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世界從不缺戲劇性事件,8 月中旬,隱私幣龍頭門羅幣(XMR)就遭遇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算力危機 —— 由前 IOTA 聯合創始人領導的 Qubic 項目,掌控了其超 50% 的算力,引發行業震動。更讓人關注的是,Qubic 已將下一個目標瞄準了市值超 350 億美元的狗狗幣(DOGE)。

一、主角登場:門羅幣與 Qubic 的“技術基因”

門羅幣(XMR):作爲隱私幣的代表,它靠兩大 “法寶” 立足 —— 一是專爲 CPU 優化的 RandomX 算法,抵制 ASIC 礦機壟斷,保障去中心化;二是環簽名、隱蔽地址等技術,讓交易雙方和金額全程匿名,區塊鏈分析根本無法追蹤。

Qubic 項目:由前 IOTA 聯合創始人 Sergey Ivancheglo 打造,主打 “有用工作量證明(uPoW)”。簡單說,它不想讓算力浪費在無意義的哈希計算上,而是用來做 AI 訓練等實際任務。更關鍵的是,它設計了一套 “挖礦套利” 模式:讓礦工去挖門羅幣,賺的 XMR 兌換成穩定幣後,一半回購銷燬 Qubic 代幣(QUBIC),一半直接獎勵礦工。這種高收益(巔峯時是單獨挖門羅幣的 3 倍)吸引了大量礦工 “倒戈”。

二、攻擊全過程:從算力飆升到區塊重組

Qubic 的攻擊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場 “溫水煮青蛙” 式的算力蠶食:

蓄力階段:2023 年 5 月,Qubic 礦池在門羅幣網絡的算力佔比還不足 2%;但 6 月推出挖礦激勵後,算力瘋漲,7 月底已超 25%,成全網第一。

攻防博弈:門羅幣社區警覺後,號召礦工轉移到其他礦池,甚至發起 DDoS 攻擊,一度讓 Qubic 算力暴跌。

致命一擊:8 月 11 日,Qubic 啓動 “自私挖礦”—— 偷偷藏起挖出的區塊,等積累到一定數量後突然發佈長鏈,導致門羅幣出現 6 個區塊深度重組,約 60 個區塊成了 “孤塊”。此時,Qubic 已掌控超 51% 算力,理論上能篡改交易、搞雙重支付。

三、行業震動:爭議與自救

社區憤怒:門羅幣支持者痛批 Qubic 破壞去中心化,懷疑其借攻擊炒作自家代幣(事件中 QUBIC 價格逆勢上漲)。

緊急應對:交易所 Kraken 暫停門羅幣存款以防風險;大量礦工涌入去中心化礦池,稀釋 Qubic 算力。到 8 月 17 日,Qubic 算力佔比回落,門羅幣網絡暫時穩住。

動機爭議:Qubic 稱這是 “安全實驗”,幫門羅幣測試風險,但多數人認爲其本質是 “算力劫持”,靠門羅幣的收益推高自己代幣價值。

四、後續隱患:狗狗幣成下一個目標

風波未平,Qubic 社區已投票決定,下一個攻擊目標是狗狗幣。這意味着,市值更高的 PoW 幣種也可能面臨類似風險 —— 只要有足夠誘人的經濟激勵,就能撬動大量算力,這給整個加密行業提了個醒:算力安全,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經濟博弈。

這場鬧劇撕開了 PoW 網絡的一個漏洞:當 “利益” 足夠大,去中心化的防線可能被輕易突破。而接下來,狗狗幣能否躲過一劫?整個行業都在盯着。

免責聲明:本文所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理性看待加密貨幣投資,切勿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