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從來不是一潭死水,它總在尋找新的河道。當美國國債被鑄成代幣,日本穩定幣落地,金融的基石開始在鏈上重塑;當醫藥專利、算力資源、AI基礎設施被切割成可流通的份額,產業的支流汩汩匯入;當交易所股權被推上舞臺,Bullish的狂飆與Gemini的掙扎,浪潮驟然翻涌。

 

RWA正在悄然改寫資本的流向,它讓國債與穩定幣成爲河牀,托起最穩固的底色;它讓產業資產開枝散葉,把科研、算力、物業變成可流轉的養分;它讓交易所掀起巨浪,把高風險與高溢價一併捲入洪流。

 

這是一條新的資本大河——它流經金融與產業的交界,也奔向全球化與透明化的未來。誰能讀懂這條河的方向,誰就能率先觸摸到RWA的脈搏。

 

金融基石:從國債到穩定幣

 

金融資產的代幣化,是RWA最先被市場驗證的路徑。美國的Ondo Finance堪稱行業先鋒,它成功地將美國國債這一全球最穩健的資產類型搬上鍊,發行了以國債爲底層的代幣化資產USDY。USDY上線Sei網絡後,成爲首個部署在高性能公鏈上的國債類資產代幣。它兼具穩定幣的流動性和國債的安全性,既滿足了全球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又展示了鏈上金融工具的可組合性。這意味着,投資者無需持有真實債券,即可獲得透明且自動化的收益分配權利。Ondo由此成爲傳統金融資產代幣化的標杆案例,也讓“鏈上國債”首次進入大衆視野。

與之呼應,日本金融服務局(FSA)在2025年批准了首支日元穩定幣JPYC。JPYC由政府債券等高流動性資產提供支持,確保1:1錨定日元。它的推出不僅強化了日元在全球數字金融體系中的地位,還成爲亞洲合規穩定幣的典型案例。相比美元穩定幣主導的格局,JPYC讓本幣穩定幣在亞洲市場找到了一條突破口。對日本而言,它不僅是數字支付的實驗,更是提升本國貨幣國際化程度的戰略佈局。

 

與此同時,美國監管環境的變化同樣意義重大。美聯儲在2025年8月宣佈,正式關閉針對銀行加密業務的“新型活動監督計劃”,將加密業務重新納入常規監管。OCC和FDIC也同步放寬了銀行業務限制,取消了前置審批要求。這一政策鬆綁意味着,銀行可以更自由地涉足加密與RWA業務,推動了金融機構與加密市場的深度融合。對RWA而言,這是制度性門檻被移除的信號,讓更多金融機構可以嘗試低風險RWA的探索。

 

在這股趨勢下,穩定幣與國債代幣化成爲RWA的“金融基石”。它們如同河牀,爲後續的產業探索與資本化浪潮提供了堅實的底座。

 

產業突破:技術、生態與場景

 

金融RWA奠定了河牀,但資本的水流一旦離開堅硬的基石,便開始探索更廣闊的空間——這便是產業類RWA的世界。它們如同分岔的支流,在各個產業場景中延展出新的方向,也將鏈上資產的價值從金融層面延伸至現實世界應用。

 

在醫藥領域,香港華檢醫療開闢了全新路徑。作爲一家徹底轉型爲“數字資產公司”的企業,華檢探索了醫藥知識產權的代幣化,把實驗室中的創新藥IP打造成可流通的數字資產。投資者能夠基於研發階段與預期收益進行投資,形成“研發—融資—回報”的完整閉環。這種模式不僅解決了醫藥研發資金沉澱的問題,還讓長期處於資金困境的醫藥創新獲得新的融資通道,成爲RWA走入產業深水區的經典案例。

 

