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
个人主页
热门文章
新闻
收藏与点赞
历史记录
创作者中心
设置
门捷列夫学徒
24
个内容
关注
门捷列夫学徒
关注
0
关注
27
粉丝
20
点赞
0
分享
全部内容
门捷列夫学徒
--
一些思考:一些思考: 1、这一轮牛市我看好多人在猜顶,其实4000、5000、6000都没啥意义,而关键看楼市。过去每一次牛市后都伴生房价也跳涨,资金大搬家抽血。如果这一波楼市还是这样,那么牛市就上不言顶,重塑一代人资产信仰。反之也成立,那么就赶紧跑,历史还在循环。 2、川这一次确实搞得nb,欧盟、日韩全跪了,资金大幅回流美国,利好纳斯达克和Ai基建。其实分析各类资产都要看钱的流向。 3、反内卷必须和需求侧政策结合。过去供给侧的成功其实也离不开需求侧,比如现在啤酒这个行业现在供给侧没有内卷,但还是不行,就是通缩的影响。 4、生育补贴以后也会“层层加码”不?以后生baby有福了。我甚至想过以后生孩子是不是也会像现在科技补贴一样,比如现在很多所谓科创企业根本不赚钱,但是国家补、省里补、市区各个口都在补,补贴拿到手软,于是产能过剩。如果zc真的能从供给侧到需求侧转向那么这种现象是有可能出现的。 5、还是那句话,十五五规划决定着💰的走向,各类资产分析都离不开这个。 Ai方面: 6,GPT5的“不及预期”其实information在五天前就披露了(甚至我认为这是openai故意提前放出的消息来管理预期)。背后真正的原因是硅谷现在有了新的共识:那就是不再追求模型本身的跨越性功能,而是追求模型的实用性(Oai全球已经7亿用户,不再是追求AGI的科研机构,反而DS选择了相反的路线)。现在硅谷和华尔街对Ai的评判已经转为“经济图灵测试”,即一个Ai完成某个任务的时候你分不出背后是人还是机器,换而言之就是只要Ai能切实提高生产力(管你是不是AGI),这个模型就是成功的。 7,接着上面,当你的用户在10亿规模这个量级的时候,实用的重要就大大提升,因为哪怕生产效率只提高了千分之一,对于GDP的提高也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所以像谷歌最近发布的这种让普通人“挖槽”的前沿世界模型openai不是做不出来,而是战略上有所取舍。所以GPT5的“不及预期”早就在华尔街的预期内,这几天美股Ai硬件还在狂飙。 8、美国的Ai capex支出预计在2025年美国GDP实际增长的25%了。基建老狂魔名不虚传,我一直说大美丽从历史上看才是基建一号(历史上铁路capex占全GDP的6% ),只不过最近几十年没找到方向,我们最多是基建boss二号。不过放心这种事我们不会缺席 。 9、现在GPT、Gemini、Claude是对岸主要Ai应用,WAU合计10亿。而我们所有Ai应用加起来合计不到人家十分之一,所以就论Ai而言,我们已经是两个物种了,就像我们出国看人家的移动互联网就像看原始人一样。 10、从Meta的动作可以看出,就是人和卡,讲得好听点叫算法和算力。我现在就用这个很简单的标准判断某个标的值不值得下注,不管你是做模型的、做应用的、做生态的。我们A股很多公司披着Ai的概念,但一没人才二没卡(其实人比卡还稀缺)所以拿什么承接Ai的价值,直接pass掉大概率不会错过。 11、GPT5用了合成数据和新的后训练范式,数据的壁垒其实没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高。事实上大数据喊了这么多年,数据的壁垒从来都是大公司的,我就没见过哪个小公司真正拿数据当护城河的。 12、从芯片和关税可以看出,我们的对手也在成长,手法越来越专业和成熟。唉,真心希望我们能内部突破。 13、国内一级市场VC大部分还是在下注机器人,也有下注Ai硬件的。而下注模型和应用的极少,这只是个现象,怎么分析各位自取
一些思考:
一些思考:
1、这一轮牛市我看好多人在猜顶,其实4000、5000、6000都没啥意义,而关键看楼市。过去每一次牛市后都伴生房价也跳涨,资金大搬家抽血。如果这一波楼市还是这样,那么牛市就上不言顶,重塑一代人资产信仰。反之也成立,那么就赶紧跑,历史还在循环。
2、川这一次确实搞得nb,欧盟、日韩全跪了,资金大幅回流美国,利好纳斯达克和Ai基建。其实分析各类资产都要看钱的流向。
3、反内卷必须和需求侧政策结合。过去供给侧的成功其实也离不开需求侧,比如现在啤酒这个行业现在供给侧没有内卷,但还是不行,就是通缩的影响。
4、生育补贴以后也会“层层加码”不?以后生baby有福了。我甚至想过以后生孩子是不是也会像现在科技补贴一样,比如现在很多所谓科创企业根本不赚钱,但是国家补、省里补、市区各个口都在补,补贴拿到手软,于是产能过剩。如果zc真的能从供给侧到需求侧转向那么这种现象是有可能出现的。
