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加劇技術集權,Vitalik 認為開源是緩解權力集中的第三條路,能促進技術普及、增強可驗證性,是一條被低估的路徑。本文源自 Vitalik 所著文章,由深潮整理、編譯及撰稿。 (前情提要:V神透露「對AI Agent」發展很失望 :應重視去中心化開源與用戶反饋 ) (背景補充:V神喊以太坊放棄Optimistic「欽定ZK為正統」,是遠見還是扼殺生態的獨裁? ) 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術集權逐漸加劇,而開源則是減少權力集中與資訊不對稱的有效途徑。 核心觀點: 激進技術可能因富人和權貴更容易獲取,加劇社會不平等,導致富人與窮人在壽命、優勢上的差距,甚至形成全球底層階級。 技術濫用存在另一種形式,是製造商透過數據收集、隱藏資訊等對用戶投射權力,這與技術存取不平等的本質不同。 開源是被低估的第三條路徑,可改善技術的存取平等與生產者平等,增強可驗證性,消除供應商鎖定。 反對開源的觀點認為其存在濫用風險,但集中守門人控制不可信,易被軍事等用途濫用且難保證國家間平等。 若技術存在高濫用風險,更優解可能是不做;若因權力動態風險令人不適,可採用開源方式使其更公平。 開源不意味著自由放任,可結合法律等規範,核心是確保技術民主化和資訊可及性。 我們經常聽到的一種擔憂是,某些激進技術可能加劇權力不平等,因為這些技術不可避免地僅限於富人和權貴階層使用。 以下是一位對壽命延長後果表示擔憂的人士的引述: 「有些人會不會被甩在身後?我們會不會讓社會變得比現在更加不平等?」他問道。Tuljapurkar 預測,壽命激增將侷限於富裕國家,這些國家的公民負擔得起抗衰老技術,而政府也能資助科學研究。這種差距進一步複雜化了當前關於醫療保健可及性的辯論,因為富人與窮人不僅在生活品質上拉開距離,還在壽命長度上日益疏遠。 「大型製藥公司有一貫的紀錄,在向無法支付的人提供產品時表現得非常苛刻,」Tuljapurkar 表示。 如果抗衰老技術在不受管制的自由市場中分發,「在我看來,完全有可能我們最終會形成永久的全球底層階級,那些國家將被鎖定在當今的死亡率條件下,」Tuljapurkar 說「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就會形成負回饋,形成惡性循環。那些被排除在外的國家將永遠被排除在外。」 以下是一篇擔憂人類基因增強後果的文章中的同樣強烈的表述: 本月早些時候,科學家宣佈他們在人類胚胎中編輯基因,移除了一種致病突變。這一工作令人驚嘆,是許多父母祈禱的答案。誰不想有機會防止子女遭受如今本可避免的痛苦? 但這不會是終點。許多父母希望透過基因改良確保子女獲得最佳優勢。有能力的人可以獲取這些技術。隨著能力的到來,倫理問題超越了此類技術的最終安全性。程序的高昂費用將產生稀缺性,並加劇已經持續增長的收入不平等。 其他技術領域的類似觀點: 數位技術總體:https://www.amnestyusa.org/issues/technology/technology-and-inequality/ 太空旅行:https://oilprice.com/Energy/Energy-General/What-Does-Billionaires-Dominating-Space-Travel-Mean-for-the-World.html 太陽地球工程: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global-sustainability/article/hidden-injustices-of-advancing-solar-geoengineering-research/F61C5DCBCA02E18F66CAC7E45CC76C57 在許多對新技術批評中,都能找到這一主題。一個與之相關但本質上不同的主題是,技術產品被用作數據收集、供應商鎖定、故意隱藏副作用(如現代疫苗曾以此方式被批評)以及其他形式的濫用工具。 新興技術往往創造更多機會,讓人獲得某物卻不賦予其對該物的權利或完整資訊,因此從這一視角來看,舊技術往往顯得更安全。這也是技術強化權貴階層以犧牲他人為代價的形式,但問題是製造商透過技術對用戶的權力投射,而不是前述例子中的存取不平等。 我個人非常支持技術,如果是「進一步推進」還是「維持現狀」的二元選擇,儘管存在風險,我會樂於推進除極少數專案(如功能增益研究、武器和超級智慧 AI)之外的一切。 這是因為總體而言,好處是更長壽、更健康的生活、更繁榮的社會、在 AI 快速進步時代保留更多人類相關性、透過老年一代作為活生生的人而非歷史書籍中的回憶來維持文化連續。 但如果我設身處地,站在那些對正面影響不太樂觀、或更擔心權貴利用新技術主導經濟統治和施加控制、或兩者兼有的人的立場呢?例如,我已經對智慧家居產品持有這種感受,能夠與燈泡對話的好處,被我不願將個人生活流向 Google 或 Apple 的擔憂所抵消。 如果我有更悲觀的假設,我也能想像自己對某些媒體技術持有類似感受:如果它們讓權貴比其他人更有效地廣播資訊,那麼它們可被用於施加控制並淹沒他人,對於許多此類技術,我們從更好資訊或更好娛樂中獲得的收益,不足以補償它們重新分配權力的方式。 開源作為第三條路徑 我認為在這些情況下被嚴重低估的一種觀點是:僅支持以開源方式開發的技術。 開源加速進步的論點非常可信:它讓人們更容易在彼此創新基礎上建構。同時,要求開源會減緩進步的論點也非常可信:它阻止人們使用大量潛在的營利策略。 但開源最有趣的後果是那些與進步快慢無關的方向: 開源改善存取平等。如果某物是開源的,它自然可供任何國家任何人存取。對於實體商品和服務,人們仍需支付邊際成本,但許多情況下,專有產品的價格高企是因為發明該物的固定成本太高,無法吸引更多競爭,因此邊際成本往往相當低廉,製藥業就是如此。 開源改善成為生產者的存取平等。一種批評是,向人們免費提供終端產品並不能幫助這些人獲得技能和經驗,從而攀升全球經濟進入繁榮,這是持久獲得高品質生活的真正可靠保障。開源並非如此,它本質上是為了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