在科技與算力領域,螞蟻數科與奧瑞德的實踐彰顯了RWA與技術融合的深度。螞蟻數科從新能源資產切入,逐漸延伸至算力與金融資產,其RWA案例入選香港金管局Ensemble沙盒代表性項目。公司構建了“兩鏈一橋”架構,自研Layer2 Jovay鏈,並推動“AntChain Inside”標準化,覆蓋超過1500萬臺新能源設備,打造全球最大的鏈上新能源設備網絡。與此同時,8月8日,奧瑞德在螞蟻數科支持下成功完成基於AI服務器資產的RWA首期發行,資產規模數千萬元人民幣。這是全國首單算力資產RWA,通過資產上鍊實現運轉及運營數據實時洞察,確保收益透明可驗證。副總裁邊卓羣指出:“我們選擇資產如同移栽樹木,不求大踏步,而是要先把根系扎進土壤裏。”這一系列舉措展示了科技企業在RWA上審慎而長遠的戰略佈局——從新能源、算力到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產業資產正被系統化、可量化地數字化。

 

 

在金融與產業交匯的另一側,復星國際的動作顯得尤爲直接。公司已組建專業團隊,正式啓動香港穩定幣牌照申請,由董事長郭廣昌親自帶隊推進。復星的目標並非單點突破,而是要將穩定幣業務與現有RWA平臺相結合,構建覆蓋資產代幣化、支付、清算到投融資的完整區塊鏈金融服務生態。這一佈局凸顯出大型民營集團在RWA領域的前瞻性探索,也爲香港的數字金融合規進程注入了重量級力量。

 

商湯科技的實踐則更多來自於資本與技術的雙輪驅動。2025年,公司通過港交所配售籌集約25億港元,資金主要用於發展AI雲、生成式人工智能、多模態大模型及RWA相關業務。同時,商湯還成立了獨立的具身智能公司,推動前沿技術的產業化落地。對於商湯而言,RWA並不僅是金融創新的工具,更是將其AI技術與資本市場結合的橋樑。這意味着未來其研發成果有可能以代幣化資產的形式直接進入市場流通,加速科研與資本的互動。

 

 

酷派集團則以傳統產業的資產價值釋放爲切口。2025年,公司宣佈成立“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事業部”,由董事會主席陳家俊親自掛帥,聚焦旗下核心物業資產的鏈上化可能性。對於擁有豐富實物資產儲備的酷派而言,RWA是一條將沉睡資產盤活的路徑,既能提高資本效率,也爲公司在轉型過程中提供新的估值空間。酷派的案例顯示,哪怕是曾經以硬件爲主的科技企業,也能通過RWA找到新的資本化突破口。

 

 

從醫藥研發、算力與AI基礎設施到金融與股權資產,這些實踐如同匯入主流河道的支流,不僅延展了RWA的應用場景,也推動資本與產業的深度融合。低風險資產爲河牀提供穩固支撐,產業資產則開拓創新支流,而這些支流正在匯入一條更寬廣、更透明、更高效的全球RWA大河。

 

資本前沿:交易所的資本化實驗

 

與金融基石和產業支流相比,交易所股權的RWA更像是資本市場的巨浪,波濤洶涌,風險與機遇並存。

 

Coinbase與Robinhood的實踐,爲這股浪潮揭開了序幕。

 

Coinbase正在推行“鏈上萬物交易”戰略,目標是將股票、衍生品乃至實物資產搬上鍊,打造全天候、跨資產交易平臺。其代幣化股票業務預計可撬動百萬億美元級的市場,爲投資者帶來更高效率和透明度的交易體驗。Robinhood則選擇零售友好的路徑,計劃建立現實世界資產交易所(RRE):鏈下進行高頻交易撮合,鏈上實現即時結算,並通過自研的Robinhood Chain實現跨鏈互操作、自主託管,以及合規內置的KYC/AML功能。兩者的探索共同展示了,交易所RWA不僅僅是高風險的投機工具,更是連接傳統資本市場與數字資產生態的重要橋樑。

 

 

