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件聚焦:巨頭提議,央行或迎新決策
7月4日,路透社一則消息在金融圈掀起波瀾:知情人士透露,京東和螞蟻集團正積極建議央行批准基於人民幣的穩定幣。京東在與中國央行的閉門討論中強調,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工具。無獨有偶,螞蟻集團也在籌備申請香港和新加坡穩定幣牌照,爲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做足準備。
此前,路透社7月3日報道,中國科技巨頭JD.com和阿里巴巴關聯公司螞蟻集團敦促央行授權以人民幣爲基礎的穩定幣,以此對抗與美元掛鉤的加密貨幣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兩家公司建議中國允許在香港推出與其離岸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助力人民幣全球使用,抵禦美元數字影響力。
背後動因:多因素交織的必然之舉
全球競爭格局下的戰略考量
當前,香港正與美國競爭建立穩定幣監管框架,爭奪全球數字金融和貿易的更大影響力。京東和螞蟻集團的遊說若成功,不僅標誌着北京對加密貨幣看法發生重大轉變——2021年中國曾禁止加密貨幣,還可能重塑中國促進人民幣國際使用的戰略。
美元穩定幣擴張帶來的挑戰
穩定幣作爲數字代幣,以加密貨幣形式與流動資產掛鉤,目前超99%以美元計價。全球穩定幣市場雖目前規模約2470億美元,但渣打銀行估計到2028年可能增長至2萬億美元。美元穩定幣的全球擴張,對人民幣國際化構成新挑戰。神州數碼信息服務集團聯席董事長王永利指出,若跨境人民幣支付不如美元穩定幣高效,將是一種戰略風險。
出口商的現實需求
多位出口商表示,國內資本管制、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較小新興市場的貨幣波動風險,促使他們轉向穩定幣。許多中國出口商現在使用美元穩定幣,因爲“越來越多的海外商家以USDT(世界上更受歡迎的穩定幣Tether)發送付款”。香港最大的加密貨幣場外交易交易所Crypto HK稱,自2021年以來,其中國客戶用於貿易結算目的的USDT代幣月交易量躍升了五倍。
人民幣國際化目標驅動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希望人民幣成爲全球貨幣,反映其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影響力。然而,嚴格的資本管制成爲人民幣國際化的障礙。根據支付平臺SWIFT數據,人民幣作爲全球支付貨幣的份額在5月份降至2.89%,爲近兩年來最低水平,而美元擁有48.46%的市場份額。在此背景下,穩定幣成爲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新突破口。
各方動態:積極佈局,前景待察
企業層面
京東和螞蟻集團動作頻頻。京東董事長劉曉波透露了在全球主要貨幣國家申請穩定幣牌照的計劃,以促進外匯和跨境支付。京東提議中國允許人民幣穩定幣在香港發行,然後將試點計劃擴大到中國自由貿易區內的離岸市場,且該建議受到監管機構好評。螞蟻集團不僅準備在香港和新加坡申請穩定幣牌照,還在爲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做準備。
政策層面
政策制定者對穩定幣的興趣日益濃厚。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生上個月表示,數字貨幣和穩定幣的繁榮對金融監管構成巨大挑戰。中國人民銀行顧問黃一平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告訴當地媒體,在香港出現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是“一種可能性”。
注意事項:機遇與風險並存
監管不確定性
儘管京東和螞蟻集團積極推動,但穩定幣的監管仍處於探索階段。中國央行尚未對相關提議做出明確迴應,未來政策走向存在不確定性。投資者和企業需密切關注政策動態,避免因政策變化帶來損失。
市場波動風險
穩定幣市場雖然相對穩定,但仍受到加密貨幣市場整體波動的影響。如果加密貨幣市場出現大幅下跌,穩定幣也可能面臨信任危機和價格波動。此外,全球經濟形勢、地緣政治等因素也可能對穩定幣市場產生影響。
技術安全風險
穩定幣依賴於區塊鏈技術,而區塊鏈技術並非絕對安全。黑客攻擊、技術漏洞等問題可能導致穩定幣被盜或出現其他安全問題。企業和投資者在選擇穩定幣時,需關注其技術安全性和可靠性。
未來展望:普通人如何應對數字金融新變局
投資者
謹慎入場: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穩定幣市場仍處於發展初期,風險較高。在入場前,需充分了解穩定幣的原理、風險和監管政策,謹慎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分散投資:不要將所有資金集中在一種穩定幣上,可通過分散投資降低風險。同時,關注不同穩定幣的發行方、掛鉤資產和市場表現,選擇信譽良好、穩定性高的穩定幣進行投資。
關注政策動態:政策對穩定幣市場的影響巨大。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央行等監管部門的政策動態,及時調整投資策略。
普通民衆
提升金融素養:隨着數字金融的發展,穩定幣等新型金融產品將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普通民衆需加強金融知識學習,瞭解穩定幣的基本概念、運作機制和風險特徵,提高自身的金融素養和風險意識。
理性看待:不要盲目跟風投資穩定幣。穩定幣並非沒有風險,其價值也可能受到市場波動、政策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普通民衆應理性看待穩定幣,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和投資目標,謹慎做出決策。
選擇正規渠道:如果需要使用穩定幣進行支付或交易,應選擇正規的金融機構或交易平臺,避免通過非法渠道進行操作,以免遭受詐騙和損失。
京東和螞蟻集團建議央行批准基於人民幣的穩定幣,是數字金融領域的一次重要嘗試。這一舉措既帶來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也伴隨着監管、市場和技術等方面的風險。普通人需密切關注事件發展,提升金融素養,理性應對數字金融新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