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Square

加密城市 Crypto City

image
认证创作者
0 关注
5.7K 粉丝
4.2K+ 点赞
2.1K+ 分享
全部内容
--
花蓮光復災情引關注!有人用AI生成假圖騙流量,AI時代媒體識讀更難了?花蓮光復災情引關注,有人用AI生成假救災圖騙流量 據《公視新聞網》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造成光復鄉出現嚴重災情,截至 9 月 29 日,災難已導致 18 人死亡、6 人失聯。 然而,正當全台關注救災進展、為災民心痛之際,有網友發現在 Threads 上竟出現利用 AI 生成內容消費災難、騙取流量的亂象,再次引發民眾對 AI 假資訊與媒體識讀能力的擔憂。 例如,一張 AI 生成的照片顯示一台貨車載滿便當,其文案寫道:「我阿姨心疼得睡不著...找朋友湊到一車便當送進災區。原來善良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另一張圖片則是一群年輕人站在泥濘中,文案稱救災現場儼然成為「大型戀愛綜藝節目」,許多年輕人因此結緣。 更驚人的是,這些虛構的內容與圖片,竟都獲得了數千個按讚數,引發大量爭議。 網友怒批「吃人血饅頭」,科技放大善惡兩面 這類蹭花蓮災情熱點的 AI 假貼文,被網友抓出來嚴厲批評,直指這是消費災難、賺取不義流量的惡劣行徑。 一位網友評論這些貼文是想吃人血饅頭的紅利,但連饅頭都不想自己蒸。也有人擔憂 AI 技術的影響:「已經很多人分辨不出 AI 生成圖片和真實圖片了」另一位網友則感嘆:「人性有美麗的跟醜惡的一面,科技把兩個都放大了。」 也有網友發現,部分發表類似 AI 圖跟文案的帳號,最後會引導你購買詭異的睡眠噴霧,而有些貼文則明顯企圖操作輿論,趁機製造男性、女性或年輕人與老人之間的對立等等,大家滑社群務必要謹慎辨別資訊真假,不要輕易被「釣魚」了。 從假救災到假醫療,AI假資訊氾濫成災 利用 AI 生成內容誤導民眾的事件早已層出不窮,最近就有一個 YouTube 頻道「智慧之泉」,利用 AI 生成不存在的專家大談健康養生,頻道影片總觀看數竟突破 1,600 萬,誤導許多資訊判讀能力較弱的長輩。 此外,諸如「雪霸山區 5 位大學生失蹤」的虛構社會案件,以及近期「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 Bybit 在 9/22 遭駭」的假消息,其源頭都被查出是 AI 帳號生成的虛假內容。 延伸閱讀: AI假影片入侵YT!智慧之泉頻道影片全用AI生成,觀看破1600萬誤導長輩   AI以假亂真,媒體識讀面臨新挑戰 從災情、社會案件、醫療保健到金融市場,生成式 AI 技術的普及,大幅降低了製造假消息的門檻。這些真假難辨的內容,能透過社群平台的演算法輕易觸及大量閱聽人。 當一個粉絲數極少的 AI 帳號都能輕易引發市場恐慌,或利用災難騙取大眾的同情心時,如何強化全民的媒體素養與事實查核能力,以及平台與政府該如何應對監管挑戰,已成為 AI 時代刻不容緩的議題。 看更多AI相關新聞: 為何ChatGPT 5跟其他AI模型還是會胡說八道?OpenAI研究解釋一切 活俠傳沒日文版怎麼辦?日本玩家靠AI翻譯通關:精準度比DeepL高 ChatGPT每週7億人使用!OpenAI公開4大關鍵數據:今年營收估130億鎂 『花蓮光復災情引關注!有人用AI生成假圖騙流量,AI時代媒體識讀更難了?』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花蓮光復災情引關注!有人用AI生成假圖騙流量,AI時代媒體識讀更難了?

花蓮光復災情引關注,有人用AI生成假救災圖騙流量

據《公視新聞網》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造成光復鄉出現嚴重災情,截至 9 月 29 日,災難已導致 18 人死亡、6 人失聯。

然而,正當全台關注救災進展、為災民心痛之際,有網友發現在 Threads 上竟出現利用 AI 生成內容消費災難、騙取流量的亂象,再次引發民眾對 AI 假資訊與媒體識讀能力的擔憂。

例如,一張 AI 生成的照片顯示一台貨車載滿便當,其文案寫道:「我阿姨心疼得睡不著...找朋友湊到一車便當送進災區。原來善良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另一張圖片則是一群年輕人站在泥濘中,文案稱救災現場儼然成為「大型戀愛綜藝節目」,許多年輕人因此結緣。

更驚人的是,這些虛構的內容與圖片,竟都獲得了數千個按讚數,引發大量爭議。

網友怒批「吃人血饅頭」,科技放大善惡兩面

這類蹭花蓮災情熱點的 AI 假貼文,被網友抓出來嚴厲批評,直指這是消費災難、賺取不義流量的惡劣行徑。

一位網友評論這些貼文是想吃人血饅頭的紅利,但連饅頭都不想自己蒸。也有人擔憂 AI 技術的影響:「已經很多人分辨不出 AI 生成圖片和真實圖片了」另一位網友則感嘆:「人性有美麗的跟醜惡的一面,科技把兩個都放大了。」

也有網友發現,部分發表類似 AI 圖跟文案的帳號,最後會引導你購買詭異的睡眠噴霧,而有些貼文則明顯企圖操作輿論,趁機製造男性、女性或年輕人與老人之間的對立等等,大家滑社群務必要謹慎辨別資訊真假,不要輕易被「釣魚」了。

從假救災到假醫療,AI假資訊氾濫成災

利用 AI 生成內容誤導民眾的事件早已層出不窮,最近就有一個 YouTube 頻道「智慧之泉」,利用 AI 生成不存在的專家大談健康養生,頻道影片總觀看數竟突破 1,600 萬,誤導許多資訊判讀能力較弱的長輩。

此外,諸如「雪霸山區 5 位大學生失蹤」的虛構社會案件,以及近期「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 Bybit 在 9/22 遭駭」的假消息,其源頭都被查出是 AI 帳號生成的虛假內容。

延伸閱讀:
AI假影片入侵YT!智慧之泉頻道影片全用AI生成,觀看破1600萬誤導長輩
 

AI以假亂真,媒體識讀面臨新挑戰

從災情、社會案件、醫療保健到金融市場,生成式 AI 技術的普及,大幅降低了製造假消息的門檻。這些真假難辨的內容,能透過社群平台的演算法輕易觸及大量閱聽人。

當一個粉絲數極少的 AI 帳號都能輕易引發市場恐慌,或利用災難騙取大眾的同情心時,如何強化全民的媒體素養與事實查核能力,以及平台與政府該如何應對監管挑戰,已成為 AI 時代刻不容緩的議題。

看更多AI相關新聞:
為何ChatGPT 5跟其他AI模型還是會胡說八道?OpenAI研究解釋一切

活俠傳沒日文版怎麼辦?日本玩家靠AI翻譯通關:精準度比DeepL高

ChatGPT每週7億人使用!OpenAI公開4大關鍵數據:今年營收估130億鎂

『花蓮光復災情引關注!有人用AI生成假圖騙流量,AI時代媒體識讀更難了?』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Pi幣週跌25%!Pi Network高管爆料團隊內鬥、2千萬鎂資金挪用內幕內部紛爭與資金風波浮上檯面,前高層揭露核心團隊內鬥內幕 聲稱要打造全球最大去中心化行動挖礦社群的 Pi Network,近日再度陷入爭議。前高層 McPhilip 出面指控,該專案核心團隊長期陷入內鬥,並涉嫌挪用 2,000 萬美元資金,導致生態系建設嚴重停滯,最終衝擊幣價與社群信任。 根據公開法庭文件,McPhilip 控訴 Pi Network 兩位聯合創辦人 Dr. Nicolas Kokkalis 與 Chengdiao Fan 自 2020 年起關係惡化,不僅剝奪其系統存取權限,還意圖以每股 0.00005 美元發行新股稀釋其股份。 更令人關注的是,該筆在 2019 至 2020 年間募得的資金原本用於構建完整應用生態系,但 McPhilip 指出,團隊至今未能交付可用產品,甚至將開發資源用於內部權力鬥爭。 McPhilip 痛批:「當時有資金打造上百個應用,卻選擇隱瞞投資人與社群,一切只因創辦人之間的私怨與控制慾。」 幣價暴跌 25%,GCV 假說再惹爭議,社群信任面臨考驗 這場爆料風波爆發之際,Pi 幣價格也同步遭遇重挫。根據市場數據,Pi 幣在過去一週暴跌逾 25%,跌破 0.26 美元,並跌出全球加密資產前 50 名。投資人原本寄望 Pi Network 推出主網與實用應用,然而進度一再跳票,反而引發一連串社群不滿與外界質疑。 其中備受爭議的是「全球共識價值」(GCV)論述:一種聲稱每顆 Pi 幣價值 314,159 美元的「共識說法」。該理論由部分社群成員推動,並將未上市交易的 Pi 幣標記為「髒幣」。知名幣圈觀察者 Dr. Altcoin 批評此說法毫無根據,呼籲核心團隊應立即對這類虛假敘事公開譴責,「若不正視這些錯誤認知,Pi 幣價值恐遭到毀滅性打擊。」 值得一提的是,Pi Network 雖近期與區塊鏈驗證平台 Sign Protocol 宣佈合作,並將由 Chengdiao Fan 參與新加坡 TOKEN2049 大會,但幣價仍未出現明顯回升。外界認為,即便有新技術整合與曝光機會,若無實質應用落地與團隊治理透明化,Pi 幣的投資信心仍難恢復。 圖源:TOKEN2049 Pi Network 創辦人 Chengdiao Fan 將出席新加坡 TOKEN2049 大會 主網遲未上線,應用發展停滯,生態建設前景堪憂 根據 Pi Network 社群觀察者 Mr. Spock 的說法,自 2019 年完成募資後,核心團隊便未如承諾推出完整應用生態,甚至至今主網仍處於測試階段。他直言:「他們當時有資源打造上百個應用,卻什麼也沒做,選擇將資金用於內部控制鬥爭,這對信任他們的使用者極度不公平。」 圖源:X/@MrSpockApe Pi Network 社群觀察者 Mr. Spock 批評,自 2019 年完成募資後,核心團隊便未如承諾推出完整應用生態 目前 Pi Network 雖已推出包含去中心化身份驗證(KYC)與 Protocol v23 測試網版本,但仍無法對外公開交易主網幣,導致市場流動性低迷。不少支持者也開始質疑,其所強調的「社群驅動」、「使用者為先」是否只是空洞口號。 創辦人 Chengdiao Fan 將於 10 月 1 日至 2 日出席新加坡 TOKEN2049 大會,預計發表主題為「加密貨幣的未來:從流動性到實用性」的演講。然而在內部糾紛與社群質疑聲中,Pi Network 若無法妥善處理治理爭議、澄清資金使用問題,勢必難以說服外界其仍具備構建 Web3 生態系的能力。 這場「手機挖礦夢」是否將淪為幣圈幻象,端看團隊能否正面迎戰風暴、重建信任。 本篇內容由加密 Agent 匯總各方資訊生成、《加密城市》審稿與編輯,目前仍處於培訓階段,可能存在邏輯偏差或資訊誤差,內容僅供參考,請勿視為投資建議。 『Pi幣週跌25%!Pi Network高管爆料團隊內鬥、2千萬鎂資金挪用內幕』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Pi幣週跌25%!Pi Network高管爆料團隊內鬥、2千萬鎂資金挪用內幕

內部紛爭與資金風波浮上檯面,前高層揭露核心團隊內鬥內幕

聲稱要打造全球最大去中心化行動挖礦社群的 Pi Network,近日再度陷入爭議。前高層 McPhilip 出面指控,該專案核心團隊長期陷入內鬥,並涉嫌挪用 2,000 萬美元資金,導致生態系建設嚴重停滯,最終衝擊幣價與社群信任。

根據公開法庭文件,McPhilip 控訴 Pi Network 兩位聯合創辦人 Dr. Nicolas Kokkalis 與 Chengdiao Fan 自 2020 年起關係惡化,不僅剝奪其系統存取權限,還意圖以每股 0.00005 美元發行新股稀釋其股份。

更令人關注的是,該筆在 2019 至 2020 年間募得的資金原本用於構建完整應用生態系,但 McPhilip 指出,團隊至今未能交付可用產品,甚至將開發資源用於內部權力鬥爭。

McPhilip 痛批:「當時有資金打造上百個應用,卻選擇隱瞞投資人與社群,一切只因創辦人之間的私怨與控制慾。」

幣價暴跌 25%,GCV 假說再惹爭議,社群信任面臨考驗

這場爆料風波爆發之際,Pi 幣價格也同步遭遇重挫。根據市場數據,Pi 幣在過去一週暴跌逾 25%,跌破 0.26 美元,並跌出全球加密資產前 50 名。投資人原本寄望 Pi Network 推出主網與實用應用,然而進度一再跳票,反而引發一連串社群不滿與外界質疑。

其中備受爭議的是「全球共識價值」(GCV)論述:一種聲稱每顆 Pi 幣價值 314,159 美元的「共識說法」。該理論由部分社群成員推動,並將未上市交易的 Pi 幣標記為「髒幣」。知名幣圈觀察者 Dr. Altcoin 批評此說法毫無根據,呼籲核心團隊應立即對這類虛假敘事公開譴責,「若不正視這些錯誤認知,Pi 幣價值恐遭到毀滅性打擊。」

值得一提的是,Pi Network 雖近期與區塊鏈驗證平台 Sign Protocol 宣佈合作,並將由 Chengdiao Fan 參與新加坡 TOKEN2049 大會,但幣價仍未出現明顯回升。外界認為,即便有新技術整合與曝光機會,若無實質應用落地與團隊治理透明化,Pi 幣的投資信心仍難恢復。

圖源:TOKEN2049 Pi Network 創辦人 Chengdiao Fan 將出席新加坡 TOKEN2049 大會

主網遲未上線,應用發展停滯,生態建設前景堪憂

根據 Pi Network 社群觀察者 Mr. Spock 的說法,自 2019 年完成募資後,核心團隊便未如承諾推出完整應用生態,甚至至今主網仍處於測試階段。他直言:「他們當時有資源打造上百個應用,卻什麼也沒做,選擇將資金用於內部控制鬥爭,這對信任他們的使用者極度不公平。」

圖源:X/@MrSpockApe Pi Network 社群觀察者 Mr. Spock 批評,自 2019 年完成募資後,核心團隊便未如承諾推出完整應用生態

目前 Pi Network 雖已推出包含去中心化身份驗證(KYC)與 Protocol v23 測試網版本,但仍無法對外公開交易主網幣,導致市場流動性低迷。不少支持者也開始質疑,其所強調的「社群驅動」、「使用者為先」是否只是空洞口號。

創辦人 Chengdiao Fan 將於 10 月 1 日至 2 日出席新加坡 TOKEN2049 大會,預計發表主題為「加密貨幣的未來:從流動性到實用性」的演講。然而在內部糾紛與社群質疑聲中,Pi Network 若無法妥善處理治理爭議、澄清資金使用問題,勢必難以說服外界其仍具備構建 Web3 生態系的能力。

這場「手機挖礦夢」是否將淪為幣圈幻象,端看團隊能否正面迎戰風暴、重建信任。

本篇內容由加密 Agent 匯總各方資訊生成、《加密城市》審稿與編輯,目前仍處於培訓階段,可能存在邏輯偏差或資訊誤差,內容僅供參考,請勿視為投資建議。

『Pi幣週跌25%!Pi Network高管爆料團隊內鬥、2千萬鎂資金挪用內幕』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PlanB:今年6月已過牛熊分際線,比特幣2026年目標價25萬鎂!知名加密分析師 PlanB 近日在社群媒體上分享最新觀點,強調比特幣當前的牛市尚未結束,並且有望延續更長時間。他認為早在 2025 年 6 月,比特幣就跨越了牛熊交界,意思是他認為加密貨幣的牛市還沒結束,他指出,雖然無法確定本輪行情最終將持續多久或比特幣價格能漲到多高,但不排除未來走勢將呈現「長期平穩上升」的態勢,而非過去典型的「FOMO 狂潮後急速崩跌」循環。 分析師 PlanB:今年 6 月已過牛熊分際線 PlanB 特別提到,在 2025 年 6 月,比特幣已經出現了圖表上的「黃色點」(point of no return,無回頭點),這一訊號意味著市場已經正式進入牛市不可逆的階段。他將此情境與過去三次歷史走勢進行比較,包括 2013 年 1 月、2017 年 2 月以及 2020 年 10 月,皆為比特幣進入強勁牛市前的重要轉折點。 圖源:X/@100trillionUSD 川普、比特幣 ETF 雙利好,2026 劍指 25 萬美元大關 他同時指出,這個週期有兩個重大基本面事件: 比特幣 ETF 獲批:為更多傳統投資者提供了合規的入場管道,推動資金加速流入。 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結束了民主黨政府過去對加密產業的反對政策,為市場釋放更寬鬆的監管預期。 PlanB 認為,這些因素大幅降低了市場的不確定性,並強化了比特幣的長期上升趨勢。而他也指出,他認為比特幣會在 2026 年達到 25 萬美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鏈新聞》 原文標題:《分析師 PlanB:2025 年 6 月已過牛熊分際線,比特幣 2026 年目標價 25 萬美元》 原文作者:Neo 『PlanB:今年6月已過牛熊分際線,比特幣2026年目標價25萬鎂!』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PlanB:今年6月已過牛熊分際線,比特幣2026年目標價25萬鎂!

