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otian
PLUME 即將上線 Binance 的消息,讓市場再次聚焦到了這個 RWAFi 新貴的身上。從 2 個月 TVL 超 3.3 億美元,到 17.7 萬+RWA 持有者穩居榜首, Plume 用數據爲 RWAFi 賽道做了一次敘事修正?
1)17.7 萬 RWA 持有者和 3.3 億美元這兩組數據乍一看會沒有概念,但如果說 17.7 萬 RWA 持有者超過了以太坊和 Solana 的 RWA 持有者總和,且 3.3 億美元 TVL 背後有 90%+的有效資本利用率做支撐,或許會對這個始終耕耘在 RWAFi 一線的「頭號玩家」有刮目一看的感覺;
2)如果說上輪牛市是「公鏈敘事「」主導,這輪顯然已經轉向「收益敘事」。Plume 與 Ethena、Ondo 形成的收益三角,代表了三種不同路徑:Ethena 做合成美元的穩定收益,Ondo 專注國債等傳統固收,Plume 則選擇了混合收益——把 TradFi 收益和 DeFi 策略結合。
這樣就可以把 TradFi 國債的穩健性和 DeFi 的循環槓桿的激進性進行結合,反正一個點,其收益模式不是空中樓閣,背後有$4000 萬+的 RWA 循環資金在實時運轉;
3)更值得玩味的是巨頭們的參與方式。Apollo、Galaxy、Fidelity 這些傳統金融巨鱷不是簡單地投了錢就等回報,而是直接在 Plume 上發行和部署資產。這種「既是股東又是客戶」的深度綁定,某種程度上解決了 RWA 最難的冷啓動問題——有資產、有流動性、有背書,三位一體。
以上。
當然即便如此,RWAFi 賽道的挑戰性依然存在,其實主要就是監管的不確定性和傳統機構玩家的接受程度等等,Plume 選擇用務實的路徑先把「資本效率」和「真實收益」這一傳統機構玩家在意的點坐實了,用全新的收益敘事來佐證帶動底層 infra 的價值,這恐怕比任何其他宏大的敘事和願景都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