5、还是那句话,十五五规划决定着💰的走向,各类资产分析都离不开这个。
Ai方面:
6,GPT5的“不及预期”其实information在五天前就披露了(甚至我认为这是openai故意提前放出的消息来管理预期)。背后真正的原因是硅谷现在有了新的共识:那就是不再追求模型本身的跨越性功能,而是追求模型的实用性(Oai全球已经7亿用户,不再是追求AGI的科研机构,反而DS选择了相反的路线)。现在硅谷和华尔街对Ai的评判已经转为“经济图灵测试”,即一个Ai完成某个任务的时候你分不出背后是人还是机器,换而言之就是只要Ai能切实提高生产力(管你是不是AGI),这个模型就是成功的。
7,接着上面,当你的用户在10亿规模这个量级的时候,实用的重要就大大提升,因为哪怕生产效率只提高了千分之一,对于GDP的提高也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所以像谷歌最近发布的这种让普通人“挖槽”的前沿世界模型openai不是做不出来,而是战略上有所取舍。所以GPT5的“不及预期”早就在华尔街的预期内,这几天美股Ai硬件还在狂飙。
8、美国的Ai capex支出预计在2025年美国GDP实际增长的25%了。基建老狂魔名不虚传,我一直说大美丽从历史上看才是基建一号(历史上铁路capex占全GDP的6%
),只不过最近几十年没找到方向,我们最多是基建boss二号。不过放心这种事我们不会缺席
。
9、现在GPT、Gemini、Claude是对岸主要Ai应用,WAU合计10亿。而我们所有Ai应用加起来合计不到人家十分之一,所以就论Ai而言,我们已经是两个物种了,就像我们出国看人家的移动互联网就像看原始人一样。
10、从Meta的动作可以看出,就是人和卡,讲得好听点叫算法和算力。我现在就用这个很简单的标准判断某个标的值不值得下注,不管你是做模型的、做应用的、做生态的。我们A股很多公司披着Ai的概念,但一没人才二没卡(其实人比卡还稀缺)所以拿什么承接Ai的价值,直接pass掉大概率不会错过。
11、GPT5用了合成数据和新的后训练范式,数据的壁垒其实没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高。事实上大数据喊了这么多年,数据的壁垒从来都是大公司的,我就没见过哪个小公司真正拿数据当护城河的。
12、从芯片和关税可以看出,我们的对手也在成长,手法越来越专业和成熟。唉,真心希望我们能内部突破。
13、国内一级市场VC大部分还是在下注机器人,也有下注Ai硬件的。而下注模型和应用的极少,这只是个现象,怎么分析各位自取
门捷列夫学徒
--
盘前说两点,关于应用和国产算力: 1、A股Ai应用的整体大贝塔应该是没有了(注意前置是A股)现在北美那边主流的观点是Agent的机会是属于巨头的,因为只有巨头能有算力投入。小公司的机会在未来可能有点像现在围绕着抖音那种MCN,以优质内容创意为主。如果你认为A股那些软件公司有机会那也就意味着你家隔壁写字楼那些三五人的软件外包公司也都会质变(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2、H20这事本来以为不是什么大事,但越看越不是那么快能解决的,等转机吧。或者国产自己的算力什么时候能突破,不过国产算力这个大贝塔应该迟早会来。短期还得等等。 明确的机会还是北美链,中军还是光模块和pcb,除了这些之外最近有不少新的方向和板块突破。
盘前说两点,关于应用和国产算力:
1、A股Ai应用的整体大贝塔应该是没有了(注意前置是A股)现在北美那边主流的观点是Agent的机会是属于巨头的,因为只有巨头能有算力投入。小公司的机会在未来可能有点像现在围绕着抖音那种MCN,以优质内容创意为主。如果你认为A股那些软件公司有机会那也就意味着你家隔壁写字楼那些三五人的软件外包公司也都会质变(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2、H20这事本来以为不是什么大事,但越看越不是那么快能解决的,等转机吧。或者国产自己的算力什么时候能突破,不过国产算力这个大贝塔应该迟早会来。短期还得等等。
明确的机会还是北美链,中军还是光模块和pcb,除了这些之外最近有不少新的方向和板块突破。
门捷列夫学徒
--
看到sh老板说估值的问题,机构肯定担心Ai“新能源”化的问题,我也说两点: 1、新能源有单一产品渗透率的问题,而Ai你很难拍渗透率。因为算力更像电力这种最基本的设施,你最多可以拍“电灯泡”的渗透率,但电力需求百年以来还在持续增长。今天我们还在电力投资(雅鲁藏布江),所以不能拿新能源范式来套用。 2、算力当然也不会一直指数级增长,那增速下滑了会不会也像新能源一样内卷和全产业链亏损。答案是不会,因为新能源真正决定价格的是上游,无论是光伏还是锂电上游都是大宗,而大宗是对边际变化特别敏感的。而算力链不存在这样的上游,且竞争格局稳定。注意不是任何行业增速放缓就一定价格战,只有对上游特别敏感的才会(否则为什么苹果没降价)。 综上,我旗帜鲜明认为算力链有估值提升空间,至于国内有定价权的大资金怎么想那是他们的问题了。$中际旭创(SZ300308)$ $胜宏科技(SZ300476)$ $新易盛(SZ300502)$
