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Nothing Research Partner BonnaZhu 的观察与个人观点,以下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作为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挺好,Conflux 团队也为此付出了不少的心血,但就凭这个 RWA 产品目前的收益/风险/流动性组合,比较难在链上做大规模:
-固定8%的年化
-3个月无流动性
就已经劝退大部分资金了,而买这个产品还要跨链,那更加减少动力了。市面上有不少比这个收益更高还兼具即时流动性的机会,而若只求打平8%,直接买 Ethena Labs 的 sUSDe 也足够了。
毕竟不是美债和美股这一类本身链下流动性极佳、共识又很强的资产,想要好“销售”,那么收益预期必须要给足,超过同时期链上原生的收益机会,Huma Finance 和 GAIB 是两个比较好的例子,如果去看他们在 RateX 和 Pendle 上PT的收益,基本都是13-15%的。
而如果收益没法做到很高,那么至少资产的流动性要比较好,但对于一个本身在链下就基本没有什么流动性的底层资产来说,这似乎又有点过于苛刻,谁会来出这个钱呢?
但现实是,如果某个底层资产很难设计出符合链上资金对收益/风险/流动性偏好的 RWA 架构,那么该资产可能并不适合现阶段上链,至少,它肯定不会受到特别欢迎。
做 RWA 发行有点像在做投行业务,尽管产品架构的合规性至关重要,但仅仅关注审批和落地,而忽视“销售”这一环节,最终难免事倍功半。
其实投行是很赚钱的
离不开他们在产品设计上的缜密考量
如果一个产品不赚钱,卖不掉
那肯定就不做了