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ik Buterin 连续发文描述以太坊 L1 与 L2 的信任最小化蓝图,称「Layer2 可以保持排序器和证明者两个功能就好」。 (前情提要:Vitalik长文:当开源成为主流,我为何抛弃宽松许可拥抱 copyleft? ) (背景补充:Vitalik演讲敲响以太坊警钟:去中心化不能只是口号,须避免ETH沦为时代眼泪 )   以太坊复兴不只是重新站回 3000 美元。共同创办人 Vitalik Buterin 今天(15)在 X 发文,把过去一年陆续提出的观点串联起来: 「L1 担当终极安全层,L2 必须压缩到排序器+证明者两件事,并通过严格的信任最小化测试。」 Vitalik 的担忧已经很明显:如果以太坊扩容走偏,去中心化就会被稀释。 以太坊的底线:L1永远是主轴 Vitalik 强调,以太坊主网提供的共识、抗审查性与资料可用性,应成为所有 L2 的依靠。一旦 L2 出问题,用户仍能透过主网找回资产,这是 2010 年代企业链追求却没做到的「信任最小化+效率」。 L2 保持极简:排序器、证明者就好 在最新贴文中, Vitalik 把理想 L2 描述成「若排序器运行在主网,L2 甚至只剩验证者功能」。如此一来,扩容层不必承担复杂治理的问题,区块链核心价值仍握在主网手中。 把他的贴文全文翻译: 建立 Layer 2(L2)的最佳方式,就是更深入地依赖 Layer 1(L1)本身所提供的能力——例如安全性、抗审查性、证明机制、资料可用性等等——然后把你在 L2 上的逻辑简化成只是个排序器(sequencer)与证明者(prover)的角色(如果是基于 based rollup,那就只需要证明者)。 这其实就是 2010 年代那些企业级区块链团队梦寐以求的东西:信任最小化(trust minimization)加上效率(efficiency),但他们从来没能真正实现。现在,透过以太坊的 L2 技术,你可以真正做到。而且,我们已经看到几个实际案例,在 L2 发生问题时,L1 的特性能够保护使用者的权利。 技术路线图:多重证明与 RISC-V VM 为了巩固 L1 和 L2 之间关系,Vitalik 先前提议在 zkEVM 采用「多重证明」:独立项目出具同区块证明,主网只承认相符结果。 另外,他推动 EIP-7983 限制单笔交易 Gas,上路后主网行为更可预期。其他还包括转向 RISC-V 通用 VM,并把 ZK 证明与预设隐私纳入底层能力。 延伸阅读:V神设定交易 Gas 上限?以太坊新提案 EIP-7983 详解 延伸阅读:技术)什么是 Vitalik 推崇的 RISC-V?CKB-VM 为什么选择 RISC-V? Vitalik 作为以太坊当前的发展方向重镇,方向已经很明确:扩容可以无穷,但要以主网不可篡改、无需信任为代价底线。 对建设者来说,排序器去中心化、透明升级流程与严格安全测试,将是接下来的必修课。若无法贯彻,Vitalik 挂在嘴边的去中心化就只剩下口号,以太坊也可能沦为「无关紧要」的老祖宗。 相关报导 以太坊重返 3,000 美元,ETH 生态 meme 玩家赚麻了  SharpLink Gaming从以太坊基金会OTC买入1万枚ETH,SBET股价冲上20美元 以太坊基金会澄清:不是我们卖掉1210枚ETH,是非营利组织Argot Collective "Vitalik:以太坊L2保持「两个极简」其他该靠主网!守住信任最小化、去中心化"这篇文章最早发布于动区BlockTempo(动区动趋-最具影响力的区块链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