看到sh老板说估值的问题,机构肯定担心Ai“新能源”化的问题,我也说两点:
1、新能源有单一产品渗透率的问题,而Ai你很难拍渗透率。因为算力更像电力这种最基本的设施,你最多可以拍“电灯泡”的渗透率,但电力需求百年以来还在持续增长。今天我们还在电力投资(雅鲁藏布江),所以不能拿新能源范式来套用。
2、算力当然也不会一直指数级增长,那增速下滑了会不会也像新能源一样内卷和全产业链亏损。答案是不会,因为新能源真正决定价格的是上游,无论是光伏还是锂电上游都是大宗,而大宗是对边际变化特别敏感的。而算力链不存在这样的上游,且竞争格局稳定。注意不是任何行业增速放缓就一定价格战,只有对上游特别敏感的才会(否则为什么苹果没降价)。
综上,我旗帜鲜明认为算力链有估值提升空间,至于国内有定价权的大资金怎么想那是他们的问题了。$中际旭创(SZ300308)$ $胜宏科技(SZ300476)$ $新易盛(SZ300502)$
门捷列夫学徒
--
周末随便侃一侃。周末随便侃一侃。 先说Ai,其实自23年GPT4以来围绕着Ai就有两大“利空”:一是硬件出不了货(关税、排产),二是Ai智能已训练到瓶颈。这不在25年火热的ai盛夏中,H20(硬件)和周末the information报导的GPT5可能不及预期,再叠加确实板块在高位,于是又有分歧的声音出现。 其实我想说的是在过去两年Ai被无数次这样的声音扰动过(这一次真的算非常轻量级的),但每一次都事后证明都是干扰和杂音,不影响NV及其伙伴继续新高,这就是趋势的力量。我最近看了Anthropic两位联创Dario和Mann的最新访谈(btw Claude code真的是我非常看好的一款Ai应用产品),里面大佬提到scaling law的时候觉得它比很多物理定律都要经得起验证,Mann的原话是宇宙中很少有这样的定律在尺度扩大几十万倍级的时候依然奏效(看看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 [狗头] )。而Claude今年可能来到40亿美金收入,算力-应用飞轮实质已被打通(Dario特地提到了23年不到1亿美金,27-28年照这么下去可能到千亿美金赶上meta [没眼看] ,意思是算力投入和收入回报的正相关)。 周末还有很多信息很有意思,比如o3“不好用”是因为太聪明,用人类语言沟通就显得很笨,类似于爱因斯坦做初级语法题。 北美链肯定是供不应求不用多说了,其实上周还有一个信号值得注意:那就是非我们主导的液冷和电源也有消息进入了北美链。其实这恰恰是需求急剧增长的信号。为什么这么说呢,假如你是一家新兴供应商想进入大客户,那么有哪些机会呢?A、政策鼓励(国产替代)。B、努力研发产品性能做得更好。C、价格比老供应商便宜。其实ABC都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依我多年在产业的调研,这些因素都不如大客户突然需求激增导致上游产能不足来得直接,这才是新兴供应商进入供应链的天赐良机。kouzhao时期最有代表性,喊了多年的国产替代都不如医疗设备产能激增带来的海外零部件供应不足的机会。在A股里面,不到百亿市值的小供应商突然进入了大客户这个涨幅是很吓人的。 其实我一直说Ai硬件不止光模块或pcb,只不过只有这两个领域我们有相对比较优势,像液冷和服务器电源都是百亿美金级市场规模。所以我为什么一直期待国产Ai硬件的机会呢,因为可选择标的非常多。且这一波Ai大行情我已经挣了很多的情况下依然有信心把账户推高至少一倍也是基于未来有国产ai的大贝塔(sooner or later)。 周末也对反内卷做了一些思考。我觉得可能不如一些人想得那么容易,因为推演下去是会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比如上游涨价,那究竟是谁买单?难道中游也要限产,上游是标品尚且好说,中游整机厂那究竟是谁减产(除非你搞一个汽车集采 [狗头] )。下游买单更不可能了,这不跟另一个国策(提振消费)矛盾么?就像去年提的消费一样,我也写过长文觉得很难实现。今年反内卷如果只是单点发力,恐怕也很难。 我觉得既不能低估也不能高估Gov的意志和能力。比如楼市,再比如股市我觉得已经是很相对“自主可控”的领域了,但这么多年经历了这么多次筹码惨烈的下杀才在去年924到现在有来之不易的可控。 就这些~
周末随便侃一侃。
周末随便侃一侃。
