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最近,Solana生態裏meme代幣發行熱潮的背後,藏着一種高度協同的套利模式。簡單來說,就是部署者通過資助“狙擊錢包”,在代幣上線的同一區塊內低價搶購,然後快速拋售,以此從散戶那裏榨取退出流動性。
Pine Analytics的最新研究發現了這種系統性、規模化且利潤很高的操縱行爲。僅過去一個月,就有超過15000次代幣發行涉及其中,實現的利潤超過15000 SOL。
核心運作機制
1. 同區塊狙擊
狙擊者要在代幣部署的同一區塊內完成買入,得滿足幾個條件:
- 提前知道代幣合約地址;
- 提前簽好交易;
- 和部署者共享基礎設施,或者在鏈下進行協調。
這種“零延遲”的操作,基本上不可能是自然交易,這也成了識別內部操縱的關鍵標誌。
2. 資金鍊追蹤
- 部署者在代幣上線前,會直接給狙擊錢包轉SOL作爲啓動資金;
- 狙擊完成後,賺來的錢會通過鏈上交易回到部署者的關聯地址。
案例:有個部署者給3個錢包轉了1.2 SOL,這些錢包在代幣“SOL > BNB”上線後,馬上搶購然後快速拋售,配合着完成了退出。
3. 混淆手段升級
- 多跳轉賬:資金會通過5 - 7層臨時錢包中轉,這樣就能掩蓋最終狙擊者的身份;
- 多簽名交易:部署者一次給多個錢包注資,分散買入來製造市場很火的假象;
- 一次性錢包:狙擊之後,錢包就不用了,以此躲避鏈上分析。
數據洞察:規模化與高盈利性
- 規模:有15000多次代幣發行涉及到4600多個狙擊錢包和10400多個部署者,佔Pump.fun總髮行量的1.75%。
- 盈利:
- 狙擊的成功率高達87%,淨利潤超過15000 SOL;
- 單次狙擊的收益大多在1 - 100 SOL之間,有些能超過500 SOL。
- 行爲模式:
- 時間集中:活躍的高峯在UTC 14:00 - 23:00,也就是美國的工作時間,到了夜間幾乎就沒什麼動靜了,這說明可能是人工操作,或者是定時腳本在運行;
- 快速退出:55%的狙擊在1分鐘內就清倉了,85%在5分鐘內完成,90%只需要1 - 2筆交易就能拋售完。
對生態的影響
1. 市場扭曲
- 早期虛假的交易量會誤導散戶,讓他們覺得這是“熱門代幣”;
- 散戶成了部署者和狙擊者的退出流動性,要承擔價格暴跌的風險。
2. 信任危機
- 像Pump.fun這樣的平臺,因爲發行機制門檻低而被濫用,這削弱了鏈上代幣發行的公信力;
- 如果不加以監管,Solana的meme幣生態可能會變成“收割遊戲”。
應對建議
1. 協議與前端改進
- 預警系統:實時監測代幣早期的持倉集中度,給部署者的關聯錢包打上標籤;
- 延遲機制:在代幣上線後設置短暫的冷卻期,限制同一區塊內的交易;
- 透明度工具:向用戶展示代幣的“內部人持倉比例”,並提示資金鍊風險。
2. 社區與監管行動
- 開發者需要公開狙擊套利的數據分析工具,讓散戶提高警惕;
- 交易所可以下架那些有明顯操縱痕跡的代幣,切斷套利變現的渠道。
結論
Solana的高吞吐量特性被惡意利用,形成了工業化、自動化的代幣狙擊套利網絡。雖然目前的研究只揭露了直接資金鍊這種“低端”的操縱,但它的規模已經暴露了生態的脆弱性。
未來,需要結合更復雜的鏈上分析(比如多跳資金追蹤)和協議級別的防禦,才能阻止這一“退出流動性機器”繼續蔓延。
(本文僅爲信息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規,遠離非法金融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