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下現在有一組數量有限的茅坑,就假設它只有10個,現在來上茅坑的只有兩類人:1,拉完屎就走的人;2,佔着茅坑不拉屎,永遠賴在那裏的人。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所有的茅坑必然被第二類人,也就是佔着茅坑不拉屎的人佔滿。因爲第一類人,拉完屎就走,他們不會霸佔着茅坑,但第二類人,他們來一個,可用的茅坑就會少一個,因爲他們賴着不走。

所以,佔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只要有增量,哪怕100個人裏面只有1個是這類人,隨着時間推移,所有茅坑被這類人完全佔光只是遲早的事情。

而當茅坑被這類人佔光了,那麼就沒有多餘出來可以使用的茅坑了。

這就是著名的茅坑定律。

現在,我們把上面第一類拉完屎就走的人,換成市場裏的短線投機者,而第二來佔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則是長線投機者。

長線投機者的特點是什麼?就是他們只會等待到相對較高的價位,纔會拋售,在此之前都會堅定的持倉。

正如上面所說,隨着時間的推移,只要幣價還在原來的價位段區間震盪,長線投機者必然會擠佔大部分的流通,短線投機者必然會擠佔出去。當一個幣的大部分流通都被這類長線投機者持有了,則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潛在賣盤會越來越少,相當於籌碼大部分被“凍結”了,而賣盤越來越少,買盤卻是沒上限的,這意味着什麼?

這要科普下現在市場上普遍使用的報價機制,並且這樣的報價機制有一個BUG:

如果你理解了這個BUG並利用它,就是真正踏入利用金融投機來實現財務自由的第一步。不單隻股票,你能想到的所有市場,包括大宗商品期貨、外匯、房地產的市場定價機制都有這個BUG。

這個BUG,使得幣價股價暴漲暴跌的成本可以去到0元

爲了照顧新人,先從最基礎的說起。

你看到的分時走勢,其實是每一分鐘的最新成交價連成的線,而且跟成交量無關。

而成交裏面買盤與賣盤是恆等的,因爲一個成交必定有買方跟賣方。

那幣價是怎麼漲的呢?

很簡單,就是供不應求。有人就覺得困惑了,不是說好成交裏面買盤與賣盤是恆等的嗎?

我以通俗的方式講:假如有個幣現價是10元,願意以10元買這隻股的人有10個人,但願意賣的卻只有9個人,那就意味着成交了10單後,還有1個想買的人卻買不到。

而他如果一定要買這個幣,只能去到更高的價位去尋求賣盤與他成交,例如去到10.1元那裏,而他這麼做,並真的找到了賣盤與他成交,那麼最新成交價就是10.1元,那麼我們就會看到股價從10元漲到10.1元。如果10.1元那裏的賣盤依然不夠,那這個人只能去到更高的價位10.2那裏尋求賣盤,那麼我們就會看到最新股價是10.2元。

所以你瞧,雖然成交裏面買盤跟賣盤必定恆等,但同一價位的潛在的買盤與潛在賣盤是不一樣的,當前者數量大於後者的時候,價格就會上漲,反之就會下跌。

以上是爲了方便理解,用通俗的說法來講,現實中買盤與賣盤並不是按人數劃分,而是按資金盤。例如有個人擁有1億資金,他想用這1億去買某隻股,但現價滿足他的賣盤資金盤只有5000萬,那麼剩下的5000萬隻能去更高價位尋求成交。

同理,幣價跌的原理也一樣,把上面買盤與賣盤對調下就好了。

理解了以上幣價漲跌的最基礎的邏輯後,這個BUG是什麼呢?我們該如何利用這個底層邏輯來給自己盈利呢?

因爲我們看到的幣價是最新的成交價,是邊際價格,也就意味着前面不管成交了多少手,這最新的一手的成交價就是最新價格,也就是跟成交量無關。

想像一下,假如有個幣現價是10元,而最新一分鐘只發生了1手成交,並且這手成交的成交價是1000元,那麼我們就會看到壯觀的一幕,這個幣瞬間從10元漲到了1000元,市值翻了100倍。

當然,現實中不會有這樣的傻帽,願意花100倍的價格去買一樣東西。

就算有這樣的傻帽,按照交易所的掛買單機制,他也是優先按最低的掛賣單價成交,也就是說即使他願意按1000塊的價格去買這個幣,但如果在10.1元那裏有人掛賣單,那麼他也優先按10.1元成交。

但是,有時候會存在這麼特殊的情況,會讓你看到幣價瞬間飆升。

例如,想像一下某個山寨幣有個大莊家,假設這個莊家已經買下了這個幣的所有流通籌碼。假設這個幣的現價是10元,總流通是100萬,那麼總市值就是1000萬元。

現在問各位一個問題,如果這個莊家想把這個幣推漲到1000元,也就是讓市值翻100倍,去到10億,那麼莊家需要花費的成本是多少呢?

