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交易毫無價值的空氣走到今天,終於可以真正擁有硬實、耐久、且最重要的鏈上資產,而它們將決定未來的世界。本文源自 @0xkyle__文章,由 Zen,PANews 整理、編譯及撰稿。 (前情提要:美股散戶投機泡沫重現?這次可能有所不同 ) (背景補充:Web3 VC 終極指南,跟著哪個風投機構玩會賺錢? )   網際網路資本市場這個詞涵蓋了很多含義。在今天的語境下,網際網路資本市場指的是純粹依靠區塊鏈技術優勢所催生的「鏈金術」成果:無視地理邊界的金融科技。你可以用「魔法網際網路貨幣」進行借貸、將國庫券和私人信貸通證化、發行穩定幣 —— 在今天的傳統金融與數位資產交匯的世界裡,人們將這一切都稱為「網際網路資本市場」。 但對於在鏈上交易領域裡出生入死、呼吸著這一資產類別氣息的老兵來說,網際網路資本市場的含義不僅僅是「鏈上國庫券」—— 它指的是 NFT、DeFi、IC0 和過去十年裡發明的各種投機工具,以及自 2015 年以太坊上第一個智慧合約部署以來便可交易的代幣。 本文旨在聚焦幣種、敘事、十倍、百倍、空投背後的原始邏輯,剖析網際網路資本市場的這一面。我們即將迎來一個,OG 加密玩家口中的「新元宇宙」(new meta)。要剖析這一點,首先要觀察這些資本形成機制,以及它們帶來的差異。 市場融資機制的演變 回顧過去幾個週期,我們看到市場融資機制在不斷變化。從 ICO、到中心化交易所山寨幣(CEX Alts),再到 meme 幣…… 上圖中已經進行了概括,其可以簡要總結為: 原始 ICO(2017 年代) 這種機制裡,基於專案方的「承諾」出資,目的是賣給更大的「傻瓜」。技術幾乎不怎麼真實可用,或者根本無價值增益。大多數時候是一場「擊鼓傳花」。典型案例:Bitconnect、Dentacoin 等。 VC 天堂(2021 泡沫期) 這一波浪潮吸引了機構資本,但回頭看,對行業造成了極大傷害 —— 估值高得離譜、激勵設計糟糕(拿著一億美金誰還肯幹活?)。 不過,這一波也帶來了更靠譜的產品 —— 所以並不能一棒子打死。雖然通膨估值嚴重,但其中也誕生了許多今天你熱愛的協議。 以 Ethena 為例:我很喜歡它,但「給得太多太早」的機制,確實損害了它「代幣上漲」的早期表現;然而,它無可爭議地是目前最出色的加密產品之一。這也是 Solana、Uniswap 等專案崛起的時代。如今即便對它們的治理或運營有異議,但不可否認,這一切並非全然糟糕。 雙極化 極端迴歸 FTX 崩盤後,加密領域遭遇存在主義危機 —— 不信任蔓延,不少人開始認定「一切皆是騙局」。我一度也如此,但需要看到其中的細微差別。 雖說像賭場,但並非全部都是賭場 —— 穩定幣和通證化,正在真實場景中發掘出巨大價值,而不僅僅是發 meme、作為小眾資產的美元交易對。 在這一階段,湧現了純 memecoin 專案 dogwifhat、pepe 和更「正經」的敘事,比如 AI 代理。估值大幅回落,你可能會問「難道全都是 meme 嗎?」,但實際上並不是一旦打上「meme 」的標籤,就註定停留在標籤階段。 成熟是個緩慢過程,有些專案已從「標籤」跨越到「正經」,如 REI。 合法性與數位市場的結合 我們正在進入「成年人時代」—— 機構來了,且真心保持興奮。但我們在「工廠內部」久了,看透了「香腸是怎麼做出來」的流程,就忍不住對 Circle IPO 持悲觀看法。 知得多反而成了詛咒 —— 一切都打上「meme」的標籤,只會讓你失去信念。 再看以太坊:在兩年裡它是表現最差的資產,很多重倉者都割肉離場,媒體對其唱衰聲不絕於耳。 然而你看如今局面:你覺得 Tom Lee 知道(或在乎)以太坊基金會領導層在臺上載歌載舞的尷尬視訊嗎?你覺得像貝萊德這樣在以太坊上推出代幣化基金的機構,會在乎以太坊基金會的「娘炮心態(soy-boy mentality)」嗎? 答案是否定的,這就是你必須內化的東西。大多數加密貨幣都忘了如何去「做夢」,而傳統金融正在再度學會「做夢」。這將帶來更多機會 —— 隨著數位化和主流化的推進,會有越來越多高品質的建設者投身其中。 網際網路資本市場的未來圖景 這就是我口中的網際網路資本市場。我們迎來的是過去五年裡前所未有的繁榮期 —— 監管、技術實力和資本的完美結合,而其中相當一部分將發生在鏈上。毫不開玩笑地說,我相信未來幾年一些最有價值的公司將會在鏈上發行代幣。 事實上,這已經在發生。Hyperliquid 就是網際網路資本市場的巔峯代表。它沒有接受 VC 投資,也沒有股權包袱,而是純粹的鏈上代幣專案,最初並不在交易所上線。 再強調一次:Hyperliquid 曾經是一家市值 400 億美元的企業,沒有路演材料、沒有股權結構的包袱。這家純粹的鏈上巨頭一出現就佔據了市場主導地位,如今正朝著年化收入 10 億美元邁進 —— 從零到一。它是網際網路資本市場運作的最純粹的體現。 但請不要誤會,這不是我在吹捧 Hyperliquid。我相信,未來幾年會有更多這樣的案例。是不是很令人興奮?我們正邁向一個豐饒時代 —— 別讓自己的憤世嫉俗扼殺曾經的夢想。可悲的是,這竟對很多人來說顯而易見,但卻忙於追逐某個隨機的垃圾幣 50% 的收益,因為這就是我們過去四年來被訓練去做的。是時候擁有更大的夢想了 —— 劇本已經寫好。 如今,束縛我們的枷鎖已不復存在。人們被過去的結構束縛已久 —— 但在網際網路資本市場時代,擁有 5-10% 的自有貨幣,並將其打造成價值 1 億至 10 億美元的產品,其收益將遠超人們的預期。 沒錯,融資仍然必要,IC0 也無可厚非。但再看 Hyperliquid 的路徑:如果你對產品有信心,就發行鏈上代幣、保留充足份額,然後讓市場這位真理的仲裁者來判定價值。資本主義的問題何在?它讓參與者目光太短淺。它確實推動創新向正確方向發展,但卻未能真正推動創新。太多人滿足於快錢,而錯過了長期複利帶來的更大收益。 長期思考通常會帶來幾何級數而非算術級數的結果 —— 比如,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