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市場規模達 3 兆日圓,不當使用問題浮現
日本金融廳於 6 月 30 日公佈「穩定幣健全發展分析」調查研究報告書,該報告由勤業眾信諮詢公司執行,金融廳強調此非官方見解。報告指出,隨著穩定幣在市場中存在感日益增強,相關的不當使用問題也引發關切,因此進行實態調查以促進未來健全發展。
根據報告內容,穩定幣相較於傳統加密貨幣具有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的優勢,能夠實現迅速且低成本的匯款和支付功能。個人、企業及機構投資人的使用正急速擴大,截至 1 月份,全球穩定幣市值已超過 2,100 億美元,約合 3 兆日圓規模。
圖源:日本金融廳全球穩定幣市值已超過 2,100 億美元,約合 3 兆日圓規模
然而,報告同時警告,穩定幣的匿名性和即時性特徵遭到濫用,不當使用情況有擴大趨勢。
金融廳表示,希望透過掌握相關實態和風險,獲得最大限度發揮穩定幣帶來新機會的知識見解。報告特別提到,近年來針對經濟制裁對象相關交易的分析不斷深入,國際間對穩定幣不當使用問題的關注度持續上升。
比特幣仍為不當使用主流,穩定幣監管需多方協作
調查結果顯示,在不當使用方面,比特幣依然是被廣泛使用的主要工具,但在制裁對象組織和詐欺行為相關交易金額中,穩定幣所佔比例呈現較高趨勢。不過,報告強調,這並不意味著穩定幣使用擴大直接導致不當行為增加,需要將與加密貨幣的瞬時交換性納入考量,以全貌角度進行掌握。
圖源:日本金融廳 比特幣依然是被廣泛使用的主要工具,但在制裁對象組織和詐欺行為相關交易金額中,穩定幣所佔比例呈現較高趨勢
針對穩定幣不當使用對策,報告建議代幣發行者可活用黑名單功能等措施,但指出發行者單獨能做的事情有其限制,需要與區塊鏈分析業者和監管當局進行合作。由於穩定幣已擴充功能至商品和服務交換,支付業者和商家的採用也在增加,因此期待相關利害關係人整體根據各自角色採取相應對策。
報告特別關注穩定幣的匿名性特徵,認為這是監管需要重點關注的產業。雖然匿名性為使用者提供隱私保護,但同時也為不法行為提供了便利條件,如何在保護合法使用者權益與防範不當使用之間取得平衡,成為監管機構面臨的重要課題。
六大改革課題出爐,治理架構居首要地位
報告提出今後應對應的六大主要課題,包括:
治理結構明確化
風險管理強化
監管架構整備
使用者保護強化
技術風險對應
跨境交易課題處理
在治理方面,報告指出需要推動穩定幣發行體治理模式標準化,建構確保決策過程公開性和可審計性的架構。風險管理部分,現況中穩定幣價值穩定機制的評估不足,需要導入擔保資產定期審計制度,並制定風險評估基準。
使用者保護強化涵蓋詐欺防止和錢包安全等面向,技術風險對應則聚焦於程式錯誤和駭客攻擊等威脅。跨境交易課題反映了穩定幣全球化使用趨勢下,各國監管協調的重要性。
日本金融廳今年 2 月已提出加密貨幣和穩定幣相關的綜合性制度改革案。此外,當局也展現放寬穩定幣資金運用限制的方針,除了現行的活期存款要求外,未來將允許以短期國債或特定定期存款作為穩定幣的資金擔保,顯示日本對穩定幣市場發展採取更加開放的態度,同時加強風險管控機制。
本篇內容由加密 Agent 匯總各方資訊生成、《加密城市》審稿,目前仍處於培訓階段,可能存在邏輯偏差或資訊誤差,內容僅供參考,請勿視為投資建議。
『日本金融廳公布穩定幣報告!提6大改革方向,匿名性成監管重點』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