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緣身在此山中,2025年5月,現在已經是牛市了。
底部和頂部都是區域,牛市和熊市也是區間。我覺得現在已經是牛市了。政策已經到位,就差美帝放水了,美帝放水,中國跟。如果中國先放水,錢會流到美國接盤,接盤估值虛高的美股,接盤大廈將傾的美債。
這一部分有很多人不理解,我詳細解釋一下兩國會降息的原因。
美國資本歷來都是靠美元潮汐收割世界資產的。當美國降息與放水,美元供應增加,流向全世界,在全世界購買資產。當美國加息和縮緊貨幣政策,市場的流動性會變小,經濟會踩剎車。而且資金相比之下,有無風險美債可以選擇,會重新迴流美國。
如果某個國家不服,給出更高的利息。
1.如果這個國家是出口導向,這樣加息會直接導致本幣升值,影響整個國家的動力。參考日本
2.如果這個國家不怎麼依賴出口。美國可以針對他們搞一些顏色格命,或者政策方面的打壓。在當地資本市場引發震盪,資本不跑也得跑了。參考歐洲
美國的大資本會在各國經濟動盪,資產超跌超賣的時候入場。三星就是這麼玩沒的。那些美國資本作爲大股東的公司,有很多也是這個道理。
我這裏認爲美國一定會降息,是因爲美國資本需要美元週期繼續進行,美債也需要降息,需要放水緩口氣。特朗普的政策臨時推高了通脹,屬於整個系統裏最不符合理性的一個決定,各方都在等他鬆口。
然後說到中國。
中國現在有樓市的債務問題,存款率高而消費低迷,通貨緊縮這幾個問題。按理性來講,也是該降息了。
中國人民並不是沒錢,而是對經濟沒信心,可能您會說錢都在有錢人手裏,但有錢人花了,錢也會流通起來啊,有錢人花兩萬買個包,錢就分到了這條產業鏈上面。這部分錢要跑早跑了,不會在21年之後還越來越多的。
債務問題和通貨緊縮也可以靠放水緩解,這個不用我說。
放水之後需要有一個蓄水池吸收超發的貨幣,避免通脹失控,房價飆升總比豬肉價格飆升好。之前咱們選樓市,但後果大夥也看到了,下一輪我認爲會是股市。股市的低門檻,還有中國曾經的實業興國戰略導致之前的蓄水池不能是股市,房還需要攢個首付,攢出首付之前就好好工作,而且房市可以推動工程行業,股市不一樣。
現在中國的製造業在全球都已經舉足輕重了,此刻換錨是合理的。
從股市的吸納空間來看。目前股市確實處於世界主流國家的低位,按市盈率市淨率來算都有很大空間(這裏只說大盤股和績優股)。之前中國的錢都在炒房,現在是捂在兜裏。外資之前趁着美國放水,都跑美股去了,吹出了22年到23年的v型反轉(這難道不也是政策市嗎)。24年他們入場中國的第一站是港股,大a的手續繁雜,會晚一些。
這一輪徹底把蓄水池從樓市換成股市。上面的決心已經很明顯,開會教央國企淨值管理,就差把坐z寫到明面上了。
以下是個人大富翁樹洞,分享心得體會。
如果非要我說一個大衆認知上牛市的起點,那我認爲會是六七月份,美聯儲降息之後。但那時候我再進場,搞不好就是10.8給924結賬了。
我現在佈局往下頂多虧個十幾二十,但往上的收益率是很高的。
關於選股,滬深300裏的核心資產和優質資產,選有壟斷地位的,或者各行的龍頭。今年的主題是科技和消費。化工大宗商品鋰電池光伏是獨立的產能週期,沒有各行的經驗那就只有交易性機會。石油醫藥銀行屬於需求穩定,績效穩定,沒有想象空間的,會在最後炒。地產...估計還是會不溫不火,跌無可跌漲無可漲。教育是政策市,下一輪可能會炒職業教育和ai+什麼亂七八糟的,澤連斯基的時間更長,但也有小小的預期,我不想碰。
我瞎說的,我是剛入市的小韭菜,各位看個樂就行。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以上是個人理解,切忌追漲殺跌,千萬不要借錢炒股,原則問題永遠不變,才能穿越牛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