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最高金融監管機構命令加密貨幣交易所暫停新的數字資產借貸服務,理由是風險增加,必須制定明確規則。

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FSC)週二表示,已向交易所發信,要求暫停新借貸服務,直至完成指導方針。現有合約如還款和延長期限仍被允許。

7月31日,FSC和金融監督院(FSS)宣佈成立聯合工作組,制定加密借貸的監管框架。指導方針將包括槓桿限制、用戶資格和風險披露等法規要求。

FSC表示,將對不合規的平臺進行現場檢查和監督性行動。

強制清算凸顯規範需求

此舉源於用戶損失報告,其中包括交易所運營借貸項目造成的數千次強制清算。

FSC指出,某匿名交易所在6月中旬推出借貸服務後,一個月內吸引了約27,600名用戶,交易量達到約1.5萬億韓元(約合11億美元)。其中約13%(即3,635人)的用戶因加密資產價值下跌而被強制清算。

FSC還指出,提供泰達幣(USDT)借貸服務的兩家公司引發了拋售量激增和USDT價格異常下跌。該機構表示,若繼續推出新借貸業務而無安全措施,將進一步損害投資者資金。

韓國加密借貸領域的監管困境

自2020年以來,韓國已爲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奠定了基礎監管框架,包括修訂後的特定金融交易信息報告及使用法下的反洗錢(AML)和旅行規則。

2023年,該國(虛擬資產用戶保護法)生效,爲不公平活動如市場操縱和用戶存款管理不當提供了法律懲罰基礎。然而,加密借貸仍處於監管的灰色地帶,缺乏明確的監管框架或許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