先说Ai,其实自23年GPT4以来围绕着Ai就有两大“利空”:一是硬件出不了货(关税、排产),二是Ai智能已训练到瓶颈。这不在25年火热的ai盛夏中,H20(硬件)和周末the information报导的GPT5可能不及预期,再叠加确实板块在高位,于是又有分歧的声音出现。
其实我想说的是在过去两年Ai被无数次这样的声音扰动过(这一次真的算非常轻量级的),但每一次都事后证明都是干扰和杂音,不影响NV及其伙伴继续新高,这就是趋势的力量。我最近看了Anthropic两位联创Dario和Mann的最新访谈(btw Claude code真的是我非常看好的一款Ai应用产品),里面大佬提到scaling law的时候觉得它比很多物理定律都要经得起验证,Mann的原话是宇宙中很少有这样的定律在尺度扩大几十万倍级的时候依然奏效(看看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
[狗头]
)。而Claude今年可能来到40亿美金收入,算力-应用飞轮实质已被打通(Dario特地提到了23年不到1亿美金,27-28年照这么下去可能到千亿美金赶上meta
[没眼看]
,意思是算力投入和收入回报的正相关)。
周末还有很多信息很有意思,比如o3“不好用”是因为太聪明,用人类语言沟通就显得很笨,类似于爱因斯坦做初级语法题。
北美链肯定是供不应求不用多说了,其实上周还有一个信号值得注意:那就是非我们主导的液冷和电源也有消息进入了北美链。其实这恰恰是需求急剧增长的信号。为什么这么说呢,假如你是一家新兴供应商想进入大客户,那么有哪些机会呢?A、政策鼓励(国产替代)。B、努力研发产品性能做得更好。C、价格比老供应商便宜。其实ABC都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依我多年在产业的调研,这些因素都不如大客户突然需求激增导致上游产能不足来得直接,这才是新兴供应商进入供应链的天赐良机。kouzhao时期最有代表性,喊了多年的国产替代都不如医疗设备产能激增带来的海外零部件供应不足的机会。在A股里面,不到百亿市值的小供应商突然进入了大客户这个涨幅是很吓人的。
其实我一直说Ai硬件不止光模块或pcb,只不过只有这两个领域我们有相对比较优势,像液冷和服务器电源都是百亿美金级市场规模。所以我为什么一直期待国产Ai硬件的机会呢,因为可选择标的非常多。且这一波Ai大行情我已经挣了很多的情况下依然有信心把账户推高至少一倍也是基于未来有国产ai的大贝塔(sooner or later)。
周末也对反内卷做了一些思考。我觉得可能不如一些人想得那么容易,因为推演下去是会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比如上游涨价,那究竟是谁买单?难道中游也要限产,上游是标品尚且好说,中游整机厂那究竟是谁减产(除非你搞一个汽车集采
[狗头]
)。下游买单更不可能了,这不跟另一个国策(提振消费)矛盾么?就像去年提的消费一样,我也写过长文觉得很难实现。今年反内卷如果只是单点发力,恐怕也很难。
我觉得既不能低估也不能高估Gov的意志和能力。比如楼市,再比如股市我觉得已经是很相对“自主可控”的领域了,但这么多年经历了这么多次筹码惨烈的下杀才在去年924到现在有来之不易的可控。
就这些~
门捷列夫学徒
--
年内又新高了,一个赛道好的时候都会好,所以那些门派之争有多么无聊(且好多人基本研究都不过关都敢写长篇大论) 另外Ai肯定没走完,这只是小高潮。
年内又新高了,一个赛道好的时候都会好,所以那些门派之争有多么无聊(且好多人基本研究都不过关都敢写长篇大论)
另外Ai肯定没走完,这只是小高潮。
门捷列夫学徒
--
这个行情确实有点太好了,而且增量资金似乎还有很多
这个行情确实有点太好了,而且增量资金似乎还有很多
门捷列夫学徒
--
随着反内卷的深入,一个古老而又沉睡许久的powerful板块即将被唤醒,那就是煤飞色舞。场外大量埋伏的old money已经蠢蠢欲动了,市场交易量很难再下1.5万亿。 毕竟Ai也好,创新药也好做的人大部分还是new money。我个人对old money是非常respect,耐久性和爆发性非常值得期待。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舒适圈。毕竟赚钱才是硬道理,抄抄前辈老师们的作业就行。$天齐锂业(SZ002466)$ $北方稀土(SH600111)$ 当然我个人还是以Ai为代表的成长性板块为主,而成长和周期永远是A股最好的题材。
随着反内卷的深入,一个古老而又沉睡许久的powerful板块即将被唤醒,那就是煤飞色舞。场外大量埋伏的old money已经蠢蠢欲动了,市场交易量很难再下1.5万亿。