知名加密分析師 PlanB 近日在社群媒體上分享最新觀點,強調比特幣當前的牛市尚未結束,並且有望延續更長時間。他認為早在 2025 年 6 月,比特幣就跨越了牛熊交界,意思是他認為加密貨幣的牛市還沒結束,他指出,雖然無法確定本輪行情最終將持續多久或比特幣價格能漲到多高,但不排除未來走勢將呈現「長期平穩上升」的態勢,而非過去典型的「FOMO 狂潮後急速崩跌」循環。

分析師 PlanB:今年 6 月已過牛熊分際線

PlanB 特別提到,在 2025 年 6 月,比特幣已經出現了圖表上的「黃色點」(point of no return,無回頭點),這一訊號意味著市場已經正式進入牛市不可逆的階段。他將此情境與過去三次歷史走勢進行比較,包括 2013 年 1 月、2017 年 2 月以及 2020 年 10 月,皆為比特幣進入強勁牛市前的重要轉折點。

圖源:X/@100trillionUSD

川普、比特幣 ETF 雙利好,2026 劍指 25 萬美元大關

他同時指出,這個週期有兩個重大基本面事件:

比特幣 ETF 獲批:為更多傳統投資者提供了合規的入場管道,推動資金加速流入。

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結束了民主黨政府過去對加密產業的反對政策,為市場釋放更寬鬆的監管預期。

PlanB 認為,這些因素大幅降低了市場的不確定性,並強化了比特幣的長期上升趨勢。而他也指出,他認為比特幣會在 2026 年達到 25 萬美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鏈新聞》

原文標題:《分析師 PlanB:2025 年 6 月已過牛熊分際線,比特幣 2026 年目標價 25 萬美元》

原文作者:Neo

『PlanB:今年6月已過牛熊分際線,比特幣2026年目標價25萬鎂!』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想知道你幾歲會生病?這款AI告訴你答案,還能推算存活率!新一代 AI 預測模型問世,能預測上千種疾病發病時間與存活機率 由研究人員團隊開發的全新 AI 模型「Delphi-2M」,近日登上《Nature》期刊,以超過 76% 的準確率預測人類未來 20 年的健康狀況,引起醫療界與科技圈廣泛關注。該模型不僅可預測個人罹患超過 1,000 種疾病的風險,更能模擬「從現在起到你 80 歲會發生哪些疾病、哪一年出現、甚至存活率如何」。 Delphi-2M 使用類似 ChatGPT 的 Transformer 架構,但應用在醫療資料上。透過分析英國 Biobank 的 40 萬筆醫療歷史,並在丹麥 190 萬筆匿名健康紀錄上驗證準確性,該模型在預測 10 年內健康狀況時仍能維持約 70% 的表現,大幅超越現有僅針對單一疾病的風險計算工具。 研究團隊指出,Delphi-2M 的預測方式,就像閱讀一段「健康語言」:每一筆診斷紀錄被視為一個「token」,包含發病年齡與病症代碼,AI 模型則從這些序列中預測下一個「token」會是什麼病,以及大約何時會發生。例如,對一位 60 歲且患有糖尿病與高血壓的使用者,模型可能會推算其罹患胰臟癌的風險高出 19 倍;若再加入胰臟癌診斷,死亡風險將暴增近 1 萬倍。 模擬「未來人生劇本」,揭示疾病如何彼此影響健康風險 Delphi-2M 的另一大特色,是能基於使用者的既有健康數據,模擬數千種未來可能的健康路徑,產出準確率在統計誤差範圍內的「虛擬健康資料集」。這不僅可用於國家級健康政策規劃,也能為保險、藥廠與醫療機構提供參考依據。 研究人員發現,某些疾病對死亡風險的影響具有「半衰期」。例如癌症可能在數年內持續拉高風險,而敗血症則通常在數月內影響迅速下降。精神疾病則呈現高度聚集效應;一旦被診斷其中一項,日後罹患其它相關病症的機率也隨之提升。 除了疾病本身,AI 模型也自動學習如性別、吸菸習慣、BMI、飲酒等生活因子對不同疾病的影響。例如肥胖會提升糖尿病機率、吸菸則會大幅提高癌症風險。這些本為醫界熟知的關聯,卻是在無需明確標註的情況下由模型自行學習而來,展現 AI 在醫療應用上的潛力。 然而,模型雖然能有效預測趨勢,並非萬能預言家。研究顯示,Delphi-2M 在 1 年內的正確預測率為 17%,到第 20 年時將降至約 14%,但這對人口層級的預測已屬合理範圍。且目前該模型並未對外開放,僅限於研究用途;若想自行部署類似模型,則須具備海量健康資料與運算資源。 法規、資料與族群差異成未來挑戰,AI 預測醫療仍在試水溫 儘管 Delphi-2M 展現驚人潛力,實際應用於臨床仍面臨不少挑戰。首先是資料族群的代表性問題。英國生物樣本庫(Biobank)的受試者大多為健康、受教育程度高的白人,模型是否能正確預測來自亞洲、非洲或美洲的族群仍有待驗證。研究團隊指出,在丹麥測試中,模型曾高估某些病症(如敗血症)的發生率,反映其學習到部分英國醫療系統的偏差。 此外,資料隱私與醫療法規也是 AI 模型進入實際場域的重要門檻。使用完整健康歷史進行預測,需要在保護個資的同時,確保模型可與現行醫療系統整合,並經過充分審查與認證。這對目前尚未完善立法的地區而言,將是一大挑戰。 Delphi-2M 是目前少數能同時預測上千種疾病風險的 AI 系統,不僅可提供個人層級的健康預測,更具備模擬人口健康變化的能力。當人們問出「我還能活多久?」這個問題,或許不再只是哲學式的提問,而是可量化、可預測的數據點。未來在 AI 的輔助下,醫療決策不再依賴經驗,而是建立在全人生的健康軌跡預測之上:這,就是健康科技正在開啟的新時代。 『想知道你幾歲會生病?這款AI告訴你答案,還能推算存活率!』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想知道你幾歲會生病?這款AI告訴你答案,還能推算存活率!

新一代 AI 預測模型問世,能預測上千種疾病發病時間與存活機率

由研究人員團隊開發的全新 AI 模型「Delphi-2M」,近日登上《Nature》期刊,以超過 76% 的準確率預測人類未來 20 年的健康狀況,引起醫療界與科技圈廣泛關注。該模型不僅可預測個人罹患超過 1,000 種疾病的風險,更能模擬「從現在起到你 80 歲會發生哪些疾病、哪一年出現、甚至存活率如何」。

Delphi-2M 使用類似 ChatGPT 的 Transformer 架構,但應用在醫療資料上。透過分析英國 Biobank 的 40 萬筆醫療歷史,並在丹麥 190 萬筆匿名健康紀錄上驗證準確性,該模型在預測 10 年內健康狀況時仍能維持約 70% 的表現,大幅超越現有僅針對單一疾病的風險計算工具。

研究團隊指出,Delphi-2M 的預測方式,就像閱讀一段「健康語言」:每一筆診斷紀錄被視為一個「token」,包含發病年齡與病症代碼,AI 模型則從這些序列中預測下一個「token」會是什麼病,以及大約何時會發生。例如,對一位 60 歲且患有糖尿病與高血壓的使用者,模型可能會推算其罹患胰臟癌的風險高出 19 倍;若再加入胰臟癌診斷,死亡風險將暴增近 1 萬倍。

模擬「未來人生劇本」,揭示疾病如何彼此影響健康風險

Delphi-2M 的另一大特色,是能基於使用者的既有健康數據,模擬數千種未來可能的健康路徑,產出準確率在統計誤差範圍內的「虛擬健康資料集」。這不僅可用於國家級健康政策規劃,也能為保險、藥廠與醫療機構提供參考依據。

研究人員發現,某些疾病對死亡風險的影響具有「半衰期」。例如癌症可能在數年內持續拉高風險,而敗血症則通常在數月內影響迅速下降。精神疾病則呈現高度聚集效應;一旦被診斷其中一項,日後罹患其它相關病症的機率也隨之提升。

除了疾病本身,AI 模型也自動學習如性別、吸菸習慣、BMI、飲酒等生活因子對不同疾病的影響。例如肥胖會提升糖尿病機率、吸菸則會大幅提高癌症風險。這些本為醫界熟知的關聯,卻是在無需明確標註的情況下由模型自行學習而來,展現 AI 在醫療應用上的潛力。

然而,模型雖然能有效預測趨勢,並非萬能預言家。研究顯示,Delphi-2M 在 1 年內的正確預測率為 17%,到第 20 年時將降至約 14%,但這對人口層級的預測已屬合理範圍。且目前該模型並未對外開放,僅限於研究用途;若想自行部署類似模型,則須具備海量健康資料與運算資源。

法規、資料與族群差異成未來挑戰,AI 預測醫療仍在試水溫

儘管 Delphi-2M 展現驚人潛力,實際應用於臨床仍面臨不少挑戰。首先是資料族群的代表性問題。英國生物樣本庫(Biobank)的受試者大多為健康、受教育程度高的白人,模型是否能正確預測來自亞洲、非洲或美洲的族群仍有待驗證。研究團隊指出,在丹麥測試中,模型曾高估某些病症(如敗血症)的發生率,反映其學習到部分英國醫療系統的偏差。

此外,資料隱私與醫療法規也是 AI 模型進入實際場域的重要門檻。使用完整健康歷史進行預測,需要在保護個資的同時,確保模型可與現行醫療系統整合,並經過充分審查與認證。這對目前尚未完善立法的地區而言,將是一大挑戰。

Delphi-2M 是目前少數能同時預測上千種疾病風險的 AI 系統,不僅可提供個人層級的健康預測,更具備模擬人口健康變化的能力。當人們問出「我還能活多久?」這個問題,或許不再只是哲學式的提問,而是可量化、可預測的數據點。未來在 AI 的輔助下,醫療決策不再依賴經驗,而是建立在全人生的健康軌跡預測之上:這,就是健康科技正在開啟的新時代。

『想知道你幾歲會生病?這款AI告訴你答案,還能推算存活率!』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全球智商最高的人:已賣掉資產歐印比特幣,未來10年上看千萬美元全球智商最高的人金英勳:我已賣掉資產歐印比特幣 經多家機構認證,全球智商(IQ)最高紀錄保持人的金英勳(YoungHoon Kim),公開表態非常看好比特幣的未來,甚至採取了將個人全部資產轉換為比特幣($BTC)的激進策略。 金英勳今天(9/30)在 X 平台(原推特)上發貼文表示: 「身為世界最高智商紀錄保持者和記憶大師,我相信比特幣是未來經濟的唯一希望。因此,我已經將我所有的資產都轉換為比特幣。」 《The Street》之前報導,金英勳曾預測比特幣將在未來 10 年內至少增長 100 倍,並將被全球普遍採用為「終極儲備資產」。 當時比特幣的價格為 109,472.25 美元,若他的預測成真,比特幣將十年內突破 1,000 萬美元。 金英勳力挺川普家族礦商,看好成全球市值龍頭 金英勳近期也在 X 平台上分享,他跟 American Bitcoin(股票代碼:ABTC)總裁 Matt Prusak 會面的照片。 他預測,美國比特幣公司將成為世界上最聰明的公司,並在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目標中扮演關鍵角色。而比特幣的指數級增長,將推動 American Bitcoin 公司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企業。 American Bitcoin 是一家由美國前總統川普的兒子小唐納·川普(Donald Jr.)和艾瑞克·川普(Eric)共同創立的比特幣挖礦公司,其多數股權由 Hut 8(Nasdaq: HUT)持有。 除了川普家族外,加密貨幣交易所 Gemini 的共同創辦人溫克沃斯兄弟(Winklevoss twins)也據傳對該公司提供了支持。 然而,ABTC 的股價表現近期並不理想,在 9 月 22 日當週從 7 美元開盤後,未能突破 8 美元,並在 26 日以 6.58 美元收盤。 延伸閱讀: 靠WLFI、川普幣發大財?議員要求徹查川普家族海外加密交易   誰是金英勳?擁多項最高智商紀錄保持人 金英勳的智商高達 276,擁有多項最高智商紀錄認證,包括世界記憶運動理事會(WMSC)、超級天才世界紀錄(Supertalent World Record)等。 他擁有多項榮譽頭銜,包括在認知科學、教育和心理學領域的三個榮譽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多所大學的榮譽教授。 他在腦力運動領域也成就非凡,被譽為心智圖發明者 Tony Buzan 的繼承者,並擔任世界記憶錦標賽的副主席。 他創辦了非營利組織美國西格瑪智力協會(USIA),其成員包括諾姆·杭士基(Noam Chomsky)、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等世界頂尖學者,他同時也是腦部數位醫療新創公司 NeuroStory 的創辦人與執行長。 圖源:USIA 全球智商最高的人金英勳,擁有多項最高智商認證 在發表歐印比特幣的言論後,有網友質疑金英勳的世界上最聰明的身份,並在該貼文上附上社群註記,不過目前該註記已被移除。 金英勳後來上傳幾張認證照片強調,他擁有多張世界最高智商紀錄認證,而且是在他與世界記憶錦標賽等任何組織建立關係之前獨立完成的。 他之前也聲明,已於 2024 年 8 月自願退出門薩(Mensa)之上的高智商同好組織米加學社(Mega Society),理由是反對該組織創辦人涉足加密貨幣公司,以及反對該組織透過優生學支持性犯罪者和極端種族歧視的立場,顯示他企圖保持其學術與個人立場的獨立性。 看更多比特幣相關新聞: 比特幣反彈之際!古老巨鯨甦醒轉移400顆BTC,手握830倍利潤會賣嗎 比特幣連日漲回11.4萬!Uptober會來嗎?分析師警告要小心這個CME缺口 2025加密富翁超24萬人!比特幣富翁年增70%,Z世代富翁還喜歡移民   『全球智商最高的人:已賣掉資產歐印比特幣,未來10年上看千萬美元』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全球智商最高的人:已賣掉資產歐印比特幣,未來10年上看千萬美元

全球智商最高的人金英勳:我已賣掉資產歐印比特幣

經多家機構認證,全球智商(IQ)最高紀錄保持人的金英勳(YoungHoon Kim),公開表態非常看好比特幣的未來,甚至採取了將個人全部資產轉換為比特幣($BTC)的激進策略。

金英勳今天(9/30)在 X 平台(原推特)上發貼文表示:

「身為世界最高智商紀錄保持者和記憶大師,我相信比特幣是未來經濟的唯一希望。因此,我已經將我所有的資產都轉換為比特幣。」

《The Street》之前報導,金英勳曾預測比特幣將在未來 10 年內至少增長 100 倍,並將被全球普遍採用為「終極儲備資產」。

當時比特幣的價格為 109,472.25 美元,若他的預測成真,比特幣將十年內突破 1,000 萬美元。

金英勳力挺川普家族礦商,看好成全球市值龍頭

金英勳近期也在 X 平台上分享,他跟 American Bitcoin(股票代碼:ABTC)總裁 Matt Prusak 會面的照片。

他預測,美國比特幣公司將成為世界上最聰明的公司,並在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目標中扮演關鍵角色。而比特幣的指數級增長,將推動 American Bitcoin 公司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企業。

American Bitcoin 是一家由美國前總統川普的兒子小唐納·川普(Donald Jr.)和艾瑞克·川普(Eric)共同創立的比特幣挖礦公司,其多數股權由 Hut 8(Nasdaq: HUT)持有。

