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在 2025 年夏天爆發史上最激烈的 AI 挖角戰,祕密名單點燃「億萬薪資」的人資競賽。 (前情提要:Meta狂搶AI人才,祖克伯喊「年薪破億美元」;Sam Altman酸:買不到最好員工 ) (背景補充:OpenAI 傳將推 AI 版 Office 辦公軟體,與微軟、Google 正面交鋒 )   這個夏天,美國矽谷的空氣嗅得出鈔票的油墨味,從帕洛阿爾託到舊金山,101 公路沿線正被熱浪灼燒,科技公司辦公室冷氣開到最強,依舊壓不住人資部門的焦躁,因為矽谷正進入罕見的 AI 人才全面「開火」狀態。 「The List」點燃薪資天花板 一份被稱作「The List」的祕密名單在加密聊天羣中瘋傳。 這份名單不到百人,多來自 MIT、CMU、UCB,專攻語音辨識、機器學習、生成式 AI。 外界將他們視為比先進晶片更稀缺的戰略資產,行情迅速失控:中階工程師年薪 35 萬美元起跳,頂尖研究員超過 50 萬美元,簽約金傳出破 1 億美元。根據經濟時報 6 月報導,這波搶人潮把薪資天花板推到前所未見的高度,真的高到很嚇人。 祖克柏親自出馬的挖角劇 Meta 執行長祖克柏不再待在會議室,他為了打造「超級智慧實驗室」的根底,他親自整理「The List」,再開啟「Recruiting Party 」羣聊來讓拉線找人。 湖邊別墅裡,研究員一邊烤棉花糖,一邊聽他說明 AGI 藍圖,聚會結束就收到美金八位數的 offer。 Meta 今年在 AI 的資本支出估計 700 億美元,根據 GetCoAI 6 月報導,花這麼多錢的首要用途就是「買時間、買人才」。 Meta 進一步斥資 140 億美元取得 Scale AI 近半股權,邀請 28 歲執行長 Alexandr Wang 掌管研究,讓招募與投資一氣呵成。 延伸閱讀:Meta狂搶AI人才,祖克伯喊「年薪破億美元」;Sam Altman酸:買不到最好員工 部落知識、連鎖跳槽 AI 的頂尖研究員彼此熟識,演算法細節與超參數心得被內部稱為「部落知識」,難以透過文件轉移,只能隨人員流動而帶進新公司。 這些大廠的挖角,就呈現小團體的模式移動,例如 OpenAI Sora 團隊成員 Bill Peebles 與 Tim Brooks 前腳更新 LinkedIn,後腳就一起出現在 Sunnyvale。OpenAI 立即重啟薪酬談判試圖堵死牆角。 Sam Altman 公開表示: 「用一億美元挖我們的人? 很遺憾,你還得再努力。」 挖走(華爾街日報) 7 月 1 日披露,Meta 兩週內還是挖走了八名 OpenAI 員工,對比資金有限的新創公司來說,一位博士級研究員的年薪,就能喫掉整輪募資。 這是大廠的 show time,新創只能在旁眼巴巴地看,或是等自己也被挖走。 研究自由比鈔票更誘人? 鈔票滿天飛的同時,不少研究員更看重研究自由與「未解問題」的吸引力。 像是 Berkeley 教授 Alexei Efros 就算是業界良心,常提醒學生,工作的目標是解開「酷炫、重要、尚未被解答的謎題」,這句話在矽谷成為一種行動守則:只有握有海量算力與數據的公司,才能給出足夠舞臺,這種舞臺吸引著某類型特質的研究員。 像是語音識別曾被認為是 AI 的死衚衕,如今藉助深度學習重返業界焦點,就是最佳例證。對許多研究員來說,能同時操控上千張 H100、快速驗證假設,比任何股票期權更具吸引力。這很能理解,一但人類掌握了核彈的威力,就無法回去拿著長茅戰鬥了。 自 2025 年夏起,博士級研究員身價被推向億個小目標。Meta 砸錢、Google 抱團、OpenAI 抗衡,矽谷的緊張感在深夜燈火裡持續升溫。 金錢能買到短期勝利,但真正塑造 AI 未來的,仍是那些願意挑戰未解問題的頭腦,超級智慧的時代,就在一次次跳槽間悄悄被描繪出來。 相關報導 下載他人創作再 AI 洗圖違法!中國首例 AI 侵犯著作權刑案宣判入獄+罰金 馬斯克喊AI知識錯誤太多「Grok3.5要重建人類正確版」;CZ回應:歷史觀點單一化會有問題 "矽谷數百億美元搶AI人才,外傳祖克柏有張「獵頭名單」真急了?"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動區BlockTempo(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