毕竟Ai也好,创新药也好做的人大部分还是new money。我个人对old money是非常respect,耐久性和爆发性非常值得期待。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舒适圈。毕竟赚钱才是硬道理,抄抄前辈老师们的作业就行。$天齐锂业(SZ002466)$ $北方稀土(SH600111)$
当然我个人还是以Ai为代表的成长性板块为主,而成长和周期永远是A股最好的题材。
门捷列夫学徒
--
MPO太猛了 [狗头] $太辰光(SZ300570)$ $长芯博创(SZ300548)$ $仕佳光子(SH688313)$
MPO太猛了
[狗头]
$太辰光(SZ300570)$ $长芯博创(SZ300548)$ $仕佳光子(SH688313)$
门捷列夫学徒
--
希望大家耐心呵护慢牛,关键要呵护“慢”,不用管牛 [狗头] 另外我觉得年内国产Ai或应用应该还有一波大机会,我指的是翻倍那种机会,当然北美也没走完。
希望大家耐心呵护慢牛,关键要呵护“慢”,不用管牛
[狗头]
另外我觉得年内国产Ai或应用应该还有一波大机会,我指的是翻倍那种机会,当然北美也没走完。
门捷列夫学徒
--
周末杂谈:牛市基础、Ai、交易长期资金入市当然是牛市的必备条件,但这只是结果和表象。核心还是市场有没有足够优质的具有成长性的资产。这里注意是成长而不是便宜的资产。 宇树最近要上市了,还有借壳上纬新材的智元机器人,再加上笔者了解到的不少大模型(比如智谱)也在谋求上市。市场对此似乎有争议,认为人形机器人或大模型并没有大规模商业化为什么要着急上市,是不是着急套现。而我认为,让以宇树为代表的大量新兴产业尽早上市,恰是长期牛市的核心基础。可以让更多散户分享到新兴赛道龙头成长的果实。 过去我们会里出于“保护普通投资人”的由头,在IPO审核的时候非常看重收入利润。殊不知非常多的细分行业当“收入利润满足会里标准的时候”,其实也差不多到了该行业的天花板了,真正上市了股东们最佳策略就是减持和套现。举个例子,其实创新器械在美股是一个非常好的赛道,心血管更是器械里面黄金赛道,而我记得我在20年左右扫整个创新器械赛道标的的时候,以心脉、佰仁、微电生理为代表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上市之初市值便以透支了所有的成长空间(因为医疗器械就是这样,细分赛道规模不大,企业利润好看的时候差不多也到天花板了)。这就是典型的一级赚钱二级接盘的例子。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宁德时代,如果我们假想宁德也因为各种原因,利润到了数百亿的时候才ipo(类比工业富联和温氏),那恐怕就没有前几年新能源轰轰烈烈的大牛市。 此外还有一种“伪成长”就是上市是为了扩产内卷,21年整个锂电材料快在一级市场成堰塞湖了,这次反内卷须在根上引导资金导向,不然二级散户又是接盘侠。所以当我们诟病甚至出台各种政策去限制大小股东减持的时候,其实根源还是企业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IPO的时候早已使光了浑身解数。而真正有成长力的资产要么还在煎熬排队,要么流失到纳斯达克去上市。 宇树的话题说完了,再说一下周末比较热闹的Ai。 OpenAi拿了IMO数学竞赛的金牌,非常了不起,这是Ai接近AGI/ASI又一个标志性事件。我认为Ai的价值是能做到人类做不到的事情,而不是Agent帮人订机票或者刷简历这种事情。前几天黄仁勋和王坚的讨论也提到了,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人类器官的延伸:比如汽车飞机是腿、电话手机是嘴巴耳朵,而Ai正是大脑的延伸。比如coding这件事肯定是有门槛的,而vibe coding就能实现平权,当普通人可以拿着Ai可以去参加IMO、或coding、或生成视频、或深度研究,这才是Ai释放生产力的标志。而不是ai帮你订酒店点外卖这种(非常遗憾T就是这么理解agent的,我一直不喜欢T的Ai战略,当然很多人说我不配评论大厂 ),因为刷简历订酒店这种需求Ai其实很难比人类做得好(本质还是大部分人表述不清楚自己的需求 ),而这种Agent也谈不上释放生产力。 最后回归到交易层面,我其实不太喜欢追和卷订单数据,因为在电新时代订单/业绩很好而股价暴跌的例子已经历历在目了。所以更重要的是眼光抬高一层,看清楚底层的逻辑和趋势。对于我而言,只要Ai和机器人的长期叙事逻辑不出问题,就没有到换赛道的时候,所以这一次IMO金牌其实对于我个人的信心要大于XX又获取了XX的订单,投资需要的是模糊的正确而不得精准的错误。 还有不少人喜欢说“自己早就看对某某”而沾沾自喜,仿佛有一种先知和认知大大超前的感觉。其实大可不必,每个人在股市久了,都会有不少是“早就看对而市场错误”的时候。我觉得交易就像物种进化一样,关键是应对:对的时候能不能拿得住和加仓,看错了能不能防守和果断减仓。我们来市场是来赚钱的而不是证明自己有多先知其他人有多sb,更不是来吵架的。在信息如此丰富的时代,看对选对都不难,但这只是冰面上10%的工作,真正想赚到大钱还是冰面下90%的内容,就是你如何应对和判断市场
