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Fomo、不炒合約、不追熱點,只做一件事:
買在最沒人提的時候,拿到所有人都在後悔的時候。
(他死拿兩年沒動,10個山寨換來100萬:真正的暴富,從別人絕望時開始)
幣圈第六感不如第六年,逆人性囤幣,是散戶唯一的超能力
一、他的投資哲學:你不願拿的幣,往往漲最多
這個朋友,是我見過最能忍的那種人。
他最大的本事,不是選幣,而是拿得住。
別人都在追題材、做超短,他卻把選幣當成“賭週期”。
他說:
> “我只關心一件事:這個幣是不是現在沒人看、沒人提、沒人喊?”
他選幣時的原則只有三個字:
冷(不熱、沒人喊)
久(項目存在夠久、沒跑路)
底(長期橫盤、沒人要)
聽起來很簡單,但極難堅持。
二、他的100萬怎麼來的?靠一個“孤獨者”的組合
他的初始本金:2000 USDT
這筆錢,他拿來做了一件事:佈局10個冷門山寨幣,每個不超過200刀。
幣種包括:
某個Layer1側鏈的老幣
某個DeFi老項目,經歷過2輪牛熊
一個沒人講的AI幣
一個小交易所平臺幣
你可能連名字都沒聽過,但他會做三件事:
1. 看合約數量/社羣活躍度,確認“活着沒死”
2. 看K線圖,找“極端冷清”階段買入
3. 看團隊動態,有無持續更新、慢慢推進
買進去後,他做了一件別人很難做到的事:——什麼都不做。
不加倉、不減倉、不瞎操作,甚至連幣圈都“半退出”了。
他說:
> “幣圈最難的是不動,當你盯盤,你就會忍不住動。”
三、他靠“週期+時間”把冷幣熬成熱幣
他最擅長的是兩件事:
1. 熬週期
他有個公式:
> 真正牛逼的幣,從沒人要到爆漲,平均要熬 6~18 個月。
所以他的邏輯是:先於週期半年,慢慢潛伏;滯後於高潮一個月,徹底撤退。
而這種熬,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孤獨感。
2. 用“組合博弈”方式分散風險
他從來不梭哈某一個幣,他信一件事:
> “沒人在意的冷幣,不靠信仰靠運氣,靠組合打穿概率。”
所以他布的是“十幣組合局”:
每個幣最多虧 100%
只要其中 2 個漲 50 倍,其餘都歸零也不虧
若有 1 個漲 100 倍,就是直接百萬
這不是幻想,他手上的幣確實有後來被 L2 概念帶飛的,有因爲某個KOL喊而回歸熱度的,有忽然因生態升級翻幾十倍的。
他不貪預測,只靠耐心。
四、他最大的本事:對情緒免疫
很多人持幣失敗,是因爲“漲了怕回吐、跌了怕歸零”。
但他不是。他說:
> “只要買的時候已經夠便宜,我根本不在乎它短期表現。”
他從不盯幣價、不參與社區、不追KOL。
他的信仰很現實:
不靠人脈、不靠消息,只靠時間差。
不追熱點、不接盤,只做買空寂的逆行者。
當所有人看不見它的價值,他先上車;當所有人後悔錯過時,他才下車。
這是一種極致逆人性的投資方式。
五、他的建議:新手想暴富,別看熱度,看“無人問津”
他從來不鼓勵新手做合約、追熱點,而是鼓勵你:
> “在沒人說的時候買,在最想賣的時候忍。”
這句話聽起來簡單,但做起來極難。
他靠的,不是眼光,而是信念 + 時間 + 紀律。
他的100萬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日復一日的孤獨持倉,月復一月的冷靜等待。
六、他最後說:
> “每個人都想成爲熱點的第一波人,但真正能富的,往往是冷門的唯一一個人。”
他是少數能把“拿住”做成策略的人。不是因爲他聰明,而是因爲他信一個規律:
“人多的地方容易虧,沒人敢看的地方,纔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