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正洽談次軌道太空港合作,盼將臺北飛往休士頓航程縮到 2.5 小時,並在未來升級合格國際太空港。 (前情提要:臺灣房市爆「開價上天、成交躺平」砍價從15%起跳,明年會再跌? ) (背景補充:幣安執行長Richard Teng在臺演講:2024後加密貨幣已成主流!臺灣需緊握人才優勢 ) 今日(21)下午美國在臺協會(AIT)的發文,為臺灣潮濕午後帶來震撼:美臺正評估在次軌道飛行領域展開合作,若一切順利,臺北與休士頓 13 小時的航程將縮短到 2.5 小時。初期規劃以無載人貨運任務為主,後期可望發展載人飛行。 2.5 小時「拋物線」穿越太平洋 AIT 點燃想像,臺灣長期掌握全球半導體話語權,可望從晶圓擴展到次軌道飛行器。根據(臺北時報)報導,由德州休士頓市營運的休士頓第一公司(Houston First Corp)已與臺灣政府討論次軌道商業飛行器的發展可能。AIT 稱,該計劃在屏東縣滿洲鄉九棚的發射場地,未來可能發展為太空港。 雙方討論的核心是「次軌道太空港」。次軌道飛行並不進入完整地球軌道,而是在高空畫出拋物線後迅速滑回大氣層,速度可達音速數倍,讓跨洲移動速度暴增。 未來點對點運輸的樞紐 太空港是太空載具的「機場」。它包含發射臺、燃料系統、組裝廠房與指揮中心,同時整合安全、物流與空域協調。現代版本更進化,例如 SpaceX 透過海上無人船回收火箭助推器,節省金錢與時間。一份技術專文指出,太空港初期可用於科研與無人貨運,收集氣象資料或測試材料抗熱能力,長遠目標則放在載人與全球點對點運輸,讓人類「兩小時到地球任何角落」的願景不再只是梗圖。 太空經濟 臺灣航太科技看重產業升級與國家安全,缺乏自有發射場一直讓本土航太新創走向海外試射,TiSPACE 在日本北海道發射 VP01 就是典型案例。若屏東九棚成為發射場,相關業者可在家門口驗證技術,並拉動材料、製造、精密機械整條供應鏈。根據全球太空港聯盟統計,太空經濟規模早已達到數千億美元,下個十年後成長空間可觀。 對美國而言,休士頓艾靈頓機場已擁有合法太空港執照,與臺灣合作等於把亞太科技盟友再往前推一步。休士頓在航太科技、能源與醫療的全球地位,結合臺灣資訊與晶片優勢,次軌道高速運輸形成的科技走廊想像,的確能打動更多投資人,使臺灣產業多樣化。 另一面,美國在臺灣串連更多科技產業、次軌道運輸能使軍事快速部署的優勢,也能降低臺海緊張的程度。 相關報導 川普簽署(GENIUS)穩定幣法,Tether:力求USDT合規,將發行美國專屬穩定幣、Circle怎麼應對? Perena合作Brale推出「受美國監管穩定幣 USD‘」,現已於Solana上線 美國(GENIUS)穩定幣法落地不等於自由,監管鐵網才剛開始 "AIT:美國與臺灣洽談在屏東九棚打造太空港,次軌道飛行到休士頓僅2.5小時"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動區BlockTempo(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