周末杂谈:牛市基础、Ai、交易
长期资金入市当然是牛市的必备条件,但这只是结果和表象。核心还是市场有没有足够优质的具有成长性的资产。这里注意是成长而不是便宜的资产。
宇树最近要上市了,还有借壳上纬新材的智元机器人,再加上笔者了解到的不少大模型(比如智谱)也在谋求上市。市场对此似乎有争议,认为人形机器人或大模型并没有大规模商业化为什么要着急上市,是不是着急套现。而我认为,让以宇树为代表的大量新兴产业尽早上市,恰是长期牛市的核心基础。可以让更多散户分享到新兴赛道龙头成长的果实。
过去我们会里出于“保护普通投资人”的由头,在IPO审核的时候非常看重收入利润。殊不知非常多的细分行业当“收入利润满足会里标准的时候”,其实也差不多到了该行业的天花板了,真正上市了股东们最佳策略就是减持和套现。举个例子,其实创新器械在美股是一个非常好的赛道,心血管更是器械里面黄金赛道,而我记得我在20年左右扫整个创新器械赛道标的的时候,以心脉、佰仁、微电生理为代表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上市之初市值便以透支了所有的成长空间(因为医疗器械就是这样,细分赛道规模不大,企业利润好看的时候差不多也到天花板了)。这就是典型的一级赚钱二级接盘的例子。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宁德时代,如果我们假想宁德也因为各种原因,利润到了数百亿的时候才ipo(类比工业富联和温氏),那恐怕就没有前几年新能源轰轰烈烈的大牛市。
此外还有一种“伪成长”就是上市是为了扩产内卷,21年整个锂电材料快在一级市场成堰塞湖了,这次反内卷须在根上引导资金导向,不然二级散户又是接盘侠。所以当我们诟病甚至出台各种政策去限制大小股东减持的时候,其实根源还是企业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IPO的时候早已使光了浑身解数。而真正有成长力的资产要么还在煎熬排队,要么流失到纳斯达克去上市。
宇树的话题说完了,再说一下周末比较热闹的Ai。
OpenAi拿了IMO数学竞赛的金牌,非常了不起,这是Ai接近AGI/ASI又一个标志性事件。我认为Ai的价值是能做到人类做不到的事情,而不是Agent帮人订机票或者刷简历这种事情。前几天黄仁勋和王坚的讨论也提到了,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人类器官的延伸:比如汽车飞机是腿、电话手机是嘴巴耳朵,而Ai正是大脑的延伸。比如coding这件事肯定是有门槛的,而vibe coding就能实现平权,当普通人可以拿着Ai可以去参加IMO、或coding、或生成视频、或深度研究,这才是Ai释放生产力的标志。而不是ai帮你订酒店点外卖这种(非常遗憾T就是这么理解agent的,我一直不喜欢T的Ai战略,当然很多人说我不配评论大厂
),因为刷简历订酒店这种需求Ai其实很难比人类做得好(本质还是大部分人表述不清楚自己的需求
),而这种Agent也谈不上释放生产力。
最后回归到交易层面,我其实不太喜欢追和卷订单数据,因为在电新时代订单/业绩很好而股价暴跌的例子已经历历在目了。所以更重要的是眼光抬高一层,看清楚底层的逻辑和趋势。对于我而言,只要Ai和机器人的长期叙事逻辑不出问题,就没有到换赛道的时候,所以这一次IMO金牌其实对于我个人的信心要大于XX又获取了XX的订单,投资需要的是模糊的正确而不得精准的错误。
还有不少人喜欢说“自己早就看对某某”而沾沾自喜,仿佛有一种先知和认知大大超前的感觉。其实大可不必,每个人在股市久了,都会有不少是“早就看对而市场错误”的时候。我觉得交易就像物种进化一样,关键是应对:对的时候能不能拿得住和加仓,看错了能不能防守和果断减仓。我们来市场是来赚钱的而不是证明自己有多先知其他人有多sb,更不是来吵架的。在信息如此丰富的时代,看对选对都不难,但这只是冰面上10%的工作,真正想赚到大钱还是冰面下90%的内容,就是你如何应对和判断市场
门捷列夫学徒
--
北美链真是精彩,估计还要逼空上涨
北美链真是精彩,估计还要逼空上涨
门捷列夫学徒
--
不想写长文了,关注Ai应用的现在就看谁把Ai coding这个制高点拿下了,最近无论是硅谷还是国内的字节重心都在这。Ai变化非常快,之前Ai软件那些宏大叙事暂时不重要了,Ai coding才是短期应用或者ASI实现的关键。 最近算力飞轮也是大家看到了确定性的Ai coding的机会,coding是数字世界ASI的闭环,也非常好验证和循环。其次才是Agent赋能人类,最终终局是物理Ai。 字节这一次卡拿的最多最坚定,战略上大力搞coding,个人认为字节还是跟硅谷最紧的一家公司。字节的相关算力是最先释放业绩的(T可能是最慢,A居中) 所以那些AH那些所谓Ai应用要区分哪些是补涨的,其实还是算力是最确定的。
