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安CEO頻繁訪台情緣深厚,看好台灣科技與人才優勢
比特幣及虛擬資產發展協會與全球最大交易所幣安(Binance),於今(9)日共同主辦國際產業峰會,其中幣安執行長鄧偉政也親自到場支持。
在對談環節中,鄧偉政透露,這已是他第十多次訪台,對這片土地充滿感情。他回憶起三十多年前在台灣服兵役的經歷,直言台灣是一個「非常熱情的地方,有很多好吃的地方也很棒。」
此次來台,除了參加峰會,鄧偉政也與幣安台灣社群的同事們共同慶祝幣安八週年,並與多位台灣政府官員及監管者進行溝通,探討如何為虛擬資產和加密貨幣產業打造更健全的環境。
鄧偉政強調,台灣在高科技人才方面佔有極大優勢,無論在AI或區塊鏈領域都處於前沿。
他認為,加密貨幣的第一波投資者多與高科技掛鉤,對產業來說這些高科技人才也是不可多得的重要資產,這些都讓台灣具備發展虛擬資產產業的「非常大的優勢」。
幣安期待與台灣持續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完善且充滿活力的加密貨幣生態系統,為台灣經濟帶來更多價值。
前金融監理官視角:美國政策轉變影響深遠
談到近期美國政府對加密政策的重大轉變,鄧偉政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對加密貨幣的影響「非常大」,他具有「遠見且非常戰略性」,將AI與區塊鏈視為未來五到十年各行各業運作的基礎特徵,並希望將美國打造成全球AI、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中心。
他認為,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和資本市場,當美國將區塊鏈和加密貨幣視為「戰略儲備」時,這對全球對加密貨幣的「感官」和「投資感覺」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不過,過去美國政府「以執法去摸索監管」的方式,鄧偉政認為這是「最糟糕的監管方式」,不僅浪費時間和資源,也阻礙了產業發展。
他樂見目前美國在監管方面提供了更清晰的法規,如《天才法案》(Genius Act)等相關法案的出台,將對全球加密貨幣的監管是帶來更多正向的影響。
他強調,加密貨幣作為一種特殊資產,其發展模式與傳統金融截然不同。傳統資產通常是從機構投資者開始介入,逐步擴展到散戶;然而,加密貨幣的發展卻是從底層的散戶信任與採用開始,逐漸匯聚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散戶的早期參與和對區塊鏈技術的熱情,為這個新興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隨著法規逐漸明確,加上大型機構看到加密貨幣的潛力,開始大量進場。這不僅為市場帶來大量資金,更代表加密貨幣將更快地融入現有的傳統金融體系。
亞洲市場蓬勃發展,台灣可借鑒「智慧監管」
在亞洲市場方面,鄧偉政指出,亞洲在加密貨幣的採用率「非常高且非常快」,從日本、新加坡,到香港、泰國、印尼、韓國等地,都積極支援加密貨幣的創新與應用。
他分享了幣安在全球22個地區受監管的經驗,並表示幣安願意與各國政府分享經驗,協助打造「智慧監管機制」,也就是「首先要控全部的風險,然後第二要支援創新」。
當談及「比特幣國家儲備」和「數位資產庫存」的概念時,鄧偉政透露,已有許多國家向幣安請教如何進行相關儲備,幣安也樂於分享經驗並提供協助。
他提到不丹的案例,該國利用再生能源挖礦,且從未賣出其比特幣,使其比特幣儲備量位居全球第三,並設立特區推動虛擬貨幣儲備,這證明了再生能源與比特幣挖礦的結合潛力。
面對Web3的應用落地,鄧偉政強調幣安在全球各地的合作模式,特別是與政府在教育、合規和支付方面的合作。他以不丹為例,幣安協助當地推廣「金融套件」,讓當地民眾能夠以虛擬資產進行支付。他相信,透過教育普及和普惠金融的推動,虛擬資產將能真正走向大眾。
鄧偉政最後也將2024年定義為「加密貨幣主流化」的關鍵一年。他指出,美國首次批准比特幣ETF、全球各地陸續推出相關產品,以及機構投資者的大規模佈局,都可以看出加密貨幣正走向主流。
他表示,目前全球約有7%的人口投資加密貨幣,但仍處於非常早期階段。他預期,隨著機構投資者的深入參與,虛擬資產將更深度地融入主流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
更多報導
關稅戰陰影再現!川普開第一槍對日韓課25%,加密市場全面轉空
70 美元買入比特幣,數億用戶追隨:CZ 的幣安之路如何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