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rypto行業浸淫已久的我們,常常會陷入一種“Crypto本位”的思維定式:無論討論什麼話題,第一反應總是它對Crypto有何好處?它能否帶來炒作機會?比如,股票代幣化這一概念,在Crypto本位視角下,似乎顯得頗爲雞肋——每日波動率僅1-3%的股票代幣,與動輒數倍波動的Meme幣相比,顯然缺乏吸引力。更何況,在傳統股市中也能交易股票,爲何非要在幣圈折騰?這種思維下,股票代幣化似乎成了爭奪流動性的無謂之舉。

一、反向思考:或許不是Crypto需要股票,而是股票需要Crypto?

然而,若我們跳出Crypto本位,從另一個角度審視這一問題,或許能發現新的天地。試想,若你是一家即將IPO的擬上市公司CEO,面對兩個市場選擇:

  • 傳統市場:每日交易7-8小時,週末及節假日休市,地域限制嚴格,僅限歐美投資者參與。

  • 鏈上市場:7×24小時不間斷交易,全球任意聯網用戶均可參與。

你會選擇哪個市場上市?答案不言而喻。鏈上市場的全天候、全球化特性,對於深諳交易之道的上市公司老闆而言,無疑具有極大吸引力。更何況,股票代幣化後,不僅能用於交易,還能在借貸協議中抵押借出USDT等穩定幣,甚至被打包成各種Yield產品,進一步提升流動性和炒作空間。

因此,Crypto市場或許並非迫切需要股票,但股票市場卻急需Crypto的賦能。尤其是在2025年後的股票市場,若不擁抱7×24小時、無國界的鏈上交易,將面臨流失大量交易時間、用戶和可組合玩法的風險,最終可能失去流動性和定價權。

二、股票代幣化的歷史與現狀:從STO到巨頭入場

股票代幣化並非新事物。自2017年以來,已有大量探索項目涌現,如STO發行平臺Polymath、股票代幣交易所tZERO等。然而,這些項目大多因合規政策限制和推動時機不成熟而失敗。當時的Crypto市場仍以散戶爲主,傳統機構尚未大規模入場,政策環境也不友好。

然而,自2024年以來,情況發生了顯著變化。Crypto市場逐漸由政府牽頭、政策開道、機構主導。ETF的通過、貝萊德等傳統巨頭的入場、美國加密友好政策的接連出臺,爲股票代幣化創造了有利條件。如今,推動股票代幣化的力量已截然不同:

  • 第一組:Robinhood、Coinbase、Kraken等交易所,旨在通過股票代幣化蠶食傳統股票交易市場份額。

  • 第二組:BlackRock、Goldman Sachs、JP Morgan等資管巨頭和投行,手握重金和大量準上市公司資源,渴望通過鏈上市場實現彎道超車。

這些巨頭的入場,不僅帶來了巨大的流動性,還推動了股票代幣化基礎設施的完善。他們或將構建專屬區塊鏈,或推出基於股票的鏈上金融理財產品,甚至自建股票代幣交易所。這一趨勢一旦形成,將對傳統股票市場構成漸進式釜底抽薪。

三、鏈上金融的優勢:降本增效與資本效率最大化

鏈上金融相較於傳統金融,具有顯著優勢。除了7×24小時、無國界的交易環境外,鏈上金融還能大幅降低記賬和結算清算成本。據統計,納斯達克和紐交所每年的記賬成本約佔運營成本的15%-20%,結算清算成本則高達20%-45%。而股票代幣化後,所有賬本均在鏈上公開可信,記賬成本近乎爲零,結算清算也實時進行,僅需支付Gas費。

此外,鏈上金融還打破了傳統金融市場的交易時間、地域准入和結算效率限制,從而在時間、空間和速度三個維度釋放了資本能量。粗略估算,鏈上金融的資本效率可能是傳統金融的27倍。加上鍊上金融的可組合性,各類互相嵌套的鏈上金融協議能進一步釋放資本效能。

四、Robinhood股票代幣化:區塊鏈之名,營銷之實?

儘管股票代幣化前景廣闊,但近期Robinhood推出的股票代幣化產品卻引發了不少爭議。從技術層面看,該產品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營銷活動,而非真正的技術創新。Robinhood採用的是“合成封裝”模式,用戶購買的代幣實際上代表與Robinhood簽訂的一份合約,而非對底層資產的真正所有權。這種模式雖然能爲歐盟客戶提供美股敞口,但傳統金融工具同樣能實現這一目標,無需藉助區塊鏈技術。

此外,Robinhood的股票代幣還存在諸多限制。例如,代幣無法提取到個人錢包,無法在DEX交易或用於抵押借貸,缺乏真正的可組合性。這表明,Robinhood的股票代幣更像是一個僞裝成Web3的Web2.5產品,一場華麗的“區塊鏈SHOW”。

五、代幣化股票的崛起與隱憂:智能合約能否取代基金?

儘管Robinhood的股票代幣化產品存在諸多不足,但代幣化股票這一概念本身仍具有巨大潛力。代幣化股票爲散戶投資者提供了一種獲得敞口而非所有權的方式,尤其對於那些無法直接投資美國股票的新興市場投資者而言,具有極大吸引力。

然而,代幣化股票也面臨諸多挑戰。例如,當前股票代幣更像是鏈上股票衍生品,缺乏投票權和分紅權等權益;流動性相對較低;法律法規尚不完善等。此外,代幣化股票的時間差問題也不容忽視。傳統股票市場有開盤和收盤時間,而代幣化股票可能隨時交易,導致價格波動與基礎資產脫節。

儘管如此,代幣化股票仍有可能成爲未來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監管政策的明確,代幣化股票有望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從而提升流動性和市場效率。

六、超時空資產運動:鏈上金融的未來展望

股票代幣化只是超時空資產運動的一部分。這場運動還包括法幣穩定幣、債券代幣化以及大量另類資產如人們的注意力(Meme及類Meme)等。鏈上金融正在構建一個面向全球用戶、永不停歇、超越時空的平行金融宇宙。

在這場運動中,以太坊和Solana等支持智能合約功能的主流公鏈將發揮關鍵作用。這些公鏈擁有完善的鏈上金融基礎設施和龐大的資產沉澱規模,能夠爲超時空資產運動提供有力支撐。此外,已有的頭部鏈上金融協議如AAVE、Pendle、Hyperliquid等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七、結語:比特幣與Crypto從業者的機遇

在這場超時空資產運動中,比特幣作爲鏈上金融世界的價值之錨和數字黃金,其地位將更加穩固。全球各國不斷印發的法定貨幣和膨脹的M2規模將是比特幣上漲的最大動能。

對於Crypto從業者而言,這場運動提供了諸多機遇。關注支持智能合約功能的主流公鏈、頭部鏈上金融協議以及專門支持股票代幣的鏈上金融協議基礎設施等領域,或許能發現新的投資機會。同時,也應警惕那些缺乏實際創新、僅靠營銷炒作的“區塊鏈SHOW”項目。

總之,股票代幣化與超時空資產運動正在深刻改變金融市場的格局。在這場變革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看懂門道、抓住機遇,將是每一位Crypto從業者的重要課題。



$B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