除了川普家族外,加密貨幣交易所 Gemini 的共同創辦人溫克沃斯兄弟(Winklevoss twins)也據傳對該公司提供了支持。

然而,ABTC 的股價表現近期並不理想,在 9 月 22 日當週從 7 美元開盤後,未能突破 8 美元,並在 26 日以 6.58 美元收盤。

延伸閱讀:
靠WLFI、川普幣發大財?議員要求徹查川普家族海外加密交易
 

誰是金英勳?擁多項最高智商紀錄保持人

金英勳的智商高達 276,擁有多項最高智商紀錄認證,包括世界記憶運動理事會(WMSC)、超級天才世界紀錄(Supertalent World Record)等。

他擁有多項榮譽頭銜,包括在認知科學、教育和心理學領域的三個榮譽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多所大學的榮譽教授。

他在腦力運動領域也成就非凡,被譽為心智圖發明者 Tony Buzan 的繼承者,並擔任世界記憶錦標賽的副主席。

他創辦了非營利組織美國西格瑪智力協會(USIA),其成員包括諾姆·杭士基(Noam Chomsky)、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等世界頂尖學者,他同時也是腦部數位醫療新創公司 NeuroStory 的創辦人與執行長。

圖源:USIA 全球智商最高的人金英勳,擁有多項最高智商認證

在發表歐印比特幣的言論後,有網友質疑金英勳的世界上最聰明的身份,並在該貼文上附上社群註記,不過目前該註記已被移除。

金英勳後來上傳幾張認證照片強調,他擁有多張世界最高智商紀錄認證,而且是在他與世界記憶錦標賽等任何組織建立關係之前獨立完成的。

他之前也聲明,已於 2024 年 8 月自願退出門薩(Mensa)之上的高智商同好組織米加學社(Mega Society),理由是反對該組織創辦人涉足加密貨幣公司,以及反對該組織透過優生學支持性犯罪者和極端種族歧視的立場,顯示他企圖保持其學術與個人立場的獨立性。

看更多比特幣相關新聞:
比特幣反彈之際!古老巨鯨甦醒轉移400顆BTC,手握830倍利潤會賣嗎

比特幣連日漲回11.4萬!Uptober會來嗎?分析師警告要小心這個CME缺口

2025加密富翁超24萬人!比特幣富翁年增70%,Z世代富翁還喜歡移民
 

『全球智商最高的人:已賣掉資產歐印比特幣,未來10年上看千萬美元』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SEC面臨核准大限!16檔加密ETF仍待審,Uptober十月行情來襲?SEC 十月面臨 16 檔 ETF 核准大限,加密市場聚焦 XRP、Solana、Dogecoin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將在十月迎來一場加密資產 ETF 的密集決策潮,預計審核多達 16 檔與主流加密貨幣相關的現貨或衍生性 ETF,標的涵蓋 Ripple($XRP)、Solana($SOL)、Litecoin($LTC)、Cardano($ADA)、狗狗幣($DOGE)等主流與迷因幣種。 首個截止日期為 10 月 2 日,Canary 所提出的 Litecoin ETF 預計將率先面臨裁定;緊接著是 10 月 10 日 Grayscale 的 Solana 與 Litecoin 信託轉換案,並於 10 月 24 日由 WisdomTree 的 $XRP ETF 劃下句點。 圖源:X/@Jseyff 十月迎來一場加密資產 ETF 的密集決策潮,預計審核多達 16 檔與主流加密貨幣相關的現貨或衍生性 ETF 這批 ETF 申請案之所以備受關注,除了涵蓋面廣、陣容龐大,更因近期 SEC 通過新版 ETF 上市標準,旨在簡化加密資產 ETF 上市流程,將原本逐案審查制度轉為較為通用的審核架構。若順利通過,$XRP 有望成為繼比特幣與以太坊之後,第三個登上美國交易所現貨 ETF 的加密資產。 根據彭博分析師 James Seyffart 分析,目前市場中仍有高達 92 檔加密資產相關 ETF 正在排隊中,這場十月的決策浪潮可說是第一波重大試水溫。 衍生性金融商品與監管同步推進,$XRP 市場動能進入關鍵轉折期 與 ETF 審查時程並行的,還有關於 $XRP 衍生性商品與監管許可的重大進展。CME 集團數據顯示,$XRP 期貨未平倉合約規模已突破 10 億美元,成為近期成長最快的加密衍生性金融商品之一。CME 並將於 10 月 13 日宣布推出 $XRP 與 Micro XRP 選擇權產品,顯示機構投資人對於 $XRP 類投資工具的需求快速升溫。 同時,Ripple 也遞交了全國性銀行牌照的申請,目前由美國貨幣監理署(OCC)審理中,預期將於十月內給出答覆。若 Ripple 能獲得銀行牌照,其合規地位將再獲提升,進一步加強 XRP 在金融體系中的角色,並為後續 ETF 審查添加政策背書。 而在九月底推出的 REX-Osprey XRP ETF(代號:XRPR)更已進一步開放選擇權交易,展現出市場對 $XRP 類產品的快速採納。資產管理公司 Hashdex 也已更新旗下 ETF 組合,納入 $XRP、$SOL 與 Stellar($XLM) 等資產,反映出 SEC 最新規則正在逐步改變產業格局。 「Uptober」行情再現?ETF 核准或引爆新一輪替代幣漲勢 加密社群向來將十月稱為「Uptober」,象徵年度中最常見的上漲行情季節。ETF 分析師 Nate Geraci 在 X 上表示,接下來幾週將是「現貨加密 ETF 的巨大時刻」,因多檔產品將在此期間面臨最終決策,可能帶來新一波資金進場與市場重新評價。 圖源:X/@NateGeraci ETF 分析師 Nate Geraci 表示,接下來幾週將是「現貨加密 ETF 的巨大時刻」 幣圈交易員 Daan Crypto Trades 則將十月稱為「ETF 月」,儘管這波申請名單中不見富達(Fidelity)與貝萊德(BlackRock)等巨頭身影,仍認為其潛在影響力不容小覷。Bitfinex 研究部也預測,一旦加密 ETF 批准,有機會引爆新一輪替代幣行情(altseason),類似 2017 與 2021 年的週期性走勢。 分析師 Gordon 更直言:「準備好迎接 Uptober、Moonvember 與 Pumpcember 吧。」根據他的圖表,目前替代幣總市值約為 1.53 兆美元,若歷史走勢重演,2025 年有望成為下一波爆發年份。 圖源:X/@AltcoinGordon 分析師 Gordon 認為 2025 年有望成為下一波爆發年份 若 SEC 十月順利放行一批加密 ETF,不僅可為 XRP 等資產帶來流動性躍升,也可能提前引爆年底前的強勢多頭行情。在總體經濟政策走向與市場結構同步變動下,這個十月,或許真的不只是「傳統金融的秋天」,也是加密產業新篇章的起點。 『SEC面臨核准大限!16檔加密ETF仍待審,Uptober十月行情來襲?』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SEC面臨核准大限!16檔加密ETF仍待審,Uptober十月行情來襲?

SEC 十月面臨 16 檔 ETF 核准大限,加密市場聚焦 XRP、Solana、Dogecoin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將在十月迎來一場加密資產 ETF 的密集決策潮,預計審核多達 16 檔與主流加密貨幣相關的現貨或衍生性 ETF,標的涵蓋 Ripple($XRP)、Solana($SOL)、Litecoin($LTC)、Cardano($ADA)、狗狗幣($DOGE)等主流與迷因幣種。

首個截止日期為 10 月 2 日,Canary 所提出的 Litecoin ETF 預計將率先面臨裁定;緊接著是 10 月 10 日 Grayscale 的 Solana 與 Litecoin 信託轉換案,並於 10 月 24 日由 WisdomTree 的 $XRP ETF 劃下句點。

圖源:X/@Jseyff 十月迎來一場加密資產 ETF 的密集決策潮,預計審核多達 16 檔與主流加密貨幣相關的現貨或衍生性 ETF

這批 ETF 申請案之所以備受關注,除了涵蓋面廣、陣容龐大,更因近期 SEC 通過新版 ETF 上市標準,旨在簡化加密資產 ETF 上市流程,將原本逐案審查制度轉為較為通用的審核架構。若順利通過,$XRP 有望成為繼比特幣與以太坊之後,第三個登上美國交易所現貨 ETF 的加密資產。

根據彭博分析師 James Seyffart 分析,目前市場中仍有高達 92 檔加密資產相關 ETF 正在排隊中,這場十月的決策浪潮可說是第一波重大試水溫。

衍生性金融商品與監管同步推進,$XRP 市場動能進入關鍵轉折期

與 ETF 審查時程並行的,還有關於 $XRP 衍生性商品與監管許可的重大進展。CME 集團數據顯示,$XRP 期貨未平倉合約規模已突破 10 億美元,成為近期成長最快的加密衍生性金融商品之一。CME 並將於 10 月 13 日宣布推出 $XRP 與 Micro XRP 選擇權產品,顯示機構投資人對於 $XRP 類投資工具的需求快速升溫。

同時,Ripple 也遞交了全國性銀行牌照的申請,目前由美國貨幣監理署(OCC)審理中,預期將於十月內給出答覆。若 Ripple 能獲得銀行牌照,其合規地位將再獲提升,進一步加強 XRP 在金融體系中的角色,並為後續 ETF 審查添加政策背書。

而在九月底推出的 REX-Osprey XRP ETF(代號:XRPR)更已進一步開放選擇權交易,展現出市場對 $XRP 類產品的快速採納。資產管理公司 Hashdex 也已更新旗下 ETF 組合,納入 $XRP、$SOL 與 Stellar($XLM) 等資產,反映出 SEC 最新規則正在逐步改變產業格局。

「Uptober」行情再現?ETF 核准或引爆新一輪替代幣漲勢

加密社群向來將十月稱為「Uptober」,象徵年度中最常見的上漲行情季節。ETF 分析師 Nate Geraci 在 X 上表示,接下來幾週將是「現貨加密 ETF 的巨大時刻」,因多檔產品將在此期間面臨最終決策,可能帶來新一波資金進場與市場重新評價。

圖源:X/@NateGeraci ETF 分析師 Nate Geraci 表示,接下來幾週將是「現貨加密 ETF 的巨大時刻」

幣圈交易員 Daan Crypto Trades 則將十月稱為「ETF 月」,儘管這波申請名單中不見富達(Fidelity)與貝萊德(BlackRock)等巨頭身影,仍認為其潛在影響力不容小覷。Bitfinex 研究部也預測,一旦加密 ETF 批准,有機會引爆新一輪替代幣行情(altseason),類似 2017 與 2021 年的週期性走勢。

分析師 Gordon 更直言:「準備好迎接 Uptober、Moonvember 與 Pumpcember 吧。」根據他的圖表,目前替代幣總市值約為 1.53 兆美元,若歷史走勢重演,2025 年有望成為下一波爆發年份。

圖源:X/@AltcoinGordon 分析師 Gordon 認為 2025 年有望成為下一波爆發年份

若 SEC 十月順利放行一批加密 ETF,不僅可為 XRP 等資產帶來流動性躍升,也可能提前引爆年底前的強勢多頭行情。在總體經濟政策走向與市場結構同步變動下,這個十月,或許真的不只是「傳統金融的秋天」,也是加密產業新篇章的起點。

『SEC面臨核准大限!16檔加密ETF仍待審,Uptober十月行情來襲?』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Telegram創辦人:法國情資單位施壓審查,要求干預摩爾多瓦選舉言論Durov 爆料:遭要求刪除不合法國立場的頻道 通訊軟體 Telegram 創辦人 Pavel Durov 近日公開指控法國情報機關試圖施壓他配合審查言論內容,干預 2024 年摩爾多瓦總統大選。他在 Telegram 發文指出,當時他人在巴黎遭拘留期間,有法國情報人員透過中間人向他遞出一份頻道清單,要求刪除其中內容,以換取對他案件法官的「正面評價」。Durov 表示,他拒絕了這項提議。 圖源:Pavel Durov Pavel Durov 近日公開指控法國情報機關試圖施壓他配合審查言論內容,干預 2024 年摩爾多瓦總統大選 根據 Durov 的說法,Telegram 團隊最初確實下架了一些明顯違反平台服務條款的頻道,但在接獲第二份清單後發現,這些被列為「問題頻道」的帳號皆合法且完全遵守規則,唯一共通點是「發表了不被法國與摩爾多瓦政府喜歡的政治觀點」。他強調,Telegram 拒絕了進一步刪除的要求,並重申平台不會因政治理由審查使用者內容。 國際選舉干預疑雲,與法國政府矛盾再度升溫 這起事件並非首次。Durov 指出,早在 2025 年 5 月,法國情報部門也曾要求 Telegram 審查與羅馬尼亞選舉有關的內容,他當時同樣選擇拒絕。 Durov 在社群媒體寫道:「你不能一邊說要『捍衛民主』,一邊用干預選舉的方式破壞民主」。他並警告歐洲正走向言論審查與國家監控的危險方向。 自 2024 年在法國被捕後,Durov 持續批評歐盟對隱私與言論自由的侵犯,包括多項擬議中的加密監控立法。他強調 Telegram 不會交出使用者加密金鑰,並準備在必要時撤出包括法國在內的司法轄區,以捍衛使用者隱私。 延伸閱讀 震驚!Telegram 創辦人 Pavel Durov 於法國被逮捕!全因平台涉及各種非法活動? 為何 Telegram 創辦人、TON 精神領袖 Pavel Durov 被逮補?無關自由,是犯罪與加密貨幣 Telegram 創辦人被抓!官方發 5 點聲明:平台對「這件事」負責很荒謬 法國正式回應 TG 事件,Pavel Durov 面臨多項重罪指控,馬克宏:絕非政治動機! Telegram 拒絕政治審查,堅持言論自由底線 此次事件正值摩爾多瓦新一輪國會選舉之際。親歐盟的「行動與團結黨」目前在開票中領先,而支持俄羅斯的反對派領袖 Igor Dodon 已呼籲支持者上街抗議,並傳出試圖推動取消選舉結果。摩爾多瓦總統 Maia Sandu 亦公開指控俄羅斯「大規模干預」國內民主進程。 Durov 表示,Telegram 不會因任何政治壓力而對合法頻道進行刪除,並將持續揭露來自政府的審查要求。他強調:「Telegram 致力於捍衛言論自由,不會為了政治利益犧牲平台的中立性。」 數位自由受壓,科技平台成政治博弈新戰場 Durov 的指控引發對政府干預平台內容的更廣泛關注。法國外交部則透過社群媒體回應此事,暗指 Durov 在選舉期間發表指控「別有用心」。目前 Durov 仍處於司法監督之下,需每 14 天向當局報到,案件尚未安排正式上訴時間。 法律界人士警告,政府可能藉由平台創辦人面臨的法律問題作為籌碼,要求配合進行內容控管。加密法律專家 Alex Chandra 表示:「目前的趨勢是將司法風險轉化為政策槓桿。」他認為,平台若要維持公信力,必須明確區分違規內容與政治敏感但合規的言論。 此次事件也與近年加密產業的隱私爭議互相呼應,包括 Tornado Cash 開發者 Roman Storm 的定罪、Samourai Wallet 創辦人的認罪等,皆顯示出政府對匿名技術的強力打壓。 正如 Chandra 所言:「不論是通訊平台還是加密網路,現在都面臨同樣的國家壓力戰術。」這場數位時代的自由與控制之戰,才正要開始。 『Telegram創辦人:法國情資單位施壓審查,要求干預摩爾多瓦選舉言論』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Telegram創辦人:法國情資單位施壓審查,要求干預摩爾多瓦選舉言論

Durov 爆料:遭要求刪除不合法國立場的頻道

通訊軟體 Telegram 創辦人 Pavel Durov 近日公開指控法國情報機關試圖施壓他配合審查言論內容,干預 2024 年摩爾多瓦總統大選。他在 Telegram 發文指出,當時他人在巴黎遭拘留期間,有法國情報人員透過中間人向他遞出一份頻道清單,要求刪除其中內容,以換取對他案件法官的「正面評價」。Durov 表示,他拒絕了這項提議。

圖源:Pavel Durov Pavel Durov 近日公開指控法國情報機關試圖施壓他配合審查言論內容,干預 2024 年摩爾多瓦總統大選

根據 Durov 的說法,Telegram 團隊最初確實下架了一些明顯違反平台服務條款的頻道,但在接獲第二份清單後發現,這些被列為「問題頻道」的帳號皆合法且完全遵守規則,唯一共通點是「發表了不被法國與摩爾多瓦政府喜歡的政治觀點」。他強調,Telegram 拒絕了進一步刪除的要求,並重申平台不會因政治理由審查使用者內容。

國際選舉干預疑雲,與法國政府矛盾再度升溫

這起事件並非首次。Durov 指出,早在 2025 年 5 月,法國情報部門也曾要求 Telegram 審查與羅馬尼亞選舉有關的內容,他當時同樣選擇拒絕。

Durov 在社群媒體寫道:「你不能一邊說要『捍衛民主』,一邊用干預選舉的方式破壞民主」。他並警告歐洲正走向言論審查與國家監控的危險方向。

自 2024 年在法國被捕後,Durov 持續批評歐盟對隱私與言論自由的侵犯,包括多項擬議中的加密監控立法。他強調 Telegram 不會交出使用者加密金鑰,並準備在必要時撤出包括法國在內的司法轄區,以捍衛使用者隱私。

延伸閱讀
震驚!Telegram 創辦人 Pavel Durov 於法國被逮捕!全因平台涉及各種非法活動?
為何 Telegram 創辦人、TON 精神領袖 Pavel Durov 被逮補?無關自由,是犯罪與加密貨幣
Telegram 創辦人被抓!官方發 5 點聲明:平台對「這件事」負責很荒謬
法國正式回應 TG 事件,Pavel Durov 面臨多項重罪指控,馬克宏:絕非政治動機!

