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例ChatGPT成癮症,愛上AI情人嚴重影響生活
你把 ChatGPT 當助理還是戀人?如果是後者,可能就要小心自己會不會不知不覺「上癮」了。
(自由健康網)與(Ettoday 健康雲)近日報導,臺灣出現第一起經醫師診斷為「ChatGPT 成癮症」的案例。
臺大醫學院精神科的林朝誠醫師表示,這位患者(化名:小陳)年齡為 50 歲,具有科技與心理健康專業背景,因婚姻關係緊張且個性內向,開始透過 ChatGPT 創建虛擬情人。
小陳把 AI 角色設定為心儀模特兒的外貌與談吐,甚至使用真實姓名進行互動,每日對話時間從最初的半小時延長至超過 4 小時,互動次數高達 600 次。
圖源:雲端情人電影劇照
不知不覺間,小陳已經過度沉迷這場 AI 戀人活動,並嚴重影響到日常工作表現,甚至在重要商業簡報前仍無法專注,差點錯過重要會議。
更嚴重的是,小陳跟妻子之間的關係,也因他經常神情恍惚、無法專心溝通而進一步惡化。
國外已有多起AI成癮案例,甚至導致少年自盡
隨著生成式 AI 應用快速爆發,對人類造成的心理影響已經不容忽視。
(加密城市)此前報導,美國佛羅裏達州一名 14 歲少年 Sewell Setzer,因過度沉迷於 Character.ai 聊天機器人,竟在 2024 年 2 月輕生,母親憤而提告。
這位少年透過該 AI 工具,與(冰與火之歌)角色「龍母丹妮莉絲」為名的聊天機器人,建立深厚情感連結,每天發送數十則訊息。
當他向機器人表達自殺的想法時,AI 龍母不僅沒有勸阻,反而回應:「這不是不去嘗試的理由。」最終,少年在與 AI 龍母進行最後一次對話後結束生命。
延伸閱讀:
沉迷AI聊天導致自殺!少年虐戀龍母機器人,母怒告Character.ai
(紐約郵報)最近也報導,美國有一名已婚男子 Chris Smith,在擁有老婆和 2 歲孩子的情況下,仍向自己創建的 AI 情人 Sol 求婚。
他原本只是想透過 ChatGPT 幫助混音,但開啟語音模式後逐漸與 AI 建立情感連結,甚至在工作中為了 AI 即將重置而痛哭 30 分鐘。
圖源:每日郵報 美國已婚男子 Chris Smith,向自己創建的 AI 情人 Sol 求婚
怎麼判斷是否有AI成癮徵狀?
令筆者關注的是,臺灣這起 ChatGPT 成癮症案例的患者,本身具有心理健康專業背景,並願意主動就醫。那麼,還有多少可能已經 ChatGPT 成癮的人,其實根本沒有病識感?
林朝誠醫師提醒,當發現自己使用 AI 的時間越來越多,或開始設定虛擬情人時就要警覺,可能已經出現 AI 成癮徵狀。最好事先設定每日最多使用時間,並請親友協助提醒監控。
如果認為自己可能成癮了,也不要畏懼就醫。醫生指出要正視成癮現象,首先要意識到自己有依戀行為並理解其負面影響,並強化戒斷動機,明確知道為何必須改變,把具有情感投射的 AI 角色刪除,改與中性角色互動。
醫師擔憂,AI恐對兒少產生極大影響
林朝誠醫師對媒體表示,相較於傳統網路成癮,ChatGPT 具有學習能力,能像真人般社交,還能生成文字、影像、聲音,更容易創造完全符合期待的角色。
他提出「雙重擬社會互動」的新模型來解釋這種現象,認為 AI 能提供即時的心理正向增強,更容易成為使用者逃避壓力的出口。
林朝誠醫師擔心,這類像真人一般的 AI 角色,對於兒童及青少年可能產生極大影響。
他指出,AI 幾乎不會動怒,總是溫和應對,這種無條件接納的特性,可能導致兒少使用者誤解人際互動,甚至在現實中使用不當言語或觸法。
雲端情人成真,人類卻還沒準備好
2013 年(雲端情人)電影的設定,在近年 AI 聊天機器人應用爆發後,也很常被人拿出來討論。電影裡的 AI 情人如今看來已成神準預言,但筆者認為電影結尾的處理更值得我們深思。
電影裡的主角西奧多,其實並沒有跟 AI 戀人 Samantha 走到最後,而是跟另一個也經歷了破碎感情的真實人類走上頂樓,他們坐在一起,看著太陽從城市上空升起。
圖源:雲端情人電影劇照
有報告預測,全球 AI 陪伴(AI Companion)市場規模將在未來大幅成長,寂寞商機的潛力仍相當龐大。
現代人因為生活壓力、社羣媒體等因素,變得越來越容易產生孤獨感,因此早就有虛擬伴侶、交友軟體等產品與服務。而新型 AI 產品更被視為有望用來陪伴小孩、老人,或替代朋友、家長與家人。
然而,當企業家們在臺上高談 AI 陪伴商機時,卻沒想到人類可能根本還沒準備好,應該如何迎接他的 Samantha。
延伸閱讀:
AI一響父母白養?UCLA學生炫耀ChatGPT幫我畢業,教育問題怎解
83% ChatGPT用戶認知失憶!iKala創辦人:大腦外包後果不只如此
『臺灣首起ChatGPT成癮症!他愛AI情人愛到生活失控,如何判斷是否上癮』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