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理性與交易者的一致性             

—讀約翰·墨菲(金融市場分析)引發的幾點思考

我準備結合實際交易中的經驗,嘗試梳理出幾個值得深思的交易觀念。

一、雞、蛋與黃鼠狼:市場的正反饋與負反饋

技術分析者相信,市場演變符合因果循環的規律。就像雞和蛋的關係——雞生蛋,蛋孵雞,數量越多,循環越強,這就是正反饋。趨勢正是這種反饋推動下的產物,越漲越買、越跌越賣,是典型的正反饋結果。

但若黃鼠狼介入呢?
黃鼠狼喫雞喫蛋,雞和蛋越多,黃鼠狼越多,反過來減少雞和蛋,這就引入了負反饋,三者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

加密市場中的牛熊循環

2020年底至2021年,比特幣持續上漲吸引大量資金進入(正反饋);但隨後政策監管加強、機構出貨、市場恐慌加劇,行情快速轉熊(負反饋)。牛熊的交替,正是兩種反饋機制交織的產物。

二、趨勢纔是事實,穩定是趨勢的準備

技術分析將注意力放在趨勢本身,而非紛繁的基本面信息。因爲我們無法預測趨勢從哪種因果循環中生髮,但我們可以觀察結果,並跟隨結果。

通俗比喻

就像你不需要知道麪包是從哪家麪粉廠來的,你只要知道它好喫,就值得買。交易也是:不必深挖每一條消息背後的經濟原理,價格走勢已給出信號。

三、布利丹毛驢:被理性困住的交易者

丁老師引用了哲學故事:一頭餓極了的毛驢站在兩捆草之間,因爲太理性,分析來分析去,不知選哪一捆,最終活活餓死。

這正像有些交易者:行情啓動了,他還在想“是不是假突破”“消息是不是虛的”“等回調會不會更好”……結果猶豫中錯過機會。

實際交易場景

BTC上漲至30,000後出現突破信號,小李猶豫怕追高沒買。一天後漲到33,000,忍不住追進,結果剛進場就被套。這不是市場的問題,而是他“看見趨勢卻沒有及時行動”。

四、市場的“信號路徑”要短:行情信息最可靠

所有的基本面、宏觀研究、市場傳言,都需要經過分析、加工、傳播——路徑越長,失真越多。唯有成交價、成交量,是最原始的市場信號。

生活類比

買房時看新聞不如直接查成交記錄;炒股也是,財報再漂亮,不如一根長陽線更實在。技術分析,就是去看最接近市場真相的信號。

五、所見即所得:交易行爲的一致性原則

真正的交易紀律,就是:看到什麼,就做什麼。
趨勢啓動,就順應趨勢;趨勢反轉,就果斷止損。不要讓“開會討論”的腦內機制拖延了反應速度。

經典交易模型

一位交易者只做均線金叉突破策略,不加判斷、不做預測,只要信號出現就立刻執行。雖然看似機械,但結果卻穩定盈利。爲什麼?因爲他行爲一致,避免了人性中的猶豫與動搖。

六、市場不是預測遊戲,而是反應遊戲

市場是此時此刻的現實,沒有人能真正“預測未來”,但我們可以識別正在發生的趨勢,及早順勢而爲。技術分析,不是水晶球,而是指南針。

飛行員的抉擇

據說飛行員飛行時最大的考驗,是當感官與儀表衝突時該相信誰。

答案是:相信儀表。
交易者也是如此——行情信號是“儀表”,情緒是“感官”。你信錯了,就會墜機。

七、交易的是人,不是價格;情緒纔是市場的引擎

市場的本質,不是股票、期貨、比特幣,而是人,是情緒。

行情圖上每一根K線,都是人性的投影,是恐懼與貪婪、猶豫與衝動的合成體。如果我們被情緒牽着走,看到的就不是真相,而是被扭曲的“客觀”。

技術分析的意義,是幫助我們識別趨勢,抓住唯一真實的信號——行情本身,並通過紀律,抵抗情緒干擾。

八、最後:順應趨勢,行爲一致,纔是交易的核心

市場不欠任何人,賺錢的唯一原因,是你認清了現實並採取了正確的行動。不是你聰明,不是你分析多,而是你跟上了趨勢。關注@钱包守护者  打磨操作體系,從掛單技巧到趨勢研判,細節藏着機會。用技術做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