Telegram 拒絕政治審查,堅持言論自由底線

此次事件正值摩爾多瓦新一輪國會選舉之際。親歐盟的「行動與團結黨」目前在開票中領先,而支持俄羅斯的反對派領袖 Igor Dodon 已呼籲支持者上街抗議,並傳出試圖推動取消選舉結果。摩爾多瓦總統 Maia Sandu 亦公開指控俄羅斯「大規模干預」國內民主進程。

Durov 表示,Telegram 不會因任何政治壓力而對合法頻道進行刪除,並將持續揭露來自政府的審查要求。他強調:「Telegram 致力於捍衛言論自由,不會為了政治利益犧牲平台的中立性。」

數位自由受壓,科技平台成政治博弈新戰場

Durov 的指控引發對政府干預平台內容的更廣泛關注。法國外交部則透過社群媒體回應此事,暗指 Durov 在選舉期間發表指控「別有用心」。目前 Durov 仍處於司法監督之下,需每 14 天向當局報到,案件尚未安排正式上訴時間。

法律界人士警告,政府可能藉由平台創辦人面臨的法律問題作為籌碼,要求配合進行內容控管。加密法律專家 Alex Chandra 表示:「目前的趨勢是將司法風險轉化為政策槓桿。」他認為,平台若要維持公信力,必須明確區分違規內容與政治敏感但合規的言論。

此次事件也與近年加密產業的隱私爭議互相呼應,包括 Tornado Cash 開發者 Roman Storm 的定罪、Samourai Wallet 創辦人的認罪等,皆顯示出政府對匿名技術的強力打壓。

正如 Chandra 所言:「不論是通訊平台還是加密網路,現在都面臨同樣的國家壓力戰術。」這場數位時代的自由與控制之戰,才正要開始。

『Telegram創辦人:法國情資單位施壓審查,要求干預摩爾多瓦選舉言論』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大讚是幣圈後起之秀!方舟木頭姐:Hyperliquid氣勢堪比當年的Solana素有「女股神」之稱的 Cathie Wood 對去中心化永續合約協議 Hyperliquid 讚譽有加,稱其為「後起之秀」,並表示,Hyperliquid 的崛起,讓她憶起 Solana 草創時的凌厲氣勢。 方舟投資(ARK Invest)創辦人、執行長 Cathie Wood 近日在知名 Podcast 節目《Master Investor》受訪時指出: Hyperliquid 確實令人感到振奮,讓我想起 Solana 的早期崢嶸歲月。如今,Solana 早已證明自己的價值,穩居主流加密貨幣之一。 方舟投資目前在旗下公開交易的基金中,主要布局 3 大加密貨幣 —— 比特幣、以太幣和 Solana($SOL)。 Cathie Wood 提到,方舟投資主要透過加密貨幣儲備公司 Brera Holdings(已更名 Solmate)間接持有 Solana 。 儘管 Cathie Wood 並未證實方舟投資是否已對 Hyperliquid 進行投資,但她明確表示,該協議「值得密切關注」。 Cathie Wood 發表上述言論之際,正值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之間的競爭日益白熱化,Aster 本月稍早推出代幣後,交易量、未平倉合約數據皆一度超越 Hyperliquid,市場煙硝味濃厚。 然而,面對市場代幣百花齊放,Cathie Wood 仍抱持審慎態度。她堅信,加密貨幣的未來,最終將由少數幾個最具主導地位的網路所定義: 我們不認為市場上會存在成千上百種成功的加密貨幣,當我們回歸純粹的加密貨幣本質時,比特幣無疑是整個領域的王者。 她坦言,方舟的投資組合中也包含了一些衍生性資產,例如與 Uniswap($UNI)及 Solana 生態相關的市場協議,但她強調,公司的核心策略始終集中在少數幾個關鍵資產: 如果你要談論市場上真正的重量級玩家,那麼,目前就是這三巨頭(比特幣、以太幣、 Solana)的天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區塊客》 原文標題:《幣圈「後起之秀」!Cathie Wood 直呼:Hyperliquid 氣勢堪比當年 Solana》 原文作者:區塊妹 MEL 『大讚是幣圈後起之秀!方舟木頭姐:Hyperliquid氣勢堪比當年的Solana』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大讚是幣圈後起之秀!方舟木頭姐:Hyperliquid氣勢堪比當年的Solana

素有「女股神」之稱的 Cathie Wood 對去中心化永續合約協議 Hyperliquid 讚譽有加,稱其為「後起之秀」,並表示,Hyperliquid 的崛起,讓她憶起 Solana 草創時的凌厲氣勢。

方舟投資(ARK Invest)創辦人、執行長 Cathie Wood 近日在知名 Podcast 節目《Master Investor》受訪時指出:

Hyperliquid 確實令人感到振奮,讓我想起 Solana 的早期崢嶸歲月。如今,Solana 早已證明自己的價值,穩居主流加密貨幣之一。

方舟投資目前在旗下公開交易的基金中,主要布局 3 大加密貨幣 —— 比特幣、以太幣和 Solana($SOL)。

Cathie Wood 提到,方舟投資主要透過加密貨幣儲備公司 Brera Holdings(已更名 Solmate)間接持有 Solana 。

儘管 Cathie Wood 並未證實方舟投資是否已對 Hyperliquid 進行投資,但她明確表示,該協議「值得密切關注」。

Cathie Wood 發表上述言論之際,正值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之間的競爭日益白熱化,Aster 本月稍早推出代幣後,交易量、未平倉合約數據皆一度超越 Hyperliquid,市場煙硝味濃厚。

然而,面對市場代幣百花齊放,Cathie Wood 仍抱持審慎態度。她堅信,加密貨幣的未來,最終將由少數幾個最具主導地位的網路所定義:

我們不認為市場上會存在成千上百種成功的加密貨幣,當我們回歸純粹的加密貨幣本質時,比特幣無疑是整個領域的王者。

她坦言,方舟的投資組合中也包含了一些衍生性資產,例如與 Uniswap($UNI)及 Solana 生態相關的市場協議,但她強調,公司的核心策略始終集中在少數幾個關鍵資產:

如果你要談論市場上真正的重量級玩家,那麼,目前就是這三巨頭(比特幣、以太幣、 Solana)的天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區塊客》

原文標題:《幣圈「後起之秀」!Cathie Wood 直呼:Hyperliquid 氣勢堪比當年 Solana》

原文作者:區塊妹 MEL

『大讚是幣圈後起之秀!方舟木頭姐:Hyperliquid氣勢堪比當年的Solana』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比特幣反彈之際!古老巨鯨甦醒轉移400顆BTC,手握830倍利潤會賣嗎沉睡12年比特幣巨鯨甦醒,轉移翻830倍的BTC 在比特幣重新回到 11 萬美元之際,一個長達 12 年未曾活動的比特幣錢包,於本週一(9/29)突然甦醒,並轉移所有他持有的 400 顆比特幣($BTC),目前約值 4,4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4 億元)。 據《The Block》報導,Arkham 平台的數據顯示,該錢包是在 2013 年首次收到比特幣,在長達 12 年的休眠期間,比特幣價格從當時的約 135 美元,飆升至轉帳時的 111,800 美元,報酬率高達 830 倍。 神秘巨鯨身份與轉移比特幣動機未知 雖然這個巨鯨錢包的轉帳細節,被完整記錄在區塊鏈上,但神秘巨鯨的真實身份與其轉移資金的動機仍然未知。 鏈上分析師 Lookonchain 進一步追溯發現,這些資金可能源於 15 年前的挖礦獎勵,代表錢包主人很可能是比特幣網路最早期的參與者之一。 圖源:Arkham 沉睡12年比特幣巨鯨甦醒,轉移翻830倍的BTC 巨鯨或為中本聰時代參與者 《Decrypt》的分析指出,這些持有大量比特幣的古老地址,很可能屬於比特幣誕生初期的礦工。 在那個被稱為「中本聰時代」的洪荒年代,大家只要使用桌上型電腦就能夠挖出新的比特幣。 但現今的挖礦環境已今非昔比,演變成一個高度工業化的領域,需要由大型企業投入裝滿專業設備的倉庫級機房,才能在激烈的算力競爭中脫穎而出。 因此,早期參與者所持有的比特幣,不僅是數位資產,更像是區塊鏈歷史的「活化石」,他們的任何舉動都因此備受矚目。 圖源:Investopedia 比特幣小型礦工運作 巨鯨頻繁甦醒,似乎尋求獲利了結 隨著今年比特幣價格屢創歷史新高,許多中本聰時代的古老巨鯨錢包,紛紛從長達十多年的休眠中甦醒。分析師認為,部分比特幣元老級玩家(OG)似乎正在尋求獲利了結。 《加密城市》幫大家整理近期多起類似案例: 2025 年 9 月 17 日, 一個休眠超過 11 年的錢包轉移了 1,000 顆比特幣。 2025 年 7 月, 機構加密貨幣公司 Galaxy 為一位早期投資者的遺產規劃需求,出售了超過 80,000 顆比特幣。 另一位巨鯨, 則被觀察到將價值 50 億美元的比特幣換倉為以太幣($ETH)。 比特幣拋售隱憂,與牛市預期並存 歷史上,巨鯨錢包的甦醒通常會驚動市場,交易員普遍解讀為準備在市場高點拋售庫存的訊號,進而可能引發賣壓,導致價格回調。 不過,區塊鏈預測市場 Myriad 的數據顯示,近 58% 的用戶預測比特幣價格將上漲至 12.5 萬美元,而非跌至 10.5 萬美元。 雖然拋售的隱憂依然存在,但市場似乎並未因此過度恐慌。這位沉睡 12 年的巨鯨究竟是單純整理資產,還是準備獲利了結,其下一步動向將持續受到市場的密切關注。 延伸閱讀: 卸貨90億鎂!老巨鯨賣掉8萬顆比特幣,是早期人士沒信仰了嗎? 這次不賣了!以太坊遠古巨鯨甦醒,一口氣把15萬顆ETH存進質押 遠古巨鯨又大規模出貨!之前賣比特幣、砸40億鎂買以太幣大換倉 本篇內容由加密 Agent 匯總各方資訊生成、《加密城市》審稿與編輯,目前仍處於培訓階段,可能存在邏輯偏差或資訊誤差,內容僅供參考,請勿視為投資建議。 『比特幣反彈之際!古老巨鯨甦醒轉移400顆BTC,手握830倍利潤會賣嗎』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比特幣反彈之際!古老巨鯨甦醒轉移400顆BTC,手握830倍利潤會賣嗎

沉睡12年比特幣巨鯨甦醒,轉移翻830倍的BTC

在比特幣重新回到 11 萬美元之際,一個長達 12 年未曾活動的比特幣錢包,於本週一(9/29)突然甦醒,並轉移所有他持有的 400 顆比特幣($BTC),目前約值 4,4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4 億元)。

據《The Block》報導,Arkham 平台的數據顯示,該錢包是在 2013 年首次收到比特幣,在長達 12 年的休眠期間,比特幣價格從當時的約 135 美元,飆升至轉帳時的 111,800 美元,報酬率高達 830 倍。

神秘巨鯨身份與轉移比特幣動機未知

雖然這個巨鯨錢包的轉帳細節,被完整記錄在區塊鏈上,但神秘巨鯨的真實身份與其轉移資金的動機仍然未知。

鏈上分析師 Lookonchain 進一步追溯發現,這些資金可能源於 15 年前的挖礦獎勵,代表錢包主人很可能是比特幣網路最早期的參與者之一。

圖源:Arkham 沉睡12年比特幣巨鯨甦醒,轉移翻830倍的BTC

巨鯨或為中本聰時代參與者

《Decrypt》的分析指出,這些持有大量比特幣的古老地址,很可能屬於比特幣誕生初期的礦工。

在那個被稱為「中本聰時代」的洪荒年代,大家只要使用桌上型電腦就能夠挖出新的比特幣。

但現今的挖礦環境已今非昔比,演變成一個高度工業化的領域,需要由大型企業投入裝滿專業設備的倉庫級機房,才能在激烈的算力競爭中脫穎而出。

因此,早期參與者所持有的比特幣,不僅是數位資產,更像是區塊鏈歷史的「活化石」,他們的任何舉動都因此備受矚目。

圖源:Investopedia 比特幣小型礦工運作

巨鯨頻繁甦醒,似乎尋求獲利了結

隨著今年比特幣價格屢創歷史新高,許多中本聰時代的古老巨鯨錢包,紛紛從長達十多年的休眠中甦醒。分析師認為,部分比特幣元老級玩家(OG)似乎正在尋求獲利了結。

《加密城市》幫大家整理近期多起類似案例:

2025 年 9 月 17 日, 一個休眠超過 11 年的錢包轉移了 1,000 顆比特幣。

2025 年 7 月, 機構加密貨幣公司 Galaxy 為一位早期投資者的遺產規劃需求,出售了超過 80,000 顆比特幣。

另一位巨鯨, 則被觀察到將價值 50 億美元的比特幣換倉為以太幣($ETH)。

比特幣拋售隱憂,與牛市預期並存

歷史上,巨鯨錢包的甦醒通常會驚動市場,交易員普遍解讀為準備在市場高點拋售庫存的訊號,進而可能引發賣壓,導致價格回調。

不過,區塊鏈預測市場 Myriad 的數據顯示,近 58% 的用戶預測比特幣價格將上漲至 12.5 萬美元,而非跌至 10.5 萬美元。

雖然拋售的隱憂依然存在,但市場似乎並未因此過度恐慌。這位沉睡 12 年的巨鯨究竟是單純整理資產,還是準備獲利了結,其下一步動向將持續受到市場的密切關注。

延伸閱讀:
卸貨90億鎂!老巨鯨賣掉8萬顆比特幣,是早期人士沒信仰了嗎?

