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0天內,全球資管巨頭貝萊德(BlackRock),投資組合新增133萬枚以太坊(ETH),而比特幣(BTC)僅增持3萬枚。相比去年同期,貝萊德的ETH持倉增長64.9%,BTC卻僅增長4.2%,ETH積累速度高達BTC的15倍。
這一鮮明對比引發熱議:機構爲何如此看好以太坊?ETH會成爲下一輪牛市的主角嗎?
貝萊德的“ETH熱”:數據揭示機構偏好
作爲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的每一次投資都備受關注。此次大幅增持133萬ETH,價值數十億美元,顯示出機構對以太坊的強烈信心。相比之下,BTC的增持規模(僅3萬枚)顯得保守,凸顯了機構在資產配置上的明顯傾斜。
從增長速度看,貝萊德ETH持倉同比增長64.9%,而BTC僅爲4.2%。換句話說,貝萊德在以太坊上的佈局速度是比特幣的15倍!這不僅反映了以太坊的市場吸引力,也暗示機構正在重新定義加密資產的未來價值。
以太坊爲何更受青睞?三大驅動力解析
以太坊爲何能從比特幣手中“搶鏡”?業內人士指出,以下三大因素可能是機構加碼ETH的關鍵:
1. 技術升級釋放潛力:以太坊通過Layer 2解決方案(如Arbitrum、Optimism)和未來的分片技術,大幅提升了網絡效率和擴展性。這使得ETH在DeFi、NFT和Web3等領域的應用場景持續擴張,遠超比特幣的單一“數字黃金”定位。
2. 質押收益的吸引力:自2022年以太坊完成“合併”轉向權益證明(PoS)後,質押ETH可獲得3%-5%的年化收益。對於追求穩定回報的機構來說,這比比特幣的被動持有更具吸引力。
3. ETF熱潮推波助瀾:以太坊ETF自推出以來,吸引了大量機構資金流入。作爲ETF市場的領頭羊,貝萊德通過其ETH ETF產品進一步加大敞口,而比特幣ETF的資金增長已趨於平穩。
比特幣爲何“失寵”?
作爲加密市場的“老大哥”,比特幣一直被視爲避險資產的代表。然而,其生態發展相對緩慢,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價值存儲和投機交易。相比之下,以太坊的多元化和技術創新顯然更符合機構對長期增長的期待。貝萊德在BTC上的謹慎增持(僅3萬枚,增長4.2%)表明,機構可能認爲比特幣短期內缺乏新的增長動能,可上漲幅度有限。
市場風向:ETH或領跑這輪牛市
近期市場情緒也印證了這一趨勢。區塊鏈分析平臺Santiment指出,以太坊的社會情緒和鏈上活動已略超比特幣。比特幣的上漲往往伴隨着社交媒體熱炒,而以太坊的穩健表現則吸引了機構和巨鯨的耐心積累。鏈上數據顯示,包括貝萊德在內的機構已累計持有超1000萬ETH(約400億美元),爲以太坊的長期上漲奠定了基礎。
以太坊的價格近期也展現出強勁勢頭,逼近歷史高點。機構的大手筆佈局表明,他們正押注ETH在未來十年成爲數字資產市場的核心支柱。
建議
貝萊德的動作無疑是一個重磅信號。以太坊的技術優勢、質押收益和ETF熱潮使其成爲機構資金的“香餑餑”。但加密市場波動性高,投資者在跟隨機構步伐時,也需警惕短期回調風險,謹慎高倍槓桿帶來的波動。
但上漲趨勢,尤其是這種高潮上漲之前的階段,非賭徒切忌高位空ETH系的資產,牛市不見頂,建議逢低做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