給大家點時間思考下。

答案:0元。

很不會吧!很匪夷所思對吧?

因爲所有的流通都在那個莊家手裏,他只要不賣,這市場就沒賣盤。

他只要掛個賣單,在1000元那裏掛個賣單,並且自己拿1000元去成交,實質上這1000元又回到了自己口袋裏,但我們看到這個山寨幣的分時走勢,瞬間從10元漲到了1000元,市值也因此翻了100倍。

這樣看的話,他無需付出任何成本,就把自己的總資產翻了100倍。

通過這個極端例子,想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當某個幣被某個機構大量持倉的時候,就相當於大部分流通市值被“凍結”了,真正流通的市值非常少,這種情況下,把幣價推到高位所需花費的成本非常低,是越漲越好漲。

然並卵,即使這市值翻得再高,幣價去到1萬元、1億元也好,那都只是盤面上的浮盈。

他要想實現真正的盈利,就必須把手裏持有的股票全部拋售套現了,纔算結束。

這就是資本市場定價機制的BUG,用最新成交價定義最新市場價,看似合情合理,但這讓資本價格很容易倍大資金操控。

那麼我們作爲資金量小的散戶,該如何利用這樣的BUG,來給自己盈利呢?

回到上面的茅坑定律。

當幣價橫盤了一定時間,累積了大量成交後,現價上方附近的潛在賣盤會變得非常少。

這樣就意味着,只需要很少的資金,就能拉動股價。

想象一下,一個山寨幣橫盤了一段時間,在同一個價位上累積了大量成交,也就是大量的換手,那樣意味着這個幣的持有者,大部分人的成本價都在這個價位,我們假設這個價位是10元。

同樣道理,這些人之所以在10元這位置買,肯定是覺得這幣要漲到10元以上,至於漲多少,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答案,但他們形成一個統一的共識就是這個幣不會低於10元。

於是在10元的時候,每個人都會選擇持有待漲。

於是我們可以說10元這裏是個支撐位,如果未來幣價縮量漲上去後,又跌回來,這時候越接近10元,賣盤就會越少,因爲大部分持倉者成本都在10元。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與成交的累積,願意持有長線的投機客會佔着越來越多的坑位。

那就意味着,現價10元上方的“賣盤真空帶”會越來越大。

於是,只需要一點資金就能把幣價打上去。

於是,我們可以說,10元這位置成爲了重要支撐。

上面的短線投機者與長線投機者,永遠是相對的概念,不是絕對的概念。例如看漲到30塊的人,相對於看漲到20塊的人是長線投機者,但在看漲到60塊的人面前則屬於短線。

所以,看漲的人永遠被更加看漲的人擠佔,這就導致了幣價在原來價位附近震盪一段時間後總會突破區間進入更大的區間,而經過一段更長的時間,又會進入更更大的區間。於是股價總會處於上行趨勢,只是過程中總會出現來回震盪。

當然,以上成立的前提是這個幣本身沒什麼負面因素,還有就是市場處於長期通貨膨脹。

——這就是牛市的底層邏輯。

但如果你認爲幣價永遠不會跌那就大錯特錯了。

你除了要理解牛市的底層邏輯,還要理解熊市的底層邏輯。

回到上面,問一個重要問題,爲什麼如果跌破10元支撐位,趨勢就會轉空,幣價會慣性下跌,10元成爲了壓力位?

例如我們可以看到,新幣發行後,往往第一天上漲了一段後來下跌,如果跌破了發行價,就會頭也不回的一直下跌。爲什麼跌破支撐後,幣價就會進入空頭趨勢?

理解這點至關重要,這是散戶操盤的核心所在。

散戶操盤的核心在於止損點的設置,而做多的止損點就是支撐,如果跌破支撐就要堅決止損。而倉位的設置就是根據離止損點(支撐)的遠近來設置,如果這時候股價離止損點遠,那麼倉位就要輕些,等回調到止損附近的時候可以加倉,而跌破止損點的話就要堅決清倉。

如果按這樣的方法,哪怕勝率只有50%甚至更低,但每次虧損都是小虧,而盈利的話就是無上限。

要做到這點,首先學會如何識別支撐點,還有對支撐位或壓力位的真突破與假突破。

而要能夠識別出,首先得理解爲什麼跌破支撐後就會趨勢由多轉空,而漲破壓力後趨勢就會由空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