這次不賣了!以太坊遠古巨鯨甦醒,一口氣把15萬顆ETH存進質押

遠古巨鯨又大規模出貨!之前賣比特幣、砸40億鎂買以太幣大換倉

本篇內容由加密 Agent 匯總各方資訊生成、《加密城市》審稿與編輯,目前仍處於培訓階段,可能存在邏輯偏差或資訊誤差,內容僅供參考,請勿視為投資建議。

『比特幣反彈之際!古老巨鯨甦醒轉移400顆BTC,手握830倍利潤會賣嗎』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查看原文
加密交易如何课税?美国10/1将召开听证会,提案盼减少重复课税聚焦数位资产课税,参议院展开全面讨论 根据美国联邦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公告,预定于 10 月 1 日召开名为「审视数位资产课税制度」(Examining the Taxation of Digital Assets)的公开听证会,正式对外界关注已久的加密货币课税问题展开立法讨论。此次听证会由财政委员会主席 Mike Crapo 主持,并邀请多位产业与税务专家到场作证。 出席证人名单包括 Coinbase 全球税务副总裁 Lawrence Zlatkin、Coin Center 政策总监 Jason Somensatto、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旗下数位资产税务小组主席 Annette Nellen,以及芝加哥 ASKramer Law 的创办人 Andrea S. Kramer。多位与会证人将就加密资产应否依现有法律课税,抑或需为其量身订做税制进行深入论述。

加密交易如何课税?美国10/1将召开听证会,提案盼减少重复课税

聚焦数位资产课税,参议院展开全面讨论

根据美国联邦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公告,预定于 10 月 1 日召开名为「审视数位资产课税制度」(Examining the Taxation of Digital Assets)的公开听证会,正式对外界关注已久的加密货币课税问题展开立法讨论。此次听证会由财政委员会主席 Mike Crapo 主持,并邀请多位产业与税务专家到场作证。

出席证人名单包括 Coinbase 全球税务副总裁 Lawrence Zlatkin、Coin Center 政策总监 Jason Somensatto、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旗下数位资产税务小组主席 Annette Nellen,以及芝加哥 ASKramer Law 的创办人 Andrea S. Kramer。多位与会证人将就加密资产应否依现有法律课税,抑或需为其量身订做税制进行深入论述。
比特幣連日漲回11.4萬!Uptober會來嗎?分析師警告要小心這個CME缺口比特幣多頭回歸?Uptober行情引發市場期待 在經歷上週的劇烈回調後,比特幣($BTC)近日強勢反彈回 114,000 美元大關。市場樂觀情緒回升,投資人開始期待素有 Uptober(上漲 10 月)之稱的季節性行情。 《Cointelegraph》分析指出,上週的回調更多被視為清除過度槓桿的情況,而非空頭主導的拋售。 數據顯示,隨著價格下跌,比特幣期貨未平倉合約(Open Interest)也同步下降,顯示先前做多的投資者正在平倉,為更健康的漲勢奠定了基礎。 根據 CoinGlass 統計,自 2013 年以來,比特幣在每年 10 月的平均報酬率高達 21.89%,而 11 月的表現甚至更為強勁。 圖源:CoinGlass 2013年後,比特幣每個月份的報酬率表現 LMAX Group 市場策略師 Joel Kruger 認為,今年加密貨幣在於採用和監管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在這種背景下,可能為比特幣挑戰甚至超越歷史高點創造條件。 比特幣短期風險仍在,緊盯CME缺口11.1萬 不過,比特幣短期仍有風險。《Cointelegraph》指出,位於 111,300 美元至 110,900 美元之間,有一個芝商所(CME)期貨缺口,值得投資人關注。 CME 缺口的意思是指,CME 比特幣期貨在週末休市後,開盤價與收盤價之間出現的價格缺口。歷史數據顯示,比特幣有極高的機率會回補這些缺口,自今年六月以來每個缺口都已被完全填補。 這就代表,在比特幣的反彈趨勢進一步擴大之前,仍有短暫回調至 11 萬美元區域的可能性。 圖源:Cointelegraph 《Cointelegraph》指出,位於 111,300 美元至 110,900 美元之間,有一個芝商所(CME)期貨缺口 分析師認為,若價格跌至該價位,將同時回補一個公允價值缺口(Fair Value Gap),並掃清下方的流動性,因此未來幾天內,比特幣仍有可能回測 11 萬美元支撐位。 本週三大事件,或成價格走勢關鍵 《Cointelegraph》資深分析師 Marcel Pechman 進一步指出,本週有三件大事可能左右投資人情緒,並成為比特幣能否衝擊 120,000 美元的關鍵。 事件一:美國數位資產圓桌會議 首先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與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 本週舉行的數位資產監管聯合圓桌會議,若能為市場帶來更明確的監管框架,將有助於增強投資人信心。 延伸閱讀: 美國轉向加密友善!SEC將推創新豁免,讓加密公司跳過傳統合規程序 殺手級應用!美CFTC:穩定幣將作為代幣化抵押品,納入衍生品市場   事件二:美國政府是否停擺 其次是迫在眉睫的美國政府關門危機,國會若無法在 10 月 1 日之前採取行動,將導致聯邦機構停擺。 歷史上,當交易員避險情緒升高時,比特幣價格通常會做出負面反應,若能達成臨時協議避免關門,將有助於提振市場。 事件三:美國非農就業數據登場 最後,本週將公布的美國就業市場數據,包括職位空缺調查(JOLTS)與非農就業數據報告,是聯準會 (Fed) 的重點關注指標。若數據顯示勞動力市場疲軟,可能促使投資人轉向黃金或比特幣等避險資產。 若日線收盤穩定在11.4萬,後市上看11.75萬? 《Cointelegraph》資深分析師 Rakesh Upadhyay 在分析 K 線走勢後表示,若多頭能讓比特幣的日線收盤價穩定在 114,000 美元以上,則可能挑戰 117,500 美元的阻力位。 然而,在多空雙方就下一步方向達成共識前,比特幣仍可能在 107,000 美元至 124,474 美元的區間內震盪。 圖源:Cointelegraph 《Cointelegraph》資深分析師 Rakesh Upadhyay分析的比特幣日線圖走勢 看更多比特幣相關新聞: 說好的BTC超級週期呢!今年剩不到100天,比特幣有望上20萬? 美元崩潰比特幣就勝利?專家澆熄幻想:只代表你不得不吃貓糧 Arthur新劇本:若川普貨幣政策大放水,比特幣2028年上看340萬美元   『比特幣連日漲回11.4萬!Uptober會來嗎?分析師警告要小心這個CME缺口』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比特幣連日漲回11.4萬!Uptober會來嗎?分析師警告要小心這個CME缺口

比特幣多頭回歸?Uptober行情引發市場期待

在經歷上週的劇烈回調後,比特幣($BTC)近日強勢反彈回 114,000 美元大關。市場樂觀情緒回升,投資人開始期待素有 Uptober(上漲 10 月)之稱的季節性行情。

《Cointelegraph》分析指出,上週的回調更多被視為清除過度槓桿的情況,而非空頭主導的拋售。

數據顯示,隨著價格下跌,比特幣期貨未平倉合約(Open Interest)也同步下降,顯示先前做多的投資者正在平倉,為更健康的漲勢奠定了基礎。

根據 CoinGlass 統計,自 2013 年以來,比特幣在每年 10 月的平均報酬率高達 21.89%,而 11 月的表現甚至更為強勁。

圖源:CoinGlass 2013年後,比特幣每個月份的報酬率表現

LMAX Group 市場策略師 Joel Kruger 認為,今年加密貨幣在於採用和監管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在這種背景下,可能為比特幣挑戰甚至超越歷史高點創造條件。

比特幣短期風險仍在,緊盯CME缺口11.1萬

不過,比特幣短期仍有風險。《Cointelegraph》指出,位於 111,300 美元至 110,900 美元之間,有一個芝商所(CME)期貨缺口,值得投資人關注。

CME 缺口的意思是指,CME 比特幣期貨在週末休市後,開盤價與收盤價之間出現的價格缺口。歷史數據顯示,比特幣有極高的機率會回補這些缺口,自今年六月以來每個缺口都已被完全填補。

這就代表,在比特幣的反彈趨勢進一步擴大之前,仍有短暫回調至 11 萬美元區域的可能性。

圖源:Cointelegraph 《Cointelegraph》指出,位於 111,300 美元至 110,900 美元之間,有一個芝商所(CME)期貨缺口

分析師認為,若價格跌至該價位,將同時回補一個公允價值缺口(Fair Value Gap),並掃清下方的流動性,因此未來幾天內,比特幣仍有可能回測 11 萬美元支撐位。

本週三大事件,或成價格走勢關鍵

《Cointelegraph》資深分析師 Marcel Pechman 進一步指出,本週有三件大事可能左右投資人情緒,並成為比特幣能否衝擊 120,000 美元的關鍵。

事件一:美國數位資產圓桌會議

首先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與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 本週舉行的數位資產監管聯合圓桌會議,若能為市場帶來更明確的監管框架,將有助於增強投資人信心。

延伸閱讀:
美國轉向加密友善!SEC將推創新豁免,讓加密公司跳過傳統合規程序

殺手級應用!美CFTC:穩定幣將作為代幣化抵押品,納入衍生品市場
 

事件二:美國政府是否停擺

其次是迫在眉睫的美國政府關門危機,國會若無法在 10 月 1 日之前採取行動,將導致聯邦機構停擺。

歷史上,當交易員避險情緒升高時,比特幣價格通常會做出負面反應,若能達成臨時協議避免關門,將有助於提振市場。

事件三:美國非農就業數據登場

最後,本週將公布的美國就業市場數據,包括職位空缺調查(JOLTS)與非農就業數據報告,是聯準會 (Fed) 的重點關注指標。若數據顯示勞動力市場疲軟,可能促使投資人轉向黃金或比特幣等避險資產。

若日線收盤穩定在11.4萬,後市上看11.75萬?

《Cointelegraph》資深分析師 Rakesh Upadhyay 在分析 K 線走勢後表示,若多頭能讓比特幣的日線收盤價穩定在 114,000 美元以上,則可能挑戰 117,500 美元的阻力位。

然而,在多空雙方就下一步方向達成共識前,比特幣仍可能在 107,000 美元至 124,474 美元的區間內震盪。

圖源:Cointelegraph 《Cointelegraph》資深分析師 Rakesh Upadhyay分析的比特幣日線圖走勢

看更多比特幣相關新聞:
說好的BTC超級週期呢!今年剩不到100天,比特幣有望上20萬?

美元崩潰比特幣就勝利?專家澆熄幻想:只代表你不得不吃貓糧

Arthur新劇本:若川普貨幣政策大放水,比特幣2028年上看340萬美元
 

『比特幣連日漲回11.4萬!Uptober會來嗎?分析師警告要小心這個CME缺口』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查看原文
Tether估值上看5000亿镁!传软银、方舟有意入股,CEO身价将超越CZ全球最大稳定币的发行商 Tether 正在与投资者洽谈筹集高达 200 亿美元的资金,使其估值上看 5,000 亿美元,而软银集团(SoftBank)和方舟(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是此轮重大融资的潜在投资者之一。 软银、方舟可能入股 Tether 据彭博引述消息人士报导,全球最大稳定币的发行商 Tether 正在与投资者洽谈筹集高达 200 亿美元的资金,而软银集团 (SoftBank)和方舟(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可能是此轮重大融资的潜在投资者之一。两大投资巨头的支持可能有助于 Tether 推动成长,并在科技和金融领域获得更多主流认可。Tether 将在美国推出一款全新、受美国监管的美元稳定币「USA₮」,并聘请前白宫加密货币委员会的执行董事 Bo Hines 担任 Tether USA₮ 的执行长。

Tether估值上看5000亿镁!传软银、方舟有意入股,CEO身价将超越CZ

全球最大稳定币的发行商 Tether 正在与投资者洽谈筹集高达 200 亿美元的资金,使其估值上看 5,000 亿美元,而软银集团(SoftBank)和方舟(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是此轮重大融资的潜在投资者之一。

软银、方舟可能入股 Tether

据彭博引述消息人士报导,全球最大稳定币的发行商 Tether 正在与投资者洽谈筹集高达 200 亿美元的资金,而软银集团 (SoftBank)和方舟(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可能是此轮重大融资的潜在投资者之一。两大投资巨头的支持可能有助于 Tether 推动成长,并在科技和金融领域获得更多主流认可。Tether 将在美国推出一款全新、受美国监管的美元稳定币「USA₮」,并聘请前白宫加密货币委员会的执行董事 Bo Hines 担任 Tether USA₮ 的执行长。
Hyperliquid空投Hypurr NFT!他幸運獲超稀有款,轉賣賺46.7萬美元專注於永續合約的 Layer1 公鏈 Hyperliquid,週日發放 Hypurr 系列 NFT 空投,這些以卡通貓為主題的數位藏品,短時間內在市場掀起熱潮,其中一枚稀有款更以 46.7 萬美元成交,為早期參與者帶來可觀收益。 根據 OpenSea 數據顯示,截至寫稿時,Hypurr NFT 的地板價已來到約 1,458 枚 HYPE,換算價值約 6.87 萬美元。 然而,極稀有款式的成交價格已遠超上述價位,其中「Hypurr #21」由於擁有極為罕見的「騎士幽靈盔甲(Knight Ghost Armor)」、「騎士幽靈頭盔(Knight Helm Ghost)」等特徵,周日以 9,999 枚 HYPE 的價格易手,價值達 46.7 萬美元。 圖源:OpenSea 「Hypurr #21」售價高達 46.7 萬美元。 事實上早在正式發布前,市場對於這套貓咪 NFT 的需求就已居高不下。根據 DripTrade 平台數據,本月稍早,部分 Hypurr NFT 在場外交易(OTC)市場上以 8.8 萬美元的價格預先售出。 這類場外交易透過 DripTrade 的 OTC 系統進行,買賣雙方可以預先約定成交價。賣方在收到 NFT 空投後的 7 天內必須履行交易,否則將失去作為協議一部分的抵押品。 Hypurr NFT 周日正式在 HyperEVM(Hyperliquid 的 Layer 1 通用智能合約環境)上登場亮相,總量 4,600 枚,其中 4,313 枚空投給去年 11 月參與 HYPE 代幣創世活動的社群用戶;144 枚由 Hyper 基金會保留;143 枚則分配給開發者與藝術家。 Hyper 基金會發文指出:「Hypurr NFT 是送給早期信任並參與 Hyperliquid 成長的夥伴的一份紀念,每一枚都獨一無二,呈現 Hyperliquid 社群的多元情緒、嗜好與性格。」 在交易量方面,OpenSea 數據顯示,Hypurr NFT  上線至今已有多達 95.2 萬枚 HYPE 易手,按當前價格計算,交易額約 4,460 萬美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區塊客》 原文標題:《Hyperliquid 空投「Hypurr NFT」!用戶獲「超稀有款」轉手賺 46.7 萬美元》 原文作者:區塊妹 MEL 『Hyperliquid空投Hypurr NFT!他幸運獲超稀有款,轉賣賺46.7萬美元』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Hyperliquid空投Hypurr NFT!他幸運獲超稀有款,轉賣賺46.7萬美元

專注於永續合約的 Layer1 公鏈 Hyperliquid,週日發放 Hypurr 系列 NFT 空投,這些以卡通貓為主題的數位藏品,短時間內在市場掀起熱潮,其中一枚稀有款更以 46.7 萬美元成交,為早期參與者帶來可觀收益。

根據 OpenSea 數據顯示,截至寫稿時,Hypurr NFT 的地板價已來到約 1,458 枚 HYPE,換算價值約 6.87 萬美元。

然而,極稀有款式的成交價格已遠超上述價位,其中「Hypurr #21」由於擁有極為罕見的「騎士幽靈盔甲(Knight Ghost Armor)」、「騎士幽靈頭盔(Knight Helm Ghost)」等特徵,周日以 9,999 枚 HYPE 的價格易手,價值達 46.7 萬美元。

圖源:OpenSea 「Hypurr #21」售價高達 46.7 萬美元。

事實上早在正式發布前,市場對於這套貓咪 NFT 的需求就已居高不下。根據 DripTrade 平台數據,本月稍早,部分 Hypurr NFT 在場外交易(OTC)市場上以 8.8 萬美元的價格預先售出。

這類場外交易透過 DripTrade 的 OTC 系統進行,買賣雙方可以預先約定成交價。賣方在收到 NFT 空投後的 7 天內必須履行交易,否則將失去作為協議一部分的抵押品。

Hypurr NFT 周日正式在 HyperEVM(Hyperliquid 的 Layer 1 通用智能合約環境)上登場亮相,總量 4,600 枚,其中 4,313 枚空投給去年 11 月參與 HYPE 代幣創世活動的社群用戶;144 枚由 Hyper 基金會保留;143 枚則分配給開發者與藝術家。

Hyper 基金會發文指出:「Hypurr NFT 是送給早期信任並參與 Hyperliquid 成長的夥伴的一份紀念,每一枚都獨一無二,呈現 Hyperliquid 社群的多元情緒、嗜好與性格。」

在交易量方面,OpenSea 數據顯示,Hypurr NFT  上線至今已有多達 95.2 萬枚 HYPE 易手,按當前價格計算,交易額約 4,460 萬美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區塊客》

原文標題:《Hyperliquid 空投「Hypurr NFT」!用戶獲「超稀有款」轉手賺 46.7 萬美元》

原文作者:區塊妹 MEL

『Hyperliquid空投Hypurr NFT!他幸運獲超稀有款,轉賣賺46.7萬美元』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查看原文
SWIFT进攻区块链,携手Linea推试点计划,4400万笔资料将上链?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宣布启动一项实验性试点计划,旨在将其核心资讯系统迁移至以太坊二层网路(Layer 2)Linea,此举是连结传统金融与区块链技术的重大一步。 该计划对于这家总部位于比利时的合作社来说,象征著重要的演变。SWIFT 每日为全球跨境支付促成超过 4,400 万笔资讯,年度交易总额高达数兆美元。 链上转型的推动力 在数位资产和去中心化技术兴起的背景下,传统金融基础设施面临著越来越大的适应压力,而 SWIFT 的实验也正是在此趋势下展开。几十年来,SWIFT 一直是国际银行通讯的骨干,但其中心化模式与区块链替代方案相比,存在著速度慢、成本高和不透明等缺点而备受批评。

SWIFT进攻区块链,携手Linea推试点计划,4400万笔资料将上链?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宣布启动一项实验性试点计划,旨在将其核心资讯系统迁移至以太坊二层网路(Layer 2)Linea,此举是连结传统金融与区块链技术的重大一步。

该计划对于这家总部位于比利时的合作社来说,象征著重要的演变。SWIFT 每日为全球跨境支付促成超过 4,400 万笔资讯,年度交易总额高达数兆美元。

链上转型的推动力

在数位资产和去中心化技术兴起的背景下,传统金融基础设施面临著越来越大的适应压力,而 SWIFT 的实验也正是在此趋势下展开。几十年来,SWIFT 一直是国际银行通讯的骨干,但其中心化模式与区块链替代方案相比,存在著速度慢、成本高和不透明等缺点而备受批评。
查看原文
九大银行联手推欧元稳定币,准备2026年底发行,挑战美元霸权!结盟抗衡美元稳定币主导地位,推动欧洲支付自主 九家欧洲主要银行上周(9/25)宣布,将联手成立新公司并推出欧元计价的稳定币,目标是在数位资产产业建立可信赖的欧洲支付标准。该稳定币计划将依循欧盟《MiCA 法案》进行监管,并预计于 2026 年下半年正式发行。 图源:IGN 参与本次计划的九家银行,包含 ING、UniCredit、CaixaBank、Danske Bank、Banca Sella、KBC、DekaBank、SEB 以及 Raiffeisen Bank International

九大银行联手推欧元稳定币,准备2026年底发行,挑战美元霸权!

