 1 美元砸到 0.7 美元,若換手率從 20% 降到 5%,且連續 3 天縮量,大概率是真出貨;若換手率始終保持 18% 左右,且下跌時放量、反彈時縮量,基本就是洗盤。
2. 看幣價均線的 “趨勢方向”
莊家的運作成本通常錨定 “20 日均線”(幣圈常用的 “月線級成本線”):
洗盤:即便砸穿 20 日均線,也會在 3-5 天內快速拉回,且 20 日均線始終保持向上趨勢(莊家不會讓自己的成本線走壞)。
真出貨:幣價會持續跌破 20 日均線,且均線開始拐頭向下,莊家不會再花資金拉回均線(因爲他們已經不想控盤了)。
五、散戶避坑:別做 “情緒奴隸”,記住 3 個原則
很多散戶被洗出局,根本原因是 “用情緒代替判斷”:看漲時,把 “縮量下跌” 當成洗盤,越跌越補;看跌時,把 “放量震盪” 當成出貨,割在啓動點。
但莊家洗盤的邏輯永遠是 “反人性” 的:用下跌製造恐慌,用震盪消耗耐心,用小漲誘惑你交籌碼。想要不被洗,記住這 3 點:
不看短期波動,盯緊 “成本線”:如果你的持倉成本低於莊家成本(比如莊家平均成本 0.8 美元,你 0.7 美元),只要 20 日均線沒拐頭,就不用慌。
別信 “利空謠言”,看 “資金動作”:幣圈 80% 的洗盤利空都是編造的,只要下跌時換手率高、主力沒跑,就不是真風險。
能避開莊控代幣就避開:小市值莊控幣看似漲幅大,但一旦莊家出貨,就是 “瀑布式崩盤”,散戶根本跑不掉。
最後:幣圈賺錢的核心,不是 “跟莊”,而是 “看懂邏輯”
這 7 年我踩過很多坑,也用過市場上 80% 的技術方法,最後發現:炒幣不是 “猜莊家動作”,而是 “看懂資金邏輯”。
與其糾結 “莊家是不是在洗盤”,不如選擇 “市值大、流動性好、基本面紮實” 的幣種 —— 避開那些 “忽漲忽跌、消息混亂” 的莊股,纔是最穩妥的生存之道。
炒幣其實就是 “簡單的事重複做”:長時間堅持一個有效方法,把它用得爐火純青,最後就能像其他行業一樣,熟能生巧,手起刀落做出正確判斷。
如果你也想把炒幣當成第二職業,用來補貼家用甚至養家餬口,有時候多聽聽過來人的經驗,能少走很多彎路 ——
畢竟加密路上陷阱多,我只願渡有緣人。目前我也在收徒,如果你有興趣,隨時可以找我聊聊。@花生来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