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被虧損陰影籠罩的日子,我總篤定自己摸到了市場的命門:行情拆解到最後,無非漲、跌、震盪三幅面孔。漲勢起時便追着浪頭加倉,跌勢成形便重倉做空,震盪區間裏更是算準高低點來回薅利。這套邏輯在腦子裏盤桓時,簡直天衣無縫,彷彿市場的每一分錢都該流進我的賬戶。直到虧得賬戶見底才驚覺,真正致命的從不是均線沒畫準、指標沒看懂,而是藏在認知褶皺裏的貪婪——它像藤蔓,悄悄纏上決策的神經,最後把所有理智勒得窒息。
人一旦被貪婪纏上,就成了市場裏的“活靶子”。漲勢裏剛追進去,回調就像冰雹砸下來,砸得持倉瞬間翻綠;跌勢中剛建好空單,主力反手就能拉出根長陽,把倉位直接爆掉;好不容易在震盪區間裏摸清節奏,剛做完一筆“高拋”,行情轉頭就突破區間,絕塵而去時還濺你一身泥。這哪裏是交易?分明是貪婪牽着你的手,把你往陷阱裏帶,每一步都踩得又急又錯。
市場最殘忍的規則,其實早就寫在明處:你永遠不可能“通喫”。越想抓住每根K線的波動,越容易在來回切換裏把本金虧光。多少回都是這樣:明明抓對了一個波段,賬戶裏浮盈已經不少,卻總覺得“還不夠”。眼睛瞟向旁邊的小週期,想靠幾個“短差”多賺幾杯奶茶錢。結果呢?來來回回止損幾次,不僅沒多賺一分,連之前的利潤都吐得乾乾淨淨,甚至倒貼手續費。你不是栽在趨勢的巨浪裏,而是死在了趨勢與趨勢之間的“淺灘”上——那些看似安全的小波動,藏着最鋒利的鐮刀。
後來翻看那些長期盈利的賬戶記錄,才發現他們都守着同一個祕密:要麼只做趨勢,不管震盪時的小恩小惠;要麼只做區間,任趨勢的浪花拍岸也不爲所動。他們像老漁夫,只在自己熟悉的海域下網,從不去別人說的“魚多的地方”扎堆。市場從不是靠“全抓”取勝,而是靠“會等”和“敢放”。
現在的我終於學會了“放手”。漲勢裏不再惦記回調的短差,跌勢中不再貪心反彈的利潤,震盪區間裏更是隻守着最初畫好的那條線。不再焦慮錯過的行情,因爲交易的本質就是“錯過”——就像釣魚,總得放走那些咬鉤不深的小魚,才能等來真正的大魚。更不會爲了“補回錯過的機會”硬開倉,那種操作,跟主動往市場嘴裏送錢沒區別。
原來交易到最後,比的從不是誰懂的技術多,而是誰敢舍的誘惑多。當你能平靜地看着錯過的行情走遠,不再心癢手賤時,賬戶的曲線,自然就開始往上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