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交易者最大的困境不在於市場、鯨魚或操縱,而是來自童年形成的稀缺心態,讓你無法理性決策。本文源自 VKTR所著文章,由深潮 TechFlow整理、編譯及撰稿。 (前情提要:我在鏈上炒美股,第一天心態已飄 ) (背景補充:幣圈如牌桌)德州撲克與加密貨幣交易的贏家策略:風險、決策與心態 )   不是市場,不是鯨魚,也不是操縱。這篇不是財務建議。我持有 ETH 倉位已經快兩年了,基本處於盈虧平衡狀態。就像死錢一樣,沒有任何動靜。就像殭屍一樣呆在我的投資組合裡,而市場上的其他股票卻在我身邊狂奔。 被詛咒的圖表 現在它終於顯示出不錯的盈利,但這並不能改變它可能是我有生以來最糟糕的交易之一的事實。原因並非入場點或投資理念,而是因為我無法讓自己放棄這筆交易,將資金重新部署到更有價值的地方。 這就是稀缺心態的表現。我太害怕「放棄」了,寧願看著我的錢兩年一無所獲,也不願承認自己錯了,去尋找更好的機會。 這種現象隨處可見。交易員之所以自我毀滅,並非因為他們看不懂圖表或時間條目,而是因為他們無法對資金做出清晰的決策。 我認識一位交易員,他在 2021 年的牛市中賺了 200 萬美元。到 2022 年卻血本無歸。另一位交易員在市場首次下跌 30% 時就恐慌性拋售了所有資產,然後卻眼睜睜地看著價格上漲了 50 倍,同時卻繼續持有穩定幣。同樣的心理設定,不同的災難。 長期觀察任何交易員,你都會發現同樣的模式。他們賺得盆滿缽滿,然後卻因為不相信自己的決策而自食其果。40% 的暴漲變成了 20% 的虧損,因為他們持倉時間過長。10 倍跑者在盈虧平衡時賣出,因為他們不相信它會繼續上漲。一個把垃圾幣賣到零的交易員,最終會因為「一鳥在手勝過雙鳥在林」的理念而恐慌性拋售下一個跑者。 這兩種情況我都經歷過。不是那種鑽石手的胡扯,也不是紙牌手的恐慌,但我見過足夠多的好機會最終變成後悔,足以讓我認清真正的規律。有時我持倉太久,有時我賣得太早。共同點不在於我的策略或分析。 那是恐懼。 這不是信念,這不是紀律,這不是對技術的相信。 雖然聽起來有點令人畏縮,但這可能是童年創傷。 隱形的牢籠 我認為大多數交易失誤其實都是因為資金稀缺。每一條「忍痛持倉」的推文,每一條「我賣得太早了」的羣聊訊息,都表明有人從小就認為這樣的機會不會再來。每個無法做出清晰決策的交易者,通常都是很早就明白了金錢是稀缺而珍貴的,最好不要浪費僅有的機會。 我認識的大多數交易員都是在中產階級的焦慮中長大的,買東西前都要先查看帳戶。父母會因為帳單而爭吵。每一塊錢都彌足珍貴,因為可能再也拿不到了。 這種狗屎就像詛咒一樣跟隨著你進入交易。 想像一下:你在某筆交易中獲利 40%。你的稀缺思維開始盤算。「如果我再多持有一會兒,這筆錢就可能改變你的人生了。」於是你繼續持有。一直持有。看著你的收益蒸發,因為你無法接受 40% 的收益已經足夠了。 或者相反的情況:你獲得了 40% 的收益,你的稀缺思維會低聲說:「拿著跑路吧。你可能再也看不到綠色了。」於是你賣掉它,然後看著它漲到 400%,而你卻手握現金,責怪自己不相信這個設置。 稀缺思維選擇財務創傷而不是財務自由 兩種反應都源於同一個觀點:相信機會是有限且寶貴的。 行為經濟學家對此進行了數十年的研究。當你在財務壓力下長大時,你的大腦會本能地認為每個決定都可能帶來災難。你童年時期的經歷正在操控你的交易帳戶,而它很可能正在讓你損失金錢。 豐度不對稱 與此同時,這些市場中還有另一種類型的交易員。他們通常從小就擁有金錢,或者至少擁有穩定的財務狀況。他們做決定時毫不在意。持倉盈利,止損虧損,並適當調整倉位。沒有情感上的依戀,沒有「如果……會怎樣」的惡性循環。 他們真誠地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機會,而我們中的許多人卻不這麼認為。 豐裕型交易者認為:「我會讓這只贏家繼續跑,並適當管理我的風險。總會有另一筆交易。」稀缺型交易者認為:「這可能是我實現財務自由的唯一機會,所以我要麼立即鎖定它,要麼就讓它歸零。」 一種方法可以創造財富,另一種方法則會帶來焦慮。 為什麼每個人都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加密貨幣領域最昂貴的謊言不是「鑽石之手」或「永遠獲利」,而是每筆交易都有一個正確答案的想法。 真的,我覺得我們只是害怕。害怕錯過。害怕犯錯。害怕一旦走錯一步,就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這種現象隨處可見。那些你或許會稱之為「最大化者」的交易員,無法做出清晰的決策,因為每一筆交易都可能改變一切。他們持有盈利股票的時間過長,最終變成了虧損股票。他們過早拋售盈利股票,最終眼睜睜看著它們走向毀滅。他們不斷增持倉位,卻不去管理風險。他們把每一個決定都視為不可替代的。 他們交易的是童年的創傷,而不是市場。 思維狹隘的真正代價 稀缺心態不僅影響您的交易,還影響您與金錢和機會的整個關係。 我曾經在一個倉位上賺了 5 倍,卻無法讓自己獲利了結。我眼睜睜地看著它三個月內一路下滑,最終只剩下盈虧平衡,因為我被「賣得太早」的恐懼所困擾。但我也曾恐慌性拋售過盈利股票,當時盈利 30%,後來漲到了 10 倍,因為我的大腦無法相信自己值得擁有這筆財富。 稀缺思維會產生特定類型的自我破壞: 決策癱瘓——你無法決定何時買入、賣出或持有,因為每個選擇都感覺可能毀掉一切。你會束手無策,無法動態管理風險。 二元思維——你認為每筆交易要麼是「永遠的鑽石之手」,要麼是「立即獲利」。你無法增減倉位,因為你不相信自己能做出多個正確的決策。 風險扭曲——你要麼在一筆交易中孤注一擲,要麼不冒任何有意義的風險。你無法找到真正積累財富的中間地帶。 豐盛祕訣 解決辦法不一定是心理治療或冥想,儘管我發現後者確實有幫助。關鍵在於讓你的大腦相信金錢是一種可再生資源,而不是有限的資源。 不妨問問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擁有 1000 萬美元的人會怎麼做?」我敢保證,他們不會因為「相信技術」而持有股票直至跌幅達到 80%。但他們也不會因為害怕波動而在牛市的前 20% 拋售。 經驗豐富的大資金交易員不會對單筆交易產生情緒化。他們考慮的是風險管理和倉位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