结盟抗衡美元稳定币主导地位,推动欧洲支付自主

九家欧洲主要银行上周(9/25)宣布,将联手成立新公司并推出欧元计价的稳定币,目标是在数位资产产业建立可信赖的欧洲支付标准。该稳定币计划将依循欧盟《MiCA 法案》进行监管,并预计于 2026 年下半年正式发行。

图源:IGN 参与本次计划的九家银行,包含 ING、UniCredit、CaixaBank、Danske Bank、Banca Sella、KBC、DekaBank、SEB 以及 Raiffeisen Bank International
說好的BTC超級週期呢!今年剩不到100天,比特幣有望上20萬?隨著 2025 年僅剩不足百日,比特幣現報 10.9 萬美元左右(截止凌晨發稿),較 8 月歷史高點回落約 12%。 越來越多分析師和投資人開始質疑,知名機構設定的 20 萬美元目標價能否在今年實現,創紀錄行情的機會之窗是否正在關閉。 今年以來,Bitwise、渣打銀行、伯恩斯坦等機構及 Arthur Hayes、Tim Draper 等產業領袖曾預測比特幣將在年底前飆升至 18 萬-20 萬美元甚至更高。 這些預測基於 ETF 資金流入、監管明朗化及機構採納擴大等主題。 但市場格局已變。9 月迎來新一輪波動:聯準會釋放鷹派信號、美國經濟數據強勁、政府停擺憂慮再現,加之大規模清算壓力,使比特幣從夏季高點跌至 11 萬美元低點。 加密貨幣總市值縮水,比特幣處於虧損狀態的供應量翻倍,許多投資人被套牢。 「恐懼與貪婪指數」已跌入「恐懼」區間,表明市場避險情緒濃厚且對近期走勢缺乏信心。 若比特幣要漲至 20 萬美元,意味著百日之內需實現近 83% 的漲幅。 雖非史無前例,但通常需要極強助力,如顛覆性法規、央行政策轉向或前所未有的機構買入。 目前市場更關注總體經濟風險、季節性疲軟和頭條焦慮,而非追高歷史峰值。 主要技術分析平台已下調預期,9-10 月價格模型顯示月度高點均值在 11 萬-12.4 萬美元區間,12 月保守預測上限降至 11.6 萬美元以下。 CoinDCX、Finder 等產業機構組成的專家小組預測年終均價為 12 萬-14.5 萬美元,花旗基線情景設定為 13.5 萬美元。 甚至其下行模型顯示,若總體經濟阻力加劇,比特幣或跌至 6.4 萬美元。 隨著預警信號浮現,備受炒作的「超級週期」敘事正在瓦解:聯準會持續升息威脅、美國政治僵局、財政不確定性、潛在強制清算與「黑天鵝」風險,以及傳統投資人普遍倦怠。 VanEck(18 萬美元)、Matrixport(16 萬美元)和 Peter Brandt(15 萬美元底線)等更謹慎的目標漸成主流預期上限,重大利好缺位下,跌向 9 萬美元以下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要實現 20 萬美元目標,需多重利好形成完美風暴:美國政府將比特幣納入戰略儲備、ETF 意外資金流入、全球央行轉向鴿派等。 但在情緒惡化、技術指標至多中性的背景下,多數交易員認為目前應側重積累部位、風險管理和防禦佈局,而非押注非理性上漲。 2025 年仍可能成為比特幣歷史性年份,但根據現狀,20 萬美元路徑愈發渺茫。 除非出現重大轉機,未來數月市場主旋律更可能是謹慎、盤整和戰術交易,而非狂熱樂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Foresight News》 原文標題:《The clock is running out on Bitcoin’s $200k dreams in 2025》 原文作者:Christina Comben, CryptoSlate 編譯:區塊鏈騎士 『說好的BTC超級週期呢!今年剩不到100天,比特幣有望上20萬?』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說好的BTC超級週期呢!今年剩不到100天,比特幣有望上20萬?

隨著 2025 年僅剩不足百日,比特幣現報 10.9 萬美元左右(截止凌晨發稿),較 8 月歷史高點回落約 12%。

越來越多分析師和投資人開始質疑,知名機構設定的 20 萬美元目標價能否在今年實現,創紀錄行情的機會之窗是否正在關閉。

今年以來,Bitwise、渣打銀行、伯恩斯坦等機構及 Arthur Hayes、Tim Draper 等產業領袖曾預測比特幣將在年底前飆升至 18 萬-20 萬美元甚至更高。

這些預測基於 ETF 資金流入、監管明朗化及機構採納擴大等主題。

但市場格局已變。9 月迎來新一輪波動:聯準會釋放鷹派信號、美國經濟數據強勁、政府停擺憂慮再現,加之大規模清算壓力,使比特幣從夏季高點跌至 11 萬美元低點。

加密貨幣總市值縮水,比特幣處於虧損狀態的供應量翻倍,許多投資人被套牢。

「恐懼與貪婪指數」已跌入「恐懼」區間,表明市場避險情緒濃厚且對近期走勢缺乏信心。

若比特幣要漲至 20 萬美元,意味著百日之內需實現近 83% 的漲幅。

雖非史無前例,但通常需要極強助力,如顛覆性法規、央行政策轉向或前所未有的機構買入。

目前市場更關注總體經濟風險、季節性疲軟和頭條焦慮,而非追高歷史峰值。

主要技術分析平台已下調預期,9-10 月價格模型顯示月度高點均值在 11 萬-12.4 萬美元區間,12 月保守預測上限降至 11.6 萬美元以下。

CoinDCX、Finder 等產業機構組成的專家小組預測年終均價為 12 萬-14.5 萬美元,花旗基線情景設定為 13.5 萬美元。

甚至其下行模型顯示,若總體經濟阻力加劇,比特幣或跌至 6.4 萬美元。

隨著預警信號浮現,備受炒作的「超級週期」敘事正在瓦解:聯準會持續升息威脅、美國政治僵局、財政不確定性、潛在強制清算與「黑天鵝」風險,以及傳統投資人普遍倦怠。

VanEck(18 萬美元)、Matrixport(16 萬美元)和 Peter Brandt(15 萬美元底線)等更謹慎的目標漸成主流預期上限,重大利好缺位下,跌向 9 萬美元以下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要實現 20 萬美元目標,需多重利好形成完美風暴:美國政府將比特幣納入戰略儲備、ETF 意外資金流入、全球央行轉向鴿派等。

但在情緒惡化、技術指標至多中性的背景下,多數交易員認為目前應側重積累部位、風險管理和防禦佈局,而非押注非理性上漲。

2025 年仍可能成為比特幣歷史性年份,但根據現狀,20 萬美元路徑愈發渺茫。

除非出現重大轉機,未來數月市場主旋律更可能是謹慎、盤整和戰術交易,而非狂熱樂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Foresight News》

原文標題:《The clock is running out on Bitcoin’s $200k dreams in 2025》

原文作者:Christina Comben, CryptoSlate

編譯:區塊鏈騎士

『說好的BTC超級週期呢!今年剩不到100天,比特幣有望上20萬?』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普林斯頓黑手黨重出江湖,從室友走到華爾街,DAT成加密新戰場包括 Galaxy Digital 的 Mike Novogratz 和 Pantera Capital 的 Dan Morehead 在內的加密圈權勢人物,在一筆又一筆交易中反覆現身,塑造了加密新紀元中最大膽的押注之一:數位資產財庫熱潮。 這些上市公司(今年大約有 85 家且仍在增加)已從美國、海灣國家到亞洲的各類投資人那裡籌得數十億美元。他們的策略是用華爾街的戰術籌資、囤積加密資產、再重複這一流程。而一週又一週,許多相同的名字不斷出現在產業裡最大膽的交易中。 Novogratz、Morehead 和 Joe Lubin(以太坊聯合創辦人),以及普林斯頓同班同學與多年的朋友。他們不只是加密產業的老兵,更是這場高賭注數位資產推進中的核心人物,恰逢更廣泛的財庫浪潮開始出現動搖——而他們之間的紐帶可追溯到 20 世紀 80 年代在普林斯頓的本科時代。 當年 Novogratz 與 Lubin 是大學室友,Novogratz 是來自東海岸的摔跤手;Lubin 是擅長計算機科學的壁球運動員。Morehead 是打橄欖球的工程學專業學生,住在附近。這些紐帶塑造了數十年的加密交易撮合。 雖然緊密的人脈網路在傳統金融中很常見,但加密產業建立在去中心化與匿名性的承諾之上。然而這些熟悉的面孔講述著不同的故事,這種動態讓他們被《財富》雜誌戲稱為「普林斯頓黑手黨」。 Novogratz 領導著 Galaxy,這是一家數位資產金融服務巨頭;Morehead 是 Pantera Capital 的執行長,這是最早的加密投資公司之一;Lubin 是以太坊的聯合創辦人,營運著區塊鏈軟體公司 Consensys,並擔任公開交易的以太坊財庫公司 SharpLink 的董事長。 隨著勢頭集聚、知名人物掌舵,問題變成了 DAT(數位資產財庫)能否繼續帶來報酬率,又或者是它們構建在不穩定的基礎上? 「有一個好故事和擅講故事的人,你就能為 Solana 或以太坊帶來更多資本,而且比以往更快,」Novogratz 在一次採訪中說。 Galaxy 與 Pantera 是排名前十的 DAT 投資人與放借貸平台之一。這個緊密的軌道還延伸至交易撮合方,約三分之一的 DAT 交易涉及同一小撮精品投行。整體來說,根據 PitchBook 的數據,過去六個月裡排名前十的 DAT 投資人參與了約 14% 的財庫交易。即便是不計入最大玩家的保守估計,例如 Michael Saylor 的 Strategy Inc. 的重大動作——今年 DAT 也吸引了創紀錄的 154 億美元新增資本。 對於這三位普林斯頓校友而言,這一切都不是事先計劃好的。但自本科時代延續下來的某種東西一直存在,那就是風險偏好與一種「華爾街可以被重構得更快、更輕」的信念。每個人都在金融或科技產業走出了自己的賽道。然後他們的道路開始再次交會。十多年來,他們交換想法與投資——互通筆記、支持項目、偶爾也共同入場。 5 月份,Lubin 幫助創建了以太坊財庫公司 SharpLink Gaming,Pantera 與 Galaxy 位列投資人之中。Lubin 說,朋友們只有在投資人確認後才討論 DAT。Pantera 與 Galaxy 同樣也都是持有以太坊的財庫公司 BitMine Immersion 的投資人。「我們是朋友,但不是每天都見面,」Lubin 在一次近期採訪中說。「但每次見面我們都有很多話題。」 他們的公司也會競爭。9 月,Pantera 支持了一家新的聚焦 Solana 的 DAT,名為 Helius。就在幾天前,Galaxy 幫助推出了一個競爭對手,名為 Forward Industries。這並非協調一致的行動。「碰巧我們的公司在一週之內都推出了 Solana DAT,」Morehead 說。Novogratz 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我們本該打個電話彼此聊聊,但我們沒有。」 他們的路徑不斷交叉,有時純屬偶然。當 Morehead 發現 Novogratz 在東京搬到隔壁時,這種重合甚至有些超現實。他們的母校如今也折射出這種共同的遺產。2022 年,Novogratz、Lubin、Morehead 與 Briger 共同資助了普林斯頓大學的新中心——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權力去中心化中心。 當美國證監會(SEC)釋放出不會將大多數代幣視為證券的信號時,交易窗口被打開——這為 Saylor 開創的一種策略鋪平了道路:籌資、買入加密資產、乘股價上漲並重複。「我們確實開始在思考上變得更有創造性、更激進,」Lubin 說。「而且這很有道理。」 這種方法報酬率頗豐,直到它不再奏效。6 月,由 Lubin 支持的 SharpLink 在提交登記一項股票發售後,股價單日暴跌 72%。BitMine 在提交類似文件後下跌 40%。這些拋售提醒人們,在高空走鋼絲式的加密嘗試中,內在的劇烈波動令人揪心。 「SharpLink 是為了非常長期而來,」Lubin 說。「我們目前的策略是在有利條件下持續融資,持續購買以太幣並長期持有,並繼續尋找並投放以太幣於經風險調整後收益有利的場景中。」 上週,加密市場中超過 15 億美元的部位被強制平倉,且沒有明確的觸發因素。 這些參與者仍在擴大他們的觸角。Galaxy 常常扮演服務提供方——進行代幣質押、設計 DeFi 策略、並為團隊提供諮詢。Pantera 在 DAT 上的風險曝險超過 10 億美元,並支持了 15 家以上公司。「DAT 的確在為一種新類型的投資人提供進入區塊鏈市場的途徑,」Morehead 說。 Novogratz 並不認為市場已經見頂。「我認為並非所有 DAT 公司都會成功,但如果能形成關鍵規模——提高基礎代幣的收益並構建生態系——我認為它們對加密總體是利好的。這些才是會長期存在的上市公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深潮 TechFlow》 原文標題:《Inside the Princeton Network Fueling a Crypto Treasury Boom》 原文作者:Olga Kharif, Bloomberg 編譯:Zhou, ChainCatcher 『普林斯頓黑手黨重出江湖,從室友走到華爾街,DAT成加密新戰場』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普林斯頓黑手黨重出江湖,從室友走到華爾街,DAT成加密新戰場

包括 Galaxy Digital 的 Mike Novogratz 和 Pantera Capital 的 Dan Morehead 在內的加密圈權勢人物,在一筆又一筆交易中反覆現身,塑造了加密新紀元中最大膽的押注之一:數位資產財庫熱潮。

這些上市公司(今年大約有 85 家且仍在增加)已從美國、海灣國家到亞洲的各類投資人那裡籌得數十億美元。他們的策略是用華爾街的戰術籌資、囤積加密資產、再重複這一流程。而一週又一週,許多相同的名字不斷出現在產業裡最大膽的交易中。

Novogratz、Morehead 和 Joe Lubin(以太坊聯合創辦人),以及普林斯頓同班同學與多年的朋友。他們不只是加密產業的老兵,更是這場高賭注數位資產推進中的核心人物,恰逢更廣泛的財庫浪潮開始出現動搖——而他們之間的紐帶可追溯到 20 世紀 80 年代在普林斯頓的本科時代。

當年 Novogratz 與 Lubin 是大學室友,Novogratz 是來自東海岸的摔跤手;Lubin 是擅長計算機科學的壁球運動員。Morehead 是打橄欖球的工程學專業學生,住在附近。這些紐帶塑造了數十年的加密交易撮合。

雖然緊密的人脈網路在傳統金融中很常見,但加密產業建立在去中心化與匿名性的承諾之上。然而這些熟悉的面孔講述著不同的故事,這種動態讓他們被《財富》雜誌戲稱為「普林斯頓黑手黨」。

Novogratz 領導著 Galaxy,這是一家數位資產金融服務巨頭;Morehead 是 Pantera Capital 的執行長,這是最早的加密投資公司之一;Lubin 是以太坊的聯合創辦人,營運著區塊鏈軟體公司 Consensys,並擔任公開交易的以太坊財庫公司 SharpLink 的董事長。

隨著勢頭集聚、知名人物掌舵,問題變成了 DAT(數位資產財庫)能否繼續帶來報酬率,又或者是它們構建在不穩定的基礎上?