不想写长文了,关注Ai应用的现在就看谁把Ai coding这个制高点拿下了,最近无论是硅谷还是国内的字节重心都在这。Ai变化非常快,之前Ai软件那些宏大叙事暂时不重要了,Ai coding才是短期应用或者ASI实现的关键。
最近算力飞轮也是大家看到了确定性的Ai coding的机会,coding是数字世界ASI的闭环,也非常好验证和循环。其次才是Agent赋能人类,最终终局是物理Ai。
字节这一次卡拿的最多最坚定,战略上大力搞coding,个人认为字节还是跟硅谷最紧的一家公司。字节的相关算力是最先释放业绩的(T可能是最慢,A居中)
所以那些AH那些所谓Ai应用要区分哪些是补涨的,其实还是算力是最确定的。
门捷列夫学徒
--
说了昨天不用减仓 [狗头] 今天可以减,但大趋势还是向上的。 之前的帖子也说过了下半年一些国产算力也能释放业绩,比如柴发都三连了,交换机我个人也很看好,弹性比较大。另外有一些细分问的人比较多,但估计没那么快释放
说了昨天不用减仓
[狗头]
今天可以减,但大趋势还是向上的。
之前的帖子也说过了下半年一些国产算力也能释放业绩,比如柴发都三连了,交换机我个人也很看好,弹性比较大。另外有一些细分问的人比较多,但估计没那么快释放
门捷列夫学徒
--
国产算力的中军除了柴发以外都换了新面孔,比如B30代工的服务器公司和国产交换机。尤其是交换机公司,虽然现在pe高但是未来空间应该很大的,换新面孔这挺好的,算力租赁的筹码结构确实不好里面的,这一波国产算力暂时租赁没参与。 Agent市场选择了的台系龙头之后也高看一眼。 北美算力光互连还是非常看好,xc还没新高呢。
国产算力的中军除了柴发以外都换了新面孔,比如B30代工的服务器公司和国产交换机。尤其是交换机公司,虽然现在pe高但是未来空间应该很大的,换新面孔这挺好的,算力租赁的筹码结构确实不好里面的,这一波国产算力暂时租赁没参与。
Agent市场选择了的台系龙头之后也高看一眼。
北美算力光互连还是非常看好,xc还没新高呢。
门捷列夫学徒
--
我说句不好听的,持有光模块/铜缆/cpo的在相互吵架是连基本概念都没搞清楚。现在明明这几个都是共生关系,用于柜内和柜外的差别。你要说当年光伏确实有技术路线之争和替代关系吵吵架也就罢了,Ai这几个就是业绩释放节奏和下游客户的差别。
我说句不好听的,持有光模块/铜缆/cpo的在相互吵架是连基本概念都没搞清楚。现在明明这几个都是共生关系,用于柜内和柜外的差别。你要说当年光伏确实有技术路线之争和替代关系吵吵架也就罢了,Ai这几个就是业绩释放节奏和下游客户的差别。
门捷列夫学徒
--
Grok4真的很牛逼,20万卡集群的产物,预训练大力出奇迹,scaling law依然有效。 马上Xai要用10万卡GB200训练多模态Agent了,预计今年10月左右发布,未来规划是是百万卡集群。 DS R1和北美最先进的模型已经不是一个代际的了,回想今年DS刚出来的时候好多人还在说算力不重要了这种反智言论。现在也有声音说阿里等csp搞外卖是对的,Ai先放放,真令人着急~
Grok4真的很牛逼,20万卡集群的产物,预训练大力出奇迹,scaling law依然有效。
马上Xai要用10万卡GB200训练多模态Agent了,预计今年10月左右发布,未来规划是是百万卡集群。
DS R1和北美最先进的模型已经不是一个代际的了,回想今年DS刚出来的时候好多人还在说算力不重要了这种反智言论。现在也有声音说阿里等csp搞外卖是对的,Ai先放放,真令人着急~
XAI
门捷列夫学徒
--
MPO这几天非常牛,另外我觉得相对低估的还有scaleup方向的铜和aec(今天bc这么牛不是没道理),最近涨幅大幅度落后scale out的光模块,当然光模块也是极便宜的。$长芯博创(SZ300548)$ $太辰光(SZ300570)$ 最近北美投行报告也很简单,就是不断上调上调还是上调
MPO这几天非常牛,另外我觉得相对低估的还有scaleup方向的铜和aec(今天bc这么牛不是没道理),最近涨幅大幅度落后scale out的光模块,当然光模块也是极便宜的。$长芯博创(SZ300548)$ $太辰光(SZ300570)$
最近北美投行报告也很简单,就是不断上调上调还是上调
门捷列夫学徒
--
好奇国内这些万亿互联网巨头做决策的时候真的不考虑资本市场的影响和股东权益么?怎么感觉还像村口的小卖部山头主义还是这么强。 就算你外卖大战完胜,涨一个美团的市值,对阿里的影响也就是上涨40%。而看美股七姐妹因为Ai涨了数倍都不止。 现在好了,如果未来一直深陷外卖大战泥潭,搞不好这一次几个互联网巨头加起来跌一个美团市值都有可能。$阿里巴巴(BABA)$
