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8 月開局,加密市場再迎劇烈波動:比特幣短線走弱,山寨幣普遍回調 20%-30%,單日清算額超 15 億美元。而這背後的主要推手,被指向特朗普。從新關稅政策、地緣摩擦升級,到宏觀數據反轉與美聯儲按兵不動,市場再度被 FUD 情緒籠罩。與此同時,「特朗普祕密拋售加密資產」的傳聞也加劇了市場恐慌,引發新一輪連鎖反應。在本文中,作者通過拆解宏觀數據與資金流向,提出一個不同於主流的判斷:短期回調或是長線佈局的機會,而真正的「第二波牛市」,或許已在醞釀之中。
另注,文中觀點帶有明確立場,並非投資建議。Odaily 星球日報提醒讀者,理性參考分析內容,結合自身情況審慎決策。
原文內容
市場樂觀情緒消散,調整悄然來臨,比特幣自歷史高位回落 9%,山寨幣普遍回調 20%-30%。
八月初,市場突遭猛烈拋壓,單日清算規模逾 15 億美元。核心問題在於:本輪下跌的誘因是否嚴峻?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此次回調的核心觸發點在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最新動向:
新關稅政策提議;
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升級;
宏觀經濟數據矛盾重重。
首先,聚焦於那令人疲憊的「新關稅提案」。超過 66 個國家被列入潛在加徵關稅名單——套路依舊。每一次都彷彿「老劇本重演」,甚至給人以「操縱市場」之感。
然而,美國政府顯然不會僅僅爲了這些關稅而冒經濟衰退之險。
這種操作引發的市場回調,我們已屢見不鮮。散戶投資者常將此類消息視爲重大利空,反應過度。
回想一下,類似關稅威脅已宣佈過多少次?而市場又在之後多少次創下新高?
因此,不必爲此過度擔憂,這已是老生常談。
除了關稅,近期突增的地緣政治風險也加劇了不安。導火索是:美國宣佈在俄羅斯附近部署兩艘核潛艇。這令人擔憂嗎?的確如此。
但冷靜思考:真有人認爲 2025 年會爆發核戰爭嗎?這更可能是一種「施壓手段」,意在推動談判進程。
然而,真正讓美國經濟決策者(如美聯儲)頭疼的,是混亂的勞動力市場宏觀數據。
市場此前押注的「美聯儲政策轉向」(降息)預期落空。
更爲關鍵的是,5-6 月的非農就業數據(NFP)大幅下修近 10 倍,這嚴重動搖了市場對整體宏觀數據可靠性的信心。
最終,多重因素形成一股強大的「組合拳」:
利率持續高企;
經濟降溫跡象日益增多。
這些因素疊加,導致機構投資者需求在本週顯著萎縮。比特幣現貨 ETF 更是首次錄得淨流出。
那麼,我對後市的判斷如何?
當前我的觀點建立在對宏觀壓力持續累積的認知基礎上。目前尚無主要經濟體能夠創造足夠的信貸增長以支撐 GDP 持續擴張。
我設定的關鍵支撐位是:比特幣 110,000 美元,以太坊 3,200 美元。
預計至 9 月,美聯儲將別無選擇,被迫啓動降息以重新刺激市場:
通脹數據已顯著回落;
就業市場正在承壓;
鮑威爾似乎有意拖延降息決策。
當時間點臨近時,市場有望再次開啓上漲趨勢。
歷史規律顯示,每一次類似的 FUD(恐懼、不確定性、疑慮)過後,市場都會迎來強勢反彈。
參考 M 2 貨幣供應量與比特幣價格的關聯圖表,結論明確:市場趨勢追隨流動性,而全球流動性環境整體仍趨於寬鬆。
因此,當前的震盪本質上仍是一場 FUD 疊加的全球市場博弈。
展望秋季,伴隨降息週期開啓,我預計主力資金將大規模迴流,進而啓動真正的「山寨幣季」。
彼時,將是積極鎖定利潤的關鍵窗口期。
這正是我當前的佈局方向。
在本次調整中,我專注於三類資產持續積累:BTC、SOL 以及 ETH。
我尤其看好 ETH 的技術潛力和基本面,也注意到機構對其日益濃厚的興趣。8 月 3 日,一個與 Shraplink 相關的錢包再度加倉價值 3600 萬美元的 ETH,便是一例佐證。
總結而言,策略清晰:將當前波動視爲累積頭寸的機遇。
市場格局正在演變,如此低位的買入窗口期恐難長久。此刻正是分步建倉、儲備籌碼,靜待十月至十二月行情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