「有一個好故事和擅講故事的人,你就能為 Solana 或以太坊帶來更多資本,而且比以往更快,」Novogratz 在一次採訪中說。

Galaxy 與 Pantera 是排名前十的 DAT 投資人與放借貸平台之一。這個緊密的軌道還延伸至交易撮合方,約三分之一的 DAT 交易涉及同一小撮精品投行。整體來說,根據 PitchBook 的數據,過去六個月裡排名前十的 DAT 投資人參與了約 14% 的財庫交易。即便是不計入最大玩家的保守估計,例如 Michael Saylor 的 Strategy Inc. 的重大動作——今年 DAT 也吸引了創紀錄的 154 億美元新增資本。

對於這三位普林斯頓校友而言,這一切都不是事先計劃好的。但自本科時代延續下來的某種東西一直存在,那就是風險偏好與一種「華爾街可以被重構得更快、更輕」的信念。每個人都在金融或科技產業走出了自己的賽道。然後他們的道路開始再次交會。十多年來,他們交換想法與投資——互通筆記、支持項目、偶爾也共同入場。

5 月份,Lubin 幫助創建了以太坊財庫公司 SharpLink Gaming,Pantera 與 Galaxy 位列投資人之中。Lubin 說,朋友們只有在投資人確認後才討論 DAT。Pantera 與 Galaxy 同樣也都是持有以太坊的財庫公司 BitMine Immersion 的投資人。「我們是朋友,但不是每天都見面,」Lubin 在一次近期採訪中說。「但每次見面我們都有很多話題。」

他們的公司也會競爭。9 月,Pantera 支持了一家新的聚焦 Solana 的 DAT,名為 Helius。就在幾天前,Galaxy 幫助推出了一個競爭對手,名為 Forward Industries。這並非協調一致的行動。「碰巧我們的公司在一週之內都推出了 Solana DAT,」Morehead 說。Novogratz 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我們本該打個電話彼此聊聊,但我們沒有。」

他們的路徑不斷交叉,有時純屬偶然。當 Morehead 發現 Novogratz 在東京搬到隔壁時,這種重合甚至有些超現實。他們的母校如今也折射出這種共同的遺產。2022 年,Novogratz、Lubin、Morehead 與 Briger 共同資助了普林斯頓大學的新中心——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權力去中心化中心。

當美國證監會(SEC)釋放出不會將大多數代幣視為證券的信號時,交易窗口被打開——這為 Saylor 開創的一種策略鋪平了道路:籌資、買入加密資產、乘股價上漲並重複。「我們確實開始在思考上變得更有創造性、更激進,」Lubin 說。「而且這很有道理。」

這種方法報酬率頗豐,直到它不再奏效。6 月,由 Lubin 支持的 SharpLink 在提交登記一項股票發售後,股價單日暴跌 72%。BitMine 在提交類似文件後下跌 40%。這些拋售提醒人們,在高空走鋼絲式的加密嘗試中,內在的劇烈波動令人揪心。

「SharpLink 是為了非常長期而來,」Lubin 說。「我們目前的策略是在有利條件下持續融資,持續購買以太幣並長期持有,並繼續尋找並投放以太幣於經風險調整後收益有利的場景中。」

上週,加密市場中超過 15 億美元的部位被強制平倉,且沒有明確的觸發因素。

這些參與者仍在擴大他們的觸角。Galaxy 常常扮演服務提供方——進行代幣質押、設計 DeFi 策略、並為團隊提供諮詢。Pantera 在 DAT 上的風險曝險超過 10 億美元,並支持了 15 家以上公司。「DAT 的確在為一種新類型的投資人提供進入區塊鏈市場的途徑,」Morehead 說。

Novogratz 並不認為市場已經見頂。「我認為並非所有 DAT 公司都會成功,但如果能形成關鍵規模——提高基礎代幣的收益並構建生態系——我認為它們對加密總體是利好的。這些才是會長期存在的上市公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深潮 TechFlow》

原文標題:《Inside the Princeton Network Fueling a Crypto Treasury Boom》

原文作者:Olga Kharif, Bloomberg

編譯:Zhou, ChainCatcher

『普林斯頓黑手黨重出江湖,從室友走到華爾街,DAT成加密新戰場』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2026年牛市還在嗎?分析:加密市場將邁向機構主導的「慢牛」!總體經濟流動性與聯準會政策 最大的整體性結論是:加密市場不會與總體經濟經濟脫鈎,而是會與之更緊密地結合。 資金輪動的時機與規模、聯準會的利率路徑以及機構採用方式將決定此輪週期的演變方式。 不同於 2021 年,即將到來的山寨季(如果還有的話)將更緩慢、更具選擇性且更聚焦機構方向。 如果聯準會通過降息和發行債券來實施寬鬆政策,同時與機構採用形成共振效應,那麼 2026 年可能會成為自 1999-2000 年以來最顯著的風險週期,加密市場將因此受益,儘管其表現方式會更趨克制、而非爆炸式成長。 圖源:arndxt 聯準會政策分化與市場流動性 1999 年,聯準會升息 175 個基點,股市卻一路飆升至 2000 年峰值。如今,遠期市場正在定價相反的情景:到 2026 年底將降息 150 個基點。若成為現實,這將形成注入流動性的環境,而非抽走流動性。 2026 年的市場格局可能在風險偏好方面與 1999、2000 年如出一轍,但利率走勢卻截然相反。若這一判斷成立,2026 年或將上演「1999、2000 年強化版」市場行情。 對比 2021 年,如今加密市場的新格局 比較今天和上一個牛市週期: 更嚴格的資本紀律:利率上升和持續的通膨促使企業更有選擇性地承擔風險。 新冠疫情時期的流動性激增不會重演:在沒有 M2 激增的情況下,成長必須由採用和分配來驅動。 市場規模擴大 10 倍:市值基礎越大意味著流動性越深,但獲得 50-100 倍超大規模報酬率的可能性會降低。 機構資金流動:隨著主流和機構層面的採用已成定局,資金流動更為漸進,偏向緩慢的輪動和整合,而非跨資產的爆發性輪動。 比特幣的滯後性與流動性鏈條 比特幣相對於流動性條件表現滯後,是因為新增流動性受困於上游的國債和貨幣市場。加密貨幣作為風險曲線的最遠端,只有在流動性流入下游時才會受益。 圖源:arndxtb 推動加密市場的催化劑: 銀行信貸擴張(ISM>50) 降息後貨幣市場基金資金外流 財政部發行長期債券,降低長期利率 美元疲軟正在緩解全球融資壓力 當這些條件達成時,加密市場歷來會在週期後期上漲,即在股票和黃金之後。 基準情形下的風險 儘管存在這種看漲的流動性結構,但一些風險正在隱現: 長期收益率上升(因地緣政治壓力)。 美元走強導致全球流動性收緊。 銀行貸款疲軟或信貸條件收緊。 貨幣市場基金中的流動性停滯,而非輪動至風險資產。 下一週期的特徵將較少由投機性資金衝擊所定義,而更多地取決於加密市場與全球資本市場的結構性融合。 隨著機構資金流動、有紀律的風險投資行為以及政策驅動的流動性轉變相互交織,2026 年可能成為加密市場從獨自暴漲暴跌轉向全球系統性關聯的關鍵轉折點。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PANews》 原文標題:《The Structure of the Next Crypto Cycle》 原文作者:arndxt 編譯:Tim, PANews 『2026年牛市還在嗎?分析:加密市場將邁向機構主導的「慢牛」!』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2026年牛市還在嗎?分析:加密市場將邁向機構主導的「慢牛」!

總體經濟流動性與聯準會政策

最大的整體性結論是:加密市場不會與總體經濟經濟脫鈎,而是會與之更緊密地結合。

資金輪動的時機與規模、聯準會的利率路徑以及機構採用方式將決定此輪週期的演變方式。

不同於 2021 年,即將到來的山寨季(如果還有的話)將更緩慢、更具選擇性且更聚焦機構方向。

如果聯準會通過降息和發行債券來實施寬鬆政策,同時與機構採用形成共振效應,那麼 2026 年可能會成為自 1999-2000 年以來最顯著的風險週期,加密市場將因此受益,儘管其表現方式會更趨克制、而非爆炸式成長。

圖源:arndxt

聯準會政策分化與市場流動性

1999 年,聯準會升息 175 個基點,股市卻一路飆升至 2000 年峰值。如今,遠期市場正在定價相反的情景:到 2026 年底將降息 150 個基點。若成為現實,這將形成注入流動性的環境,而非抽走流動性。

2026 年的市場格局可能在風險偏好方面與 1999、2000 年如出一轍,但利率走勢卻截然相反。若這一判斷成立,2026 年或將上演「1999、2000 年強化版」市場行情。

對比 2021 年,如今加密市場的新格局

比較今天和上一個牛市週期:

更嚴格的資本紀律:利率上升和持續的通膨促使企業更有選擇性地承擔風險。

新冠疫情時期的流動性激增不會重演:在沒有 M2 激增的情況下,成長必須由採用和分配來驅動。

市場規模擴大 10 倍:市值基礎越大意味著流動性越深,但獲得 50-100 倍超大規模報酬率的可能性會降低。

機構資金流動:隨著主流和機構層面的採用已成定局,資金流動更為漸進,偏向緩慢的輪動和整合,而非跨資產的爆發性輪動。

比特幣的滯後性與流動性鏈條

比特幣相對於流動性條件表現滯後,是因為新增流動性受困於上游的國債和貨幣市場。加密貨幣作為風險曲線的最遠端,只有在流動性流入下游時才會受益。

圖源:arndxtb

推動加密市場的催化劑:

銀行信貸擴張(ISM>50)

降息後貨幣市場基金資金外流

財政部發行長期債券,降低長期利率

美元疲軟正在緩解全球融資壓力

當這些條件達成時,加密市場歷來會在週期後期上漲,即在股票和黃金之後。

基準情形下的風險

儘管存在這種看漲的流動性結構,但一些風險正在隱現:

長期收益率上升(因地緣政治壓力)。

美元走強導致全球流動性收緊。

銀行貸款疲軟或信貸條件收緊。

貨幣市場基金中的流動性停滯,而非輪動至風險資產。

下一週期的特徵將較少由投機性資金衝擊所定義,而更多地取決於加密市場與全球資本市場的結構性融合。

隨著機構資金流動、有紀律的風險投資行為以及政策驅動的流動性轉變相互交織,2026 年可能成為加密市場從獨自暴漲暴跌轉向全球系統性關聯的關鍵轉折點。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PANews》

原文標題:《The Structure of the Next Crypto Cycle》

原文作者:arndxt

編譯:Tim, PANews

『2026年牛市還在嗎?分析:加密市場將邁向機構主導的「慢牛」!』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不只黃金與美債!代幣化規模逼近30兆鎂,非美元穩定幣成新主角?2025 年,代幣化現實世界資產(RWA)市場規模已接近 3,000 億美元,部分預測指出到 2034 年該市場可能達到 30 兆美元。 這一勢頭主要由穩定幣推動,僅以太坊鏈上穩定幣供應量本週便創下 1,650 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但在高手續費、高摩擦系數和笨拙使用者體驗的現狀下,區塊鏈基礎設施能否承載如此巨大的需求? 儘管代幣化 RWA 產業取得諸多進展,加密創新者們清醒地認識到,真正無縫的系統仍是一個移動靶標。 「它仍在演進」,Polygon Labs 全球支付業務負責人 Aishwary Gupta 坦言。 擁有美國運通 Web2 支付與資金管理背景(曾負責「跨境資金流動」)的 Aishwary 認為,問題不在技術本身,技術底層正在飛速進化。 Aishwary 強調,舊的擴容挑戰正迅速消退,但很快被新的障礙取代,例如監管壁壘和流動性瓶頸。 四年巨變:從困境到曙光 Aishwary 於 2021 年作為「Polygon DeFi 業務首位全職員工」加入。對比今昔代幣化支付的發展狀態,他表示差異猶如晝夜。據其回憶,四年前手續費更高,使用者入門體驗也更差。 「四年前,使用者需支付 5% 甚至 10% 的鏈上入口費。可能嘗試五個入口平台才有一個成功。從那種狀態到今天,完成交易和資金入口操作已容易得多,我們尚未完全進化,但站在四年視角上,流程已順暢許多。」 Aishwary 指出,核心問題在於費用結構受市場形態和地區法規拼湊式管控的影響:「特定市場中僅一兩家機構獲得許可或處於流動性沙盒中。實際獲授權營運出入金的參與者數量極少,因此你會看到各種套利行為……鏈上轉帳 10 億美元也僅需一美分成本,真正的瓶頸在於監管套利。」 監管明晰化:誰在領跑代幣化競賽? 若穩定幣發行方和 RWA 提供商正利用監管套利,他們去向何方?哪些地區正為數兆美元級的爆發做好鋪墊,真正擁抱技術並全力推進? Aishwary 指出四大核心區域:美國、新加坡、歐洲和中東。「這些是我們看到高度接納的主要市場。」 他表示,美國正從長期滯後轉為領先,這得益於監管透明度的提升。 正如 BitMEX 執行長 Stephan Lutz 幾週前所言,川普政府通過《GENIUS 法案》一夜扭轉局面,該法案為穩定幣發行設定清晰標準,給予美國發行方期待已久的監管確定性。 新加坡是代幣化 RWA(尤其是穩定幣)的另一先驅。 其《支付服務法案》和《金融服務與市場法案》為數位代幣服務商建立了明確的許可制度,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嚴格監管,並符合國際相關融資標準。 Nium、Zodia Custody 和 Crypto.com 等大型企業均因創新支付通道和監管架構選擇新加坡。 Aishwary 分享道:「除美元支付產業外,新加坡元交易量位居第二。」 歐洲被 Aishwary 視為「穩健但緩慢」的典型。儘管 MiCA 法規(《加密資產市場法規》)仍需調整,但他認為其為穩定幣發行方做了「大量盡職調查」,Bitstamp 和 Fireblocks 等老牌公司已在 MiCA 體系下提供受監管的數位資產支付服務。 中東並未落後,以阿布達比為例,監管機構已明確銀行發行穩定幣的要求,建立了儲備管理和合規的清晰指南。 閒置資本永逐收益 鑒於 Aishwary 提及《GENIUS 法案》,我們詢問其對禁止穩定幣發行方向持有者支付任何形式利息或收益的條款的看法。 他表示:「問題在於,銀行中的閒置資本至少能獲得一定利息(雖不高,但仍有收益)。若鏈上美元能比鏈下提供更高收益,使用者自然願將資金留存鏈上,這實際上衝擊了整個銀行資金流。」 事實上,傳統金融機構和加密原生資管公司正日益尋求鏈上產品收益,如代幣化美國國債、私人信貸和受監管的貨幣市場基金。 截至 2025 年中,代幣化國債管理規模(AUM)突破 74 億美元,高盛、紐約梅隆銀行和 Securitize 等主要機構積極配置資金於這些產品,以獲取更高收益、即時結算和靈活抵押優勢,其表現常優於傳統鏈下銀行工具。 圖源:Ripple and BCG 穩定幣之外的 RWA 趨勢 我們將話題從穩定幣轉向代幣化 RWA 的其它趨勢。儘管代幣化股票正成為 Kraken、Coinbase 等中心化交易所及 Synthetix、Mirror Protocol 等 DeFi 平台的熱議焦點,Aishwary 卻保持冷靜分析: 「所有人都在追捧代幣化股票,認為這是最佳方向,但 Polygon 一年半前就已嘗試代幣化股票,它行不通,需求不足。」 為何興趣寥寥?他解釋道:「除非你來自某些特定地區且無法接觸蘋果股票,否則全球任何地區(包括印度、杜拜)的使用者早已通過銀行帳戶持有蘋果股票,代幣化並未觸達真正缺乏訪問渠道的人群。」 此外,流動性仍是未解難題。「鏈上流動性目前問題顯著,流動性不足導致使用者常獲得劣質報價或匯率。」這並非許多人預期的突破。 商品與非美元穩定幣 Aishwary 在代幣化貨幣世界中看到真正潛力的兩大趨勢是:非美元穩定幣和代幣化商品,這兩點尚未被充分關注。 Polygon 佔據非美元穩定幣總市佔率的 50%-60%,且仍在快速成長。我們正大力擴充功能此產業。商品代幣化(如黃金、白銀)同樣重要,旨在提升其可訪問性與交易便利性。 全球範圍內,非美元穩定幣已佔美國以外活躍跨境通道交易量的約 30%。 代幣化商品全球市場規模在 2024 年達到約 250 億美元,其中黃金代幣價值約 17 億美元,石油、白銀和農產品代幣市佔率穩步成長。 圖源:CoinLaw Aishwary 補充道:這些商品或資產雖已上鏈,但尚未發展成獨立生態體系。這是目前缺失的一環。 通向 30 兆美元之路 隨著代幣化 RWA 向兆級邁進,市場格局將如何演變值得關注。在全球政府加速囤積硬資產的背景下,黃金價格創下戰略儲備歷史新高,代幣化黃金的跟隨發展合乎邏輯。 短短數年,代幣化已從概念驗證試點發展為全球性基礎設施,數十億美元資金正湧入跨大陸的多元化現實世界資產。 未來的關鍵不僅在於擴容與清除監管障礙,更在於產業如何解鎖新型價值和實用性,超越穩定幣已開啓的變革。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Foresight News》 原文標題:《Beyond stablecoins, what’s fueling the tokenized RWA $30T explosion? Insights from Polygon Labs》 原文作者:Christina Comben, CryptoSlate 編譯:區塊鏈騎士 『不只黃金與美債!代幣化規模逼近30兆鎂,非美元穩定幣成新主角?』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不只黃金與美債!代幣化規模逼近30兆鎂,非美元穩定幣成新主角?

