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4 日以太幣($ETH)質押市場出現罕見動盪。根據 DeFi 分析師 Ignas 的觀察,目前有高達 67.1 萬枚 ETH(約 32 億美元)正在排隊等待解除質押,創下網路史上新高紀錄,等待時間甚至拉長至 12 天。這場解除質押潮,正引發市場對槓桿清算、套利策略,以及有可能推出的 ETH 質押 ETF 等議題的高度關注。

ETH 質押解除暴增,誰在撤退?

目前質押退出佇列的激增與多重市場變化密切相關。根據 Ignas 發文指出,這波浪潮可能與以下幾個關鍵因素有關:

  • 槓桿倉位平倉

  • 套利者獲利了結

  • 機構佈局即將上市的 ETH 質押 ETF

目前排隊等待解除質押的 ETH 中,以三大流動質押平臺為主:

  • Lido:28.5 萬枚 ETH

  • EtherFi:13.4 萬枚 ETH

  • Coinbase:11.3 萬枚 ETH

其中 Lido 的 stETH 提領需求飆升,佇列達歷史新高,顯示其流動性正在承受壓力。

七月震盪引爆連鎖效應

這場質押退潮的導火線可追溯至七月。當時,加密圈知名人物孫宇晨(Justin Sun)從 Aave 借貸平臺提領了高達 6 億美元的 ETH,導致 Aave 借貸年化利率一度飆升。由於利率飆高,許多常見的槓桿質押策略 (如:使用 stETH 抵押借 ETH 再循環質押) 變得不再划算。

儘管目前 Aave 的利率已回落至 2.65%,市場表面上回穩,但許多投資人選擇先行獲利了結或降低風險曝險,導致解除質押數量持續攀升。

stETH 脫鉤風險再現?DeFi 生態敲警鐘

stETH 曾在七月出現與 ETH 市價脫鉤達 0.3%,吸引套利者利用價格差解除質押套利。儘管幅度不大,但卻勾起市場對 2022 年崩盤事件的集體記憶。

根據 RedStone 的 Marcin 分析,目前有 27.8 萬枚 wstETH(封裝型 stETH)被標示為「高風險」,其健康係數介於 1 至 1.1 間,意味著一旦價格再次脫鉤,就可能觸發連環清算。

值得慶幸的是,多數借貸平臺 (如:Aave、Morpho、Euler) 並未採用即時市價作為清算基準,而是仍維持 1 stETH = 1 ETH 的標準估值,暫時避免了 DeFi 體系進一步陷入「死亡螺旋」。

不過,Aave 上僅 wstETH/ETH 的槓桿循環倉位規模就高達 47.4 億美元,而 stETH 每日交易量僅為 2.3 億美元,這種槓桿結構一旦受到衝擊,影響將十分深遠。

ETH 質押 ETF 將至,機構資金轉向集中化?

除了套利與清算壓力外,市場也高度關注機構投資人可能正在為即將登場的 ETH 質押 ETF 預作佈局。根據消息,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已於 2025 年 7 月向 SEC 提出申請,欲將其 ETHA ETF 納入質押功能。

分析師 DukeD 在 X 上指出,多數機構更傾向選擇 Coinbase 等中心化託管平臺,或採用離線質押,因為這樣更符合法規監管,也更容易審計與報告。

這將對去中心化質押平臺如 Lido 構成實質競爭壓力。Lido 目前市佔率達約 28%,未來若 ETF 採用自建或中心化方案,其市佔與影響力恐遭稀釋。

市場仍具韌性,但需警惕系統性風險

儘管市場短期動盪,Galaxy Digital 發布報告指出,ETH 國庫收益(ETH treasuries)與 ETF 資金流入,正在逐步消化拋壓。解除質押佇列清空後,等待時間預計將回到常態水平。

Ignas 呼籲,社羣應避免無謂恐慌(FUD),而應聚焦於背後的資金流動邏輯與槓桿配置變化。他強調,目前質押退出佇列的變化,正是衡量以太坊整體生態穩定性的重要指標。

以太坊下一篇章,正由 ETF、槓桿與去中心化博弈決定

這波解除質押潮,無論是套利、槓桿清算還是機構佈局 ETF,皆反映出以太坊質押生態正處於關鍵拐點。未來去中心化質押平臺與傳統金融的角力,將決定市場的走向。以太坊雖仍展現出高度韌性,但面對歷史新高的解除質押數據與潛藏的槓桿風險,其穩定性與安全性正面臨嚴峻考驗。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鏈新聞)

  • 原文標題:(以太坊解除質押達歷史高峯!高達 32 億美元等待提領,市場風向正在轉變?)

  • 原文作者:Elponcho

『以太幣解除質押達歷史高峯!高達32億美元待提領,市場風向轉變?』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