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ight News 消息,經濟觀察報發佈(年化收益率高達 540%?虛擬資產投資亂象調查),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一個名爲「方舟」(英文名爲 ARK)的組織於 7 月 28 日舉辦了一場有關 DeFi 的培訓會議,約 400 人蔘與這場培訓會議。一名該組織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兩個月,他們在太原、昆明、長沙、徐州、西安等全國多地推廣一個鏈上的投資項目,並向記者展示了一些線下培訓的視頻。上述工作人員聲稱,該項目將於今年 8 月中旬上線,他們會讓投資者用海外手機賬戶下載一個名爲「TokenPocket」的 App(移動應用程序),然後在該 App 上輸入鏈接地址訪問 DApp(去中心化移動應用程序),相關的投資都在鏈上進行。

經濟觀察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在市場上活躍着一些帶着去中心化、區塊鏈、虛擬資產等關鍵詞的虛擬資產投資平臺,它們用區塊鏈技術、智能合約、DeFi、Defai(DeFi+AI)等術語包裝項目。這些平臺習慣不斷通過國內各種社交媒體,甚至以線下舉行相關會議的形式宣傳推廣項目,用「穩定運營」「承諾不是資金盤」「高息」「迅速回本」等話術吸引投資者入局,用法定貨幣兌換比特幣進行交易,以獲取他們宣稱的高收益。經濟觀察報記者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不少帖子在推廣 AID 和 VAX 兩個平臺,帖子上顯示着在這兩個平臺獲取的收益,並附有「從鑫慷嘉等資金盤栽的,在別的項目弄回來」等說明。

上海曼昆律師事務所刑事部負責人邵詩巍表示,從參與者的角度來說,上述項目除了自身存在傳銷、詐騙盤或者資金盤而導致所投資金損失的風險外,參與行爲也存在刑事風險。邵詩巍建議,投資者在進行決策前,可以通過項目官方網站、白皮書、開源代碼等途徑分析項目本質,並參考項目的創始人團隊、投資人背景等因素去分析和評估項目。從法律的角度而言,投資者需要對其自身的民事法律行爲負責,謹慎識別和參與虛擬資產投資項目,警惕以虛擬資產爲名的非法行爲,不能抱有僥倖心理。若遭遇投資損失,應立即保留聊天記錄、轉賬憑證、推廣截圖等證據,並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