2025年8月13日,Bullish成功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首日股價從發行價37美元飆升至68美元,市值一度突破100億美元,首日漲幅高達83%,遠超傳統IPO 20%—30%的平均漲幅,成爲全球資本市場矚目的事件。Bullish的成功不僅在於市場熱情,更在於機構護航:貝萊德與ARK基金成爲基石投資者,承銷團隊則包括摩根大通、花旗、傑富瑞等華爾街巨頭。更重要的是,Bullish手中持有的2.43萬枚比特幣、1.26萬枚以太坊及34億美元現金與穩定幣,爲估值提供了堅實支撐。自2021年以來,它累計交易量已超過1.25萬億美元,日均交易額達26億美元,客戶羣體以量化基金與對衝基金爲主。創始人湯姆·法利表示:“散戶驅動的時代已經過去,機構浪潮正在到來。”此外,Bullish的成功還體現了交易所RWA與鏈上資產的緊密結合,其上市過程驗證了高風險RWA在資本市場的巨大吸引力,也折射出這一市場潛在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

與Bullish高歌猛進的姿態相比,Gemini的資本化之路更顯艱辛。2025年,它向SEC提交S1申請,謀求在納斯達克掛牌。財務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淨虧損達2.825億美元,遠高於2024年同期的4140萬美元。但Gemini通過戰略調整尋求突破:遷移用戶至佛羅里達新實體“Moonbase”,以緩解紐約監管壓力;保留紐約信託牌照,維持核心合規;同時引入Ripple 7500萬美元的信貸額度(可擴展至1.5億美元),並以穩定幣RLUSD結算,爲運營提供流動性支持,也展示了穩定幣與交易所聯動的新模式。承銷團隊包括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和Cantor Fitzgerald,幾乎囊括了華爾街所有頭部投行。Gemini的案例說明,即便是資本市場前景不明的交易所,通過合規創新與穩定幣支持,也能爭取機構和市場的關注。

 

Bullish、Gemini、Coinbase和Robinhood的對比,揭示了高風險RWA正逐漸進入主流資本市場的趨勢:前者依託雄厚資產與機構護航實現高溢價上市,後者通過合規創新、穩定幣聯動或鏈上交易拓展投資邊界。無論是高風險實驗、鏈上生態建設,還是零售民主化,這些實踐都表明,交易所RWA正成爲金融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承載巨大機遇,也充滿不確定性。

 

趨勢與風險:資本的航道

 

放眼全球,RWA的發展像是一場跨地域、跨行業的實驗。從國債與穩定幣,到醫藥IP與算力,再到交易所股權,這些資產在鏈上的出現,正在推動資本市場的結構性重構。合規、流動性與週期,是RWA必須跨越的三道門檻。合規層面,美聯儲、日本和香港的政策變化降低了制度壁壘;流動性層面,低風險資產交易活躍,產業資產受制於行業落地,高風險資產則隨市場情緒波動劇烈;週期層面,利率環境、行業景氣與宏觀週期深刻影響着RWA的表現。

 

與此同時,風險依舊存在。智能合約漏洞、鏈下數據真實性、跨鏈安全性,仍是懸在RWA上空的陰影。正如香港最新的RWA產業報告指出,能規模化落地的資產需同時滿足價值穩定性、法律確權清晰性及鏈下數據可驗證性三大條件,“萬物皆可RWA”是一種僞命題。未來的贏家,必然是那些能在合規框架下精挑細選、在技術架構中保障透明與安全的企業。

 

RWA不是一時的潮流,而是一場深水改道。它讓國債與穩定幣築起最堅實的河牀,讓醫藥專利、算力與AI基礎設施化作縱橫的支流,也讓交易所股權在資本舞臺上掀起巨浪。金融、產業與資本,因RWA而在鏈上重逢。

 

但大河並非一路坦途。透明與效率的彼岸,仍橫亙着合規的閘門、技術的暗礁與市場的波動。真正的掌舵者,不是盲目逐流的逐利者,而是能在風險中建構秩序、在不確定中尋找方向的探索者。

 

資本的航道,已因RWA而重繪。未來,誰能讀懂水勢、駕馭水力,誰就能率先抵達那片數字資產與現實經濟交匯的汪洋。

作者:梁宇  編審:趙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