2025 年,代幣化現實世界資產(RWA)市場規模已接近 3,000 億美元,部分預測指出到 2034 年該市場可能達到 30 兆美元。

這一勢頭主要由穩定幣推動,僅以太坊鏈上穩定幣供應量本週便創下 1,650 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但在高手續費、高摩擦系數和笨拙使用者體驗的現狀下,區塊鏈基礎設施能否承載如此巨大的需求?

儘管代幣化 RWA 產業取得諸多進展,加密創新者們清醒地認識到,真正無縫的系統仍是一個移動靶標。

「它仍在演進」,Polygon Labs 全球支付業務負責人 Aishwary Gupta 坦言。

擁有美國運通 Web2 支付與資金管理背景(曾負責「跨境資金流動」)的 Aishwary 認為,問題不在技術本身,技術底層正在飛速進化。

Aishwary 強調,舊的擴容挑戰正迅速消退,但很快被新的障礙取代,例如監管壁壘和流動性瓶頸。

四年巨變:從困境到曙光

Aishwary 於 2021 年作為「Polygon DeFi 業務首位全職員工」加入。對比今昔代幣化支付的發展狀態,他表示差異猶如晝夜。據其回憶,四年前手續費更高,使用者入門體驗也更差。

「四年前,使用者需支付 5% 甚至 10% 的鏈上入口費。可能嘗試五個入口平台才有一個成功。從那種狀態到今天,完成交易和資金入口操作已容易得多,我們尚未完全進化,但站在四年視角上,流程已順暢許多。」

Aishwary 指出,核心問題在於費用結構受市場形態和地區法規拼湊式管控的影響:「特定市場中僅一兩家機構獲得許可或處於流動性沙盒中。實際獲授權營運出入金的參與者數量極少,因此你會看到各種套利行為……鏈上轉帳 10 億美元也僅需一美分成本,真正的瓶頸在於監管套利。」

監管明晰化:誰在領跑代幣化競賽?

若穩定幣發行方和 RWA 提供商正利用監管套利,他們去向何方?哪些地區正為數兆美元級的爆發做好鋪墊,真正擁抱技術並全力推進?

Aishwary 指出四大核心區域:美國、新加坡、歐洲和中東。「這些是我們看到高度接納的主要市場。」

他表示,美國正從長期滯後轉為領先,這得益於監管透明度的提升。

正如 BitMEX 執行長 Stephan Lutz 幾週前所言,川普政府通過《GENIUS 法案》一夜扭轉局面,該法案為穩定幣發行設定清晰標準,給予美國發行方期待已久的監管確定性。

新加坡是代幣化 RWA(尤其是穩定幣)的另一先驅。

其《支付服務法案》和《金融服務與市場法案》為數位代幣服務商建立了明確的許可制度,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嚴格監管,並符合國際相關融資標準。

Nium、Zodia Custody 和 Crypto.com 等大型企業均因創新支付通道和監管架構選擇新加坡。

Aishwary 分享道:「除美元支付產業外,新加坡元交易量位居第二。」

歐洲被 Aishwary 視為「穩健但緩慢」的典型。儘管 MiCA 法規(《加密資產市場法規》)仍需調整,但他認為其為穩定幣發行方做了「大量盡職調查」,Bitstamp 和 Fireblocks 等老牌公司已在 MiCA 體系下提供受監管的數位資產支付服務。

中東並未落後,以阿布達比為例,監管機構已明確銀行發行穩定幣的要求,建立了儲備管理和合規的清晰指南。

閒置資本永逐收益

鑒於 Aishwary 提及《GENIUS 法案》,我們詢問其對禁止穩定幣發行方向持有者支付任何形式利息或收益的條款的看法。

他表示:「問題在於,銀行中的閒置資本至少能獲得一定利息(雖不高,但仍有收益)。若鏈上美元能比鏈下提供更高收益,使用者自然願將資金留存鏈上,這實際上衝擊了整個銀行資金流。」

事實上,傳統金融機構和加密原生資管公司正日益尋求鏈上產品收益,如代幣化美國國債、私人信貸和受監管的貨幣市場基金。

截至 2025 年中,代幣化國債管理規模(AUM)突破 74 億美元,高盛、紐約梅隆銀行和 Securitize 等主要機構積極配置資金於這些產品,以獲取更高收益、即時結算和靈活抵押優勢,其表現常優於傳統鏈下銀行工具。

圖源:Ripple and BCG

穩定幣之外的 RWA 趨勢

我們將話題從穩定幣轉向代幣化 RWA 的其它趨勢。儘管代幣化股票正成為 Kraken、Coinbase 等中心化交易所及 Synthetix、Mirror Protocol 等 DeFi 平台的熱議焦點,Aishwary 卻保持冷靜分析:

「所有人都在追捧代幣化股票,認為這是最佳方向,但 Polygon 一年半前就已嘗試代幣化股票,它行不通,需求不足。」

為何興趣寥寥?他解釋道:「除非你來自某些特定地區且無法接觸蘋果股票,否則全球任何地區(包括印度、杜拜)的使用者早已通過銀行帳戶持有蘋果股票,代幣化並未觸達真正缺乏訪問渠道的人群。」

此外,流動性仍是未解難題。「鏈上流動性目前問題顯著,流動性不足導致使用者常獲得劣質報價或匯率。」這並非許多人預期的突破。

商品與非美元穩定幣

Aishwary 在代幣化貨幣世界中看到真正潛力的兩大趨勢是:非美元穩定幣和代幣化商品,這兩點尚未被充分關注。

Polygon 佔據非美元穩定幣總市佔率的 50%-60%,且仍在快速成長。我們正大力擴充功能此產業。商品代幣化(如黃金、白銀)同樣重要,旨在提升其可訪問性與交易便利性。

全球範圍內,非美元穩定幣已佔美國以外活躍跨境通道交易量的約 30%。

代幣化商品全球市場規模在 2024 年達到約 250 億美元,其中黃金代幣價值約 17 億美元,石油、白銀和農產品代幣市佔率穩步成長。

圖源:CoinLaw

Aishwary 補充道:這些商品或資產雖已上鏈,但尚未發展成獨立生態體系。這是目前缺失的一環。

通向 30 兆美元之路

隨著代幣化 RWA 向兆級邁進,市場格局將如何演變值得關注。在全球政府加速囤積硬資產的背景下,黃金價格創下戰略儲備歷史新高,代幣化黃金的跟隨發展合乎邏輯。

短短數年,代幣化已從概念驗證試點發展為全球性基礎設施,數十億美元資金正湧入跨大陸的多元化現實世界資產。

未來的關鍵不僅在於擴容與清除監管障礙,更在於產業如何解鎖新型價值和實用性,超越穩定幣已開啓的變革。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Foresight News》

原文標題:《Beyond stablecoins, what’s fueling the tokenized RWA $30T explosion? Insights from Polygon Labs》

原文作者:Christina Comben, CryptoSlate

編譯:區塊鏈騎士

『不只黃金與美債!代幣化規模逼近30兆鎂,非美元穩定幣成新主角?』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別讓迷因幣主導生態!V神:低風險DeFi協議才是以太坊的定海神針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發文呼籲社群,別被迷因幣的短暫喧囂牽著走,而應把重心放在「低風險 DeFi 協議」。在他看來,唯有這些穩健的協議,才能為網路上那些雖不賺錢、卻至關重要的應用,提供永續的經濟命脈,也才能支撐以太坊的長期繁榮。 以 Google 為鏡:用「核心印鈔機」灌溉創新森林 在最新發表的部落格文章中,Vitalik Buterin 將「低風險 DeFi 協議」—— 例如支付、儲備、全額抵押借貸等已有清晰模式的應用,比擬為 Google 的廣告業務。 他指出,在 2024 年,廣告收入占 Google 總營收的四分之三以上。正是這棵巨大的搖錢樹,才使得 Google 有能力去供養那些利潤微薄、但「對世界而言既有趣又有價值」的產品線。他寫道: 低風險的 DeFi,對以太坊而言,正能扮演如此關鍵的角色。其他各類應用(包含非金融和更具實驗性的項目)對於以太坊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及其獨特文化,無疑至關重要,但我們不應期望它們也成為主要的營收引擎。 Vitalik Buterin 坦言,自己過去曾對 DeFi 抱持懷疑態度,認為早期風險過高,難以形成可持續的用例,且整個產業過度聚焦於投機性資產交易或高風險的「收益挖礦(Yield Farming)」。 他提到,2022 年無聊猿(BAYC)母公司 Yuga Labs 的虛擬土地 Otherdeed 發售案,就是血淋淋的教訓,由於智能合約優化不佳,引發競標者之間瘋狂的「Gas 大戰」,一度創下以太坊單日手續費的歷史天價。 然而,時至今日,隨著風險逐步降低、全球監管框架日漸成熟,駭客攻擊和資產損失等亂象,「正逐漸被推向生態系的邊緣地帶,那裡多半是更具實驗與投機傾向的用戶」。 Vitalik Buterin 認為,儘管尾端風險(Tail Risks)仍須警惕,但「對全球許多人來說,傳統金融(TradFi)的尾端風險,如今已然大於 DeFi」。 暗批迷因幣亂象:生態價值不應建立在「尷尬」之上 儘管 Vitalik Buterin 在文中並未指名道姓,但他話鋒一轉,含蓄地將以太坊與那些「由迷因幣主導手續費收入」的區塊鏈生態系做出對比。 以太坊的營收引擎,不必是最具革命性、或最激動人心的應用。但它至少應該是「不違反道德」或「不令人尷尬」的產品。如果一個生態系最大的應用是政治迷因幣,你卻還要振振有詞地說「對這個生態系感到興奮」、「因為它正在改變世界」,這恐怕誰也說不出口。 低風險 DeFi 的未來演化藍圖 Vtalik Buterin 進一步闡述,低風險 DeFi 未來還能演化出更多可能性,例如基於個人信譽的「非足額抵押貸款」,或將預測市場與現有的 DeFi 結構整合,甚至是擺脫美元掛鉤、轉向「平價幣(Flatcoins,與通貨膨脹掛鉤)」等其他穩定的價值形式。 他總結稱:「低風險 DeFi 已在支撐以太坊經濟,它甚至在當下就正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並且與以太坊上許多正在構建的實驗性應用具有協同效應。這是一個我們所有人都值得驕傲的項目。」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區塊客》 原文標題:《別讓迷因幣主導生態!「V 神」:低風險 DeFi 協議才是以太坊的「定海神針」》 原文作者:區塊妹 MEL 『別讓迷因幣主導生態!V神:低風險DeFi協議才是以太坊的定海神針』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別讓迷因幣主導生態!V神:低風險DeFi協議才是以太坊的定海神針

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發文呼籲社群,別被迷因幣的短暫喧囂牽著走,而應把重心放在「低風險 DeFi 協議」。在他看來,唯有這些穩健的協議,才能為網路上那些雖不賺錢、卻至關重要的應用,提供永續的經濟命脈,也才能支撐以太坊的長期繁榮。

以 Google 為鏡:用「核心印鈔機」灌溉創新森林

在最新發表的部落格文章中,Vitalik Buterin 將「低風險 DeFi 協議」—— 例如支付、儲備、全額抵押借貸等已有清晰模式的應用,比擬為 Google 的廣告業務。

他指出,在 2024 年,廣告收入占 Google 總營收的四分之三以上。正是這棵巨大的搖錢樹,才使得 Google 有能力去供養那些利潤微薄、但「對世界而言既有趣又有價值」的產品線。他寫道:

低風險的 DeFi,對以太坊而言,正能扮演如此關鍵的角色。其他各類應用(包含非金融和更具實驗性的項目)對於以太坊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及其獨特文化,無疑至關重要,但我們不應期望它們也成為主要的營收引擎。

Vitalik Buterin 坦言,自己過去曾對 DeFi 抱持懷疑態度,認為早期風險過高,難以形成可持續的用例,且整個產業過度聚焦於投機性資產交易或高風險的「收益挖礦(Yield Farming)」。

他提到,2022 年無聊猿(BAYC)母公司 Yuga Labs 的虛擬土地 Otherdeed 發售案,就是血淋淋的教訓,由於智能合約優化不佳,引發競標者之間瘋狂的「Gas 大戰」,一度創下以太坊單日手續費的歷史天價。

然而,時至今日,隨著風險逐步降低、全球監管框架日漸成熟,駭客攻擊和資產損失等亂象,「正逐漸被推向生態系的邊緣地帶,那裡多半是更具實驗與投機傾向的用戶」。

Vitalik Buterin 認為,儘管尾端風險(Tail Risks)仍須警惕,但「對全球許多人來說,傳統金融(TradFi)的尾端風險,如今已然大於 DeFi」。

暗批迷因幣亂象:生態價值不應建立在「尷尬」之上

儘管 Vitalik Buterin 在文中並未指名道姓,但他話鋒一轉,含蓄地將以太坊與那些「由迷因幣主導手續費收入」的區塊鏈生態系做出對比。

以太坊的營收引擎,不必是最具革命性、或最激動人心的應用。但它至少應該是「不違反道德」或「不令人尷尬」的產品。如果一個生態系最大的應用是政治迷因幣,你卻還要振振有詞地說「對這個生態系感到興奮」、「因為它正在改變世界」,這恐怕誰也說不出口。

低風險 DeFi 的未來演化藍圖

Vtalik Buterin 進一步闡述,低風險 DeFi 未來還能演化出更多可能性,例如基於個人信譽的「非足額抵押貸款」,或將預測市場與現有的 DeFi 結構整合,甚至是擺脫美元掛鉤、轉向「平價幣(Flatcoins,與通貨膨脹掛鉤)」等其他穩定的價值形式。

他總結稱:「低風險 DeFi 已在支撐以太坊經濟,它甚至在當下就正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並且與以太坊上許多正在構建的實驗性應用具有協同效應。這是一個我們所有人都值得驕傲的項目。」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區塊客》

原文標題:《別讓迷因幣主導生態!「V 神」:低風險 DeFi 協議才是以太坊的「定海神針」》

原文作者:區塊妹 MEL

『別讓迷因幣主導生態!V神:低風險DeFi協議才是以太坊的定海神針』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登录解锁更多内容
浏览最新的加密货币新闻
⚡️ 参与加密货币领域的最新讨论
💬 与喜爱的创作者互动
👍 查看感兴趣的内容
邮箱/手机号码

实时新闻

--
查看更多

热门文章

貓貓毛毛
查看更多
网站地图
Cookie偏好设置
平台条款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