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 清風btc整理髮布轉載註明出處
——從炒幣納稅到樹圖3.0公鏈的信號解讀
近年來,中國對虛擬貨幣始終保持高壓監管態勢。然而,2025 年以來,一系列“微妙變化”正在浮出水面:地方財政局開啓了**“炒幣收入申報納稅”試點**;國產自主公鏈 樹圖3.0 高調宣佈主網上線,獲得政商資源高度背書。種種信號不禁引發思考:中國,真的要放開數字貨幣監管了嗎?
🔍 信號一:炒幣納稅試點,監管態度開始轉向“引導式”
2025年4月,江蘇、廣東、海南等地部分地稅機關發佈通告,要求個人或機構主動申報虛擬幣交易收入,並依法納稅。這被業內稱爲“炒幣納稅試點”。
儘管監管層仍未公開承認虛擬貨幣的合法地位,但這種“允許申報、依法納稅”的做法,實際上已經邁出了“從禁止向治理”的關鍵一步。與其一刀切禁止,不如將其納入稅務體系,用財政工具實現風控——這正是“監管轉向”的典型路徑。
解讀: 財政部門開始收稅,代表政府在默許某些交易行爲的存在。比起一味打壓,這種方式更能識別風險、監控流動,也意味着“徹底放開”可能正在醞釀中。
🌐 信號二:樹圖3.0 公鏈發佈,國家級項目搶灘“合規區塊鏈”
就在2025年7月,國產公鏈項目 樹圖 TreeGraph 3.0 正式宣佈主網上線。這並非普通技術升級,而是一次綜合技術突破 + 合規示範 + 政策試水三位一體的“大動作”。
樹圖3.0 有哪些亮點?
💡 支持 AI Agent 與 RWA(現實資產)原生集成,直指未來“智能金融基礎設施”。
🚀 TPS 提升至 15,000+,交易確認縮至26秒內,足以支撐高頻結算與大規模支付。
🔗 人民幣穩定幣合作:與 AnchorX、東信和平等機構聯手探索“合規離岸數字人民幣”。
📊 用戶超2500萬,處理交易達1.7億筆,已具備實際支撐力。
更重要的是,它得到了多個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背書”,包括上海、海南、成都等地的支持型大會、園區合作和科研課題。
解讀: 如果說“納稅”是民間交易被默許的信號,那麼“樹圖”就是官方試水“可控數字貨幣生態”的試驗田。
🇨🇳 爲什麼中國可能放開監管?3個深層原因
1. 🌎 全球競爭壓力日益增強
美國支持 ETH ETF,香港允許散戶交易,比特幣與以太坊正加速金融化。中國若遲遲不入場,將錯失數字金融時代主導權。
2. 💰 實體經濟對資本流動的新需求
跨境電商、AI 企業、海外支付服務商等對高速、合規的鏈上結算需求旺盛,而傳統金融體系響應過慢。穩定幣 + 公鏈組合或成爲新通道。
3. 🧩 政策風向從“封堵”轉向“技術治理”
與其敵視區塊鏈技術,不如掌控它、標準化它、監管它。從“可控鏈”到“稅收化”,監管邏輯正在轉向。
🔮 結語:從“不能做”到“怎麼做”,數字貨幣正進入中國式治理階段
今天的中國仍不會承認比特幣爲法定貨幣,也不會輕易放任ICO和二級炒作。但隨着炒幣收入納稅、國產公鏈扶持、穩定幣跨境試點等措施逐步推進,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國家逐漸轉向**“掌控下的放開”**。
未來,中國極有可能走出一條獨特路徑:
“去中心技術 + 主權監管 + 穩定幣錨定 + 跨境支付”的新型數字金融架構。
這條路並不模仿西方的加密狂潮,而是用國家機器+創新項目,推動一個“合規、安全、高效”的中國式Web3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