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邏輯在悄然改變,我們可能處於行情鉅變的前夕

最近市場走勢越來越詭異。美股大漲,按說美元也該跟着強勢,但它卻沒動,美債還繼續下跌。這種“背道而馳”的現象,背後顯然有邏輯錯位。正常市場信心恢復時,美元應該走強,現在卻反着來。

亞洲貨幣這幾天集體大漲,這不是偶然,是資金在加速離開美國,轉向其他市場。不是觀望,是撤退。

之前提到過“美元潮汐2.0”——大資金早在加息週期裏完成佈局。比特幣這輪上漲,很多人沒跟上,原因是思維太慣性:覺得加息就該跌、降息才漲。市場一輪輪演進,但路徑常常不同,複製過去經驗往往反而喫虧。

如今美元、美股、美債三者的聯動關係徹底斷裂。美元不再與美股同步,美股反而是散戶在撐,機構已經在減倉。高盛的研報就明確指出,美股的這波漲,是散戶“越漲越買”堆出來的,而機構在慢慢離場。

很多人說資金都去買黃金避險了,但黃金現在也見頂跡象明顯,空頭被清洗差不多了。傳統的避險資產像日元、歐元也乏力,資金開始炒一些非主流貨幣,比如港幣和泰銖,這就像幣圈炒“山寨幣”一樣——說明主流資產已經不再安全。

本質是什麼?市場在尋找美元體系之外的出路,哪怕更高風險也要逃出去。巴菲特說未來30年不賣日本商社,本質也是對長期避險需求的判斷。

這和加密貨幣有什麼關係?一旦美元信用繼續崩,下一波資金尋找出口的方向,很可能就是加密資產。而目前仍趴在低位的山寨幣、大宗商品等,就是潛在爆發點。

我們很可能正站在最後一波換擋的關鍵階段。抓住了,未來收益空間非常大;錯過了,等牛市來臨時就只能當接盤俠。

記住:比特幣上漲的真正邏輯,不是它本身多牛,而是美元和法幣系統在變差。我們賺的,是美元信用持續貶值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