好奇国内这些万亿互联网巨头做决策的时候真的不考虑资本市场的影响和股东权益么?怎么感觉还像村口的小卖部山头主义还是这么强。
就算你外卖大战完胜,涨一个美团的市值,对阿里的影响也就是上涨40%。而看美股七姐妹因为Ai涨了数倍都不止。
现在好了,如果未来一直深陷外卖大战泥潭,搞不好这一次几个互联网巨头加起来跌一个美团市值都有可能。$阿里巴巴(BABA)$
门捷列夫学徒
--
几个Ai细分里面(边角料),可能只有ccl、电子布等少数上游未来是真正会受益于这一波Ai的(但其利润释放空间其实远不如当年的光模块)其它的基本都是炒主题的,但不影响股价上涨,A股就是喜欢new story大家各取所需,但遗憾的是几个显眼标的市值都很大了,再涨下去这帐就太容易算了 [狗头] :市值已经快超过正宗Ai链的mpo、AEC、铜连接等,估值更是没法看。 其它碎碎念:除了北美Ai外,我觉得游戏板块的筹码好得很,另外就是有跨境支付稳定币概念的有些筹码也不错。筹码烂完了的有新消费和机器人。另外恒指因为外卖大战有调整需求(不太相信创新药能单独撑起恒指,最近明显有出货迹象),沪指也3500了过了心里位,七月可能整体交易机会不如上月。
几个Ai细分里面(边角料),可能只有ccl、电子布等少数上游未来是真正会受益于这一波Ai的(但其利润释放空间其实远不如当年的光模块)其它的基本都是炒主题的,但不影响股价上涨,A股就是喜欢new story大家各取所需,但遗憾的是几个显眼标的市值都很大了,再涨下去这帐就太容易算了
[狗头]
:市值已经快超过正宗Ai链的mpo、AEC、铜连接等,估值更是没法看。
其它碎碎念:除了北美Ai外,我觉得游戏板块的筹码好得很,另外就是有跨境支付稳定币概念的有些筹码也不错。筹码烂完了的有新消费和机器人。另外恒指因为外卖大战有调整需求(不太相信创新药能单独撑起恒指,最近明显有出货迹象),沪指也3500了过了心里位,七月可能整体交易机会不如上月。
门捷列夫学徒
--
OpenAi 2024年收入40亿美金,25年年化收入100亿美金,就连Anthropic 25年收入也将来到40亿美金。甚至有投行预测,在30年之前openai的收入都将来到千亿美金,追赶上目前meta的收入。 Ai应用收入和算力投入即将或者说已经形成了飞轮效应,Oai的收入和用户在今年增长都在指数级加速。这还不算口碑爆好的gemini和马斯克的Xai。 而我们csp居然还在花500亿卷外卖大战,真的非常非常无聊,不知道这种内卷是意义是什么?
OpenAi 2024年收入40亿美金,25年年化收入100亿美金,就连Anthropic 25年收入也将来到40亿美金。甚至有投行预测,在30年之前openai的收入都将来到千亿美金,追赶上目前meta的收入。
Ai应用收入和算力投入即将或者说已经形成了飞轮效应,Oai的收入和用户在今年增长都在指数级加速。这还不算口碑爆好的gemini和马斯克的Xai。
而我们csp居然还在花500亿卷外卖大战,真的非常非常无聊,不知道这种内卷是意义是什么?
登录解锁更多内容
登录
浏览最新的加密货币新闻
⚡️ 参与加密货币领域的最新讨论
💬 与喜爱的创作者互动
👍 查看感兴趣的内容
邮箱/手机号码
注册
登录
热门话题
ETH突破4000
2.1M 次浏览
3,506 人讨论中
ETH 暴力突破 4220!多头狂欢背后,藏着的变盘暗线你敢忽视?!
安宁说币
6次点赞
8.2k 次浏览
特朗普加密新政
1M 次浏览
1,648 人讨论中
比特币流动性危机
1.9M 次浏览
3,680 人讨论中
查看更多
实时新闻
Core Scientific 2025 财年第二季度挖矿收入下降至 6240 万美元
--
SharpLink Gaming 关联地址提取 17655 枚 ETH,价值约 7270 万美元
--
Erik Voorhees 出售 6,581 枚 ETH,价值 2738 万美元
--
数据:Vitalik 链上资产总值突破 10 亿美元,包含 24 万枚 ETH
--
Block 将于下周推出新比特币挖矿芯片
--
查看更多
热门文章
一些思考:
门捷列夫学徒
50 万 U 出金零冻卡!分析师方金压箱底的保命套路,新手看完少掉三层皮!
分析师方金
币圈赚了10万,怎么安全出金?老司机0冻卡经验大实话!
月姐财经
ETH破4000+SHIB烧钱狂欢+DOGE鲸鱼激战+BTC挑战新地位!这波币圈行情你得知道
加密小云日记
#ETH突破4000 顶部区域在$4,200–$4,500,回调需守稳$3,980 上涨终止信号:ETH 若在 $4,2
韭菜爱玩
查看更多
网站地图
Cookie偏好设置
平台条款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