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z 合夥人建議 Web3 創辦人,在新週期下應專注於穩定幣、AI 等三件核心要務,以建立長期價值。本文源自 Portal Labs 所著文章,由 Foresight News 整理及撰稿。 (前情提要:a16z訪談Hedra 創辦人 Michael Lingelbach:生成式影片如何從迷因催生下個風口? ) (背景補充:a16z 重磅預測:Vibe coding 贏者通吃? )   在 Web3 世界裡,週期不是意外,而是常態。牛熊的交替既像資本的潮汐,也像自然的四季。對創辦人來說,最大的挑戰從來不是預測下一次反轉,而是如何在高低起伏之間活下來,甚至逆勢構建出長期價值。 最近,a16z crypto 合夥人 Arianna Simpson 在播客中,分享了她十餘年投資加密產業的經驗。從比特幣白皮書的震撼,到穩定幣的產品市場契合,再到 Crypto 與 AI 的交疊,以及對創辦人的忠告。 這些觀察與經驗,並非只適用於矽谷。在 Portal Labs 看來,它們同樣為中國的 Web3 創辦人和高淨值投資人,提供了值得參考和借鏡的思路。 週期的本質 Arianna 進入加密的起點,是十多年前第一次讀到比特幣白皮書時的震撼。但真正讓她留下來的,並不是那一瞬間的心動,而是此後十餘年裡親歷的起起落落。她見證了比特幣的誕生、DeFi 的繁榮、NFT 的狂熱,也經歷了隨之而來的泡沫與冷卻。正是在這樣的長週期觀察裡,她逐漸形成一個清晰認知:加密產業從來不是線性成長,而是以劇烈的波浪式前進,情緒與資本交替湧退。 也因此,她把關注點從「預測下一波風口」轉向「識別誰在逆風構建」。她的投資方法更像是一種跟隨:跟隨最優秀的創辦人正在做的事。當最強的創辦人湧向穩定幣,資金就應靠攏那裡;當尖端團隊在 Crypto × AI 或 DePIN 上持續投入,新的價值窪地往往也會隨之成形。不是先有宏大論斷,再去找專案來印證;而是用一線 builder 的去向,校準自己的世界觀與資本分配。 對中國的 Web3 創辦人與高淨值投資者,這種方法論比「週期預判」更可操作。對創辦人來說,冷卻期不是藉口,而是一種篩選:沒有掌聲的年份裡還能把產品和堆疊往前推,才說明方向和人都對;對配置者來說,真正該評估的不是主題的熱度,而是團隊在困難年份裡是否仍能保持速度、紀律與使命密度。這種「識人—看長期執行—再談估值」的順序,比任何短線敘事都更能穿越牛熊。 穩定幣 把鏡頭收窄到穩定幣。Arianna 的判斷很樸素:它之所以成為當下的重心,不是因為新的投機故事,而是因為兩端都真的在用——消費者用它跨境轉帳、對沖本幣波動;企業用它結算、調撥、做應收應付的交。更關鍵的是,過去一年半,速度與成本這兩個基礎設施「閥門」終於被轉開,穩定幣才從想像裡的支付網路,變成現實裡的結算層。 這點對中國的 Web3 創辦人與高淨值更是直接命中。對出海團隊來說,真正構成瓶頸的往往不是產品,而是資金流:如何穩定、低成本、可追溯地把錢發到東南亞的標註團隊、非洲的節點維護者、拉美的通路夥伴手裡;如何讓海外客戶在沒有複雜對公流程的情況下完成付款;如何在美元環境裡管理週期性應收、在本幣環境裡控制匯率風險。穩定幣的價值,不在「幣」,在「軌」。當你把資金進出、身份校驗、對帳回執、稅務留痕都標準化到一條可審計的軌道上,跨境業務的複雜性會顯著下降。 當然,發行人會越來越多,但用戶不會為每一個新符號買單。Arianna 的直覺是:短期百花齊放,長期一定收斂到少數「有規模、有信譽、有生態位」的穩定幣;再往後,前端體驗會抽象化,用戶幾乎不感知具體幣種,後端由「軌交互通」自動完成清結算。 這就意味著,接下來對於穩定幣方向的建設,團隊別把精力耗在「我也要發一個」的衝動上,而應該關注在更務實的設計,比如如何把你的業務流程、風控與財務系統,先徹底「穩定幣原生化」。當你的產品能天然在美元計價、穩定幣結算、鏈上對帳的路徑上跑起來,你的跨境效率和可信度,會在同類裡直接拉開。 對高淨值而言,穩定幣是新的現金管理工具,也是全球流動性的「低摩擦通道」。但,這不等於無風險,在組合層面,給「流動性週轉」和「對沖本幣波動」預留一條鏈上軌道,是更面向未來的組合衛生。簡單說,兩條原則:小心選擇對手方,分散託管與錢包;把「合規可解釋」作為第一約束,而不是最後補作業。 Crypto × AI × DePIN Arianna 強調,超級週期往往不是單技術驅動,而是幾條曲線在同一時間窗裡疊加共振。今天最清晰的組合,是加密的去中心化激勵,與 AI 的集中化算力與資料飢渴,再疊一層 DePIN 的現實世界資源編排。 把它翻譯到中國創辦人的「可落地」語言:我們在硬體供應鏈、製造與部署、邊緣節點的工程組織上,有罕見的長期累積。若你能用穩定幣把「貢獻—度量—支付」這條鏈打通,去激勵真實世界的資料與資源上鏈,再把這些資源打包成 AI 可消費的標準化產品(資料集、標註、頻寬、儲存、推理時間片),你就有機會做成「供給側平台」。這不是 PPT 式的代幣經濟學,是嚴肅的營運學:指標定義、反作弊、結算頻率、爭議處理、信譽系統——都要工程化。 另一條重要脈絡是「真實性」。深偽內容的存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法驗證的環境。可驗證的時間戳、生成路徑、設備簽名、操作主體的可追溯,都是未來內容與商品網路的「新水電煤」。這對做品牌出海、二手交易、奢侈品流通的中國團隊,是近在眼前的增量。做難而正確的事情:把「真偽可驗證」做成預設,而不是付費選配。 再看 AI Agents。把信用卡交給一個半成熟的代理去「自助網購」,是不負責任的;但給它一個有額度、可撤銷、可審計的錢包,讓它在明確的策略裡完成一組事務(訂閱、購買 API、支付佣金),是現實可行的。換句話說,「錢包即權限系統」。真正的應用,不是吹大的「萬能代理」,而是垂直深耕的「有限理性代理」——在一個強約束的業務域裡,用鏈上錢包把權限、預算、日誌和對手方綁定起來。 融資與治理 2020–2021 的融資環境,可能給很多 We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